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學養蜂第二步:了解蜂群內部的分工

2020-12-19 蜂蜜知多少

蜜蜂是群居動物,每一箱蜜蜂都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不同箱子的蜜蜂不能相互串通,否則會被當作侵略者給予反擊。

一個正常的蜜蜂群體,包含一隻蜂王,少量的雄蜂以及眾多的工蜂組成。

蜂王又稱「母蜂「,「蜂后「,負責蜂群的傳宗接代,通常每箱蜜蜂只有一隻蜂王,在特殊情況下,偶爾會形成一箱蜜蜂兩個蜂王的現象,我們稱之為「母女同巢「。

蜂王的主要任務是繁殖後代,蜂群內所有的個體(新蜂王、雄蜂和工蜂)都是由它產卵發育而成,一隻交配後的蜂王,在它的精囊內可儲存高達700萬個精子,一晝夜可產1000-2000枚卵,蜂王交配一次所存儲的精子,窮其一生也用不完。

蜂王通過自身分泌的「蜂王信息素」控制蜂群,使之正常運轉。一隻蜂王的壽命在3-5年之間,在蜂王死後,蜂王信息素的濃度在蜂群中慢慢減弱,工蜂此時就會意識到失王了,會表現出騷動不安、貼地飛行尋找蜂王等舉動,如果失王過久,巢內又沒有可以改造成王臺的小幼蟲,少數工蜂就會卵巢發育,在巢房內產下未受精卵,這種現象我們稱之「工蜂產子「,工蜂產下的未受精的卵會發育為雄蜂,最終使蜂群走向滅亡。因此,在我們發現蜂群失王后,應及時往蜂群裡介入一隻蜂王或者王臺,避免時間久了出現「工蜂產子「現象。如果此時手頭上沒有多餘的蜂王或王臺,可以採取合併蜂群或讓失王群急造一隻蜂王的方法來解決。

聊完蜂王,讓我們再來聊一聊蜂群裡真正的老大--工蜂。

在蜂群裡,工蜂才是掌握實權的群體。蜂王只是名義上的「王」,如果以人為喻,好比英國女王和首相的關係。蜂群裡所有重大決策,都是一小撮年老工蜂商議決定的,比如,當工蜂感覺蜂王年老體衰,產卵能力下降,跟不上蜂群發展速度的時候,工蜂會建造一個王臺基,逼迫老蜂王進去產卵以產生一個新蜂王來適應蜂群的發展速度。一般情況下,新蜂王交尾成功正常產卵時,蜂群會淘汰掉老蜂王。

又如在蜂群群勢達到一定規模後,工蜂會產生分群行為。它們強迫老蜂王往王臺基裡面產卵以便發育成一個新的蜂王,同時減少對老蜂王的飼喂,使老蜂王的腹部收縮重量減輕,以便適應分蜂時飛翔的需要。等到時機成熟,工蜂強迫蜂王帶領一部分工蜂離開蜂巢,另覓新家,同時原群留有一隻新蜂王及部分工蜂,以利於種族的延續。

最後,在說一下蜂群裡的雄蜂。雄蜂是蜂群中的唯一的「男性」,僅僅為交配而生。在蜂群內部,工蜂和蜂王都屬於「女性」,蜂王負責生育後代,工蜂負責採集,哺育後代,工蜂和蜂王的不用之處是工蜂在幼蟲階段吃的不好(蜂王終身吃蜂王漿,工蜂在最開始吃蜂王漿,以後吃蜂花粉和蜂蜜),生殖器官發育不足無法生育。雄蜂和處女王交配後就會死掉,而未交配的雄蜂,在蜜源匱乏時,會被工蜂咬殺和趕出家門。

