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在美軍飛彈的精準打擊之下喪生,中東地區再度陷入動蕩之中。隨著蘇萊曼尼的死亡,「斬首行動」一詞,又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那麼,歷史上還有哪些著名的「斬首行動」呢?
「斬首行動」是一個近代才出現的軍事術語。一般是指用飛彈等武器,通過精確的打擊,首先消滅敵方頭目的行動。簡單地說,就是趁著敵人沒有察覺,發起以消滅敵方首腦為目的的軍事行動。
通常情況下,斬首行動必須要符合三個基本條件。
一是行動前,必須能精確地掌握敵人的情報。二是行動中,打擊必須要做到迅速、精準。三是行動後,要能夠準確預估事發後可能出現的各種後果,並進行妥善處理。
在最近一個世紀裡,有很多著名的「斬首行動」。
在車臣問題中,車臣「獨立之父」杜達耶夫,就是俄羅斯軍方的頭號目標。
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杜達耶夫多次遭到俄軍飛彈的襲擊,但基本上全都化險為夷。這些事件,無疑體現了杜達耶夫出色的反偵察能力,但同樣也離不開潛藏在俄羅斯軍中的內應的幫助。
1996年4月22日,杜達耶夫一如既往地在幕後運籌帷幄。俄羅斯軍方很快捕捉到了杜達耶夫電話的電磁波信號,並將目標鎖定在了一個小範圍之中。
身處目標周邊的俄軍很快行動,他們以極低的金錢代價,買通了線人,確定了杜達耶夫的藏身之處。
之後,俄羅斯派出兩架蘇25戰鬥轟炸機,在距離目標40公裡遠的地方,發射了兩枚反輻射飛彈。杜達耶夫同他的4名保鏢當場被炸死,俄羅斯的「斬首行動」大獲成功。
杜達耶夫被炸死之後,巴薩耶夫成為了車臣政權中的實權人物。
巴薩耶夫多次製造恐怖事件,比起杜達耶夫,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著名的「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和「奧塞梯別斯蘭學校事件」,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2006年,巴薩耶夫公開表示,如果俄羅斯不撤軍,那麼車臣戰爭將會一直持續下去。任何一個俄羅斯平民,都是可以襲擊的目標。當年7月,巴薩耶夫將普京列為了頭號目標,開始準備對他發起「斬首行動」。
為了除掉普京,巴薩耶夫準備了一支自爆卡車車隊。所有卡車上均裝滿了烈性炸藥。就在他親自帶領車隊,向普京接近的過程中。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特工,卻率先鎖定了他的位置。在車隊行進過程中,俄羅斯特工成功將其中一輛卡車引燃,隨後整個車隊便出現了連環爆炸,而巴薩耶夫則在爆炸中死亡。
「斬首行動」的發起者卻遭到了反斬首,巴薩耶夫恐怕算是斬首行動史上最憋屈的人了。
除了車臣的頭目外,賓·拉登也是死於「斬首行動」的一個著名人物。說起來,由於杜達耶夫的前車之鑑,賓·拉登為了避免自己被美軍鎖定,早已經不再使用電話和網絡。他一直都是通過信使來與外界聯絡,非常地小心謹慎。
2010年,美國中情局無意中監聽到了一名疑似拉登信使人物的通話。通過信使的對話,美軍最終鎖定了賓·拉登正在巴基斯坦東北部阿伯塔巴德一個寧靜的小鎮上,這是美軍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
在確定了目標位置後,美軍迅速派出了海豹突擊隊,發起了著名的「海神之矛」行動。共有24名突擊隊員,分別乘坐2架黑鷹直升機。在成功進入目標區域後,黑鷹迅速降落,24名突擊隊員成功出現在了賓·拉登的院子裡。
賓·拉登就這樣莫名其妙地被「斬首」了,24名突擊隊員則無一人死亡。
「斬首行動」輕易不發動,通常一發動就會造成目標死亡。不過,也有一些「斬首行動」失敗的案例。
1986年,美國以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為理由,曾對利比亞實行了「黃金峽谷」行動。
美軍在此次行動中,一共有五個需要打擊的目標,它們分別是:的黎波裡的阿齊齊耶兵營、西迪比拉勒港兵營、的黎波裡機場軍用區、班加西民眾國兵營、班加西貝尼納軍用機場。
在這五個目標之中,阿齊齊耶兵營,是本次行動的重中之重。因為那裡是卡扎菲的指揮部,也是卡扎菲的住所所在地。
在行動發起後,這五個軍事目標悉數被美軍摧毀。但偏偏卡扎菲本人卻安然無恙。只有他的一個養女被炸死,兩個兒子受傷。儘管美軍的軍事目的已經達成,但卡扎菲活著,也似乎意味著斬首的失敗。
(參考資料:《戰爭與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