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波折之後,《星戰:前線2》成了當下最好玩的「戰地」遊戲

2020-12-19 OT遊戲公社

一直以來,由EA出品的《戰地》都是3A射擊遊戲當中最特立獨行的一部作品,該系列以宏大的戰場多人對抗作為系列長期以來的最大賣點。

相較於其他多人對抗型FPS遊戲,《戰地》系列的格局無疑是要大上許多,因此無論是在遊戲氛圍還是在臨場感上的塑造,迄今為止少有作品能夠與《戰地》系列的大戰場相提並論。

然而,即便《戰地》系列在自己的領域當中難逢敵手,由於該系列近年來的一堆騷操作也可謂是讓它的忠實玩家們苦不堪言,尤其是系列最新作《戰地5》,甚至直接將以一個半成品的姿態草草落下帷幕,令無數翹首以盼的玩家大失所望。

4月23日,《戰地5》官方正式宣布在2020年夏季是將會為遊戲提供最後一次更新,由此往後本作將不會再有任何形式的大更新,也就是說這個號稱「不一樣的二戰」的《戰地5》,其故事線美軍甚至還沒參與歐洲西線戰場就已經宣告結束,可謂是令無數首發玩家以及在第二季度購買遊戲的玩家失望透頂。

《戰地5》自上市至今輿論不斷,在其推送更新的一年多當中總是能整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騷操作,而就在人們開始幾乎一邊倒的抨擊《戰地5》的同時,玩家們又逐漸將目光放在另外一款更早之前的遊戲,而這款遊戲則是曾經同樣飽受爭議的《星球大戰:前線2》。

粉絲們的理想

《星球大戰》這一IP自1977年誕生以來始終在娛樂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系列電影對於後世的影響力以及在全球的知名度可謂非同小可,從首部電影上映之後便在全球各地收穫了數量相當大的粉絲群體,隨之而來的便是其相關的周邊產品,而其中自然也會包含各種各樣的電子遊戲。

雅達利以及FC紅白機時期,多數《星球大戰》遊戲大多僅僅是獲得了《星球大戰》這一IP的授權,以蹭熱度的形式草草開發一款遊戲並上市,為的就是能夠讓那些不明事理的玩家自己送上門來,不可否認這些遊戲很大程度上敗壞了這一傳奇IP的聲望,因此從許久之前開始,有不少人便非常期待有生之年能夠玩上一款真正高質量的《星戰》遊戲。

目前最好的星戰遊戲《星戰:舊共和國武士》

由EA出品的《星戰:前線》系列雖然是在2015年上市,但實際上這一系列早在2004年便推出了系列第一款作品,這款遊戲由Pandemic工作室開發,並由《星球大戰》版權方盧卡斯藝術負責發行。

這款遊戲在當時的最大賣點便是集合了電影當中多個經典的戰爭場景,允許多名玩家在遊戲當中扮演不同的勢力展開對抗,而遊戲的主要玩法則與EA旗下的《戰地》系列十分相似,單單是衝著能夠親臨星戰戰場這一點,就足以吸引大量的星戰迷們蜂擁而至。

比較令人遺憾的是,多數時候玩家們所扮演的並非是那些一馬當先的英雄角色,而是那些在英雄身後負責瘋狂輸出然後倒下的雜兵,但就整體氛圍上而言,《星戰前線》也確實營造出了較為出色的臨場感,整個遊戲體驗仿佛夢回電影片場一般。

《星戰:前線》

僅在一年之後,盧卡斯藝術便為該作品推出了續作《星戰:前線2》,遊戲在前作的基礎上大幅提升的畫面的質量,並且為遊戲添加了更多前作當中沒有的場景,同時還為遊戲加入了用於深入了解遊戲機制的單人戰役內容,由於各種新元素的加入使得本作比起前作的可玩性要大大提升,同時還能夠在遊戲中加入各種MOD,極大程度延長遊戲的壽命,而本作也一度被視作有史以來最好的《星戰》題材多人遊戲之一。