交配成功即斃命的雄蜂

一個正常的蜂群,蜂王,工蜂,雄峰缺一不可;少了蜂王,無法繁殖後代;少了工蜂,無法哺育後代;少了雄蜂,新蜂王無法交尾。

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出現急造王臺的蜂群中,誰在控制蜂群?真相,老王早有「遺詔」
    對蜜蜂有點了解的朋友可能都聽說過,在一個蜂群中有一隻蜂王,這隻蜂王控制著整個蜂群,是一個蜂群中的王,就像我們古代的皇帝一樣,蜂群中所有的蜜蜂都要聽它,它接受蜂群中的蜜蜂的餵食,接受其他蜜蜂的朝拜,儼然就是昆蟲世界的帝王。
  • 蜂群管理日記四:中蜂蜂群組成結構
    蜜蜂是過群體生活的社會性昆蟲,大家都知道中蜂群和意蜂群結構都是相同的,都是由一隻蜂王,幾千到幾萬隻工蜂,和幾十到幾百隻雄蜂組成的。單只的蜜蜂是不能存在的,蜜蜂的這種群居生活是長期進化發展與分工合作的結果。
  • 蜂群不採蜜,跑去盜蜜怎麼搞?解救遭殃的被盜蜂群,養蜂人3步走
    蜂友們一起學養蜂,右上角「關注」養蜂人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蜂群出現盜蜂的情況,更多的原因還是人為導致的,蜂群在自然繁殖發展過程中,蜂群內會留有充足的儲蜜,這些儲蜜是蜂群應對外界缺蜜期,幫助蜂群「度劣」和「
  • 小蜂群也有大作為,教你如何養「蛋群」,養蜂人多年經驗分享
    自然界中的蜜蜂,由於受到氣候、環境、天敵、分蜂、粉蜜源等等的影響,蜂群的強弱差異很明顯。強大的蜂群可以發展到十幾片自然脾,而弱小的蜂群卻只有幾片小巢脾,不過野外的蜂群有一個非常好的特點,那就是有多少蜂量就建造多少巢脾,能夠一直保持蜜蜂包裹住巢脾的狀態,這對蜂群的自然發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人工養殖蜜蜂,由於採用活框養蜂技術,所以沒辦法像野生蜂群那樣自由建造巢脾。
  • 蜂群中,很多蜜蜂的顏色開始發黑,這難道是工蜂老化了?
    了解蜜蜂的人應該懂的,蜜蜂的一生非常短暫,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蜜蜂在經歷出生和死亡。如果有太多死去的老峰,並且同時又沒有足夠的幼蜂來補充它們,整個蜂群都會崩潰。若是養蜂人遇到了這種情況,那麼這個蜂群是肯定發展不起來了。
  • 如何快速發展強蜂群?
    強群中蜂①介入優質產王飼養蜂群時,要想蜂群快速發展強大,除了外界蜜粉充足之外,跟蜂群的蜂王質量有重要的關係。如果蜂群的蜂王質量好,產卵力強,幼蟲子脾就多,新老蜂替換就快,蜂群就能快速的發展強大;如果蜂王質量差,產卵力弱或者產未受精卵,幼蟲子脾少,新老蜂替換趕不上,蜂群不但不能發展強大,還可能群勢越來越弱,甚至滅群。要想蜂群發展強大,就要養蜂人培育優質的蜂王,給蜂群介入產卵力強的蜂王,只有保證蜂王質量好,蜂群的發展強大就能得到最好的保證。
  • 如何讓蜂群快速的壯大起來?
    壯大蜂群和擴展蜂群在聽蜂之語看來是兩個概念,兩者之間有相同的基本要素,但又有相反的操作策略,同時兩者之間還有相輔相成的作用。擴展蜂群主要是為了發展規模,其目的就是要不斷的增加蜂群數量,而且每群蜂都要發展到一定群勢。
  • 專家:蜂王14天不交配就廢了;養蜂人:28天也未必!誰在說謊?
    在提到蜜蜂養殖的時候,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超過14天沒有交尾的處女王就算是廢了,一般在蜜蜂養殖中,養蜂人也會把超過14天沒有交尾的蜂王進行報廢,而且當成了一種判斷蜂王是否可以用的標準,可以說是越是專業的養蜂場,這種標準執行就越是嚴格。
  • 工產蜂群挽救回來,子脾較好是怎麼回事?全靠養蜂人做好這2件事
    蜂友們一起學養蜂,右上角「關注」蜂群在繁殖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養蜂人的管理,蜂群出現工產的現象,蜂群結構已經發生變化,蜂王出逃,或者蜂王已經不產卵,導致蜂群內子脾上「幼蟲」基本沒有了,同時,養蜂人疏於開箱檢查蜂群的工作
  • 養蜂人告訴你要牢記這五種蜜蜂天敵,重則蜂群飛逃,防治是關鍵
    導讀: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養蜂人對待每一隻蜜蜂都是小心翼翼的,為了提高蜂蜜的產量,就要想盡辦法增加蜜蜂的出勤率,而最能夠提高蜜蜂出勤率的辦法就是增加蜜蜂的繁殖數量,也就是說蜂群要足夠大,而且越大越好。但是在實地蜜蜂養殖過程中,一些原本很強的蜂群,到了準備取蜜時才發現此時的狀況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強群,跟當初預想的情況相差甚遠。那麼是什麼導致了一個強群蜂群一直發展不起來呢?
  • 維持自然子圈團是蜂群快速發展的根本
