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日漫還是日本電影裡,經常能看到在寒冬臘月雪紛飛的季節裡,穿著裙子光著兩條腿的日本妹子。還沒來得及調節眼睛的焦距看仔細些,一股寒顫就先從腳心竄上來,只想問一句,你們這樣穿,到底冷不冷?
對於這個問題,有人說日本處於海洋性氣候帶,一點都不冷,這不是睜眼黑嘛,北海道就不說了,除了衝繩,日本其他縣都有過下雪的記錄。還是來聽聽日本妹子是怎麼說的:
在網上看到一段來自日本人對於冬天穿短裙的看法,作為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她說:「女性がスカートなのは、ただ「ファッション」で可愛いからです。寒いと感じるのは、同じですが、それよりも、男性の目を意識して、より「美しく」と思うと、ズボンよりもスカートの方が女らしいですよね。魅力的ですよね。それだけです。修行でも何でもありません」
除了廣大男同胞們幾個耳熟能詳的日本語發音外,小哥不懂日語,但是從文中不多的幾個中文看,也能猜出個所以然來。其大意是:「日本女生更想要美而不是保暖,她們更在意異性的眼光,而裙子比褲子更能展示魅力而已,與鍛鍊意志力,沒有任何關係。」
不過在日本,學校確實明確規定女學生,冬天要穿裙子。曾經聽一個嫁到日本並生活的姐姐說過,她女兒第一個冬天上學的時候,穿著短裙式的校服。
作為一個地道的東北母親,她還是覺得女兒太冷了,就貼心地準備了一個能垂到腳踝的羽絨服。結果上學的第一天,就被老師嚴厲的批評,並要求以後不許再穿了。這哪是鍛鍊學生的意志力啊,明明就是考驗母親的定力。
日本兩大保暖神器
每每入冬,祖國大江南北就會發起關於暖氣的大討論,冬天屋裡太熱還要開窗降溫冷靜冷靜的事情,南方朋友們可能沒有體會過吧。
因為日本的地理環境相對複雜,又處於地震帶等原因,也是沒有集中供暖的暖氣。但是人家也有保暖神器啊,只是光看著就能感覺到暖和,來來來,大家感受一下。
在桌子底下還有一個發熱器,再配合賴床神器被子,這組合簡直就像一個無底的黑洞,牢牢的把你吸在暖爐被裡。「喪心病狂」的島國人民還發明出了進階版,全人型無死角可穿戴暖爐被!要不說宅男宅女多,如何在冬天破解這樣瘋狂的封印呢。
當你不得不出門的時候,細緻的日本人早為你準備好了另一個移動加熱神器,起源於日本70年代,而流行於中國的「暖寶寶」。其實人家最開始的名字叫取暖袋、便利懷爐,到了中國才有了這個可愛的名字。早在2005年,日本國內共累計消費暖寶寶就達到了14.6億貼,看來日本人還是很怕冷啊。
其主要的發熱原理,初中生也並不陌生,通過鐵元素接觸空氣,進而發生氧化作用,整個過程中便會有熱量產生。控制這個過程緩慢作用,就會持續10多個小時的發熱。
日本的寒冷訓練
日本人的抗凍能力也不是天生的,其實日本孩子大都從幼兒園開始,就接受「冬季耐寒訓練」。所謂的訓練,其實就是赤膊上陣,在冰天雪地的戶外長跑。在孩子摔個跟頭,就恨不得把馬路掀了的國內,是不敢想像的。
對此小哥頗有體會,多年前一個新年假期,朋友帶我去哈爾濱世界公園玩,嘚瑟的買了個糖葫蘆,因為太冷只能先含化了,才能勉強咬得動。
卻看到一群來自日本學生模樣的表演隊伍,光著膀子穿著傳統服飾在戶外表演,我一臉驚訝之餘,還有日本小朋友向我招手。我看著自己裡三層外三層的衣服,不知哪來的一股慚愧,趕緊回過了頭。
意志的鍛鍊絕對不可能舒舒服服的,必是和痛苦相伴,而寒冷應該算是一個頗合格的老師了。那麼,你見過最不怕冷的穿著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