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須知-日常護理篇
1、為什麼我家的寶寶頭髮這麼少?
剛出生寶寶的頭髮柔軟、較為稀疏,經過數月的生長,頭髮會有1-2次自然脫落的過程,之後的頭髮會變得濃密、顏色加深。不建議給新生兒剃髮,以免弄傷寶寶頭皮。
2、如何選擇寶寶的衣服?
原則上選擇柔軟、寬鬆、純棉、淺色,不影響生理功能(皮膚排汗、手腳運動),樣式簡單、袖口寬的衣服。最好內側無針腳和線頭,避免不適感。
3、為什麼不要給寶寶戴手套?
戴手套看似好像可以保護新生嬰兒的肌膚,但這種做法直接束縛了新生兒的雙手,影響精細動作的發展,使手指靈活程度受到限制,不利於觸覺發育。
4、寶寶的囟門能不能碰?
在新生兒頭頂正中可觸及一柔軟無骨性結構的區域,這就是囟門。有時可觸摸到有脈搏的跳動,這是正常現象,囟門一般在1歲到1歲半閉合。順產出生的寶寶由於經過產道擠壓,頭顱可有不同程度的變形,一般數天後可恢復,個別擠壓嚴重可出現頭皮下血腫,可觸及到有波動感的包塊,頭皮下血腫需皮膚緩慢吸收,一般要經歷數月,無需其他特殊處理。
5、寶寶生下來好多天了可是都不怎麼睜眼睛,就算有時候睜也是換著睜一隻眼睛?
新生兒剛出生不睜眼睛屬於正常現象,不過也要排除寶寶眼睛裡有分泌物導致的睜不開眼。
6、寶寶選擇什麼樣的奶瓶?
母乳餵養是嬰兒最好的餵養方法,但仍然需要準備奶瓶,建議2個,新生兒建議容量200ml以內的大口徑玻璃奶瓶,易消毒、易清洗。待孩子稍大,能自己拿著奶瓶喝奶的時候,再選擇240ml或360ml規格的塑料奶瓶,相對更安全。
7、寶寶需要做口腔護理嗎?
嬰兒口腔護理是日常護理的重要之一,由於沒有長牙的寶寶,口腔黏膜脆弱,一般不需要特別清洗,只是每次給寶寶餵養後,再餵些溫水將口腔內殘留物衝乾淨即可。對於已經長乳牙的寶寶,可以每周用乾淨的紗巾或棉籤輕輕擦拭乳牙。
8、寶寶剛生下來就好像長牙了,正常嗎?
醫學上稱之為「馬牙」,來自新生兒牙床上的白色凸起物,是上皮珠,其實不是牙齒,無需做處理。
9、寶寶長鵝口瘡了怎麼辦?
鵝口瘡是常見的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
建議:
1、用弱鹼性溶液,如2%~5%碳酸氫鈉(小蘇打)清洗,塗擦冰硼油、制黴菌素混懸劑等效果良好。
2、注意飲食用具衛生,如母乳的乳頭、奶瓶、奶嘴、湯匙等;
3、加強營養,如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並適當增加含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食物。
10、小兒舌系帶短是怎麼回事?
舌系帶短,是一種先天性發育異常,主要表現為舌底下正中處的舌系帶過短,使舌的正常活動受到限制,舌頭因而不能伸長到口外,或往上不能接觸上唇;舌前伸時,因舌系帶短拉著舌頭,使舌頭的背面有小的凹陷、呈M型、嚴重者影響吮乳、影響語音清晰和學語,人們俗稱為「大舌頭」,可到兒外科處理。
11、寶寶為什麼總是打嗝?
打嗝是嬰兒出生後前1-2個月常見的症狀,由於調節橫膈膜的植神經發育尚未完善,當寶寶受到輕微刺激,如:吸入冷空氣、吸奶快,就容易發出「嗝嗝」聲。
12、寶寶總是打嗝該怎麼辦?
