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很多寶媽都躍躍欲試,想再生一個!曾有機構就「二胎意願」做過調查,發現:
40%的媽媽想要生二胎,認為【一個太孤單了,兩個有個伴兒】;
40%的寶媽拒絕生二胎,原因是【想要不敢要、經濟條件不好、沒人帶娃】;
20%的媽媽表示【生過二胎了】。
在想生二胎的40%比例中,有這樣一條高贊留言:生寶寶的時候,痛得死去活來,堅決不想生二胎;後來看著別人家的女孩太可愛了,又萌發了啥時候能懷二胎的想法了。
每次說到二胎,部分媽媽都表示擔心,害怕疼痛、害怕兩胎距離較近、不敢生。
要生二胎,老大和老二間隔幾歲最好呢?
01、從媽媽與寶寶的身體健康出發
一胎順產的文文媽,也曾糾結什麼時候要二胎,為此,還跑去諮詢過婦產科醫生、兒童心理學專家。
婦產科醫生綜合了文文媽的年齡,身體狀況,最後給出的結論是【再等一年】。
同時,醫生也表示:從理論上來說,順產分娩後間隔1-2年,就可以再次懷孕了。孩子間隔2.5歲-3歲,對媽媽及寶寶的健康最好。
另外,如果頭胎是剖腹產,醫學上一直認為:二胎分娩間隔時間要超過18個月。換句話來說,就是剖腹產後不到2年就可以懷孕了。
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時,找到了《新英格蘭雜誌》中,一篇就「針對美國猶他州八年來分娩的17萬多例新生兒」的研究。
研究發現了關於「早產和低出生體重風險」的【J-型曲線】,一開始,兩胎間隔時間增大而降低,在1.5年-2年時達到最低風險。隨著二胎間隔時間的增大,風險又逐漸升高了。
換句話來說:一胎與二胎間隔不到2歲時,二胎出現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的風險高;同時兩胎間隔超過10歲,風險也會變高。
對於剖腹產媽媽生二胎的間隔時間,建議間隔1年半後再次懷孕,同時也不建議再次懷孕時間間隔太長。有研究發現,間隔超過13年的剖腹產,出現併發症的概率較高。
02、從家庭教育角度出發
在諮詢二胎心理學專家後,文文媽決定再等半年就實施二胎計劃了,哈哈哈!
心理醫生當時還給文文媽看了很多個案,分析了很多不同年齡二胎間隔存在的利弊。
·二胎間隔3歲內
二胎間隔【近3歲】的妮妮媽,常常吐槽【頭昏腦漲】:大寶是「急性子」,一不如意,就對二寶大吼大叫,常常吵的二寶無法睡覺......
通常,二胎間隔不到3歲的家庭,面臨的最大挑戰與困擾可能就是【帶著辛苦】。畢竟兩個孩子都小,老大【不懂事】、對老二【不友好】。兩寶時常會陷入無休止的「爭奪戰中」,而媽媽則需要一直「評理與安撫」。
這種狀態,一般要持續好幾年,基本上要等老大上了小學後方能緩和一些。
但兩胎間隔在3歲內,也有好處,就是父母對老大的育兒經驗,沒有忘記,可以無縫轉接在老二身上;同時,兩孩子也能夠玩到一起;再個就是,老二可以穿老大之前的衣服、玩之前的玩具,經濟上會節約不少。
·二胎相差3歲以上
通常如果二胎間隔3歲以上,父母就可以引導大寶幫忙照顧二寶。兩個孩子因為3歲以上的年齡差,不僅在興趣愛好上,也會產生錯位;老大也會更容易接受二寶,降低彼此之間爭吵、打架的概率。
總而言之,無論是從健康還是教育上來看,一胎與二胎間隔,最好在2-3歲間;如果是順產媽媽,身體恢復好以後,就可以考慮二胎了;如果是剖腹產的媽媽,最好等到18個月後再考慮。
值得提醒的是,二胎年齡間隔只是一個參考,各個年齡間隔段都有利弊,不絕對!
二胎家庭,該如何讓老大接受老二呢?
常聽身邊的二胎寶媽控訴:大寶爭強好勝,經常打妹妹......怎樣做才能讓大寶、二寶相處和諧呢?這些辦法不妨試試看:
二寶出生前:
從懷上二寶那一刻起,就如實地跟大寶分享【二寶的存在】。隨著媽媽肚子的逐漸長大,媽媽可以跟大寶講述【二寶的成長過程】。
在這過程中,告訴大寶,媽媽為什麼不能抱他了?為什麼要懷上二寶?關鍵點一點是要告訴大寶:二寶出生後,爸爸媽媽對他的愛不會減少!
同時陪大寶看一些關於二胎相關的繪本,從繪本故事中,讓大寶逐漸接受二寶,並喜歡上二寶!
二寶出生後
當二寶出生後,父母切勿在照顧二寶的時候,忽視對大寶的關愛!最好讓大寶參與照顧二寶,比如幫忙拿個尿不溼啊、幫忙拿水杯啊、拿奶粉啊等。
同時,父母不要給大寶灌輸【要讓著弟弟或妹妹】的觀點,這裡的「讓」,應該是愛護、理解,而不是偏心。
因為二寶的存在,大寶恰恰需要更多的關心與疼愛,所以,父母要告訴大寶:你是我們的第一寶寶,爸爸媽媽永遠愛你!
總之,對于大寶,父母要多表達愛,補償大寶的安全感,多給老大「發糖」,用【甜與愛來滋養大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