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霍元甲的「迷蹤拳」看微電影《海派百工》非遺傳承集結年輕力量

2020-12-22 新民晚報

圖說:竹編藝術 官方圖

今天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今年的遺產日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文物賦彩 全面小康」為主題,同時也是第一次以線上為主場,通過雲展、雲演、雲講、雲售、雲遊等多種方式,200多位非遺傳承人相聚在抖音,年輕不僅可以跟著王佩瑜學習京劇文化,還能感受一下霍元甲的迷蹤拳的厲害……

彈幕,是京劇「叫好」的延伸

今天,上海京劇院做了一場「『大聖』說京劇、話非遺」的直播也同時在抖音、嗶哩嗶哩和一直播展開。男孩在夢境中邂逅孫悟空和一眾小猴,度過了一段歡樂的時光。直播開始,男孩「好夢成真」,從視頻裡走下來,來到直播現場體驗了孫悟空造型,並跟著上海市非遺京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嚴慶谷一起了解悟空戲,直播中不僅有京劇悟空戲,還有麵塑、剪紙、絨繡等非遺項目來到直播現場在線互動。

圖說:京劇上海市非遺傳承人王佩瑜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上海淮劇團則在抖音官方直播間和新民晚報全媒體開展「淮音繞梁話非遺」主題直播活動,由上海淮劇團藝術總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淮劇)代表性傳承人、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梁偉平老師,帶領觀眾將思緒拉回他初學淮劇的時光,通過經典劇目帶大家回顧淮劇的發展及其個人的藝術生涯。現場,梁偉平老師還將攜多位優秀青年演員共同演繹淮劇經典選段,如《琵琶記》《吳漢三殺》《南北和》《武訓先生》《金龍與蜉蝣》《白蛇傳》《馬陵道》《牡丹亭·驚夢》等,讓觀眾們隨著直播鏡頭度過一個難忘的遺產日。

中國戲曲大部分曲種都是非遺,如何讓更多年輕人愛上這些非遺戲曲?今年,京劇上海市非遺傳承人王佩瑜成為非遺購物節「形象代言人」,王佩瑜認為,其實大家只是缺少一個接觸它的機會。對於戲曲在年輕人中的傳播,理解當前的網絡文化時尚文化尤其重要,在她的眼裡,現代文化也能找到傳統文化的根源,她喜歡直播中的彈幕,認為彈幕是京劇叫好文化的延伸。

圖說:《海派百工》劇照 官方圖

不僅戲曲,不同項目的非遺項目單位、傳承人和文物保護單位都在努力出圈。60集《海派百工》4K非遺微電影已全部拍攝完畢,這是一部傳統文化的傳承日誌,帶領市民共同探尋上海城市生活中共通的非遺「密碼」。在遺產日前夕該片正式登陸B站剛開通的4K頻道連載,每周五更新,引來無數年輕人「追劇」,B站評分達到9.6。網友「叫我街文Lee」評論說:「年輕的我們包圍在物慾和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之中,那些需要長時間沉澱和堅持的事物變得彌足珍貴。」不少年輕人感到驚奇,稱這部片子讓他們反思自身的文化。這就是傳統文化在非遺上展現的魅力,只要讓更多年輕人接觸到它,無不被它來自根源的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吸引和折服。

健身,迷蹤拳和易筋經不虛

因為一部《霍元甲》使精武武術受到當代國人敬仰和熟知,在上海精武體育總會大門口,左右分別掛著「乃文乃武唯精唯一,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牌匾,精武迷蹤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國術大師霍元甲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後,成為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也讓迷蹤拳充滿了神秘的色彩,精武迷蹤拳總共有72式,為了便於推廣,現已精簡為27式。這次遺產日,為復興精武文化,上海精武體育總會編排了一套時長4分鐘的成人拳操,還編排了一套適合青少年的精武操,希望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廣泛傳承。

圖說:電影《霍元甲》劇照 官方圖

金庸武俠小說中神乎其神的《易筋經》,也是有來頭的。上海市非遺項目「古本易筋經十二式導引法」如今已被列入了傳統醫藥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今天,其傳承人嚴蔚冰在抖音和有贊開啟直播,向市民傳授易筋經「起居導引」,舒筋骨、調氣血、扶正氣。他的導引法用於瑞金、龍華、上海中醫院、第六人民醫院等的診療。疫情期間,他的一位學生帶隊出徵武漢抗疫,他教了學生「居家導引三方」,一傳十、十傳百,後來被人傳到網上流傳甚廣,他也成為了網紅。(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相關焦點

