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奇潛艇在水下發射反艦飛彈如何鎖定目標,難道是盲打?

2020-12-22 洲際穿越

飛彈家族裡有很多「奇人異士」個個身懷絕技,既可上天攬月又可下海捉鱉,技多不壓身。其中專門對付水面艦艇的有反艦飛彈,包攬打擊方圓百裡的大中小各型艦艇。反艦飛彈家族裡面可有一位非常低調的「高手」,幾乎沒有多少人見過它的真容,藏得比大國重器的洲際彈道還要隱秘。

這款飛彈就是潛射型反艦飛彈,因為潛艇本身就長期出沒在大洋之下,平時就已經難得一見了保密程度高,加上潛射型反艦飛彈威懾較低關注度就低了,再加上掌握水下發射飛彈技術的國家不多,雙手就能數得過來了。但不能因為這樣就小看了這款飛彈,明槍易擋暗箭難防,突然被這飛彈偷襲一下可是要躺在海底涼涼的。

很好奇潛艇在水下怎麼發射的,飛彈的尾焰不會被水熄滅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研究研究。大部分的潛射型反艦飛彈都是乾式出水發射方式,從潛艇前端的魚雷發射管發射出去的,飛彈都在乾式載具裡面密封著可以保證不被弄溼,所以不用擔心尾焰被水掐滅了。乾式載具又分為兩種,有動力型和無動力型,簡單來說屁股會噴火的為有動力型,不會噴火的為無動力型。

有動力型載具的尾部裝有火箭發動機、水下控制舵及相關控制設備,通過潛艇魚雷發射管的高壓空氣彈射出艇,離開潛艇一段距離後,載具發動機開始點火加速,在水下推進一段時間後載具與海平面呈一定角度飛離水面升空,到達指定高度後自動拋掉前罩,飛彈的助推器點火脫離載具自主飛行。這樣好處就是潛艇可以躲在深水區悄悄發射「暗器」,這樣就神不知鬼不覺了。

無動力型載具結構就簡單些了,沒有了屁股後面那團火就體態輕盈了。利用潛艇的魚雷發射管發射時的推力和載具本身的浮力,載具會以一定的角度衝出水面後自動拋掉前蓋,然後飛彈點火脫離飛向目標。

現在我們初步對潛射型反艦飛彈的發射方式有了一些了解,那麼還有一個終極問題還沒解決,那就是潛射飛彈在水下是怎麼瞄準目標的?那我們再來研究研究。正常情況下反艦飛彈都是先通過載機的雷達搜索和鎖定目標的,然後將目標的數據傳輸到飛彈上,但是雷達在水下可是用不了的。那怎麼辦?當然是讓雷達在水面上用啦。

通常在潛艇的指揮塔上會布置有雷達等多功能桅杆,潛艇為了避免暴露蹤跡,在通氣管深度升起雷達等桅杆為飛彈提供目標的數據,將目標數據傳輸到飛彈上。由於條件有限就要自食其力了,潛射型反艦飛彈都要自帶雷達「上班」的,配備主動雷達引導頭不需要潛艇提供雷達照射,潛艇發射出去後就可以專心「跑路」了。

如果遇到潛艇不肯拋頭露面的情況怎麼辦呢,怎樣才能瞄準目標?有了數據鏈這玩意,一切變得簡單了。通常採用有動力型載具發射方式的潛艇,都是躲在深水區只需發射就行了,不需要上浮為飛彈指示目標的。有了數據鏈之後,飛彈可以通過其來接收到第三方的飛機或者軍艦雷達的數據進行瞄準,便能完成攻擊。

我國也是飛彈研發的強國,我國的反艦飛彈型號多、種類齊全,目前在世界上位於前列沒有之一,其中包括潛射反艦飛彈。早在1976年我國便開始嘗試設計潛射型反艦飛彈,1980年在033型常規潛艇的基礎上改裝了一艘反艦飛彈攻擊艇,型號為033G型。在指揮臺旁邊各安裝了3座雙聯鷹擊-82反艦飛彈的可升降發射架,但是只能在水面發射,作為嘗試性研究潛射飛彈的技術,該型只生產了一艘未曾批量生產,但是為我國發展潛艇水下發射反艦飛彈設計技術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有了經驗之後,我國的潛射反艦飛彈的研發漸入佳境,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成功研發出一款可以通過潛艇魚雷管發射的潛射飛彈,這款飛彈採用乾式無動力載具的發射方式。該彈採用固體燃料發動機,彈翼可摺疊裝在載具內。由於尺寸受限制,該彈的射程約40公裡,比艦載的鷹擊-82飛彈的射程小了不少。

