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全球簡史

2020-11-23 騰訊網

誰發明了「口罩」

「口罩」作為全新的發明物,究竟最早出現於哪一個國家或地區,由誰來發明的,頗具爭議。

口罩這種發明,中國是最早的發明國家之一。因為早在兩千多前的孟子已經提及這一類似物。如果依據歷史文獻的記載,從衛生防護和防止汙染等方面看,我國是率先使用「口罩」的。我國的上古時期(先秦之前的歷史時期),為防止刺鼻的粉塵、惡臭的空氣以及口氣而始用絲巾做成簡易「口罩」,先是遮蓋口鼻,這方面的文獻包括《禮疏》、《孟子》等。《禮記·曲禮上》:「負劍闢咡詔之,則掩口而對。」孔穎達的註疏中的第一個解釋是:「掩口,恐氣觸人。」《禮疏》則有載:「掩口,恐氣觸人。」則更能體現衛生防護之本意。《孟子·離婁》則指出:「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那麼,如何解決這些惡臭問題呢,自然是用各種布料、絹布遮住口鼻。

在歐洲,類似口罩的發明物的誕生,自然是黑死病的暴發。據說,縱觀歐洲的中古時期(公元500-1500年間),整個醫療行業是由巫師掌控,當醫生們為人治病期間,那些更有勢力的巫師認為醫生搶走了風頭和生意,為此對醫生進行騷擾、迫害包括追打,這種情況尤其是在14世紀中葉黑死病大爆發之時尤甚:據說,醫生們為了躲避各種迫害,就準備好紗布,以紗布遮住自己的面目,避免被輕易地認出來。於是,這就是口罩在歐洲誕生的緣由和背景。實際上,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古典文明社會中,類似口罩左右的抵禦呼吸惡氣的措施已經出現,不僅僅歐洲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已經由此記述,羅馬人對此更是發揚光大,羅馬帝國初期的科學家老普林尼(23-79年),曾經利用鬆散的動物膀胱皮膚過濾灰塵,可以說是淨化不潔空氣的另一種發明。

當然,從時間上來看,最早的口罩發明應該是在亞洲——中亞地區。在古代的伊朗,屬於雅利安人血統的古波斯人,一直存在著佩戴口罩的傳統。不過,據說是源自宗教因素(可能是某種儀式)而誕生的這種遮掩口鼻的面罩,我們認為,這卻是真正出於衛生防護的直接原因。這一隋唐時期傳入我國隨後文獻上稱之為「拜火教」(金庸武俠小說裡的叫「波斯明教」)的教義強調:世俗之人呼出來的氣息是是不潔之物,為此在實施具體的信仰儀式期間,將特定的布料將面頰包裹起來,尤其是口鼻。考古發掘展示出來的浮雕中可見這種祭祀儀式上巫師們所佩戴的這種「口罩物」。

首先是源自宗教儀式的口罩物——「一張小布片」。遮住「類似口罩」物的歷史是為了各式各樣目的的遮住口鼻的布片。迄今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口罩」,可能是誕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伊朗高原。與我國春秋時期相對應的中亞波斯人在他們的拜火教(一般統稱為瑣羅亞斯德教,隋唐傳入我國也稱「祆教」)儀式上有此旁證:已經發現的墓葬遺址裡有帶著遮住「口罩」的祭司主持儀式,墓門的浮雕說明,波斯人的這一宗教要求信徒們用步遮住臉面。然而,真正的目的應該是,拜火儀式期間,濃重刺鼻的煙火迫使他們不得不帶著「口罩」遮住口鼻以便防護。

其次是帶有地域特性的「口罩」物的發明。這是來自日本這一島國忍者的「面罩」。它的發明和發展顯然與衛生防護無關,其用途被認為是當今的明星類似:戴上這種「口罩」或者「面罩」,主要是方便自己,不然如果讓追星者認出來的話,會帶來很多的不方便甚至麻煩。當然,日本忍者的不方便被認出來的原因,亦非類同於當今的明星,他們想使自己處於一種獨立而神秘的狀態和處境之中。

