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領土面積和人口數量來看,除了中國外,有成為大國潛質國家有,巴西、印度、墨西哥,還有就是世界上第一大群島國家印尼了;印度尼西亞領土疆域橫跨太平洋,人口排名世界第四,陸地面積排名世界第十五,若算上海洋面積,領土排名還能靠前;但印尼這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很低,除了擁有數量如此眾多,面積廣袤的群島外,這個國家還真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那麼,有人問了,印尼要領土有領土,要人口有人口,而且還擁有漫長的海岸線,這個國家為何發展不起來呢?其實,印尼的發展現狀與這個國家的國情有著緊密的聯繫,本篇文章,就為大家分析一下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的真實發展情況。
印度尼西亞表面上的情況和實際上相差甚遠
其實,印度尼西亞國家經濟,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貧窮,至少這個國家國民解決溫飽問題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印尼還是世界上GDP超過萬億美元的國家,由此可見,印尼這個國家並不窮,相反還有點小富。
不過,印尼人口基數的龐大,人均收入就低,這也是導致這個國家國民收入就無法持續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畢竟印尼擁有著2.62億人口,而他們的國土面積也達到了190多萬平方公裡,但是和其他大國不同的是,印尼的國土基本上都是以島組成。也因此,印尼作為一個海洋國家就需要遭受到海嘯、暴雨、地震等自然海洋災害的影響。
印度具有地緣優勢
我們來看看,印尼這個國家的地緣優勢,印尼坐落在南海以南地區,他們擁有著世界海上貿易通道區,佔據馬六甲海峽的區位優勢,有著海上貿易的優勢,印尼的商品就不愁賣不出去,並且印尼四周都沿海,坐落在北半球太平洋中心,是亞太地區交通的重要一環。印尼一頭以亞洲大陸相連,是我國通往東南亞的玄關,一頭與澳大利亞相連,也是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交通要道。
如果拋開我國、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不談,印尼是可以是完全可以成為全球經濟中上流的國家,但是國家的國民人數太多了,直接導致了人均GDP就為此在4000美元之下,這也是印尼經濟的弊端。
因此,我們只能夠說,印尼在國際上算是經濟勉強還不錯的國家,但是絕對算不上經濟強國;儘管由於先天的地緣條件,印尼的通商口繁多,但是國內的資源情況並不樂觀,在表面上看,印尼擁有這豐富的資源,但是島國的資源往往是無法和大陸國家相比較,印尼如今的國內資源很多都存在著告罄的危機。
由於是島國,印尼經濟板塊無法整合在一起
儘管,海洋賦予印尼絕佳的地緣優勢,同樣也給印尼帶來了發展的阻礙,印尼周邊的國家大多數都是發展中國家,而南方的澳大利亞雖然經濟還算過得去,但是澳大利亞也面臨著印尼一樣的窘況,海洋終究成為島國發展的瓶頸。
印尼表面上的情況和實際的情況差別,也使得國際上對印尼的發展一直都是唱衰,這種唱衰並不是嘲諷類型,而是印尼的確如今困難重重;由於島嶼太多,整個國家的結構不可避免地變得支離破碎,體現在經濟發展上就是,印尼國內的經濟板塊根本無法整合在一體。
海洋的天然阻斷功能,限制了印尼各島上的有效交流,各島彼此交流都需要跨洋,在這種海洋地緣隔絕下,印尼的運輸業存在很大的短板,而且印尼還不具備跨洲貿易能力,幾乎印尼大部分商品都是依賴於海洋強國的貿易外包而實現,而這種外包直接使得印尼貿易成本加重。
為什麼存在這個情況呢?大家看看印尼的經濟結構就能夠知曉,印尼的工業建設十分的薄弱,這個國家無法生產出高精細的工業產品,而印尼對外出口的商品以農作物、瓜果蔬菜以及一些資源,而這些產品的價格普遍低廉,大批量的運輸有時候運費,都會接近貨物本身的價格,由此可見,印尼的破萬億GDP發展更深層次是靠量取勝。
印尼的政治影響力根本拿不出手
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國內政治和國際政治影響力都拿不出手;我們先來分析下印尼國內的政治影響力。印尼在近代時期曾有過幾次大政變和種族欺凌,而印尼的政府也並不是一直平穩發展,在印度尼西亞這個大國內政變,在上世紀90年代前是時有發生的。
