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Ⅱ04版)
【上課】師生互動頻繁角色扮演銘記歷史
7月7日,是「開學」第一天。清晨6時,支教隊員們身著整齊的紅色隊服,伴著升起的太陽,在梁村的小路上開始了半小時的晨跑,他們猶如一股新鮮血液,給寂靜的梁村增添著新的活力。
上午,支教隊員們開講了人生當中的第一堂課。此次支教隊伍開設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音樂、手工、美術、影視共8門課,每天還有暑假作業輔導。
「77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槍聲拉開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7月7日是「七七事變」的紀念日,支教隊伍在第一堂課上開展了一系列愛國主義專題教育活動,培養了同學們的愛國意識。
大一的支教隊員韓飛為即將升入一年級的小朋友講課。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她和另一名支教老師扮作日本兵、中國軍人等角色,以話劇的形式為孩子們講解了七七事變。「你們如果不讓我進,我就向你們開槍。」韓飛用手比畫成手槍對著一名學生說。「不讓,就算你開槍,我們也不會讓你進的。」學生們的回答鏗鏘有力。支教老師帶領同學們通過重演歷史的方式,讓孩子們深切感受到中國人面對外來侵略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為了鼓勵孩子互動,課堂上支教老師讓想當班長的學生,通過演講等方式來競選,考察他們的工作及能力。課堂後,同學們拉著老師的手,問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地球是怎樣形成的、海洋的水是從哪兒來的、為什麼月亮會有圓缺……
「看,學生送我的摺紙,他們就像遞寶貝一樣遞給我。」二年級「班主任」許夢凡見人就「顯擺」,摺紙鋼琴,小卡片,圖畫等等,上面都寫滿了孩子們對老師的祝福,有的希望老師天天開心,有的希望老師能夠待久一些……許夢凡覺得幸福極了,要將學生們充滿純真的禮物拿回家珍藏。正當有的支教老師倍感幸福之時,有的支教大學生卻被孩子們折騰得頭大。「怎麼辦,安靜30秒就又亂了,一會兒打鬧一會兒和好,邊吵邊玩。我要好好向別的老師取經。」擔任三年級「班主任」的姚莉莉無奈地說。
【感動】「老師,這蛇是假的,你不要害怕」
規定的是下午三點上課,但不到兩點的時候,就有學生陸續來到學校。孩子們歡快的笑聲在校園迴蕩,寧靜的校園突然變得熱鬧起來。「老師,我這樣折對嗎?」下午第一節是手工課,二年級的孩子們手中拿著五顏六色的彩紙,認真盯著支教隊員田猛摺紙演示的每一個步驟,模仿著、比對著……
坐在教室門口第一排的表兄弟倆梁瑞和宋國浩,跟著老師的步驟折好後,還幫助身邊其他的同學摺紙。「我們大家最喜歡上摺紙課了。」梁瑞告訴記者,沒想到還有這麼有意思的課程。上午他們聽支教老師說有摺紙課後,就利用課間時間來到校園外的小賣部準備好了彩紙。「原來學校的課程只有語文、數學,體育課對於我們來說都算是最有趣的課程了」。
「昨天王萍老師帶我們做素質拓展訓練玩蘿蔔蹲,我們都想和王老師拉手,最後只能石頭剪刀布來比賽,贏的人才能和老師拉手。」五年級的梁逸超告訴記者,王老師曾說過她從小怕蛇,9日上午,五年級的一個同學拿了一條假蛇把她嚇哭了。他們一群人都過來安慰她,並把拿假蛇的男孩訓斥了一頓。
當日下午,王萍來上課的時候,五年級的黃浩珂用紙折了一條假蛇,上面寫著「老師,這蛇是假的,你不要害怕。」孩子的天真令王萍十分暖心。
課間休息時間,王萍在教室裡和學生們聊天,身邊圍了一群孩子,不時發出陣陣歡笑聲。「老師,我們希望你們能在這裡待得久一些,再久一些。」雖然上課還不到一周時間,可孩子們對支教老師的感情已經很深了。