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上世紀九十年代自我國從俄羅斯進口了「基洛」級常規潛艇一同引進了「俱樂部」S型潛艦飛彈,我們海軍發現自己生產的「劍」有點短了,在「俱樂部」飛彈這把「長矛」面前,我們的「匕首」確實沒有多大底氣。「俱樂部」3M-54E是一種雙速制三級反艦飛彈,巡航時採用噴氣式發動機作動力,飛行速度為0.8馬赫,末段飛行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作動力,飛行速度高達2.5馬赫,最大射程可達220公裡。

剛接觸到國外先進的飛彈確實有點心傷,還好我們軍工的「消化能力「強,很快就融會貫通並自己加以創新,摒棄了」俱樂部「飛彈粗大的外形,研發出了嬌小玲瓏的鷹擊-18潛射型飛彈。鷹擊-18潛射型最驚豔之處就是其射程,據說其射程超過了1000公裡,遠比」俱樂部「飛彈大幾倍。鷹擊-18潛射型同樣具備亞超音速結合的特點,末段超音速突防,攔截成功率非常低。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只能我打你,你打不到我,戰場上完虐對手。

江湖上再好的武藝,最後的勝負還是決定在武器上,沒有最快的劍最利的刀,只有更快的劍更利的刀。努力磨劍磨刀,手上的武器比別人的更鋒利才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焦點

