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也就是63年前,電影《十二怒漢》上映,作為導演西德尼·呂美特職業生涯的代表作品,《十二怒漢》在第30屆奧斯卡金像獎上顆粒無收,當年的最佳影片是《桂河大橋》,同獲最佳影片提名的還有著名的《控方證人》。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許多像《十二怒漢》、《肖申克的救贖》這樣的電影,在獎項的角逐上不盡如人意,卻在日後的時光裡熠熠生輝。時間會檢驗出優秀作品的價值,猶如大浪淘沙一般,經典作品總是歷久彌新,即使歲月漫長,它依然如日中天。
電影《十二怒漢》的主題是深刻的,有希區柯克式的懸疑,也有庫布裡克般的對人性的思考。美國版《十二怒漢》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4分,是之後翻拍版本的藍本。所謂的「十二怒漢」是12名法庭陪審員,他們的職業、年齡、性格不盡相同,他們的意見會左右案件的最終結果。看似鐵證如山的證據令涉案的少年處於極其不利的位置。在一場場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的討論過後,12人的表決結果由最初的11-1變成9-3、8-4,最終十二名陪審員的意見達成了一致:無罪!
在美國版《十二怒漢》上映的五十周年之際,即2007年,屬於俄羅斯版本的《十二怒漢》上映。題材與劇情上脫胎於美版的俄羅斯版《十二怒漢》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5分,故事發生地換到了俄羅斯,劇本創作上也需要適應這一變化。俄羅斯版同樣將12位身份各異的陪審員放到了一個密閉的空間,矛盾在期間一次次碰撞、激蕩。
與美版不同,俄羅斯版並沒有將陪審員的名字打出來,也沒有將陪審員們編號,這樣一來,在劇情的銜接上給觀眾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在幾天的旁聽過後,12位陪審員都形成了自己的判斷,這一神聖而嚴肅的卻工作因為其他瑣事的擠壓而變得倉促。12人之中,一位「關鍵先生」站了出來,正義與責任驅使他不能隨波逐流,對生命的敬畏是他源源不竭的動力。
在人物設定上,2015年上映的電影《十二公民》採取了美國版《十二怒漢》的設定方式,將陪審員逐個編號,而關鍵的「8號陪審員」由演員何冰飾演。同一題材,美國版9.4分,俄羅斯版8.5分,中國版多少分?《十二公民》的評分為8.4分,劇情上體現了對原版的尊重,但也體現了屬於中國的特色。與上述兩部電影一樣,《十二公民》仍然是一部法律題材的電影,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眾生相,通過對公理與正義的追求,以激起觀眾最真實的共鳴。
63年過去了,《十二怒漢》因其深邃的思考,對當下的社會依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對於正義與責任的思考在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十二怒漢》依然熠熠生輝。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