1、避免在寶寶啼哭、氣鬱急促時餵奶;
2、避免寶寶進食過快;
3、注意食物的溫度,不宜過涼;
4、避免寶寶吸入冷氣。
如果寶寶打嗝了,媽媽應該:
1、將寶寶抱起,輕拍其背,餵點熱水,並在寶寶胸腹部蓋上暖和的衣被;
2、用玩具逗逗寶寶,或放一點輕柔的音樂,以轉移其注意力;
3、刺激寶寶足底,使其啼哭,一般寶寶發出哭聲,打嗝即會自然消失;
4、用指尖在寶寶的唇邊或耳邊輕輕地撓癢,唇邊及耳邊的神經比較敏感,撓癢可以使其放鬆,打嗝也就消失了。
13、生下來前幾天為什麼要讓寶寶側臥?
因為新生兒體內有羊水,側臥睡有利於嬰兒及時地排出羊水,還可以防止奶水嗆著嬰兒。
14、臍帶多久脫落?
一般臍帶正常是出生後24-48小時自然乾癟,3-4天便開始脫落,10-15天自行癒合。需做好臍部護理工作,因為臍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門戶,若臍部處理不當,容易引起局部感染和出血,嚴重者可導致新生兒敗血症的發生,危及新生兒的生命。
15、如何做臍部護理?
1、在臍帶未脫落之前,需保持局部清潔乾燥,新生兒洗澡時,建議貼臍部貼防止滲水和感染;
2,尿布避免蓋到臍部,以免排尿後溼到臍部創面;
3,一般每天用碘伏或酒精棉籤輕拭臍帶根部,直至其自然脫落;
4,如發現有滲血和發炎等問題,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16、寶寶洗澡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新生兒洗澡選擇一天中較溫暖的時間,比如上午10點到下午2點。水溫要在37-40℃左右,洗浴時需用手託住寶寶,尤其是寶寶頭部和頸部,因為寶寶這個時候的骨頭髮育還不好,撐不起自己的頭。
準備個柔軟的大毛巾,洗完澡後立刻包裹起來,既讓寶寶有安全感也不易受涼。每次洗澡時間約5分鐘左右。
17、寶寶清洗需要用沐浴乳嗎?
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因為活動量少,皮膚嬌嫩,只需用清水清洗即可;等嬰兒大一些,活動量變大,流汗增多,空氣汙染等因素,則可以選擇嬰兒專用的沐浴用品,但用量需要注意控制,以免刺激嬰兒的皮膚。
18、寶寶頭上總是髒髒的是什麼東西?
新生兒受母體雄激素的影響,頭皮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分泌物若不及時清除,就會和頭皮上的髒物積聚在一起,久之則形成一層厚痂,這是頭垢。留著不衛生,還會影響到頭皮的正常作用,應洗掉。
19、新生兒頭垢如何處理?
一般來說,合理護理3~4周頭垢自行脫落;如果某一處存在頭垢較多,可用消毒植物油或液體石蠟將結痂浸泡柔軟後,用棉棒或潔淨毛巾輕輕擦除。有的已經洗得很乾淨,但不久之後又長出來,這種情況下可能是寶寶患了脂溢性皮炎,應帶寶寶到醫院皮膚科請醫生處理。
20、給寶寶換尿布的技巧?
換取尿布時,需抬起寶寶的雙腳,將尿片向上折起,遮住汙處,用加厚加溼的衛生紙巾擦去糞便替換掉髒的尿布。然後把乾淨的尿布齊腰塞到寶寶的臀部下面,用溫水將臀部清洗乾淨,用軟毛巾將水份吸乾。
一手按住尿布的一端,另一手將膠紙打開,向前拉,粘住前面,與尿布上緣相平行。根據同樣的方法將另一側粘好,確保尿布緊貼寶寶的兩腿,不要扭向一側。
注意,不要將尿布把寶寶的臍孔遮住,以保持臍部的乾燥和清潔。
21、寶寶紅屁股怎麼辦?
需要選擇透氣性好、棉質的紙尿褲;當尿布弄髒後,一定要及時更換;洗尿布時要注意選擇柔和的洗滌劑,不要選用鹼性的肥皂、洗衣粉或洗衣液;每次更換尿布時候也要用溫水清洗寶寶的下半身;適當地曬曬寶寶的小屁屁也能夠減少疹子的發作。
22、寶寶總是抓自己的臉怎麼辦?
要經常幫寶寶剪指甲,建議選擇使用嬰兒專用指甲剪,由於嬰兒不配合,同時建議在寶寶睡著的時候剪最合適。寶寶偶爾抓皮了臉也不要緊張,因為寶寶的支架比較柔軟,不會抓破真皮層,不會留下疤痕。
23、寶寶怎麼抱才好?
