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作家王藝沫言
三周年紀念特刊
【編者按】12月13日,是「世界上那個喜歡微笑的女子」王藝沫言(王靜)走了三周年的日子。三年前的今天,《文藝輕刊》作家團隊唯美派重要作家、全國首屆微信平臺文學大賽初評委王藝沫言,悄然地離開了我們!為表達生者的追憶與哀思,以及對一代才女王藝沫言永遠的敬重與懷念,《文藝輕刊》特意選發了她生前的三篇舊作,此篇散文《我的兄弟姐妹》為第三篇。
散文|我的兄弟姐妹
作者 | 王藝沫言
專欄|麗人舊作
首發|文藝輕刊
初秋時節,我們一行五人前往陝北米脂縣的生產一線,開始為期10天的生活體驗。藉以此篇獻給奮戰在陝北山川溝壑的油田建設者們。 ——作者
遠離城市的喧囂,來看望你們,我久未謀面的兄弟姐妹。我用目光丈量陝北的高度,就如同丈量你們的偉岸。
你們黝黑的臉龐熟成醉人的紅果。咱們本是一家人啊,我美麗可愛的兄弟姐妹。我用心揣摩陝北的蔚藍,就如同揣摩你們的純樸。
機聲轟鳴、焊花飛濺,心海的彼岸卻是那麼遙遠,我分明看到朵朵焊花鑽進厚厚的工服,灼出一張張笑臉。我們同在藍天下啊,我可親可敬的兄弟姐妹。我用腳步感受陝北的熾熱,就如同感受你們的脈搏。
就著山丹丹的花香,羊腸小道旁那個風沙中的簡易午餐,融化了我們的猶豫和心底無邊的柵欄。我們同是石油人啊,我同舟共濟的兄弟姐妹。我用耳朵傾聽陝北的道情,就如同傾聽你們的心聲。
陝北以北的地方,長滿了綠色的荊棘和綿綿不絕的高山流水。回家的路還很遠很遠,持久的相思變得悠長而纏綿,一月兩月,百裡千裡。我們同是父親母親啊,我親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我用手撫摸陝北的柔情,就如同撫摸你們的寬廣。
沒有喧譁與風月,沒有燈紅和酒綠,只有月色下羞澀的滿天星,陪你們共度深夜殘存的寂寞。
沒有豪言,沒有壯語,一句淡淡的「習慣了」,讓一切苦累都化作雲煙。習慣了風沙肆虐、酷暑嚴寒,習慣了與荒涼寂寞為伴,習慣了短暫的相聚與長久的別離,更習慣了黝黑的管道穿山越河,在腳下不斷延伸。只是問到家中的妻兒老小時,在低頭的那一瞬間,看到了你們發紅的眼眶。要是我有神力多好,將那高山夷為平地,黃土變為綠洲,讓飛濺的焊花變得服帖,讓回家的路途不再遙遠。
道一聲珍重,我們又起程了。望著你們越來越遠的身影,就如同眺望陝北的一座座高山。我聞到了金黃的玉米和向日葵的淡淡清香,我又看到了焊花綻放中的美麗和燦爛。
作家檔案:王藝沫言,本名王靜(1974年1月24日-2017年12月13日),重慶江津人,《文藝輕刊》唯美派重要作家、全國首屆微信平臺精短文學大賽初評委,長慶新聞中心主任記者、蟬聯八年首席記者,多篇文學作品獲省部文學獎,幾十篇作品獲省部級新聞獎。
主 編:許 仙副主編:白素貞
編 輯:羅米歐編 輯:朱麗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