  • 霍元甲的迷蹤拳如今有傳承嗎?玄孫女38歲才開始學,如今努力推廣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中,武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古代練習武功是為了上場殺敵,保衛國家,但後來則是直接演變為強身健體的一種方式。其中天津最有名的大俠,就是霍元甲,他創辦的精武門以及他改良的家傳武學「迷蹤拳」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如今霍元甲已不單純是一位武術宗師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徵,是一位民族英雄,而他的後代卻在38歲才開始學習「迷蹤拳」,這是怎麼回事呢?霍靜虹是霍元甲的玄孫女,出生於1977年,是「霍氏練手拳」的傳承人。
  • 葉問的詠春拳和霍元甲的迷蹤拳哪個厲害?
    葉問宗師也好,霍元甲大俠也罷,可以說都是憑一己之力帶動了一個門派或一個拳種的紅紅火火,當然除了個人的傑出武學造詣之外,影視媒體的推波助瀾也是根本元素。如果沒有影視媒介的傳奇演繹,葉問和霍元甲跟大陸千千萬萬的武術家一樣,一輩子僅僅在自己的圈子裡享有聲譽,很難獲得武術圈之外的聲譽,更難收穫全球性的名氣,做到婦孺皆知的只有明星名人,恰恰影視劇中的葉問和霍元甲具備了「明星」和「名人」的雙重性質,畢竟是大明星演的嘛,不火才怪,所以大家不要把影視劇中的功夫直接套現實生活中的功夫,這個是不客觀、不可取的。
  • 武俠電影:迷蹤拳不愧是霍元甲成名絕技,大敗日本空手道,霸氣!
    武俠電影:迷蹤拳不愧是霍元甲成名絕技,大敗日本空手道,霸氣! 原標題:武俠電影:迷蹤拳不愧是霍元甲成名絕技,大敗日本空手道,霸氣!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十九回:霍元甲始創迷蹤拳 姜文信弟子滿天山
    公元一千九百五十九年,全軍召開第二屆體育運動會,姜文信被選入「八一」武術隊,結識了「八一」武術隊總教練、霍元甲之子霍東閣親傳弟子馮玉生,遂拜於馮玉生門下,得其親傳,系統地學習了迷蹤拳、迷蹤棍、九節鞭、流星錘等,成為霍元甲迷蹤拳第四代傳人;同年春季,在江蘇省鎮江武術比賽上獲得全能冠軍;在全軍第二屆體育運動會武術比賽中獲得金、銀獎章各一枚。
  • 霍元甲的後人有多少繼承了迷蹤拳?他們如今都過上了什麼樣的生活
    霍元甲的後人有多少繼承了迷蹤拳 ?他們如今都過上了什麼樣的生活 在那個人人都稱中國人是「東亞病夫」的時代,我國就有那麼一個人為了打破打破了大家的認知,付出了一生的努力,這個人就是我國一代武術大家,霍元甲。
  • 沒打過大力士,迷蹤拳也不神秘,霍元甲玄孫女說:不必誇大她祖父
    由於霍元甲的電影形象過於深入人心,所以大家早就認為霍元甲這個津門大俠,擊敗各國大力士都是真實歷史。可實際上並非如此,真相或許要讓大家失望了。霍元甲確實出生於武術世家,父親武藝高強。但是由於霍元甲小時候身體瘦弱,在父親看來他根本就不是練武的材料,所以嚴禁霍元甲練習武術,以免壞了家族名聲。
  • 《大俠霍元甲》十大高手排行:陳真第九,霍元甲第三
    說到趙文卓版的《大俠霍元甲》,是近年來少有的燃片。看的人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時至今日,電視劇雖然已經播完,但內心仍舊不能平復。能再次看到趙文卓、釋小龍、梁小龍等功夫明星,再次在熒幕上顯露手腳,當真是難得。
  • 《街霸:對決》×霍氏迷蹤拳,數位化手段重燃中華武術之光
    這一次街霸手遊與霍氏迷蹤拳的強強聯手,勢必是一次雙贏互利的合作。  這次的合作一方面將霍氏迷蹤拳的動作拳譜與霍元甲先生的武術精神植入遊戲,豐富街霸IP的遊戲文化;另一方面,靠著街霸IP的強大號召力,吸引廣大年輕人深入了解中華武術的魅力,將中華武術精神發揚光大,薪火不息地傳承下去
  • 霍王氏:霍元甲42歲英年早逝,她1人養大5個子女,活到91歲
    出生武術世家的一代大俠,年僅42歲被日本人毒死英雄傳奇是人們都喜歡看的故事,關於霍元甲的電影和電視劇年年都在上演,而霍元甲並非是編劇們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一個真正憑藉功夫愛國的著名武術家。霍元甲能夠成為一代武學宗師,跟家族傳承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
  • 此劇一終,世上再無「霍元甲」
    每天晚上,一棟宿舍樓的人早早搬著小板凳在樓長窗戶前守著,時間一到,樓長「譁啦」拉開窗戶,所有人齊刷刷看向那期待已久的小屏幕。耳邊響起熟悉的音樂,胖虎爸也開始跟著心潮澎湃了起來。一代宗師霍元甲矯健的身影出現了!
  • 大俠霍元甲到底是怎麼死的?專家對其遺骨化驗,有重大發現