這種日本忍者所戴的面罩是為了讓人「不識廬山真面目」,有著神秘之意,不過這與日本的文化和歷史有著直接的關係,島國民族精神的特性使得「忍者」這一職業長期存在,在相當於歐洲漫長中古時期的日本歷史時期誕生了這種特殊的職業:他們必須尊奉「四戒律」——除非公務,決不濫用忍術;為逃命而須捨棄自尊,不惜性命也要守口如瓶,決不洩露身份(;他們所謂的「隱忍」卻時刻暗藏殺機,這種受過特殊機構訓練出來的俠客、間諜或者殺手,呈現出典型的遊俠風格,可能是派生於我國戰國時代墨家學派的軍師團體做派,不過只是他們沒有那種思想和學說,而只是呈現了武士精神而已:忍者們接受特殊訓練——忍術的專門訓誡、練習,隨後從事間諜和暗殺活動;他們穿著深藍或者深紫色的服裝,目的是不希望被人們隨意發現和認出,當然,面罩更具有「忍者特徵」。這種「類似口罩」完全不具備衛生防護的目標、意義。

若是從衛生防護視角以及基於文獻記述,我國抗疫說是第一個「口罩」的國家。2500年左右的先秦時期,為防止粉塵和口臭等汙染而開始用絲巾做成的「口罩」,首先是遮蓋自己的口鼻,「掩口,恐氣觸人」(《禮疏》)及「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孟子》)是文獻記載的佐證;因為當時對人們而言,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衛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後來有人就用一塊絹布來蒙口鼻。

當然,更為令人信服的證據與衛生的直接關係的口罩的發明。據說這與馬可波羅遊記有關,因為它記載了口罩的真正用途。不過《馬可波羅遊記》的真實性至今存疑,但是裡面所記述的時代和內容的確體現了中華大地的文明狀況。《遊記》裡這段有名的記載被廣為引用:「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這裡的「口罩」是為了避免口氣重的太監汙染皇帝的食物。這一據考證是「用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布料」口罩目的是蒙住嘴巴和鼻孔,當然,更多的應當是用絹布製作的真「布料口罩」,所謂中國人發明的口罩。

口罩的普及

「類口罩物」業已伴隨人類三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它的發明體現了地球人的抗疫史,與此同時,從科技文明進化的角度而言,也是物質材料改善的進化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暴發的「西班牙流感」使得口罩從外科醫生的專用走向尋常人家。其實,早在1897年,德國人美得奇介紹給大家一種用紗布包口鼻以防止細菌侵入的方法。以後,又有人做了一種六層紗布的口罩,縫在衣領上。用時翻轉過來罩住口鼻即可。可是,這種口罩一直要用手按住,極不方便。後來又有人想出了用帶子系在耳上,這就成了今天人們經常使用的口罩。而進入20世紀以後,口罩的現代意義愈發體現出來了。

這一老百姓普遍使用口罩的標誌性時間是1918年歲末。1918年3月11日,始自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軍營的世紀大流感迅速傳播到歐美各地,隨後席捲全球,感染全球超過30%的人口,在那個抗生素還沒有誕生的年代造成數千萬死亡,死亡的數字遠超那個世紀上半頁兩次世界大戰因戰爭致死的人數,又因為西班牙感染的人口比例極高——全國達到800萬人,因此被稱為「西班牙流感」,是世界上死亡最多的傳染病事件之一。為了遏制近乎瘋狂的傳染,佩戴口罩必須所為,各國人民皆被強制性佩戴口罩以抗擊疫情,至於紅十字會和其他醫護人員更是如此:當時的黑白照片見證了瘟疫大流行時期全民戴口罩對抗流感的「壯觀場景」。

真正的口罩發明要等到19世紀末。1895年,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發現,病菌是通過空氣傳播的,人們在打噴嚏、咳嗽及講話時帶出來的唾液,會導致傷口惡化。於是,他建議醫生和護士在手術時,戴上一種用紗布製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此舉果然有效,病人傷口感染率大為減少。從此,各國醫生紛紛效仿,這就是現代口罩的開端,我們暫且稱它為口罩1.0版本。由於對面部、口鼻貼裹過緊,戴者久而久之,極不舒服。兩年後就得到改進。「2.0版本」口罩為此很快就加以改進,而且又與體育競技直接相關。1897年,在不列顛,一位外科醫生將在醫學界流行使用的口罩升級:他在紗布內安裝細鐵絲支架,使紗布與口鼻間留有間隙,從而克服了呼吸不暢、容易被唾液弄溼的缺點。不夠克服了難受、不舒服的問題的同事,在改善病菌傳播方面效果沒有得以體現。依然是兩年後就解決了關鍵性的問題。

「3.0版本」——法國人再次升級,其效果頗佳,現在依然在使用。1899年,法國一位醫生做了一種六層紗布的口罩,縫在手術衣的衣領上,用的時候就將衣領翻上。後來口罩改成可以自由繫結的,用一個環形帶子掛在耳朵上。現代口罩就這麼華麗地誕生了。