    人為子圈團是養蜂人對蜂群實施管理而形成的子圈團,例如,過度保溫、加溫、獎飼、調脾、過快加脾等。蜂群在春繁期間,自然子圈團總是優於人為子圈團,這是因為自然子圈是蜜蜂在億萬年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是抵禦春季寒暖多變天氣的自然選擇狀態。春寒來臨,自然子圈團中蜜蜂稍加收縮就可抵禦寒冷,蜂群基本不受損。
  • 福建養蜂人養中蜂,是蜜源植物主要,還是養蜂技術主要呢?
    其實很多人認為花源比技術主要,這只是針對野生中蜂或者土養中蜂,這種養蜂方式,根本不能算人工養殖蜜蜂。真正意義上的人工養殖蜜蜂,還是採用現代活框方式,通過養蜂技術,人為幹預而改變蜂群,使蜂群發現更好,產蜜更多。
  • 蜂群換王不用「囚王」的2大技巧,省去將蜂王放入囚王籠的操作!
    蜂友們一起學養蜂,右上角「關注」蜂群的繁殖發展過程中需要更換蜂王,在定點飼養蜂群的時候,可以給蜂群進行1年兩次更換新蜂王,新蜂王可以助力蜂群繁殖發展,蜂群的繁殖能力需要外界蜜源做助力,中蜂採集零星蜜源能力較強,養蜂人做到強群
  • 蜂群太弱,蛋群如何快速發展成強群?
    蛋群是對蜂群很弱一種非常形象的描述,意思就是一窩蜂堆在一起只有雞蛋那麼大面積。在聽蜂之語看來蛋群雖小,但是並不見得就差,其生命力有時是非常強的,只要用心照料很快就可以發展成強群。蛋群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分蜂群。②、越冬後的蜂群。
  • 老蜂農經驗分享:蜂群中一旦出現這些現象,變成蛋群是遲早的事
    我是一位蜂蜜愛好者,只會吃蜂蜜,不會養蜂。不過,我家裡一位親戚前段時間開始養蜂了,但養的並不是特別成功。特別是前段時間,他跟我說蜂群飛的飛,逃的逃,有的蜂群甚至只剩下幾百隻工蜂……我想請老師幫忙找找原因,讓我這親戚可以「對症下藥」! 其實,這種現象在新手養蜂人中比較常見,有些新手養蜂人發現養著養著蜂就沒了,一個正常蜂群直接成為了「蛋群」。
  • 陳靳鄉:開展養蜂培訓,助推產業扶貧
    5月12日,隆德縣陳靳鄉舉辦中蜂養殖技術培訓班,邀請養蜂能手為50餘名蜂農授課,著力提升大家的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促進全鄉蜜蜂養殖業快速發展。培訓班上,陳靳鄉養蜂能手曹德科圍繞中蜂科學飼養、蜂群管理、蜜蜂病蟲害防治及春繁管理技術、蜂王培育等內容,對參訓人員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既有概念上的闡述,又有實踐操作的措施。在現場交流環節,蜂農們踴躍發言,就自己養蜂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積極提問。針對每個蜂農提出的問題,曹德科逐一解答,並給予指導性意見,讓蜂農們開闊了視野,掌握了實用技術。
  • 蜂群有這些問題,離變成蛋群就不遠了!
    蛋群是指工蜂量嚴重偏少但仍有蜂王的蜂群,同時也是養蜂人養蜂時最不願看到的蜂群,原因是對於養蜂人而言這種蜂群純粹是雞肋,但新手養蜂時將蜂群養成蛋群卻是很普遍的事,此外有些野生蜂群在收捕回來時本身可能就是蛋群!
  • 蜂群不採蜜怎麼辦?採蜜3步法,同樣的蜂群群勢,怎樣也能多搖蜜
    養蜂的過程中會發現一個現象,6框蜂群的採蜜出巢次數,超過8框的蜂群,而且,產蜜量甚至還會超過8框的蜂群,蜂群不採蜜,工蜂偷懶怎麼辦?想讓蜜蜂積極出巢採蜜,我們需要尋找工蜂採蜜偷懶的原因。提高蜂群採蜜量,可以分為3個步驟,改掉工蜂採蜜偷懶的習慣,讓工蜂立馬變得勤勞肯幹養蜂人常用的「繁蜂採蜜法」,讓蜂群哺育出充足的採集蜂,才能在流蜜期採收更多的蜂蜜和花粉,蜂群群勢沒有發展起來,就算養蜂人再高超的技術,外界蜜源再好,也是白搭。
  • 養蜂蜂場布置有講究,蜂箱擺放有技巧,講求科學御天敵
    關於養蜂蜂場的布置,有一些科學的方式需要我們借鑑,要了解清楚,在蜂場布置的時候,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方式,使蜜蜂能夠快速的找到自己的蜂巢,從而避免蜜蜂因為找不到家而造成損失。眾所周知,蜜蜂是有識別自己群蜂巢的能力的。
  • 蜂群中王臺變黑,不管天氣好不好養蜂人都進行分蜂,如何做到的?
    關於王臺封蓋變黑了氣候條件差是不是可以分蜂的以及需要注意什麼的問題,這個問題看起來沒有給出更多的條件,但是其中有一個關鍵詞實際上透露了養蜂地的條件的,所以說按照這個條件進行人工分蜂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裡的人工分蜂也是這問題中已經透露出來的,下面第一科普小編就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