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新增一項有關半導體的專利,這是否代表格力造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2020-12-10 電子發燒友

格力新增一項有關半導體的專利,這是否代表格力造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芯三板 發表於 2020-12-09 10:41:42

  對於半導體行業,格力一直覬覦已久。

  此前,格力電器曾成立半導體公司,其董事長董明珠也曾拋下「即使斥資500億也要造晶片」的豪言壯語,隨後,格力電器投資30億助力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半導體,更是表現出了對進軍半導體產業的積極興趣。

  但是此後格力並未在半導體方面再做突破,本以為其就此停下腳步,誰知最近又傳來了新的消息。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近日,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了一項有關「半導體空調」的專利信息。

  資料顯示,該專利申請公布日為2020月12月4日。專利摘要顯示,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半導體空調,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讓散冷換熱器上凝結的冷凝水在散冷流道的導向作用下流入至接水盤,避免冷凝水的不規則流動滴落所導致的半導體空調使用故障的技術問題。

  這是否代表著格力在喊出「造芯」口號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當年造芯緣由

  其實,在董明珠大張旗鼓喊出「造芯」之前,格力的同行早已布局晶片領域。

  2005年,海信成立青島海信信芯科技有限公司,布局數字視頻處理晶片。2013年,TCL參股敦泰電子和晶晨半導體,通過投資布局,切入晶片行業,並於2014年引入展訊和銳迪科兩家晶片企業,完善其晶片產業結構。創維、美的、康佳、也都進入晶片領域。

  可見,格力在家電領域涉足晶片產業不是最早的一個。格力與家電企業紛紛「造芯」,最主要的原因是近兩年家電市場日趨成熟,傳統企業之間競爭加劇,利潤下滑,國內家電市場增速放緩,因此,家電企業不得不尋求新的增長點。

  格力一直是家電企業最賺錢的公司,主要跟國內空調市場規模增長有關。據董明珠早前透露,格力電器一年做6000萬臺空調,每臺空調都需要使用不少晶片,每年進口晶片的金額達到40億元左右。如果格力空調採用了自主研發晶片,每臺空調成本將下降2.25%-6.75%,毛利率可進一步提升。

  另外,相比格力在手機、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投資晶片的勝算更大。自中興被美國政府禁售電子元器件之後,國家將大力發展電子元器件,而晶片行業迎來了一個風口,格力造芯欲藉此東風。

  官方表示,格力一直以來堅持自主研發晶片,格力晶片公司目前「專注設計」,是純晶片設計公司,生產是由代工廠代工,但並不排除未來格力獨立自主製造晶片的可能。

  鑑於此前中興曾被美國「卡脖子」,實現晶片國產化替代勢在必行。

  多元化之路舉步維艱

  一路狂奔的格力,自2015年起業績開始大規模跳水。在董明珠看來,業績縮水是過度依賴空調品類的結果,因而開啟多元化戰略。近年來,從手機到汽車,從口罩到晶片,沒有格力不敢嘗試的產業,但格力在空調以外的嘗試,幾乎都鎩羽而歸。

  而格力在多元化方向上最有名的兩次突破大概是手機和新能源領域,當年大力推出格力手機,最後依然折戟沙場。尤其是今年3月發布的格力手機三代,在開售當日僅賣出了16臺。據悉,這款手機售價為3600元,雖然價格看似不高,但是今年同價位的手機都擁有超高的性能,甚至有些擁有著黑科技,例如同價位的華為p30擁有拍月亮的功能,然而格力三代手機卻僅僅能夠滿足用戶的日常使用需求。因此,銷量低並不奇怪。

  同樣的,董明珠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力最終失敗也正常,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一個極有潛力的領域,但是這個領域的難度係數比手機更高,新能源汽車的資金投入規模以及技術門檻都是比之手機更高的領域。格力之前攜手珠海的銀隆,準備一起發力新能源汽車市場,董明珠還以個人資金投入銀隆,表現得十分有誠意,但是最後銀隆出事了,這也宣告董明珠此次的新能源汽車戰略以失敗告終。

