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紅色足跡 紀念煙臺抗戰英雄模範人物任常倫

2021-01-11 齊魯網

原標題 :尋訪紅色足跡:紀念抗戰英雄任常倫

  在膠東革命烈士陵園山頂的紀念塔西側立有一尊銅像,銅像質地粗糙,卻是抗戰時期老百姓用銅盆、銅鎖捐建的。膠東百姓用這種特殊方式紀念的這位英雄,就是任常倫。

  任常倫1921年出生在山東省黃縣孫胡莊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7歲參加膠東抗日自衛團,第一次參加戰鬥就顯示出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膠東革命烈士陵園宣教科副科長鞠明珠說:「班長擔心他害怕,安排他在後面,誰知戰鬥一打響,他比誰衝的都靠前,舉著大刀不顧敵人機槍的掃射,勇猛的砍向敵陣,激戰中,他追著一個鬼子,把鬼子的腦袋劈成了兩半,戰鬥結束後,指導員正要派人去找他時,他卻背著一隻三八大蓋槍,高高興興的回來了,這支槍一直伴他度過了所有的戰鬥歲月。」

  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任常倫先後參加120多次戰鬥,9次負傷,殲敵無數,被授予山東軍區「一等戰鬥英雄」光榮稱號。1944年,任常倫受命在海陽長沙堡擔負伏擊任務,與數倍與己的敵人展開白刃戰,光榮犧牲。

  鞠明珠說:「任常倫大喊一聲,說沒有子彈有刺刀,人在陣地在,於是,他帶領戰士們衝入敵軍,與敵人展開肉搏,當他刺死第五個敵人的時候,一顆子彈擊中了任常倫的頭部。」

  為了紀念英雄任常倫,他的家鄉孫胡莊改名為「常倫莊」,他所在的連隊被命名為「任常倫連」。2009年,任常倫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