第一步:把手放在新生兒頭下把一隻手輕輕地放到新生兒的頭下,
用手掌包住整個頭部,注意要託住新生兒的頸部,支撐起他的頭;
第二步:另一隻手去抱屁股穩定住頭部後,再把另一隻手伸到新生
兒的屁股下面,包住新生兒的整個小屁屁,力量都集中在兩個手腕;
第三步:這個時候,就可以慢慢地把新生兒的頭支撐起來了。
注意,一定要託住新生兒的頸部,否則他的頭會往後仰,這樣會不舒服。媽媽要用腰部和手部力量配合。
24、寶寶身上脫皮怎麼辦?
新生兒皮膚最外面的一層叫表皮的角化層,由於發育不完善,因此很薄,容易脫落。何況新生兒出生前是處在溫暖的羊水中,出生後受寒冷和乾燥空氣的刺激,皮膚收縮,也更容易脫皮。
所以家長只要注意對新生兒皮膚的清潔護理,避免外來的感染和損傷就可以了,不必為此而感到驚慌。如果寶寶的皮膚或肢體末梢比較乾燥,甚至出現皸裂,媽媽可以幫寶寶塗抹適量的嬰兒乳液、嬰兒油。
25、寶寶長溼疹怎麼辦?
新生兒長溼疹的具體原因尚未明確,平常要做好新生兒皮膚的護理。如果溼疹不是太嚴重,建議使用金銀花煮水擦洗患處(蠶豆病患兒禁止使用)或者爐甘石;如果比較嚴重,建議經醫生診斷處理。
26、寶寶怕冷嗎,為什麼總是手腳冰涼?
因為嬰幼兒體質差,活動量小,消耗體能少,血液循環差,所以手腳涼,這是正常現象。評估寶寶是否冷不能摸他的手腳溫度,以脖子後背的體溫為準,增減衣服。
27、為什麼寶寶總是會被驚嚇得手腳抽動?
嬰兒出生後前4個月內,由於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易出現被驚嚇似的手腳抽動,屬於生理現象。媽媽可以用手握住寶寶的小手,增加其安全感。
28、為什麼寶寶總是蜷縮著?
新生寶寶的四肢多呈蜷縮狀,這是由於在媽媽子宮內處於和這個姿勢所致。打開寶寶的雙臂並放開,他(她)會立即向胸前環抱,這就是所謂的擁抱反射,是一種正常的原始反射,在3個月左右逐漸消失。
29、應該用繩子綁住寶寶嗎?
有的老人家為了避免寶寶驚嚇或者期望長大後腿直,用繩子捆住寶寶,這是錯誤的方法。剛出生的寶寶就有自己的運動功能,倘若強行把寶寶捆起來,這只能遏制寶寶能力的發展;而捆綁腿部太緊也可能導致寶寶X型腿的發生。
30、寶寶可以把尿嗎?
周歲以內不建議把大小便,避免出現脫肛。滿周歲後可以培養寶寶大小便習慣,需注意:
1、觀察寶寶的生活規律,一般在睡醒及吃奶後及時把,不要把的過勤,造成尿頻;
2、把的姿勢要正確,使嬰兒的頭部和背部靠在大人身上;
3、給予其他條件刺激,如「噓噓」聲誘導把尿,「嗯嗯」聲促使其大便;
4、控制每次把的時間,避免過長。慢慢地定時加以訓練,使寶寶形成定時排便的條件反射,養成良好的大小便習慣。
31、寶寶眼睛好像總是有分泌物?
不用太擔心,如果有發紅現象發生可以用淡鹽水幫寶寶洗一洗,如果很明顯的分泌物可用乾淨的熱毛巾輕輕幫寶寶敷擦。
32、寶寶適合外出嗎?
新生兒抵抗力較弱,應該減少探訪者以及少去人群擁擠的地方,防止感染。不要接觸動物、有害物質等。每天保證2小時的戶外活動,利於維生素D的吸收。
33、可以讓寶寶和寵物玩耍嗎?
答案肯定是NO。我們的建議是禁止孕婦,哺乳期媽媽,嬰幼兒接觸寵物。
34、怎麼給寶寶做個操?
