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當你突然聽懂一個22年前聽到過的音樂家,這感覺是值得記錄的,所以有此電子x乃子的第一篇文。
今天4月11日,工作之餘拿來某科技的耳機插上電腦,準備聽一兩首音樂放鬆一下,無奈抗疫宅舍,煩躁和焦慮的情緒如影隨形,致不得自在,斷斷續續看了一會兒高曉松的八卦說,聽了一會兒黃齡,又點開REZZ的黑暗系,突然看到一則新聞,竇唯於4月4日清明節發布了《後疫》,到處搜索,茫茫網海,相關報導較少,可以聽的地址也不多,在百度吧一個網友發的qq音樂連結裡找到了,點開聽著。
在此同時在搜索回味竇唯的歷史音樂和視頻,之前也是偶然聽過一次MV的《哦!乖》,那天第一次把紅磡演唱會聽了一遍,感受就不發表了,也說不清楚,我聽搖滾樂從高二開始,打口帶,打口碟,懂的自然懂,不懂的可以百度了解一下。
我只喜歡歐美搖滾,蠍子,槍花,ACDC,就這些主流搖滾大牛逼一直聽,因環境影響,以外文搖滾樂為主,比較排斥國產搖滾,唯一關注過唐朝,這也是後續結緣竇唯的種子因。聽了二十幾年的搖滾樂第一次認真聽國搖是近期的事情,其實也是從竇唯開始,聽了《高級動物》,《哦!乖》,《黑夢》,《山河水》,同步搜索關注了很多竇唯的信息和近況,感覺就倆字,真好。
之前上高中時,有倆極品室友,一個是語文數學課代表,一個是軍二代的學渣,前者喜歡用耳機半躺在床上用耳機聽槍花和涅槃,後者喜歡用磁帶錄音機外放循環播放《山河水》,前者喜歡看各種文學書,後者喜歡吹牛逼打架,我的搖滾樂就受此啟蒙。但說時候這三支系都一直沒聽懂,也不太喜歡。聽懂都是到了大學和走上社會以後的事情了。那時就一個印象,感覺那學渣挺奇葩的,聽什麼竇唯和山河水這種奇怪的音樂,嫌吵。
工作十三年以後,陸續關注到竇唯的各種報導,其實發自內心覺得竇唯挺奇葩的,那麼帥的新衣怒馬少年,怎麼淪落為油膩大叔,開始很難接受,很難理解。甚至還有點排斥,隨著對他的關注和了解深入,結合文字和音樂一起,從黑豹,到殃金咒,再到後疫,都有聽,但說實話那幾十分鐘的連續搞出動靜,沒有什麼旋律和節奏,真的很難聽完,直到今天,仿佛聽懂了竇唯。
今天搜索後疫相關的評論,幾乎沒有什麼人評論了,虎撲上有一個專題,音樂播放媒體上也沒有太多,看到幾條深度評論,洋洋灑灑一大篇,但核心就是雖然很牛逼很厲害很音樂專業,但不可能有人能聽完,更不可能有人再聽第二次,評價還是負面居多吧,又調出竇唯近況,還是騎電動車,吃小麵館,葛優躺,怎麼舒服怎麼來,任由世人評說。
之後把山河水找出來又放了一遍,這次聽懂了竇唯,聽懂了竇唯的音樂,聽懂了竇唯的藝術。個人理解有幾點,竇唯的音樂就是比較高級的那種。高級的音樂大概我們會想到古典音樂,或者鋼琴小提琴,或者古琴高山流水之類,竇唯的高級不在這些範疇,他的高級是以搖滾和吉他打底,以藝術美學進行塗抹上色,可以理解為類似於金屬樂隊那場古典金屬演唱會,類似於平克佛洛依德和皇后樂隊那種範疇,但也不是那一路,這種風格是亞洲的,是東方的,是玄奧的,是心學和理學的,是全新的,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竇唯的音樂天賦之上,至於他的天賦,也許我沒有專業能力去評論,但可以說的一點就是,其一唱功,能把一首歌那麼上下左右平順地唱,而且你感覺不到任何轉音技巧,其二觀音,對音樂的觀想和感受,這和他年輕時候的外表審美和轉型以後的內在審美即可見一斑,山河水,個人理解簡單的說往大處看就是看千裡江山圖的感覺,往小處講就是看富春山居圖的感覺。包含了一個凡人對於山川大地美好的想像,空曠,豐富,多彩,雲蒸霞蔚。
一般大眾,怎可理解一個穿著隨意,路人甲外表的人,其內心能如此富足,一個不在意外界的人,情感能如此豐富細膩,一個搞搖滾的人,靈魂怎能如此升華,是的,他就是一個走在你身邊的老百姓竇唯,就如幾百年前的梵谷一般,也許當時當代的人就是這麼看待他們的吧,普通而另類,不可理解,一直在做某件別人看不懂的事,其實反過來看也不太難懂,生活在北京,騎電驢很便利,不用路怒地花去幾個小時,不用為每天的外殼去挖空心思,兩千萬精英雲集的北京,誰都能是個人物,誰都不是個人物,沒人因為你吃麵館而去議論你,竇唯內心篤定,清醒地為自己活著,能做到的有幾人。正如他音樂的通透清澈。
