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學習,哪兒來的繽紛世界嘛。」
這是前些天在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中,視頻裡一個小女孩崩潰地對著父親嘶吼的話。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一個小學生寫作文《我眼中的繽紛世界》,她憋了半天都寫不出來,於是,情緒失控對著父親嘶吼「每天都是學習,哪兒來的繽紛世界嘛。」然後痛哭失聲。
這段視頻一播出,很快引起大家的共鳴,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家長們多次面對孩子寫不出作文的情景,只是,那些孩子沒有叫嚷。「天天學習,哪兒來的繽紛世界?」或者,他們沒有寫這個題目,但他們同樣有過寫不出作文,但明天要交作業的困境。
而家長們在輔導孩子作文時,也有過崩潰的時候,孩子的作文成了家長口述,孩子筆錄,孩子不停地問:「後來呢?後來呢?」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家長在給自己讀幼兒園的小朋友講故事,結果是輔導孩子學習。
因為孩子不但會問後來呢?後來呢?還會問:「x字咋個寫?xx詞是那兩個字?」更主要是當你輔導孩子寫作文,他總是不停地喝水上廁所,過去還會出現,鋼筆沒有墨水了,現在用籤字筆,不需要吸墨水。
折騰大半天,你再看他(她)的作文,你口述多少,他寫下多少是好的,最關鍵是,你口述的一半,他都沒有記錄到。
家長哭暈在廁所裡,不是給他報了作文提高班嗎?不是給他買了一大堆作文書嗎?只差沒有去莫言故居挖莫言的蘿蔔了,沒時間去山東高密啊。
更鬱悶的是有的家長想不通啊,你說我沒有帶孩子去開闊視野也就罷了,可是,我擠時間帶著他(她)國外都去過啊,泰國、歐洲五國、俄羅斯、哪兒沒有去過呢?那是讓我心疼啊,心疼鈔票,更心疼時間,要是不為了讓孩子視野開闊,要不是為了寫作文,那個帶他出國嘛,累得要死不說,這些時間能夠讓孩子刷好多題啊。
家長肯定忘記了當年自己讀小學或者中學時,也有過坐在桌子邊,憋半天寫不出500字的作文的時刻吧。或者想起了,心裡會想:「當初我們的生活不豐富啊,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生活太單調了,別說出國,就連桂林、九寨溝和敦煌,父母都沒有時間帶我們去。」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真的不假,沒有繽紛的生活,哪兒來繽紛世界的作文嘛。
記得當年我在鄉村小學教書,也是為孩子的作文頭疼啊,每次見到教材上或者考試卷子上出的作文,我就與同事們吐槽。「這些編寫教材的真的不為農村學生考慮,讓農村學生寫大海,寫大城市,寫高樓大廈,人家見都沒有見過,怎麼寫?」
我的同事說:「哎呀,咱們農村孩子就是不如城市孩子啊,他們見多識廣,寫作文提筆就來,我們農村的別半天憋不出幾個字。」
「明明沒有見過的,讓他們寫,怎麼寫不出來?反正讓我寫,我也寫不出大海的作文來。編都編不出來,只好寫幾句歌詞「大海啊故鄉,就像媽媽一樣」。」
有一年統考,我們學校負責批改全縣的試卷,我改語文,我專門看了作文題目,叫有意義的一天,這是當年學生作文不能擺脫的主題,誰的童年都寫過有意義的一天,有意義的一件事。孩子們也知道應該怎麼寫,有意思的東西不能寫,因為要有意義,也就是要教育人,啟發人。
還在考試之前,我就對學生千叮嚀萬囑咐,當年的農村孩子也追星,作文題目給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寫信,我們班的幾乎都是給毛阿敏、趙薇、林心如和蘇有朋寫信。
雖然是平時作文,但我不得不讓他們給這些明星的信加上意義,比如給毛阿敏或者趙薇寫信,必須要寫您如何努力做演員,我要學習你的刻苦精神,給林心如、蘇有朋寫信,必須有盼望祖國統一的時刻,我們一同相聚在北京的有意義的尾巴。
就這樣,考試之前,我囑咐到,如果給你喜歡的人寫信,一定給老師寫,給爸爸媽媽寫,不準給明星寫信,要不,批閱卷子的老師一看你給明星寫信,連文章都不讀完,直接給你0分。
結果,題目是有意義的一天,我就放心了,我們學校經常開展少先隊活動,要找有意義的一天也容易。那麼多少先隊活動,隨便找一個有意義的寫下來就行了。
有個鄉村學校的作文全部都是寫自己學習,而且都是寫複習功課,幾乎都是「我先拿出語文書,讀課文,然後做習題,有個字寫不起,我就查字典。寫完語文,我又做數學,有個題我做不來,本來想放氣(棄),我想到老師對我們說的話,於是,又想了很多時間,我本來想問老師,但想到老師說的話,我要獨立思考,終於把數學題做完了。」
很顯然,這是老師做了一個作文模板,讓學生套著寫,這是當年我們最喜歡做的事情,不那樣做,怕孩子寫作文偏題啊。