口罩最初的使用僅僅限於醫生和護士,走向大眾已經不是兩年的事情了。而若非一場遍及全球的大瘟疫流行,也許它還要推遲一些時日,才能自醫院走向廣場、馬路和家家戶戶之中。口罩的普遍使用源自「西班牙流感」的暴發。正是在這種環境和背景之下,在相關國家,人們被強制性要求戴口罩。如今,每當發生重大疫情時期,人們的隨即條件反射,第一反應就是戴上口罩。

伍氏口罩

我國大規模性佩戴口罩也發生於一百多年前,起因是我國東北地區發生的重大疫情,而期間有一個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個就連今天很多人不熟悉的名字,卻在中國的口罩文化史上,可謂留下來濃墨重彩。

這個就是伍連德(1979-1960)。出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的伍連德祖籍廣東廣州府新寧縣(今臺山市),他自幼聰明好學,17歲就獲得英國女皇獎學金,赴劍橋大學的意曼紐學院就讀細菌學,後獲得醫學博士;伍氏作為中國衛生防疫、檢疫事業的創始人,是我國現代醫學、微生物學、流行病學、醫學教育和醫學史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先驅,也是中華醫學會首任會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及協和醫院的主要籌辦者。

1910年,東北地區發生瘟疫,限於當時的環境和條件,疫情迅速擴展。類似於當今的新冠肺炎疫情,那次傳染性極強的肺鼠疫主要也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在這個時候,時任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博士冒著生命危險來到重災區——哈爾濱,而且冒著被當地人敵視的風險解剖了中國醫學史第一具傳染病屍體,這一大膽之行也是世界醫學史上首次對鼠疫屍體樣本進行解剖,從而解開了一些科學謎團。

這位偉大先行者當斷立斷,藉助於處在末日黃花階段的清王朝政府的詔令,採取了一系列防控和遏制措施。

首先,阻斷重要傳染源之一的交通,此等手段當今依然在進行規模性、階段性地使用。

其次,設立隔離區域。隔離實踐古已有之,但是伍連德的隔離則是積極吸取歐洲國家近代以來的先進的實踐經驗,親自指導在疫情地區實施針對性的隔離措施,取得了立竿見影之效。

再次,政府在關內大規模地徵召醫生,組織運輸隊伍,動員各行各業服務人員,一同救助東北地區的疫情,集中力量進行防疫。

最後,佩戴口罩。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伍連德先生發明了一種更加有效的針對性的口罩——「伍氏口罩」,它用雙層紗布縫製而成,從而有效地防止了飛沫的傳染,達到了隔離病患的作用。伍氏口罩製造簡單,材料易獲得,成本低廉,只需當時的國幣兩分半;而且使用方便,疫區民眾紛紛使用,從而大大降低了這次重大疫情的死亡率和傳染率。「伍氏口罩」為此受到世界各地醫界人氏好評,也在那個國破家亡的時期成為中國人的獨到的發明,也在全球範圍得已推廣。

僅僅用了四個月,這次疫情得以終止。伍連德似乎是個小人物,但他卻在20世紀初為中國的防疫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此他還在1935年被提名為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候選人,這是華人上個世紀中期年代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一次。

20世紀中葉之後,口罩再次發揮重要作用。口罩的大規模使用次數明顯頻繁,載入史冊的歷次大流感中,口罩在預防和阻斷病菌傳播方面數度扮演重要角色。從簡便實用的角度而言,迄今我們所使用的各式各樣的口罩如N95、N90、一次性等等的口罩,可以說都是「伍氏口罩」衍生品。

當然,由於科技的進步和材料的改進,口罩的文化史也在不斷進化之中。著名的案例就是20世紀中葉暴發的「倫敦大霧」,隨後幾十年還有洛杉磯、舊金山暴發的類似「霧災」。1952年12月,倫敦嚴重汙染,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環繞籠罩,加之無風,濃霧持續五天,嚴重空氣汙染及其集聚的有害氣體致使1萬2千人死於非命——這是現代文明社會因濃霧致死的大災難。而且不止於此,這次大霧還造成了10萬多呼吸道疾病的病例:從此之後的幾十年,被視為「霧都」的倫敦如同靜止的巨型毒氣罐,一代名城的居民成為裝在毒氣罐、住在毒氣室的無頭蒼蠅,於是乎,口罩就像雨天的行人所備的傘具一樣,是避免大氣汙染的必備必用之物。