能穿一身西裝輕鬆演唱搖滾樂的,披頭四算一個,ACDC的老炮算一個,但能把笛子吹得那麼輕鬆,能把手鈴搖得那麼嘚瑟,能把balabalabala唱成歌的搖滾音樂人只有他一個。
晚飯點了外賣,開盒吃飯的時候,順便把耳機戴上,耳機裡還是後疫在循環播放著,就邊吃邊聽,本以為自己會把它關掉換上流行音樂或者其他什麼的,但是沒有,靜靜聽了一個小時,其實我不確定自己聽到了什麼,也不確定聽懂了什麼,但我一直在聽,我又一次聽到了音樂的高級感和隱約的藝術感,這不就是搖滾的藝術性嗎,一般我們聽音樂,旋律和節奏是必須的,人聲,器樂,和弦什麼的,但真的是必須的嗎?非要聽到節奏和旋律才是音樂嗎?非要用尺度去衡量並且達到標準的才算是音樂嗎?我一介草民凡夫的理解,認為不是。
後疫,講的是一則地球的故事,它與每個高級動物息息相關,成仙的竇唯也不能置身事外,所以有了《後疫》,可笑的是有人因此又balabala出竇唯也玩抖音,也天天躲著關注世間煙火等等論調,對此,我只想呵呵一笑表示理解,後疫,是上帝在宇宙中默默注視地球上一切聖靈,但沒有摻雜任何情感,就那麼看著,是上蒼在聆聽地球人的嘈雜,沒有喜怒哀樂,我聽到的後疫裡有三層,第一層是電子化的背景音樂,綿綿不斷,像宇宙中的紫色星雲一樣,一眼千年,一音光年,一直在變化又從未變化,那樣古老,那樣深邃;第二層,疫情期間的各種表達,記得竇唯說過,現在的社會不需要說什麼來表達什麼了,表達什麼都沒有意義,這些高級動物的錄音,有焦慮,有同情,有彷徨,有急切,有溫暖,有冰涼,有暴躁,有平緩甚至有歇斯底裡,有各種語言,這些都不重要,你根本不需要聽他們在表達什麼,要表達的就是人類面臨緣起時候的痛苦,這份嘈雜,就是地獄,就是魔鬼,任何人無法置身其外;第三層,美好,是的,乾淨純粹的美好,這份美好時有時無,若隱若現,如鳳凰,如神龍,如麒麟,如基督的啟示,如聖人的祝福,如佛陀的開始,如光芒,如花朵,如山河水中那種虛無縹緲的美麗。聽後疫,不禁問自己,我到底處於什麼環境空間,我漂浮在哪裡,我周圍看見的是什麼,我看不見的是什麼,等等,也許每個人每時每刻心情不同,聽到這首音樂的感受也會完全不同吧。
21世紀,全世界都很忙,全世界都很繁華,沒人會花30分鐘去聽一首所謂的音樂,聽10首3分鐘的不是更過癮更有快感嗎?但疫情來了,全世界仿佛停頓了一般,不再繁忙,人們也開始了漫長的冬眠,減少活動及社交,仿佛世界沒那麼嘈雜了,人們發現這樣也能活得蠻好,但還是沒有人願意花30分鐘去聽沒有任何詞曲和韻律的音樂,這就是這首音樂的意義所指,它是竇氏藝術,它不能帶給你任何表達和意義,也不需要你聽懂或聽見什麼,可以隨時點開聽,可以隨時關掉,沒有從1數到10的順序,沒有規律,沒有結構,沒有常規和傳統,沒有可供分析的切入點,這就是後疫,如果你喜歡,靜靜地聽就好了,如當下流行的詞兒,您細品;如你不喜喜歡,暫停或者把它關掉吧,一切照樣如常。
最近看了陳丹青老師的《局部》,學習到很多關於去欣賞藝術的方法和思維,對老師的一個觀點記憶深刻,他說每當別人問他,這畫好在哪裡,他竟然啞口無言,他只能告訴你自己去看,藝術從來不需要語言和辭藻,更不需要分析和解讀,它就在那裡,只有心情、機緣和靈魂。
我個人想將竇唯的音樂定義為宇宙音樂,他的音樂是可以放到衛星和宇宙飛船上去廣播的音樂,我想宇宙裡應該有很多能瞬間夠get此音的超級動物或者非動物吧,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了一部電影《降臨》,看過的人也許都記憶深刻,交流是可以如此非線性的,並非物理化學科技機械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也許我們的世界就是竇唯這樣的人在,才被注入靈魂,至少目前全世界沒有人在做這樣的音樂,我非專業人士,僅僅個人如螻蟻般的一點理解,也不代表什麼社會立場,我只是代表我自己而已。
謹以此紀念我的百度百家號開通。
我是個喜歡搖滾但從來沒搖滾過的青年,我就默默地看著電子不停移動的世界,內心卻極其渴望得到乃子的詩,對不起,打錯了,是海子的詩。
謝謝同好耐心閱讀我這3365字。
2020。4。12
電子x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