    霍元甲提出「以武保國強種」,可知他的理想,不是成為武林中人人敬佩的人物,而是力圖以一己之力激起國人習武護國的壯志熱情。孫中山先生對霍元甲很是敬佩,還贈其四字「尚武精神」,這便是一代宗師霍元甲! 一、霍元甲的志向 沒人能想到,一代宗師的背後有著一段艱辛的故事。
  • 1984年陝西「迷蹤拳案」:武師徒弟無德,失手打死師父親孫子
    周侗行走江湖,成名技有二:關中紅拳和少林迷蹤拳,有人可能會說這些武術都是傳說,不能當真,但事實上,這兩種拳法不僅是真的,還鬧出過事故。 原來,李金海用迷蹤拳打死了師父趙志傑的親孫子,也是自己的族兄趙文閣,而事件的起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李金海無德,有人說是意外…… 陝西省蒲城縣西曹村,人們都知道有個老武師趙志傑,他年輕時就喜歡習武,尤其擅長迷蹤拳,曾參加過省裡的武術比賽,成績優異。
  • 清末民初三俠:津門大俠霍元甲、關東大俠杜心五、長江大俠呂紫劍
    今天西蒙君就和大家聊一下清末民初時期的三位大俠:津門大俠霍元甲、關東大俠杜心五、長江大俠呂紫劍,一一走進他們的傳奇人生。津門大俠霍元甲霍元甲的名聲比其他兩位都要高,主要是他被搬上銀屏的次數最多。目前趙文卓版的《大俠霍元甲》也在上映,估計又會引發一遍熱潮。
  • 非遺技藝傳承也有年輕緣,80後、90後重新定義千年龍泉瓷劍文化
    從本次展覽中,我們能夠切身感受到龍泉青瓷和寶劍確實是藝術造詣非常高、傳承發展非常好的非遺技藝,希望以這場文化沙龍推動非遺技藝面向世界的創新發展,成為其走向世界的一個新起點。千餘年傳承的非遺技藝,在80後、90後的手中會有怎樣的現代表達?
  • 蘇州學子集體拜師蘇繡大師 為非遺傳承注入年輕力量
    14日下午,在蘇州市高新區鎮湖鎮的中國刺繡藝術館,66名來自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簡稱「蘇工美」)的青年學子高聲誦讀著《拜師帖》,正式拜蘇繡大師們為師,新老攜手,促成蘇繡這一古老非遺項目在現代轉型升級。 鎮湖是「四大名繡」之一蘇繡的發源地,全鎮2.3萬的常住人口中,9000多人從事刺繡及刺繡相關產業。
  • 她是《霍元甲》中趙倩男《再向虎山行》中姜文英,一代人心中女神
    米雪應該是內地觀眾最早熟悉的一位香港美女明星之一了,那是因為1981年出品的經典港劇《霍元甲》在內地的播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當《霍元甲》在內地播出時,立即掀起了一陣收視狂潮,有著高強武功和強烈愛國情懷的霍元甲、陳真立即成為了無數中華兒女的心中偶像,而和霍元甲青梅竹馬兩情相悅的女主角趙倩男立即也成為了一代國人心中的女神。
  • 我縣非遺文化微電影《嗩吶情緣》在古村開機拍攝
    7月16號下午,我縣非遺文化微電影《嗩吶情緣》在古村開機拍攝,省影協秘書長張躍明、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邵應蘭出席開機儀式。 省影協秘書長張躍明在儀式上講話,他代表省影協對我縣非遺文化微電影《嗩吶情緣》開機拍攝表示祝賀。
  • 盤點下說「馬保國代表不了傳武」的,有霍元甲後人,有掌門人
    這裡面有霍元甲的第五代玄孫霍靜虹。她說——「傳統武術是一個非常博大精深,非常寬闊的一個概念,所以它的含義,絕對不僅僅是要去戰勝對方那麼單一,任何一個個人,包括一個群體的行為,都不能代表傳統武術,包括我的高祖霍元甲,也無法代表傳統武術。」
  • 霍元甲死亡真相,到底是仇殺還是自然死亡?
    霍元甲,祖籍河北滄州人,出生在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父親霍恩第,為迷蹤拳第六代傳人。霍元甲字俊卿,兄弟三人,排行老二。霍元甲年幼時體弱多病,其父因害怕霍元甲辱沒了迷蹤拳的威名,禁止霍元甲習武。但是霍元甲偏偏喜歡武學,父親不讓其習武,自己就偷偷的學習。他練功非常刻苦,武藝漸漸精進,可是時間長了,終究還是被他父親知道了。
  • 非遺進校園|南京非遺周周學系列創新課:傳承有高招 創新無極限
    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布藝」代表性傳承人祁競正在南京民俗(非遺)博物館非遺課堂給南京藝術學院學生講課,教授布貼畫製作技藝。聊起布貼畫的傳承,祁競表示,布貼畫雖然已成為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布藝」傳承項目,但是,了解並從事布貼畫製作的人很少,就更少有人去傳承傳播。從剛開始大家抱著獵奇心裡看學布貼畫,到現在布貼畫成為非遺博物館裡的品牌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