不可否認的是,儘管盧卡斯藝術的《星戰前線》系列在設計思路上極大程度上參考了EA的《戰地》系列,甚至在規則以及單局人數上都與《戰地》系列完全一致,但卻也實打實地做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與特色,可以說本作是一款純粹的粉絲向遊戲,但卻有著遠超其他粉絲向遊戲的品質。

《星戰:前線2》

接手之後

2013年時,知名娛樂公司迪士尼在收購盧卡斯藝術之後對外宣布與EA達成獨佔協議許可,授權EA接手今後所有《星球大戰》系列遊戲的開發工作,一時間令無數粉絲欣喜若狂,畢竟在EA與迪士尼達成合作關係之前,也曾經常負責《星戰》系列遊戲的發行工作,並且其中包括《舊共和國》系列作品也是由EA旗下Bioware負責開發,讓不少粉絲一度以為沉淪多年的《舊共和國》系列有機會起死回生。

而直到現在,EA旗下共計也就推出了三款大型主機遊戲作品,其中兩款便是用次時代技術完全重啟的《星戰:前線》系列,而另一款則是由重生娛樂開發的動作遊戲《星戰絕地:武士團隕落》,而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前線》系列與《戰地》的模式有著極高的相似度,因此重啟版的開發也交由了《戰地》系列的開發商DICE。

重啟版《星戰:前線》

誠然,《星戰:前線》系列是一款玩法較為簡單,難度比較大眾化的射擊遊戲作品,這一點在DICE接手之後並沒有進行改動,然而正是由於本作是一款粉絲向的作品,因此各個系統的表現只能用「難以深挖」的來形容,儘管寒霜引擎所打造出的畫面質量非常出色,但遊戲本身的深度與可玩性甚至遠遠不如早年間的原版,EA雖然沒有在這部作品上太過鬆懈,但這部作品終究還是沒能獲得多數玩家們的認可,留下的大多都是《星戰》系列的忠實粉絲。

值得一提的是,EA在自家另一款遊戲《FIFA》系列當中憑藉賣線上球員卡獲得了不菲的收入,因此EA也希望在自家其他遊戲當中加入微交易內容,而第一個被拿來開刀的作品便是另一款續作《星戰:前線2》。

重啟版《星戰:前線2》

但就品質而言,《星戰:前線2》無疑是一款綜合質量尚可的作品,儘管依然不如曾經的原版,但相較於前作還算是有了不小的提升。

然而,EA在《前線2》當中加入了氪金抽卡元素,很難想像一款射擊遊戲的武器與角色強度竟然需要通過不確定的氪金來衡量,這一事件在當時可謂是鬧得沸沸揚揚,《前線2》的風評大幅下降,而由於《星戰》是個大IP,甚至還引起了迪士尼的關注,迫於社會壓力,EA只好移除氪金內容並且用幾個月的時間重新設計成長系統,畢竟論聲望和影響力,《星戰》無疑要比《戰地》系列高上太多。

而《前線2》在經過兩年的更新之後,已經收納了九部電影以及多部外傳電影的所有角色、兵種與地圖,並且還追加了多種遊戲模式,致力於再現電影經典場景,在可玩性與觀賞性上甚至要遠高於同時期的其他《戰地》系列作品。

結語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星戰》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較小,因此在亞服當中沒有什麼人,但在海外地區,《前線2》可謂是目前玩家數量最多的「戰地」遊戲。

2019年末,知名海外媒體IGN將《前線2》的評分由原本的6.5改為了8.8,玩家評分也是一路回升,這款曾經被稱之為辣雞的遊戲最終也終於獲得了鹹魚翻身的機會,只可惜的是有關這款遊戲的故事也已經告一段落,雖不會再有更新,但也已經是一款足夠優秀的《星戰》遊戲。

在《戰地5》的襯託下,有不少人甚至選擇了嘗試這款不太一樣的《戰地》遊戲,或許在這一次風波之後,EA還將會繼續將這個系列做下去,既然EA對這IP這般上心,只希望以後的作品不會令玩家們感到失望。

