中國有哪些名人改過名字,為什麼很多名人改名字,周易起名大師,姓名學謝詠老師談,為什麼偉人名人都改過名字!
世間萬事萬物,一物一太極,一個人的名字實際就代表著一個人存在的生命,因此,名字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名字寄寓了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希望、遠大前程的憧憬,所以很多人取名字或者改名字都會考慮到姓名的數理或者結合自身命格五行屬性等等來參考取名字或者改名字,所以名字的好壞,不僅是健康吉祥的祝福,同樣是對命運光芒的期待!所以有格言說:"遺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佳名",下面謝詠老師來總結一下看看都有哪些名人改過名字的!
姓名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一,謝詠老師通過對周易命理學和姓名學多年的研究和運用,以及吸取古今經驗精華總結,是真正地把五行八字的精髓用神喜神和姓名學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人,因為如果八字命局五行不暢,則疾病叢生,事業運勢萎靡不振,所以取名字改名字就得找出核心五行喜神因素,再將其結合運用到姓名之中去,讓姓名好氣場時刻伴隨著你,有需要者聯繫謝詠老師!
中國有哪些名人改過名字:
1.何其芳。現代著名詩人和文學理論家何其芳,原名何永芳,他的國文都是將「永」字改為「其」,成為何其芳,便使名字大放異彩,由千個略顯俗氣的名字,變成一個內涵雋永的美名。「何其」意思是「多麼」,連姓起名,何其芳——多麼芬芳,多麼美好!名字充滿了生機,虛實相同,洋溢著情感,感染力增強,音節響亮悅耳,散發著濃濃的詩意,瀰漫著浪漫酌情調,實為不可多得的佳名,與他本人何其相配。人與名字相得益彰,熠熠生輝,美名遠揚。
2.著名電影演員王丹鳳。著名電影演員王丹鳳,原名王玉風,也是一個稍顯遜色的名字。導演朱石麟建議她改名為「丹鳳」,因為「丹風』』明顯有許多突出的優點:音韻和諧,金產振,叫之響亮,容易記住,而且有美的色彩,「丹」即「紅色」。隨後,王丹鳳這個名字便伴隨著她的藝術,響遍了全國。
3.明朝六大京官之一許三本。明朝六大京官之一許三本:《〈疏》,揭發兵部尚書王永吉、弄部侍郎襲鼎孽假報災情竺子蘭:這時突然有人譏諷地說:「許大人,今天可無本再奏了籲?:營竺梅回頭一看,竟是兩位趨炎附勢、嗜欲成癖的太監『竺大三主蛀嚴二二』盂篇薔巖筘遙袁盂將太監拖至殿上。皇上見他能威朝綱,敕封許產戶主營三竺二天可奏三本。從此,「許三本』』的名字便代替了他的原名許作。
4.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原名李冰祥,號晉祥,後來,他發現自己的名字有些封建色彩(取自二十四孝故事「王祥臣冰』』)與自己要做一個人民大眾的僕人的志向背營而馳。於是,他索性把自己三哥的名字永康改為「公愚」,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公樸」,僕也,意為公僕。
5.音樂家聶耳。音樂家聶耳原名聶守信,他幼年時對音樂很有靈感,能夠把聽到的歌曲很快地哼唱出來。別人因竺主營營使,便送他綽號「耳朵」,後來,他專業搞作曲,就乾脆改名為。
6.馮玉祥。馮玉祥原名馮基善,11歲因家境貧寒而失學,在父親的營盤裡自修功課。其父希望替他補上兵額。有一次營中有一個缺額,同營的苗管帶就說,把馮大爺的兒子補上去。有個人問:他兒子叫什麼名字? 「馮玉祥』』三個字,結果他的原名馮基善反倒隨著歲月的流逝不為人知了。
7.畫家齊白石。齊白石,中國現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也是世界級的藝術大師,其作品一直為世人推崇,視為珍品。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湖南省湘潭有個27歲的雕花木匠,名叫齊純芝,人稱芝木匠。在距他家不遠的地方,住著一位會琴、棋、書、畫、詩,又喜歡結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園先生,胡先生從芝木匠的一舉一動中看到了他天賦才氣過人,且有剛直不阿的品格,斷定他是個可塑的奇才,若有名師栽培,定會前途無量。於是定將他收為門生。胡問:「你願不願意讀讀書、學學畫?」芝木匠答道:「願意倒是願意,只是家裡窮,年齡又大了,怕學無所成。」胡沁園說:「怕什麼!《三字經》裡面說『蘇老朱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嗎?你正當此年齡,只要有志氣,什麼都能學得成,我有意收你為徒,你可以在我家一邊讀書,一邊賣畫養家。」芝木匠聽了,激動萬分,立即向沁園深深地三躬九叩首,行了拜師大禮。從此,齊純芝在胡家住下,「燒松煙以夜讀,步落月而晨吟」,潛心鑽研詩詞書畫。胡沁園出身書香門第,知書達理,待人寬厚且辦事細心。首先他教育子侄外甥和家人不得對齊純芝有任何怠慢、冷落的表現,接著使準備了15擔稻穀、200兩銀子,派幾個挑夫送到齊純芝家,以解除其後顧之憂。