其原因就印尼的種族與宗教問題,因為群島的林立,各個民族不是混住在一起,而是一個民族住在一些群島區域,另一個民族住在另一個區域,而區域的劃分就促使了民族勢力的對峙,而印尼的主體民族人卻不佔優勢,導致分裂勢力多,因而,印尼長期一段時間,政權不穩定。
而且印尼的海上力量根本不夠,海軍人數不多,作戰裝備以及艦艇都是二戰時期,美國淘汰下來的產物,海上作戰水平在世界強國的面前完全像鬧著玩,而持久的內部鬥爭,致使這個國家的政治影響力不斷的下降,而現今的政府的確緩和了民族和宗教之間的問題,但是近代長期的鬥爭使得這個國家的政治實力,需要長時間進行恢復。
印尼在國際影響力上更加不夠,在聯合國大會上,印尼代表很少發表自己的觀點,原因就是發表了大國們也不會把自己當回事;印尼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所倚仗,也沒有出彩的外交,這兩道可以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支柱,都做不到位,這也致使了印尼在國際上話語權極低。
印尼如今國際政治影響力,頂多就是影響到東南亞地區,而往外衍生那就啥都不是。不過隨著澳大利亞的逐漸介入,印尼的東南亞老大哥地位也面臨著威脅。
印尼拒絕學習日本模式
作為一個世界大型島國,印尼應該向日本學習,日本就是以一個島國的身份成功利用資源整合來達到提升國際影響力的作用,不過,印尼對二戰日本侵略史依舊是耿耿於懷,對日本模式,印尼也是拒絕模仿學習,這也使得印尼失去了大發展的一個模式借鑑。
而作為一個島國,不能夠光考慮到海運運輸發展,島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就必須朝向陸運,特別是印尼,如果印尼不發展陸運,那麼這個國家的發展一定會受到極大的成本限制,印尼的群島太多了,資源劃分也是十分不均衡,國家能源輸送也是做得十分不到位,印尼的一些地區燈火通明,而另外一些地區則一片黑暗,就連乾淨的飲用水都存在地區資源失衡現象。
而對於這一切,印尼並不是沒有做出努力,但是他們無法將資源合理的調度到各個地區,原因就是海洋隔絕,而國家又不願意鋪設跨洋電纜、跨洋油氣輸送,就連跨洋大橋都沒有幾個。
印尼面積龐大,但是可耕種面積卻不多
印度尼西亞地盤不小,但是可利用的耕種面積卻不多,一個國家要發展農業和種植業,那麼,就必須要大量的平面或者低洼地,但是在印尼地區,符合耕種條件的土地並不多,而且還零散地分布在幾千個島嶼上。整個印尼找不出一個面積龐大、氣候宜人的大型平原,因而就無法有效進行機械化作業,糧食生產成本自然就高。印尼地質災害頻發,特別是海上自然災害,這也導致了印尼可耕種的植物品種存在著很大限制。
而且人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印尼這個國家並沒有經歷過農耕時代的演化,對於種植和農業,這個國家欠缺的知識和經驗太多,而缺少農耕經驗的印尼農民們,他們種植的農作物,不僅質量不行,而且數量也不多。
國家缺少農業和種植業的底層大力支持,那麼對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是十分不利的;而印尼政府也意識到這一點,可是本國國情就是如此,政府再如何投入資金也無法對國家的地緣情況做出改變。而現在的印尼經濟發展就處於一種全面撒網,靠量取勝的狀況。
結尾
印尼擁有著龐大的人口和廣袤的面積,具備著成為大國的條件和潛力,但是國家依舊是發展不起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海洋因素,地質災害,地緣因素等影響外,人的因素才是最主要的,同樣是島國,英國,日本,就能成為發達國家,為啥印尼不行。
或許,印尼面臨著比日本、英國更多的種族和宗教問題,主體民族不佔有絕對優勢,國家很難形成統一的合力,分裂勢力較多,就會導致政權不穩,國家不穩,發展經濟自然無從談起;而印尼地處於熱帶,在高溫環境對人的體力,腦力都是用影響的,熱帶人更容易懶惰,影響工作效率,但這都不是絕對的,現代工業文明完全能解決,由於高溫帶來的問題,而印尼這種天然的地緣缺陷如何彌補,也只能靠著一代代人的智慧和努力去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