  在手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嘗試沒有成功後,格力的「造芯」事業也毫無動靜。

  競爭對手的壓力

  同樣是多元化布局,與格力同臺競技多年的巨頭「美的」,似乎靠譜得多。此前,美的集團完成了多項海外併購:成功收購義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 80%股權、拿下東芝白色家電80.1%的股份、收購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庫卡集團85.69%的股份……不禁讓人驚呼「美的」的「好胃口」。

  業績方面,今年上半年格力實現營收706億,同比下滑28%;實現淨利潤63.6億元,同比下滑53.7%。而相比之下,美的集團的表現要好得多,上半年營收1397億元,同比下滑9.47%;淨利潤139億元,同比下滑8.29%。(第三季度最新業績)

  市值方面,目前美的集團市值是6350億人民幣,已經遠遠甩開第二名格力2000多億。在今年一月份,美的市值還是保持在4000億出頭,而同期格力也是4000多億的水平,如今格力已經遠遠落後。

  業績與市值雙重比較之下,格力的壓力與日俱增。

  模仿小米,格力嘗試布局產業鏈

  多元化沒有結果,格力聯合小米開始布局產業鏈。

  今年9月,格力集團出資35.45億元參與投資和管理由小米集團發起的小米產業基金,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核心裝備、前沿科技等領域的小米生態鏈和優質供應商進行深度布局,藉助小米集團在產業領域的豐厚積累以及格力集團作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的資金和平臺優勢,深入對接和引進小米生態鏈企業。

  據格力集團官網數據顯示,格力集團近年來已搭建起總數達20支、總規模超510億元的產業基金集群,並通過「自有資本直接投資+基金集合資本投資」的方式,累計投資產業項目165個,總投資金額超130億元。從今年7月至今,格力集團新增投資產業項目32個,新增投資金額約14億元。

  除了與小米、中信銀行的合作外,格力集團旗下格力金投還通過舉牌、股權轉讓等多種手段,接連入股了長園集團、歐比特、齊心集團等多家上市公司,其中格力集團還成為了長園集團的第一大股東和歐比特的控股股東。今年以來,格力金投還分別出現在勝宏科技和廣電運通兩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方案中。

  截至目前,格力集團被投企業中已有長園集團、歐比特、開拓藥業等10家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金三江、尚沃醫療等4家企業首發過會,超過34家企業正在申報、輔導或籌劃上市中。

  結語

  儘管「造晶片」任重而道遠,但從長遠來看,格力此舉無疑是在給自己「加分」,作為一家空調起家、如今市值千億的企業,如果發展到現在仍是以採購與組裝作為核心技術,難免說不過去。從晶片入手提升技術與行業影響力,如若研製成功,未來的格力將更加美好。

  但是完成「造芯」難點重重,周期長,投入大。就以華為來說,過去10年裡,華為在科研上的投入一共超過了4000億元,而其中大概有一半是花在晶片上,也就是說,在晶片上斥資2000億元,平均每年200億元。

  並且除了資金問題,晶片的製造工藝相當複雜,短時間內是很難做成的。一條生產線大約涉及50多個行業、2000~5000道工序。一位專家表示:「集成電路是比航天還要高的高科技」。