新世紀以來,我國民眾使用口罩的意識逐步增強,無論是有無疫情的環境下。冬天口罩用來防寒,北方人用來防塵防沙,去醫院期間用以防止疾病傳染。而在2003年非典暴發期間,中國人乃至全球許多地方,又一次大規模使用口罩。2012年,我國各地發生間斷性的嚴重霧霾再次使更多的人戴上了口罩,「PM2.5」這一全新詞彙成為網上熱詞,隨後就是今天大家更熟悉的「N95」、「KN90」等口罩型號成為一個較短的時髦熱詞。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口罩簡史
    有人為了買到靠譜的口罩,不僅研究口罩相關標準和辨偽方法,還逐一深八每個新上架的口罩品牌。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口罩儼然成為了某種「抗疫符號」。江西豐城的一位老師因為沒戴口罩跑步被強制隔離14天,儘管不止一位專家表示過,在空曠的室外或者空氣流通良好的室內,不需要戴口罩。
  • 【部長薦讀】全球城市簡史:新全球城市的誕生
    讀完今天部長推薦的《全球城市簡史》你可以就能明白一二了。 01 作者簡介 格雷格·克拉克是英國著名的城市研究學者,現任倫敦大學學院教授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同時擔任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下屬的LEED發展機構與投資戰略論壇主席、倫敦大學學院城市領導力項目主席、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由布魯金斯學會和摩根大通聯合發起的「全球城市倡議項目」的國際成員等
  • 全球口罩短缺 利歐股份轉產口罩助力全球抗疫
    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上調為「非常高」。從需求來看,有研報表示,2018年中國口罩產量約45.4億隻,全球產量佔比50%,2019年已突破50億隻。假設全國復產比例50%、80%、100%,對應口罩日需求分別4.06億隻、6.5億隻、8.13億隻。
  • 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
    尤瓦爾·赫拉利的 《未來簡史》 讀書雜談 ///////// 於:上次我們聊過了赫拉利的《人類簡史》,這回想請您聊聊他的《未來簡史》。
  • 《未來簡史》:智人到神人
    繼《人類簡史》火遍全球後,2016年9月,猶太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緊接著出版了續集《未來簡史》。《人類簡史》講述了智人發展遷徙到全球的過程,得益於虛構,我們發展為社會化的現代智人。比如,我們信仰的神、崇拜的金錢、追求的社會地位都是來自於我們自己的虛構。由虛構衍生出來的一套社會秩序幫助我們成為了地球的主宰。
  • 全球口罩需求巨大,重慶恩睿斯ARS糾偏助力口罩加速生產
    時間:2020-07-16 14:57 來源:it商業新聞網   當前全球多國進入疫情防控關鍵階段,各國對口罩等相關醫用物資的需求急劇增加。隨著疫情在全球多點持續蔓延,全球口罩短缺情況依然嚴峻,抗擊疫情期間,口罩被視為關鍵資源,面臨的供需矛盾突出。許多國家的口罩生產商開足馬力,生產口罩,但是由於技術等問題,口罩的供給缺口依然十分巨大。
  • 未來簡史:從智人到神人
    蓋茨、扎克伯格熱薦的《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最新力作!★《衛報》《泰晤士報》年度最佳圖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盛讚!★人類迎來第二次認知革命,算法將戰勝自由意志,大部分人將淪為無用階層!一切都是數據處理。如果把每個人都想像成一個處理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是信息交流,那麼整個人類社會就是一個數據處理系統。
  • 全球口罩需求有多緊缺?或望中國口罩業解囊相助
    全球口罩需求有多緊缺?或望中國口罩業解囊相助 2020-03-09 15:26:01 來源:全球紡織網 據世衛組織收到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8日,中國境外共101個國家/領地/地區確診新冠肺炎24727例,死亡病例達到484例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開啟抖音直播
    他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為人類歷史與未來建構了一套宏大的敘事,滿足了人們對於宏偉歷史的久違渴望,這也是它們得以成為全球超級暢銷書的原因。近日,赫拉利又一次與中國網友隔著屏幕相見。作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的領讀人,他通過自己的抖音號@尤瓦爾·赫拉利直播,與網友分享了對未來世界的洞見。
  • 夜讀|《今日簡史》: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