我還記得當年,我在村小教書時,教育局領導經常對我們老師說的話,你們老師要多給孩子們搞一點活動嘛,要不,鄉村學生的作文就知道砍柴放牛,一點意義都沒有。
只是,當我們讀了劉亮程的散文,才知道,鄉村孩子的砍柴放牛真的有意思啊。當然,如果你非要讓他們寫出有意義的作文,那麼,他們只能給砍柴加上環保尾巴了。看著砍下的柴,我感覺今天勞動真的有意義,當然,我也很心疼,要是我們都砍柴燒火,大家都砍柴,要不了多久,山上的樹木砍完了,環境就破壞了。
放牛也一樣,除了賦予勞動的意義,就是加上老黃牛勤勤懇懇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那時,我們的孩子們都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很單調的,寫不出作文,農村的羨慕小鎮的,小鎮羨慕縣城、縣城孩子羨慕省會城市,西北內陸城市的孩子羨慕東南沿海城市的孩子,其他城市的孩子羨慕北上廣的孩子。
當年,我帶女兒到北京玩,當時,我是在一所教師進修校讀書時,學校組織我們去北京的,那時,山區哪兒有人敢獨自去北京啊?機會難得,我帶女兒開闊眼界。當時,北京的小學校在上課。
我們去頤和園遊覽時,遇見某所學校的學生在春遊。這下我女兒鬱悶了,她羨慕北京的孩子居然有春遊,而且是在公園裡,我們山區,他們學校只組織過一次春遊,到縣城後面的那座叫姜維城的小山坡。孩子們倒是開心,老師著急,怕出安全問題,更怕耽誤時間。
而且,北京的孩子校服也比我們山區孩子的校服好看。我女兒幾乎就像那個女孩一樣崩潰地哭出來。
我安慰她,鼓勵她好好學習,將來考到北大清華。她來一句:「等我長大了,我就沒有童年了。」
那時,她才7歲,快讀二年級了,當時還沒有寫作文,但她當時的心也是拔涼拔涼的,在她眼裡,繽紛的世界都是大城市的孩子們的,不是她的。
就像我當年教的那些孩子一樣,繽紛的世界是別人的,不是他們的,讓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大海的(當時,我也沒有見過大海)寫大海,真的會讓他們崩潰啊。
而今,新世紀已經過了二十年,當年寫有意義的一天的孩子們當了家長,他們有了孩子,孩子們不會再寫有意義的一天這樣的作文,而是寫有意思的一天,寫繽紛的世界,誰知,他們的孩子依然和八零後(他們的父母)一樣,遇到難題。
他們的父母當年物質生活不豐富,(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想像力,他們照樣寫出我的理想的作文,而且洋洋灑灑一大篇)就是找不到有意義的一天(一件事)因為他們覺得有意義的事情,有意義的一天都被老師或者家長否決了。
而現在的孩子,10後,別說有意義的一天了,連有意思的一天都找不到,更沒有繽紛的世界,並不是這個世界缺乏繽紛的色彩,而是他們天天學習,哪兒去找有意思的一天,再繽紛的世界在他們眼裡都是蒼白的試卷,作業本,練習簿,還有上不完的補習班。
就像當年我帶女孩去北京玩,沒有說:「你要好好觀察,要寫作文啊。」(因為她還沒有讀二年級,而且,等她開始寫作文了,我們不敢帶她去北京了。沒有錢,沒有時間)她總的說來還是很開心。
今天的孩子倒是經常旅遊,甚至出國,但誰不是把作業本帶著,飛機上都要趕作業呢?而且是帶著目的去旅遊的,好好觀察,要寫作文的。
結果,孩子們看了半天,腦子裡全是學習,作文,倒是把繽紛的世界忘記了。
而大家都誤認為繽紛的世界在遠方,可是誰帶著孩子觀看過自己周圍的繽紛世界?
別的不說,梭羅的《瓦爾登湖》和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都寫過螞蟻大戰,在他們眼裡,螞蟻大戰就是繽紛世界,可是,今天的孩子有幾個看到過螞蟻大戰,而且敢寫下來?
魯迅先生的童年還有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可是今天的孩子有什麼
別說小學生了,就連幼兒園,家長接送孩子誰不是匆匆忙忙地,有誰帶著孩子看一看春天最早發芽的花草?觀察過城市的變化?或者帶孩子到菜市場選購新鮮蔬菜?
我女兒度過童年的老房子前有一片梅園,那是孩子們的樂園,可是,後來那裡修建新房子,領導們覺得梅林太亂了,結果砍了梅樹,搞成整齊劃一的西方式園林,孩子們也失去了梅樹下拾花瓣的樂趣。
而如今許多大城市,不是命令環衛工將所有的樹葉全部打落,要道路上不見一片秋葉嗎?
那位女孩的家長意識到了問題,給孩子取消了兩個補習班,不過,還不夠,如果僅僅取消孩子的補習班,讓孩子一味瘋玩,或者因為學習壓力小而沉浸在網絡中,他們眼裡依然沒有繽紛世界,依然寫不出繽紛世界的作文。
過去孩子們寫不出繽紛世界是因為貧窮,見識少,如今的孩子見識多了,但依然寫不出繽紛世界的作文,是因為孩子們沒有時間和機會去尋找眼中的繽紛世界,以為繽紛世界只能在遠方,而且要花錢才能夠得到,而不是腳下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