【數字】洛陽三高校共有千餘名大學生支教
據悉,今年洛陽三所高校(河南科技大學、洛陽師範學院、洛陽理工學院)共有60個支教隊,千餘名大學生,他們分散在洛陽縣區中小學支教。「河南科技大學2014年校、院兩級共有35個支教隊伍,到洛陽周邊山區支教2周至20天。」河南科技大學團委副書記任揚介紹,自2002年河科大就有了大學生支教團隊,截至目前支教隊已走過了12個年頭。
洛陽師範學院團委副書記嚴濤告訴記者,2014年洛陽師範學院17個院系均有支教隊伍,除化學化工學院命名為艾心支教隊、文學與傳媒學院命名為向陽花支教隊,其他院系的支教隊統稱為陽光支教。自1990年始,「陽光支教」通過公開選拔優秀大學生組成一支團隊,共同運行和管理一所農村中學的形式,來服務農村基礎教育,鍛鍊師範院校學生的課堂教學等能力。「陽光支教」執著關注和默默支持貧困山區教育事業已有24個年頭,成為了洛陽師範學院社會實踐的一項品牌活動。
洛陽理工學院大學生新聞信息中心主任柴雪迎介紹,洛陽理工學院2014年學院、院系,還有學生自己組織的重點團隊共78支,其中支教團隊共8支,4支為向日葵團隊。「今年共45人,分為四支隊伍,到許昌、平頂山、宜陽的貧困山區小學支教兩周。」該校向日葵支教團隊的帶隊人於衝告訴記者,今年是洛陽理工學院向日葵支教團隊下鄉支教的第十年。從2005年捐書助教開始,2007年改名為向日葵支教團,該團於2011年獲得了省級優秀服務團隊,2012年獲得省希望工程合作夥伴,2013年33人獲得省級優秀服務團隊。
【專家】大學生支教不僅提升自己還能拓展農村孩子視野
「我們學校一共260名學生,這次支教隊伍招了220餘名,說明支教團隊相當受歡迎,很多家長跟我說能不能延長支教時間。」梁村小學的校長文紅豔告訴記者,大學生來他們學校支教,所開設的課程內容豐富,授課方法也是靈活多樣,使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漫漫暑假兩個月時間,很多家長忙著幹農活,沒時間管孩子。有些孩子就會去河灘玩、迷戀網絡、作業沒人指導等,產生種種問題。但支教大學生的到來,把孩子們有組織地聚集在一起,共同學習,既豐富了孩子們的課外生活,又讓他們過了一個快樂安全的暑假。」文紅豔說。
對於大學生暑期下鄉支教,社會學者、洛陽師院副教授安鋒認為,這是一件雙贏的事。「現在的大學生都已經是90後了,他們從小在校園裡長大,沒有經過社會歷練,利用暑期下鄉支教,是他們增加社會能力的一個重要步驟。」安鋒介紹說。
「志願者活動非常有意義,因為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容易變得很功利。而去農村支教是一件純公益而又非常有必要的事。」安鋒告訴記者,「因為農村極缺教師,孩子急缺新鮮知識。大學生的支教過程不僅是對農村教育的一種補充,也是自己淨化心靈、提升道德修養的重要步驟。」
同時,大學生下鄉支教對於農村的學生來說亦是福音,農村學校信息閉塞,師資力量、辦學條件受到限制,大學生到山裡,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的精神視野。很多山裡孩子參加完大學生的支教活動後,都會樹立長大後要到外面世界去的理想。有的當年接受支教的學生長大考上大學後,暑期又和大學生到家鄉的小學支教,非常感人。
「農村教育重視學科知識的傳授,大學生下鄉注重時代的新鮮知識,這是對農村教育不足的有益補充。」安鋒補充說,暑期農村孩子的生活安排是單一枯燥的,要不幹農活,要不到外面瘋玩,很容易出現事故。而大學生支教對於農村孩子來說類似於夏令營活動,這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也是拓展孩子精神視野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