    讓人驚喜的是,直到最近我才發現,當年震撼人心而又趣味盎然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兩本書竟然有一本叫做《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下稱《今日簡史》)的續作,而它的作者依舊是尤瓦爾·赫拉利——知名的青年怪才以及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不得不說,赫拉利有著不同常人的清晰文筆和觀察視角,看著他在如此多的學科間縱橫自如,著實是一種人生快事。
  • 一本特殊的世界簡史:地圖上的世界簡史
    看地圖學歷史《歷史——地圖上的世界簡史》原價298元特惠價只需139元!這本《歷史:地圖上的世界簡史》老少鹹宜,買上一本可以全家一起看,再實用不過了。今天的活動是前所未有的優惠價,贈送全套音頻買來珍藏經典,當禮物送人別致。感興趣的朋友一定別錯過了!實拍圖原價298元特惠價只需139元!
  • 全球進入口罩緊缺狀態 各國口罩標準有什麼區別?
    全球進入口罩緊缺狀態 各國口罩標準有什麼區別? 2020-05-07 07:49:22 來源:全球紡織網 國家發改委3月初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口罩的每日產能、產量連續快速增長,雙雙突破1億隻。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擴能、增產、轉產,讓口罩日產量持續上升。
  • 全球口罩荒,口罩到底有多缺?
    ,每天總有新狀況,各地新的感染確診人數越來越多,也令越來越多人感到恐慌,臺灣香港各地開始買不到口罩,臺灣民眾抱怨口罩大缺貨連跑幾家藥局也買不到,香港民眾甚至半夜2點就得出門排隊,隊伍大排長龍,卻還是一樣有人買不到口罩。
  • 全球戴口罩迷惑行為大賞,蓋瑞銀河教你如何正確佩戴口罩
    近日,全球的疫情仍在惡化,確診趨勢持續上升,暫未見平臺期。對此,世衛組織對全球作出警告——「最糟糕的時刻即將到來」。統計至今,全球累積確診人數已超過300萬人,其中海外確診人數高達240萬人,新冠疫情如此肆虐,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國在初期階段疏忽防範。
  • 星布斯納米生物口罩全球首推!
    導語: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一場與病毒較量的戰役在全球打響。疫情期間,湧現出了一批批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抗爭在疫情一線的白衣天使,但還有一群人,他們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大後方默默地做著後勤保障工作,研發出了一批批抗疫物資,保障著醫護和群眾的生命安全。
  • 《人類簡史》作者談疫情:仇恨、貪婪與無知是人類勁敵
    曾撰寫《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等著作的赫拉利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及由此引發的政治和經濟動蕩,導致人類進入歷史加速發展時期,同時也進入關鍵變化時刻。他認為,各國政府最近的決策將影響人類未來。訪談摘編如下:  眼下的抉擇將決定未來  問:新冠肺炎疫情過後的世界將是什麼樣子?  尤瓦爾·赫拉利答:必須由我們決定。
  • 「視頻」小白測評特輯手機簡史:昔日霸主 HTC&索尼的沒落之路
    「小白測評」手機簡史特輯昔日霸主 HTC&索尼的沒落之路視頻時長*28min59s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手機簡史正史系列更新,目前在售的主流品牌我們基本都聊完了~本期要聊的是兩個昔日霸主:索尼和HTC,這兩家都有自己的高光時刻,尤其HTC還曾經一度登頂過手機品牌全球第一
  • 今日簡史——危機四伏但勇往直前
    作為尤瓦爾·赫拉利「簡史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今日簡史》依舊是那麼的直觀、精闢。這回著重強調了當前人類遇到的巨大危機、科技顛覆、生態崩潰與核戰風險。作者認為人類自智人起之所以能夠成為地球的主宰者,是因為具備了虛構與想像能力。
  • 「納米鑽石」全球首創,納米口罩誕生
    近日,接踵而至的國際疫情發展形勢再度把抗疫話題推向風口浪尖,全球口罩出現嚴重短缺之下,諸多品牌企業都主動施以援手——阿里巴巴對所有入住的商鋪進行通知統一生產,暫停零售而優先一線物資供應;五菱汽車上月宣布臨時轉型,短時間完成口罩生產和交付,緊接著製造自己的口罩機;地處三線城市的企業駝人集團,針對一線需要生產出不傷臉的信心防護面罩……疫情面前,企業行動力之快讓人拍手稱讚
  • 《未來生活簡史》|三場改變未來生活的科技革命:可駭又可期
    近日,《未來生活簡史》國內出版。趣味橫生, 登高博見!(新書實拍)《未來生活簡史》是「沸點」品牌書系重磅亮相的第一部作品,該書得到了大名鼎鼎的未來學家、簡史三部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時間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的盛讚,稱之為「趣味橫生,登高博見!」他讀罷全書並熱情將其推薦給讀者:「閱讀本書,你將了解人類去向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