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可直播,人人齊帶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直播帶貨」成為中國獨特的消費盛景,也成為外媒爭相關注的熱點。
「從草根到網紅,從田間地頭到高樓大廈,幾乎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瞬間變為直播間。」近日,日本NHK的報導對中國直播帶貨充滿驚嘆,「一個支架、一部手機、一臺美顏燈,就是中國主播們的『武器』。」
外媒報導稱,中國掀起的「直播帶貨」風潮,刺激了線上消費,迸發出強大活力,可以給其他國家的電商發展提供借鑑。
「中國網際網路的新流行符號」
「網紅、明星、草根商家們紛紛赤膊上陣,在鏡頭前滔滔不絕地說服觀眾購買商品。」
「數十名中國各地的地方官員也紛紛參與其中,推銷當地的特色產品。」
4月24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發布了名為《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崛起的「直播帶貨」新風口》的文章,描述了當下「直播帶貨」在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火熱景象。報導稱,「直播帶貨」的新模式儼然成了中國網際網路的新流行符號。
價值300萬元木耳一晚上賣光、10天內賣出4000萬斤湖北農產品、3小時帶貨1.1億元……一個又一個「直播帶貨」紀錄,盤活了當下因為疫情而活躍度銳減的實體零售業。有外媒將「直播帶貨」比作疫情期間中國小零售商的生命線。
4月25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布了一段名為《中國數億美元購物癮》的視頻,也展示了近來直播購物風靡中國的情景。
「『直播帶貨』在中國有著高達萬億元的市場。」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稱,在中國,作為應對疫情的一種方式,無論是消費者還是銷售人員對直播的使用皆出現了快速增長。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國內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預計將增至5.26億人,直播電商銷售規模將達9160億元,約佔國內網絡零售規模的8.7%。
據BBC報導,疫情期間,中國的直播行業已經成為經濟復甦的重要平臺。隨著「直播帶貨」消費模式的興起,中國市場展現出了強大的潛力和生命力,並且加快了實體商業向數位化轉型的步伐。
報導稱,在這場電商「直播帶貨」的銷售風潮中,參與者不僅有政府官員,也有普通民眾。為推廣當地的農副產品,越來越多的地方官員走進直播間,為農民增收助力。而作為直播行業的主力軍,網紅主播也在不斷創造著銷售奇蹟。他們憑藉特立獨行的銷售技巧,成功吸引數千萬粉絲的關注。
「直播帶貨」點亮中國「雲經濟」。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導稱,「直播帶貨」的銷售模式,不僅拓展了網絡銷售的寬度和深度,還為全國400萬人口創造了就業機會。今年3月份直播行業的招聘崗位數較去年同期上漲84%,招聘人數增幅高達133%。與此同時,「直播帶貨」也刺激了國民消費。今年第一季度網絡零售額佔總消費零售總額的23.6%,較去年有所提升。
「這是中國人的創新之舉」
早在疫情發生前,「直播帶貨」已在中國廣受青睞。有外媒分析,與僅能在網頁上瀏覽商品的網購相比,「直播帶貨」互動性更強,優勢更明顯。
疫情是「直播帶貨」熱潮興起的第一催化劑。據美聯社報導,疫情期間,由於消費者都待在家裡,很多企業選擇「直播賣貨」。在這股新掀起的「娛樂購」浪潮中,零售商可以和遙遠的客戶實時互動,拉近企業和消費者的距離,提高銷售業績。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介紹了包括京東、阿里在內的電商平臺,如何通過「直播帶貨」助力農民渡過疫情難關。文章以一位雲南花農為例,介紹了他如何通過京東直播,轉戰線上、打開銷路、轉危為機的故事。
日本NHK的報導稱讚「直播帶貨」,「這是中國人在困境中的創新之舉,是他們強大生命力的表現。」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直播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