  儘管格力嘗試多元化產業接連受挫,半導體事業發展艱難且長,但從多個方面來看、格力還在繼續走自己的「造芯」之路。結合其半導體空調專利來看,特色「造芯」也未嘗不可。

  責任編輯:x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格力造手機再「翻車」,「董小姐」何以愈挫愈勇?
    董明珠對此表示:「開機畫面必須是我,不是因為省廣告費,是我要告訴消費者,我是格力手機創始人,這是尊重消費者。」她還說,「我是真心要做手機,未來肯定要超過蘋果,所以也真心希望外界挑毛病並反饋回來。至今也沒有人建議我把照片去掉,只有人建議我換張更漂亮的。」
  • 京東方A、TCL科技、格力電器、中聯重科誰是市場真突破老大?
    京東方A是傳統半導體面板的代表個股,在半導體面板領域深耕二十多年。格力電器,是家用電器中的老牌代表個股。今年三季度營收超1274個億,利潤超136個億,同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格力重視研發,蟬聯家電企業專利授權量榜首,自主研發實力得到廣泛認可。
  • 格力與美的間的「矛盾」 從搶佔市場到醞釀行業變革
    那就是,格力起訴美的。你可能會好奇這兩家家電巨頭這是怎麼了,特別是格力,剛贏了奧克斯,怎麼又和美的「鬧矛盾」了?  事實上,他們確實槓上了,而且並不只是因為專利侵權這麼簡單。那麼,具體是為什麼導致這兩大家電巨頭「鬧」起來?
  • 董明珠:好口罩,格力造-虎嗅網
    董明珠曾表示:「格力積極響應號召,堅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戰疫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國家需要的,就是我們要做的。」熱衷於跨界的格力,又開始賣口罩了。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董明珠曾表示:「格力積極響應號召,堅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戰疫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國家需要的,就是我們要做的。」
  • 中國智能家居專利中,三星、小米和格力佔據前三
    最近中國專利研究公司Supat公布了一組關於中國市場智能家居專利的數據,該報告顯示,在中國市場智能家居專利數擁有量Top10的公司中,三星、小米、格力分別以260項專利、252項專利和248項名列前三位。
  • 格力摺疊屏專利曝光:解決手機直播畫面調整困難問題
    ,從格力手機到大鬆手機,我們看到每次格力手機新品的上市,都不曾掀起一點浪花來,但這並不妨礙格力繼續在手機領域發力,而根據最新消息顯示,格力還試圖在手機領域進行更多的探索。根據企查查 App 顯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於 12 月 25 日公開 「顯示設備及其控制方法、裝置、計算機可讀介質」專利信息,專利公開號為 CN112135153A,具體內容含本申請涉及摺疊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設備及其控制方法
  • 「天價」空調行業專利侵權案落下帷幕:奧克斯向格力賠償4000萬元
    備受關注的空調行業專利侵權案(格力與奧克斯)終於靴子落地。近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公布執行裁定書:維持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粵01執異1150號執行裁定,判決奧克斯向格力賠償4000萬元。事實上,這並非格力與奧克斯首次交鋒。
  • 格力的機器人夢想,歷經8年,如今怎麼樣了?
    天眼查專利數據顯示,近日,格力電器的運營主體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2019年11月20日申請的專利——機器人彈奏鋼琴的控制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和機器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12月,註冊資本約為60億,法定代表人為董明珠,經營範圍包括研發、製造、銷售:泵、閥門、壓縮機及類似機械,風機、包裝設備等通用設備等。天眼查十大股東信息顯示,高瓴資本持股15.00%,為該公司最大股東。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專利數據顯示,格力電器的運營主體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共計申請專利近6萬項。
  • 格力做晶片 小米開雜貨鋪 盤點那些不務正業的科技公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2/409620.htm而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科技領域到中,如果要說到「不務正業」,恐怕就要數格力和小米了。格力在家電領域獲得巨大成功有目共睹,此前董小姐高調宣布進軍晶片也成為熱議的話題。
  • 格力撕奧克斯醞釀多月?格力稱實名舉報與618銷售旺季無關