相關焦點

  • 《星球大戰:前線2》IGN重評8.8分 最正統的星戰體驗之一
    IGN今日重評了EA DICE領銜開發的《星球大戰:前線2》遊戲,本作2019年的評分為8.8分。對比來說,2017年首發時,IGN評分為6.5分。IGN表示,幾乎從開始以來,《星戰》電影講述的就是從黑暗中救贖的故事。
  • 《星戰前線2》銷量暴降
    如果遊戲行業設立一個「年度最具爭議獎」,EA的《星戰前線2》當之無愧。這款投資巨大,被公司寄予厚望,在非F2p遊戲中氪金設計最為兇殘的傳統3A大作未能登頂上周的全英遊戲銷量排行榜首位置,冠軍寶座拱手讓給平庸年貨《使命召喚:二戰風雲》:1、《使命召喚:二戰風雲》2、《星球大戰:前線2》3、《FIFA 18》4、《精靈寶可夢:究極之日》5、《精靈寶可夢:究極之月》6、《刺客信條
  • 《星球大戰前線2》戰役及聯機模式試玩心得 星球大戰前線2好玩嗎
    《星球大戰前線2》憑藉出色畫面及可玩性,在星戰題材的遊戲中首屈一指。本作在原本主打聯機的基礎上也加入了單人戰役,也使遊戲的內容更加充實。這樣一款精緻的星戰遊戲好不好玩,下面請看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星球大戰前線2》戰役及聯機模式試玩心得,好不好玩,大家說的算。
  • 玩家請願《星球大戰:前線2》出更多付費DLC 官方回應
    在今年4月底《星球大戰:前線2》迎來了最終更新內容,但很顯然許多玩家都意猶未盡,他們在Change網站上發起請願,希望DICE能繼續更新遊戲,就算是付費DLC也沒有問題,只要能有更多新內容到來。目前請願人數已接近6萬。
  • 最好玩的星戰遊戲?《星戰》新作蟬聯steam暢銷榜
    隨著新的一周steam暢銷榜單出爐,《星戰 絕地:隕落騎士團》蟬聯了榜單頭名,再一次證明了《星球大戰》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本次,筆者就和大家來聊一下這個IP在遊戲領域的發展,了解為什麼《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武士團》會被稱為"最好玩的星戰遊戲"。
  • EA修改《星戰前線2》開箱 傳奇星卡無法氪金獲得
    在接受了玩家對《星戰:前線2》中的氪金系統不滿的反饋後,EA決定將改變《星戰:前線2》當中的氪金內容。EA在更新博客中這樣寫道,《星戰:前線2》當中的大多數武器都可以通過完成遊戲中「特殊的裡程碑」來免費解鎖,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武器才只能通過氪金提供的箱子開出。
  • 星球大戰:前線2
    《星球大戰:前線2》IGN重評8.8分 最正統的星戰體驗之一 IGN今日重評了EA DICE領銜開發的《星球大戰:前線2》遊戲,本作2019年的評分為8.8分。
  • 星球大戰前線2多人遊戲模式有什麼 內容介紹
    2(Star Wars Battlefront 2)》是一款動作射擊遊戲,即將在2017年11月13日在PS4、Xbox One和PC平臺上發售,這款遊戲是2015年EA出品的遊戲《星球大戰:前線》的續作,這個系列算是之前的《星球大戰:前線》系列的重啟。
  • 曾因逼氪遭受萬人唾棄,如今成EA最佳《星戰》遊戲
    ( ̄︶ ̄)↗2年前的《星球大戰:前線2》一經發售,就因為其內置的微交易系統過於氪金而被國外玩家吐槽(看來這幫老外沒遭受過中國手遊的毒打)。此後遊戲的風評也完全集中在過於氪金,完全忽略了遊戲本身的品質。而經過兩年的開發和更新,EA和DICE可以說已經拯救了這款知名IP改編的系列作品,讓它成為有史以來最棒的《星戰》改編遊戲。
  • 《星戰:前線2》機器人暴動反殺玩家
    近日Reddit上一個《星球大戰:前線2》有趣場景引爆話題,有玩家在對一臺C-3PO系機器人進行電擊之後,這個原本無害的禮儀機器人突然拿出一把槍並且開始反擊,最終讓玩家付出了他戲弄的「代價」。也有人討論這是遊戲的BUG亦或是《星戰前線2》埋下的彩蛋,不過根據評論來看有人也曾遇到過這一現象,所以彩蛋的可能性很大。另外機器人的身體是黑色的,也與星戰漫畫《阿芙拉博士》中的殺手型3PO非常相似,所以這可能是致敬漫畫裡的場景。
