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神話故事中,「神隱」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通往奇幻世界的代名詞,意即「被神怪隱藏起來」,受其招待,或遭誘拐、強擄,而從人類社會消失、行方不明。但在其神秘面紗底下,「神隱」其實帶給了一處秘密基地、一方逃逸路線,讓疲憊的芸芸眾生,短期或長久失蹤,棄除既定的主角桎梏,從家庭、工作場所,甚至人際網絡掙脫,自由呼吸。當千尋隨著家人即將般往鄉鎮中的時候,對於一個在城市中生活了十年的「千金小姐」來說,無疑是一種不滿與緊張;當父母不顧千尋的想法,任性地進入神秘隧道並擅自吃他人的食物的時候,可想見對於自己孩子千尋的想法,父母已經習慣了忽視。所以宮崎駿給了千尋一個逃避現實,尋找自我的機會,那就是湯婆婆的湯屋……
網上有很多人對《千與千尋》的影評,能夠看出大家是多麼喜愛它。其中,父母、電車、豬、朋友、無臉男、鍋爐爺爺…大家都有提到,我還想說的是「名字」。為什麼湯婆婆要奪走別人的名字?為什麼千尋只要記住自己的名字就能回到現實?為什麼在那裡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名字?我想,名字其實就是自我,因為有自我,所以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是特殊的,如果失去了自我,那麼每個人將會是一樣的,就像沒有意志機器人,毫無好處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是不是越來越多了呢?
再來說一下「無臉男」,很多人都覺得它很可憐,但很純真。是的,人本性純真善良,壞人只是吞噬了壞的思想,進而誤入歧途。當今社會中其實有很多像無臉男這樣的青少年,他們本性不壞,只是缺少他人關心;他們沒有朋友,所以內心極度空虛,渴望友情;他們善良純真,所以很容易誤入歧途;我想,只要多一些人關心他們,他們都將成為錢婆婆的得力助手。
還有當無臉男跟隨千尋搭乘奇幻列車去找錢婆婆的時候,你也許很理所當然的認為車上是有乘客的,但是,他們是誰呢?從哪裡來將去哪裡呢?為什麼會搭乘這趟列車呢?也許他們也是神隱到這個世界的,來那裡逃避現實的負擔,尋找心靈的休憩。拿公事包的白領,做苦力的工人…也許此刻作者只想讓他們停下來,享受寧靜的一刻。
有一個小細節不明白大家注意到沒有,就是「河神」,它是千尋得到河神丸子的契機,大家也都看出了千尋的善良。但是,為什麼好好的「河神」會變成「腐爛大王」呢?看到從河神身體裡拖出來的一大堆廢品和泥漿,我明白了,是水資源汙染。在當今社會,被這樣汙染的水源越來越多,大家也都司空見慣了,所以,還是繼續汙染嗎?要所有的河神都變成腐爛大王嗎?相信大家看過之後會明白的。
小時候很怕黑,以為夜晚會有鬼神出沒,怕它長得恐怖,怕被它吃了。但宮崎駿呈現給我們的鬼神世界確實如此「可愛」。大家都勤奮的工作,努力的賺錢,小小的貪心,也是人知常情。而一些洗湯的神仙們樣貌就更可愛了,就像那個長得像個大蘿蔔的神仙,身體笨重,眼睛小小的,一副憨厚可掬態,它也是站在千尋這邊的。相信很多小孩會因為看到了它們而不再害怕鬼神了。
電影中的很多很多細節場景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從中我們體會的不僅僅僅是一個十歲小女孩所就應體會的,我們還能夠看到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在社會主角的狠狠烙印之下,現代人的無所遁逃於天地間的悲哀體現其中。
日本在動畫方面的發展有目共睹,而大多數動畫都是講述少女情懷的少女動漫,大致上就是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如何對心儀的男孩子表達愛慕之情。然而,宮崎駿大師的作品卻不是這樣,他獨樹一幟,呈現給大家的是屬於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子該體會,該思考的空間。他沒有用多麼華麗的電腦手法來繪製多麼奇妙的意境,他筆下的一切都是樸實的,使人猶如身臨其境。他筆下的人物主角鮮活有個性,仿佛真人在眼前,又仿佛是某種人的代替品。他在以一種神奇的藝術手法講述一個個社會問題,透過一個個搞笑的夢幻場景帶給我們歡笑與啟示。如:千尋下樓梯,剛開始很慢很留意,到最後幾乎是跑下去的。
當我回憶起童年的時候,也許是和其他人一樣的;學走路、學說話,過家家、去遊樂園,看電視、去上學……也沒有什麼個性的經歷,就這樣長大了。在這樣的都市中長大,其實我們已經網絡自己的童年是多麼珍貴,多麼有好處了。然而,宮崎駿大師給了我們一個童年,一個意味深長的童年,那就是《千與千尋》,又名「神隱少女」。
整部電影故事與故事銜接緊湊,畫面流暢自然,人物刻畫生動活潑,動作表情刻畫細膩,大師對場景的繪製與布置十分令人佩服,色彩處理明亮不花俏。配樂方面也使電影氛圍到達極致。我有注意服裝,可惜日本和服居多,款式不盡相同,值得欣賞的是服裝與人物之間的關係,刻畫的相當逼真;但湯婆婆的珠寶卻是刻畫的十分細膩逼真的。夢境與現實,現實隱藏夢境,夢境反映現實。
在影片結尾處,小白龍的名字被記憶起來,可以找到回家的路,千尋的父母恢復了,千尋聽從琥珀川的意見,回去的時候沒有回頭,因為任何離別都經不起回憶,回憶像個深淵,將人墜入其中,身難自拔,於是就再也不想回去了,回去的路也在漸行漸慢的過程中變得迷失方向。
這部電影講完了,當然還有其他的講法,我個人很喜歡這部電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