    對于格力此舉是否存在不正當競爭的質疑,格力電器又有何表示?奧克斯:監管部門調查完成之前不作任何回應記者 李炯:昨天,格力實名舉報奧克斯空調能耗比檢測不合格,奧克斯予以否認並報警。格力隨後貼出了檢驗證書,為了觀察奧斯對此的進一步反應,我們今天下午1點就趕到了奧克斯總部。
  • 進擊的格力
    當晚8點,董明珠參加了在博鰲正和島舉行的「微博之夜」活動,作為國內家電界唯一的企業嘉賓代表,她從「工匠精神」談到格力手機,「(格力手機)不需要小米那樣的饑渴營銷,要靠品質取勝。」她說道。  卓翼科技證券代表劉芷然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卓翼跟格力之間有保密協議,具體的細節不便透露。  「卓翼之前做過三星電視和格力空調的Wi-Fi模組,目前也在做小米電視機的藍牙模組,在這塊有較好的技術積累。
  • 格力年度收官直播斬獲25.1億,「新零售」託起「中國造」騰飛之翼
    (圖為格力電器經銷商代表分享「新零售」經營體驗)當下,格力正在將線下的場景體驗優勢和線上的自由便捷優勢相融合,雙線聯動推進格力「新零售」轉型,而經銷商正是這場轉型中最主要的參與者。直播中,格力經銷商代表也來到現場講述自己的經營收穫。董明珠表示,「我們的經銷商是陪著格力一起成長起來,他們也是更懂消費者需求的人。傳統製造業在新時代面臨挑戰,但更有機遇,我們不僅要引導他們,更要和他們協作,一起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 格力做晶片,小米開雜貨鋪,盤點那些不務正業的科技公司
    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每天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到3M的產品,3M被甚至網友戲稱為「除了上帝,什麼都造」。其實早在2011年,3M公司聯手IBM進入了半導體晶片領域。3M和IBM聯合開發一種新的粘接材料,該材料可以幫助晶片塔密集疊放,進而實現半導體的3D封裝。
  • 啄木鳥家庭維修|格力空調怎麼制熱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格力一直是值得用戶信賴的空調品牌之一,由於用戶缺少專業的空調知識,很多空調功能都不會正確使用,比如空調怎麼制熱,下面介紹格力空調調製熱的方法。首先找到格力空調原裝遙控器,格力原裝遙控器安裝好電池備用,空調電源插好;遙控器對準空調線上屏,按「開關」鍵,聽到提示音空調啟動;按「模式」鍵選擇,遙控器顯示屏最左側數列,太陽標識就是制熱模式;按「+-」鍵調節設定溫度,根據需要設定在24度,稍等幾分鐘,空調壓縮機開始工作開始出熱風,按「風速」鍵調節出風大小,按「上下掃風,左右掃風」調節方向。
  • 格力做晶片、小米開雜貨鋪 盤點那些不務正業的科技公司
    而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科技領域到中,如果要說到「不務正業」,恐怕就要數格力和小米了。格力在家電領域獲得巨大成功有目共睹,此前董小姐高調宣布進軍晶片也成為熱議的話題。而談到小米,雷布斯似乎不滿足手機的成功,小米生態真的是覆蓋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 格力:直播「旋風」刮來了什麼
    一場企業「形象秀」在廣州電商創業者李倩看來,格力試水直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格力的這幾場直播,大多以網絡訪談、企業展示和產品介紹的形式切入,並不是單純的『帶貨』、『賣貨』,尤其是最近的這場品牌日直播,更像是由董明珠領銜的一場企業形象秀」。
  • 格力美的互撕升級,一艘航母、一支艦隊,到底誰的技術實力更強?
    首先,從具體業務來說,格力造空調起家,而美的在空調、冰箱、小家電等各方面的發展相對較為均衡,2019年美的「機器人和自動系統」板塊更營收252億,相當于格力的12倍。 用奧維雲網副總裁郭梅德的話來說,「格力是一艘航空母艦,美的是一支艦隊。」
  • 格力「手撕」奧克斯,是一場策劃已久的硬仗
    以下為知乎用戶「伽利略略略」回答全文:   這是一場格力狙擊奧克斯的硬仗   1、格力舉報的8款產品,其中兩款,分別是奧克斯官方旗艦店的銷量冠亞軍,也是格力此次重點狙擊的對象   僅在2015年到2017年,奧克斯就被格力起訴專利侵權15餘起。   比較典型的,在2015年的8月,廣東高院判決奧克斯侵權,要求奧克斯賠償格力230萬元,2017年11月格力電器又起訴奧克斯侵犯專利,最終奧克斯賠償4600萬元。   據媒體的不完全統計,從2016年到2018年,格力起訴奧克斯空調「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勝訴達12次之多。
  • 為什麼格力、美的們都樂衷於變成「科技公司」?
    從「好空調、格力造」,到「掌握核心科技」,再到「科技改變生活」,格力電器Slog的變化足以表現出董明珠轉型「科技公司」的決心。海爾扎身智能製造,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玩得風生水起,將自己定義為「燈塔工廠」的領路人。美的集團提出成為全球化科技集團的戰略目標,迄今在智能化、數位化上的探索花費超過百億。
  • 上市半月賣2000多臺,格力5G手機,一個認真的笑話?
    然而當格力電器這家明星企業也趕上這趟5G元年末班車,推出以子品牌大松命名的5G手機時,迎接的卻是其在手機界的又一次銷量滑鐵盧。 時尚圈的名言「潮流易逝,風格永存」似乎在製造業的格力掌門人身上也頗為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