建議家長在每次寶寶洗完澡穿好衣服後,從上往下全身按摩、內外屈肘伸肘等動作,使寶寶的身體得到運動,皮膚受到撫摸,能促進肢體發育,也可增加寶寶和家長的感情。
35、寶寶適宜的溫度和光線是怎樣的?
新生兒對外界溫差的變化有些不適應,適宜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28℃,盛夏要適當降溫,而冬天則需要保暖。
室內的光線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長認為新生兒感光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歡掛上厚重的窗簾,其實這是不宜的。應讓寶寶在自然的室內光線裡學會適應,但要避免陽光或者燈光直射眼睛就好。
37、新生兒為什麼要補充維生素D?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新生兒應該在出生數日開始補充維生素D,並建議同時補充維生素A。前者促進鈣的吸收,後者促進眼睛的發育,可以提高免疫力。
38、寶寶需要補鈣嗎?
根據最新的育兒觀念,新生兒無需補鈣,但需要補充維生素D,直到2周歲,以避免小兒佝僂病。為促進維生素D的吸收,還應每天帶新生兒2小時戶外活動。
39、寶寶缺鈣的症狀?
新生兒缺鈣主要是缺少維生素D,表現症狀為多汗,與溫度無關,尤其是入睡後頭部出汗,使小兒頭顱不斷磨擦枕頭,久之顱後可見枕禿圈;精神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有時家長發現小兒不如以往活潑;夜驚,夜間常突然驚醒,啼哭不止。一般補充維生素D,並增加戶外活動即可。
39、寶寶黃疸怎麼辦?
正常小兒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黃疸,足月兒消退一般不超過生後15天,早產兒消退不超過一個月,任何時候黃疸值不超過12.5mol/dl,除此之外為病理性黃疸,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就診。可使用藥浴或藍光照射等辦法。
40、寶寶的胎記會自行消退嗎?
幾乎所有的寶寶出生時都帶有胎記,也叫「胎生青記」,醫學上稱為「色素痣」。大多發生在寶寶的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一般為青色或灰青色的斑塊。
胎記的形狀大小不一,多為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清晰,用手按壓後不褪色,這是由於寶寶出生時,皮膚色素沉著或改變引起的,一般在出生後5-6年內自行消退,所以不需要治療。
41、寶寶雙腿的皮紋不對稱,是異常嗎?
3個月內的寶寶如果發現臀部、腹股溝與大腿皮紋增多、增深或上移不對稱等問題,家長需注意,有可能是雙腿不等長、雙臀不對稱,也就是跛腳。因此一般建議3-6個月齡的寶寶做髖關節篩查。
42、寶寶乳房腫大怎麼辦?
無論男女嬰在出生後3-5天時可見到有乳腺腫大,小到蠶豆大小、大到鴿卵大小。出現此現象主要是由於母親雌激素對胎兒的影響中斷所致,一般多在出生後2-3周自然消退,不必做任何處理。
43、要給新生兒女寶寶擠乳頭?
A:有的老人家說如果不給女嬰擠壓乳頭,將來哺乳沒有乳汁,這個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如果不小心把乳頭擠破,會導致細菌感染,使得乳腺紅腫、發炎,乳腺會堵塞等。
45、小兒意外傷害的預防?
專家指出,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因跌落而受傷,1歲以下兒童跌落髮生率高達54%,而在家裡則是孩子跌落受傷的高發地點,特別在1-4歲的調查人群中,有57.4%是在家中跌落的,因此,預防小兒意外跌落,對新手父母和幼兒護理者尤為重要,不能掉以輕心!
以下措施可以幫助孩子儘可能避免意外跌落:
1、在兒童騎車、溜冰時,要準備防護用具如頭盔和護膝等。
2、非逃生用途的窗要上鎖,或裝上窗欄。
3、窗邊不放置椅子、搖籃和其他家具。
4、給嬰兒換尿布或衣服時,手不要離開嬰兒,保持有一隻手保護著嬰兒。
5、清除家中的危險因素,如捲起的地毯,暴露的電線,欄杆間距寬大的陽臺和樓道等。
6、在衛生間,洗手盆前和樓梯等放上防滑墊。
7、要注意幼兒在有滑輪的學步車中的安全,或使用其他固定的學步車代替。
8、對孩子經常活動的場地要檢查是否安全,如地面是否平整等。
關V維兒康資訊訂閱號回復關鍵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