古時從藝之人一般都有名號,為了便於齊純芝將來作畫題詩,胡沁園一直琢磨著給他取個好名號。一天,胡沁園對為齊純芝授課的陳少蕃先生說:「按照老習慣,在授課時需要給純芝取個號,是不是取具『璜』字,王旁的『璜」』。陳先生說:「有意思,半隻譬形的玉。那取具什麼號呢?」「你看取作『瀕生』如何?」「不錯,湘江之濱生,湘江之濱長。」胡沁園又說:「畫畫恐怕還得取個別號啊,純芝的家鄉高白石莆近,就叫『白石山人』從此,芝木匠齊純芝有了「白石」的別號。在以後「齊白石」這名字更伴隨著他輝煌一生的藝術創作生涯,傳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傳遍了世界,成為中國現代繪畫藝術史上的驕傲。
8。著名的書刻家鄧散木。鄧散木,原名鄧鐵。自從他的書法篆刻在30年代崛起上海藝苑後,社會上的人爭相追逐,一下子出現許多改名為「鐵」的。他感到很不自在,於是乾脆改名為 「糞翁」,並非指穢物,而是取其否定意,「糞除」的意思。60年代初,不幸降臨在鄧散木的身上,因血管堵塞被截去左下肢。但他並沒有悲觀沮喪,而是樂觀地署名為「一足」,表示自己只有一隻腳,但足矣。
9.著名作家周立波。著名作家周立波,原名周紹儀、周風翔,20歲時投身於革命鬥爭的洪流,1934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不久加人中國共產黨,他立志寫出更好的現實主義作品為無產階級服務,由他創作的小說《暴風驟雨》獲得史達林文學獎。為了時刻鞭策自己,他以英語Liberate(「解放」之意)一詞的讀音「立波」作為名字,終生使用。
10.著名作家茅盾。
茅盾原名沈雁冰,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公開叛變革命,正在轟轟烈烈進行的北伐東進突遭失敗,引起他思想上的極大震動,由原先的主要從事文藝理論的批評工作轉而開始進行創作活動。1927年9月,茅盾將小說《幻滅》送交仙、說月報》發表,所署的筆名是「矛盾」,說明他當時的心情是極度矛盾痛苦的。仙、說月報》的編輯認為「矛盾」顯然是個假名,怕引起反派的注意,依然會惹麻煩,於是改「矛」為「茅」。
11.唐代詩人李白。唐代詩人李白,相傳他到7歲時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李白滿周歲時, 「抓周」抓到《詩經三百篇》樂壞了他的父親,同時也為起名發了愁:兒了長大後若真成了詩人,沒有一個響噹噹的好名字豈不是一件憾事?左思右想,竟越發想不出了。多年以後的某個春天,他父親有意要考考兒子的本領,就詠詩兩句:「春風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火燒杏林紅霞落。」李白用手反指著李樹,脫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樹白。」他父親聽後大喜:這句詩的頭一個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嗎?最後一個「白」字不正象徵著李花的高雅聖潔嗎?於是,他當即決定給兒子起名「李白」。
12.曹雪芹。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為什麼叫「雪」?據說他經常自己動手烹調佳餚,最拿手的一道菜就是「雪底芹芽」。所謂「雪底芹芽」,是用冬雪遮蓋下的芹菜嫩芽,炒雞肉絲精製而成,味道清淡鮮美,實為不可多得的好菜。曹雪芹的「雪芹」二字也就由此而來,大有色、香、味俱全之意。
13.宋代著名詞人、詩人蘇軾。
宋代著名詞人、詩人蘇軾被貶到黃州(今湖北黃岡)以後,開始自稱「東坡居士」,人稱 「蘇東坡」。詳細考查他的用意,發現這是與他格外仰慕欽佩白居易分不開的。白居易有《東坡種花》詩兩首,其中有「持錢花樹,城東坡上載。」和「東城春向墓,樹木今何如」的詩句。又有《步東坡》詩一首:「朝上東坡步,獷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此新成樹。」此外還有《東坡花樹》中「何處殷勤重回首?東坡桃李重新成」的詩句,這些都是白居易做忠州(今廣東安定縣西南)刺史時所作的。
蘇軾在黃州,與白居易在忠州的遭遇非常相似。蘇軾詩《贈紀真李道士》中有「他時要集賢人,知是香山老居士」之句,《贈善相程傑》中有「我似樂天 (指白居易)君記取,華顛賞遍洛陽春」之句,《人待邇英》中有「定似香山老居上,世緣終淺道根深」之句,這首詩的「跋」說:「白居易從江州司馬到忠州刺史,不久又為主客郎中知制誥,接著被為中書舍人。
我雖不敢自比,然而謫居黃州,後又被起用任登州知州,召回朝廷位儀曹、侍從等職。我和白居易的一些經歷大致相似,希望還能與他一樣享受晚年的親適樂趣。」蘇軾《去杭州》詩中又有「出處依稀似樂天,敢將衰朽較前賢」的詩句,詩序寫道:「平生覺得從小到老的經歷大致和白居易相似。」可見,蘇軾對白居易的仰慕之深,「東坡」一詞絕非偶然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