  • 印度試射超音速反潛飛彈,速度是魚-8飛彈10倍,650公裡擊沉潛艇
    據印度而媒體10月7日報導,在前兩天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在印度近海惠勒島上成功試射了一枚其自重研發的新型超音速反潛飛彈。這款飛彈並不是驅逐艦和潛艇上完成的發射,而是通過一輛經過改裝的卡車作為發射載具。
  • 堪稱完美的鷹擊-18反艦飛彈
    鷹擊-18是我國第一款亞超音速結合的反艦飛彈,其潛射型號更是獲得了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鷹擊-18飛彈外觀與俄制「俱樂部」飛彈相似,不過彈體更為短小,射程為其3倍,達到了600公裡。目前該飛彈已經裝備了我國052D、055驅逐艦及039A/B常規潛艇、093改進型核潛艇上,是我國反艦作戰的利器。
  • 從海底出擊,目標—空中的掠食者,現代潛艇防空武器發展
    「米卡」空空飛彈水下運載體發射基於法國空軍的「米卡」空空飛彈,使用SM39「飛魚」反艦飛彈的水下乾式有動力發射運載器,搭載將垂直型「米卡」飛彈到水面,然後空空飛彈發射,這對於具備發射「飛魚」反艦飛彈的潛艇來說無需特殊改裝就能集成,能夠在水下一百米以下發射。
  • 魚雷來襲,現代潛艇如何了躲避水下襲擊?專家:有不少方法來逃生
    魚雷是水下作戰的主要武器魚雷一直是潛艇用來作戰的首要武器。雖然現代水下作戰已經有潛射反艦飛彈等一系列比魚雷更加快速、精準、威力大的武器,但魚雷作為兼具隱蔽性、綜合使用成本較低的武器,仍然是潛艇主要的進攻裝備。
  • 為何魚雷的威力要大於反艦飛彈?水不可壓縮,魚雷也更重
    反艦飛彈攻擊的是戰艦的上層建築與艦體,而魚雷攻擊的是戰艦脆弱的水線以下部位。艦體可以在水線以上布置裝甲,但是全世界在戰艦的水下部分布置裝甲的軍艦有幾艘?絕大多數戰艦水下防禦所依賴的,不過就是通過TDS削弱魚雷殺傷能力,通過細分隔艙減小中雷後的損失,僅此而已。
  • 西方到處圍堵潛艇,俄羅斯研製一幹擾器,克制反潛機「扔東西」
    反潛戰是現代戰爭中最出名的「貓鼠遊戲」作為海戰的重要部分,水下的角力從潛艇開始軍用化之後就一直沒有停歇過。美-蘇/俄之間的反潛爭鬥是世界軍事史上至今為止規模最大也最持久的,從二戰結束後一直延續至今。運行速度遠比潛艇快得多的飛機可以長時間在潛艇所在海域盤旋巡弋,雖然未必能直接用光學儀器捕捉到潛艇,但聲吶浮標和掃海聲吶陣列等主、被動設備已經可以非常高效地探測和鎖定潛艇。如何克制反潛飛機,成為現代海戰中潛艇的一大課題。
  • 「海毒液」反艦飛彈能夠成為小艇的「剋星」嗎?
    近日有報導稱,歐洲飛彈公司(MBDA)研製的「海毒液」(Sea Venom) / ANL直升機機載輕型反艦飛彈已完成鑑定發射試驗,並在位於伊杜黎凡的法國武器裝備總署(DGA)測試基地成功進行了最終發射。
  • 首次實錘—艦船知識公布海軍鷹擊18反艦飛彈高清圖
    近日,《艦船知識》雜誌在世界範圍內引發廣泛關注,因為今年第12期的封面公布了正在發射的鷹擊18反艦飛彈高清圖片。這是有史以來最清晰的鷹擊18照片,也是唯一一張,角度非常完美。細節的背後,是攝影師冒著生命危險在發射瞬間的抓拍。
  • 美機構:未來潛艇將變「水下航母狼群」,中國095型可能部分實現
    這兩種不同的發射裝置,在未來可能會讓潛艇必須面臨選擇。當前的魚雷發射管,已經具備了發射反艦飛彈和部分巡航飛彈的能力,但這還遠遠不夠。遠程巡航飛彈、高超音速飛彈,以及未來的各種無人機、無人潛航器,都需要更先進、通用化更強的發射裝置。 雖然很多潛艇趨向使用垂直發射裝置,用來發射巡航飛彈甚至無人機,但水平發射的優勢更為突出。
  • 俄潛艇向港口發射魚雷,岸邊遊客落荒而逃,印軍看後心有餘悸
    12與17日,網上流傳了一段俄羅斯基洛級潛艇向港口發射"魚雷"的視頻。在港口岸邊有四名遊客,兩名遊客在觀摩潛艇,兩名遊客在一邊閒聊。突然,潛艇對遊客發射了一枚空氣魚雷,瞬間引起了巨大的水花,四名遊客被澆成了落湯雞。
  • 運-9反潛巡邏機:戰巡臺灣西南海域,潛艇天然預設伏陣位
    所謂的反潛「布標」作業,是指反潛巡邏機在水下潛艇有可能出沒的區域,從空中向海面投擲被動聲吶浮標,將聽音器放到預先設定好的深度之後,接收到的潛艇聲音訊號,能透過海面上的天線傳送回反潛機上,最終,鎖定水下潛航的潛艇。
  • 蘇聯核潛艇的登峰造極之作:堪稱航母殺手,攜帶飛彈數量增加3倍