  • 少女前線戰地的採訪者大破圖
    18183首頁 少女前線 少女前線戰地的採訪者大破圖 少女前線戰地的採訪者大破圖 來源:網絡
  • 低配版單機戰地?FPS獨立遊戲中的一朵奇葩——《Ravenfield》
    然而steam上就存在這麼一款低配版「戰地」《Ravenfield》低配甚至簡陋的UI&畫面為什麼說它低配呢?因為比起戰地的精美的畫質,《Ravenfield》可以說是十分簡陋了。Unity引擎製作,簡約甚至簡陋的界面,暫時較少的遊戲模式及地圖,大眾化的操作。
  • 原力沉浮記:「星戰」遊戲發展簡史(下)
    角色扮演的代入感讓《舊共和國武士》散發著特殊的魅力《舊共和國武士》被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最優秀的「星戰」遊戲,接連創下各種銷售紀錄,為BioWare贏得了大量的讚譽,也為之後的「質量效應」三部曲打下了基礎。然而,盧卡斯藝界還想要更多。
  • 《星球大戰:前線2》首批細節公布 橫跨星戰史、扮演帝國指揮官復仇
    震撼太空大戰  首先最主要的是,《星戰前線2》這次會為玩家帶來單人戰役故事,簡要介紹如下:  遊戲中你將扮演銀河帝國的精英特種部隊指揮官Iden Versio,在見證了死星2號的毀滅(電影《星球大戰6:
  • 《星戰前線》評測:星際爭霸類戰爭策略遊戲
    《星戰前線:衝突(Starfront: Collision)》是GameLoft製作的即時戰略遊戲,其遊戲與暴雪出品的PC遊戲《星際》系列相類似。
  • 最好玩的《星球大戰》遊戲就是它
    但是在西方尤其是美國,《星球大戰》所代表的是一種文化現象、時代記憶乃至民族情懷的高度,而隨它所衍生的「太空歌劇」在幾經沉浮後也成為一種極具代表性的藝術風格。然而2017年對於這兩者在遊戲界的表現來說,實在是一個令人失望的年份:《質量效應:仙女座》不盡如人意,迅速被淹沒在同年遊戲大潮之中、而《星球大戰:戰爭前線2》陷入的麻煩則更加嚴重,對內購氪金產生的不滿讓本作瞬間成為玩家口誅筆伐的焦點。
  • 《星戰:戰機中隊》發售在即,還星戰粉一個飛行夢
    自知名遊戲廠商EA與盧卡斯影業達成合作之後,EA所產出的《星戰》系列遊戲作品始終在好與不好之間反覆橫跳,一票手遊的質量無疑是不敢恭維,而《星戰:前線》系列雖然製作精良但卻也總是差點火候
  • 40餘年的長盛不衰,還有什麼遊戲類型是《星球大戰》沒有試過的?
    《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似乎是從進入3D時代之後,《星戰》在真正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定位,也終於迎來的屬於他最輝煌的時期,作為海外的最大流行文化之一,為了能夠接納新粉絲,《星戰》也嘗試過各式各樣的改變,比如推出支持多人聯機的對戰遊戲
  • 製作人:《星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不會像《星戰前線2》一樣只有6...
    月初的時候,開發商Respawn工作室和EA一起公布了這款單人動作新遊《星球大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遊戲將不會包含微交易和多人模式,但是沒有了多人模式,玩家們就在懷疑遊戲的流程會不會很短,就像《星球大戰:前線2》僅有6個小時的單人戰役劇情,《星球大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劇情戰役也很簡單。
  • 《星球大戰:前線2》最新預告片發布 迎接電影星戰9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即將在明晚7點在國內超前點映,2017年發售的EA星戰遊戲《星球大戰:前線2》發布了一個應景預告片「天行者崛起」,以迎接和電影《星戰9》聯動新內容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