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一首洗腦歌曲《學貓叫》刷新了人們對魔性的固有印象,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的義大利就有作曲家創作出《學貓叫》了
堪稱《學貓叫》的鼻祖,吸貓界的典範。
這首曲子名字叫《貓之二重唱》
而且這首曲子背後,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學貓叫」與羅西尼
《貓之二重唱》,英文簡稱「Cat Duet」,意思是「兩隻貓的詼諧二重唱」。
作為古典音樂大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貓之二重唱》最讓人想吐槽的地方就是整首歌的歌詞從頭到尾都是「meow」
Les Petits Chanteurs A La Croix De Bois - Le duo des chats
03:23來自麥霖藝術學院
樂曲一開始像是兩隻剛睡醒的小貓,打著哈欠,慵懶地伸個懶腰,互相閒聊今天的天氣,然後開始有了一次玩鬧的小爭執……樂曲的旋律婉轉甜美,總能在現場萌倒一片。
那麼為什麼甚為高冷的古典樂中就出了這麼一朵奇葩呢?這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其實關於《貓之二重唱》的創作背景,有著各種各樣的都市傳說。
其中傳播最廣,最受大家認可的來歷就是義大利歌劇作曲家羅西尼。
當年,羅西尼歌劇《塞維亞的理髮師》首演時遭遇了冷場,臺下的諸多觀眾用喝倒彩的方式對期待已久的歌劇表示不滿,就在這時,突然有一隻貓咪跑上了舞臺,就像是最終謝幕的主角,這戲劇性的一幕頓時讓臺下的觀眾覺得非常滑稽,驟然間掌聲雷動,大家都諷刺道「貓都比他們唱的好聽」。
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後,羅西尼並沒有對此事感到生氣,也沒有因為大家沒有接受自己的作品而沮喪,而是寫了這首《貓之二重唱》來自嘲,既然大家覺得貓咪唱的好,那就大家一起學貓叫吧。好的作品從不會被埋沒,在之後的時間裡,羅西尼的作品逐漸地被大家接受,他的《塞維亞的理髮師》終於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此聞名於世。
《貓之二重唱》的存在,可以說是對傳統合唱的一次調侃,也是吸貓古典樂的典範,百年以來,深得許多聽眾的喜愛!這首歌不是戲精沒法完美演繹,《貓之二重奏》流傳至今,擁有無數版本。每次演出現場,都能讓人會心一笑。
喵星人與古典樂
作為最受地球人喜愛的寵物之一,喵星人在古典樂中出現的次數其實也不少,除了《貓之二重奏》以外,也有很多其他的作品。例如:
《跳華爾茲的貓》(The Waltzing Cat),由Leroy Anderson作曲。Leroy Anderson是美國輕音樂作曲家。他以弦樂模仿貓叫,寫了一首圓舞曲;
The Waltzing Cat
Leroy Anderson《琴鍵上的貓》(Kitten on the Keys)是美國爵士鋼琴家、作曲家Edward Elzear "Zez" Confrey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發表於1921年,它歡快地呈現出一隻貓在琴鍵上跑來跑去的音樂形象;
Kitten on the Keys
Bernie Leighton,Stan Freeman,Zes Confrey (arr. Percy Faith),Percy Faith Orchestra,Percy Faith《貓的賦格》(Sonata for keyboard in G minor, K. 30 "The Cat's Fugue")是斯卡拉蒂(敲黑板,忘記斯卡拉蒂是誰的同學請自動翻閱往期微頭條)一首單樂章奏鳴曲。傳說斯卡拉蒂有一隻貓,名叫「普爾欽奈拉」,它總是習慣在鍵盤上經過。有一次,斯卡拉蒂把貓「即興」踩下的音符記錄下來,作為了這首賦格曲的先導動機;
Sonata for Harpsichord in G Minor, Kk. 30 / L 499 "The Cat's Fugue"
Aurelia Saxophone Quartet,Domenico Scarlatti《穿靴子的貓和白母貓》(Puss-in-Boots and the White Cat)出自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睡美人》第三幕,公主王子大婚時來賓的舞蹈,原型是童話形象「穿靴子的貓」。舞蹈演員柔軟靈活的肢體極盡模仿貓的性格與體態,瞬間把觀眾拉入童話世界。
Sleeping Beauty Ballet Suite Op.66a: Act III. No. Xxiv. Pas De Caractère (Puss in Boots and The White Cat)
Philharmonia Orchestra,Herbert Von Karajan,Pyotr Ilyich Tchaikovsky今天就聊到這裡吧,因為鏟屎官要開始新一天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