    而蘇聯海軍的目標只有1個,那就是毀掉美國航母作戰群。考慮到制海和制空的差距,水下作戰平臺成為蘇聯重點發展的方向。 1969年,蘇聯要求第18設計局發展一種可容納20至24枚重型反艦飛彈的「水下巡洋艦」,949型(北約代號「奧斯卡」級)巡航飛彈核潛艇就這樣誕生了。
  • 伊朗突破美國封鎖,自力更生造潛艇,100%國產,竟帶巡航飛彈
    近日,伊朗海軍再次公布新型的國產「法塔赫」級(意為「徵服者」)常規潛艇的部分照片,並稱這是一種突破美國封鎖後,自力更生研製建造的潛艇,可以攜帶並發射重型魚雷、高速超空泡魚雷和巡航飛彈。從潛艇的近照看,伊朗這種潛艇的工藝已經大幅提升,在近海作戰對美軍艦艇有較大的威脅。
  • 韓國年內將首射潛射彈道飛彈,專家:朝韓水下核競賽針鋒相對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軍方消息人士1月13日透露,配備於韓軍3000噸級潛艇的自主研發潛射彈道飛彈(SLBM)去年成功完成地面發射試驗,計劃今年進行水下發射試驗。準備下水的「島山安昌浩」級潛艇。韓國積極打造水下戰略打擊力量韓聯社報導稱,韓軍正基於射程超500公裡的「玄武」-2B彈道飛彈研發潛射飛彈,並計劃在水下發射試驗成功後,將其搭載於3000噸級以上的潛艇。
  • 世界最先進的潛射防空飛彈,增加光纖技術實現遙控識別攻擊目標
    IDAS潛射飛彈,是由德國空軍IRIS-T紅外空空飛彈發展的潛艇防空飛彈。該飛彈由DBD主導研製。該飛彈儲存收容在潛艇一個潛射容器,能裝入533mm魚雷發射管,長度7米,每個容器能容納四枚飛彈。每枚飛彈重120kg,容器本身重量1400kg,飛彈從容器內發射。
  • 「鷹擊18」反艦飛彈有多強!堪稱軍艦殺手,一枚即可重創萬噸大驅
    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英阿馬島海戰中,英國海軍42型驅逐艦的首艦「謝菲爾德」號被阿根廷的「飛魚」反艦飛彈擊沉後,反艦飛彈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大型水面艦艇一直是一國海軍的主要威脅之一,所以說反艦飛彈成為了制衡這些「海洋殺手」的主要利器!
  • 發射時個頭大,突防時會變小,腹黑的鷹擊-18才是中國最強反艦彈
    鷹擊-18和鷹擊-12都是中國第四代反艦飛彈,前者是中國首款亞超結合的反艦飛彈,後者是超音速反艦飛彈,兩者誰更強成為了軍迷關注的話題。公開的報導顯示,鷹擊-12發射重量約為2.5噸,戰鬥部重為300公斤左右,射程為200-400公裡,艦載發射時射程較短,空射型號射程更高,採用慣性、衛星導航和末端主動制導等,可以通過數據連結受目標信息。鷹擊-12因為全程超音速,巡航時間短,末端還可以大過載機動突防,被認為是突防能力最強的反艦飛彈。不過,如果與鷹擊-18相比的話,仍然要遜色不少。
  • 中國艦隊演練2.5海裡反潛戰模擬遭美日潛艇設伏偷襲
    就在本月初,美日艦艇編隊剛剛在東海舉行了聯合演練,兩國核潛艇、常規潛艇都參加了演練。而日本第8艘蒼龍級潛艇「赤龍」號也在本月服役。美日潛艇目前作戰武器均已飛彈化,潛射反艦飛彈射程動輒六七十海裡(100多千米),就是魚雷的射程也達5海裡(近10千米)甚至更遠距離。那麼北海艦隊驅護艦在訓練中近至2.5海裡才發現疑似「敵」潛艇,是不是意味著只能任人宰割?
  • 中國能造萬噸潛艇嗎?
    中國不光能造水下排水量超過萬噸級的核動力潛艇,有需要的話還能建造水下排水量同樣達到萬噸級的常規動力潛艇,說這話可不是我信口開河,而是有真憑實據的。首先從我國能否建造萬噸級潛艇來說,潛艇的噸位和水面軍艦不一樣,不是用標準排水量和滿載排水量來區分的,而是按照水面排水量和水下排水量來區分的,當然本質和軍艦的滿載排水量一樣,都是浸水面積不一樣罷了。當前我國只有現役的094A型戰略核潛艇滿載噸位超過了萬噸級,水下排水量達到了12000噸。
  • 法「梭魚」級核潛艇交付 多技術細節鎖定未來「藍水」作戰
    法「梭魚」級核潛艇交付 多技術細節鎖定未來「藍水」作戰近日,據俄羅斯媒體報導,法國海軍11月初在土倫軍港舉行了「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首艇「絮弗倫」號的交付儀式。之後,這艘核潛艇將進行一系列海試,預計在2021年左右正式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