相關焦點

  • 難忘英雄任常倫
    難忘英雄任常倫■漠雁每看到這座銅像,耳際便響起《戰鬥英雄任常倫》的歌聲:戰鬥英雄任常倫,他是黃縣孫胡莊的人,十九歲參加了八路軍。打仗賽猛虎,衝鋒在頭陣,完成任務堅決又認真,為人民犧牲也甘心。這是當年為紀念戰鬥英雄任常倫,我和父親欒少山一起譜寫的歌曲。現在看看,這歌詞真是稚嫩粗糙,但當時卻唱遍膠東。
  • 銘記歷史,致敬英雄,大型紀錄片《尋訪老英雄》在沂南開機!
    為紀念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銘記歷史,致敬英雄,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11月22日,大型紀錄片《尋訪老英雄》開機儀式在臨沂市沂南縣天河養老服務中心隆重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共山東省委老幹部局、山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山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山東省國欣文旅集團共同主辦,魯商傳媒集團承辦,旨在通過鏡頭、影像、檔案,展現我省60位老英雄的革命事跡,一起重溫歷史,牢記初心,砥礪前行。
  • 牽住英雄的手 記住來時的路:1345份抗戰老兵手印背後的故事
    據公益組織不完全統計,兩年多來,僅在湖南,已有622位抗戰老兵離世。幾天前,志願者老魚找出一張舊照片。那是2009年在長沙,27位中國遠徵軍老兵在「湖南老兵之家」的幫助下聚會,拍下的紀念合影。今年8月27日晚,照片裡的老兵黃天離世。「至此,照片中的長沙籍遠徵軍已聚齊在天堂。」老魚在朋友圈裡寫道。
  • 河北省首張紅色旅遊手繪地圖清新出爐,果斷收藏!
    追隨領袖足跡,見證為民情懷。,被譽為「敵後模範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範區」,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巨大貢獻,鑄就了「擔當大義、求是創新、不畏困難、敢於勝利」的晉察冀精神。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太行山區,中國共產黨率領人民群眾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英勇頑強、堅韌不屈的鬥爭,鑄就了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為奪取抗戰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譜寫了中國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光輝燦爛的篇章。沿太行山一路北上,聆聽英雄故事,感受巍巍太行的壯美。
  • 緬懷崢嶸歲月,傳承紅色基因,紀念廣州起義93周年活動精彩來襲
    值此廣州起義93周年之際,為紀念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廣州起義紀念館與廣州起義革命先輩的後人們、廣州市花都區廣州起義紅軍小學的學生代表於12月11日一同舉辦「緬懷崢嶸歲月,傳承紅色基因」紀念活動。「紅色文化輕騎兵之追尋革命足跡
  • 繫上紅布帶,相傳紅色基因!廣州起義93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當天,廣州起義紀念館與廣州起義革命先輩的後人們,以及廣州市花都區廣州起義紅軍小學的學生代表一同舉辦「緬懷崢嶸歲月,傳承紅色基因」紀念活動,以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廣州起義紀念館特別策劃「紅色文化輕騎兵之追尋革命足跡」活動。該活動將通過追尋廣州起義部隊轉移路線,尋訪紅四師途徑遺址,將該館近年來的精品文化活動(巡展、話劇、木偶戲等)帶入當年轉移路線地區,以此緬懷紀念革命先烈,弘揚紅色精神。
  • 人民日報關注山東等地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銘記歷史 尊崇英雄
    鍥而不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重要講話引發熱烈反響本報記者「歷史必將證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腳步是不可阻擋的。」
  • 威海市環翠區:藏於杏村的紅色記憶——尋訪貝草夼地下交通站紀念館
    同時,貝草夼還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在革命戰爭年代,因其處在敵統區和抗日根據地交集處這一特殊位置,成為黨開展地下活動的隱蔽戰場,不僅設置了地下交通站,還是威海縣委敵工部和羊亭區敵工站的所在地,曾經發生過眾多扣人心弦的英雄往事,湧現出了一批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四十七天浴血奮戰鑄抗戰名城
    衡陽作為全國唯一命名的「抗戰紀念城」,衡陽保衛戰更是在中國抗戰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在衡陽市嶽屏公園的西北角,新建面積2073平方米的衡陽抗戰紀念館已進入最後的布展階段,計劃9月份開館。紀念館內,講解員王燕一遍遍熟悉講解詞,確保向參觀者全方位解讀衡陽保衛戰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 記江蘇省道德模範、濱海縣新四軍研究會會長徐振理的事跡
    「位卑未敢忘憂國」,就是這樣一個小地方的小人物,幾十年不懈努力,為烈士尋找親人,為烈士英靈尋找安放歸宿,還原了一段段被淹沒的歷史和人物。他做的是一件讓烈士安息,讓親人安心,讓人民心靈安慰的大事,令人感動。緣於對家鄉紅色熱土的痴愛,淳樸慈善的家風傳承,曾經軍旅生涯的執念,「解甲歸田」數十年來,他信仰在胸,紅色傳情。 濱海是一片紅色的土地,新四軍將士的鮮血染紅了她。
  • 馬鞍山各界開展特色活動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抗日女英雄成本華紀念廣場」碑刻  據了解,成本華紀念廣場共由五部分組成:人物雕塑主體、古城牆、1938年就義日曆、文化牆(成本華簡介),以及由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題寫的做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發揮出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繼承先烈遺志,堅定理想信念,立足崗位做奉獻。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圖片展
  • 煙臺大學:讓大學生做膠東紅色故事的傳承者與講述人
    11月29日晚,一場由大學生站講臺、傳奇英雄當主角、膠東紅色故事為主線的「熱血膠東·紅色育人」多媒體宣講會,在煙臺大學弘毅廳舉行。據悉,本場宣講會是由煙臺大學黨委宣傳部、黨委組織部、黨委學工部、校團委與煙臺市委黨史研究院聯合主辦,化學化工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熱血膠東·紅色育人」大學生宣講團開展的年度主題宣講。
  • 抗戰主題紅色旅遊景區是神聖的精神殿堂
    8月31日,「銘記歷史·圓夢中華」全國紅色旅遊萬裡行主題活動四川省啟動儀式在大邑縣建川博物館召開,揭開我省「紅色旅遊萬裡行」活動序幕。作為全國的紅色旅遊大省,啟動儀式上,四川省發布了成都(大邑)—樂山(峨眉山市-樂西公路蓑衣嶺)—雅安(石棉安順場-漢源)—涼山(冕寧-西昌),和成都(大邑)—樂山—宜賓等兩條四川抗戰主題紅色旅遊精品線路。
  • 戰旗獵獵: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不忘硝煙裡的鐵血榮光
    2.戰鬥模範連在抗戰烽火中,戰鬥模範連夜襲清平城、血刃鳳凰山、孫祖伏日寇、鋼金拔據點、梁山殲頑敵、沂水登雲梯、墩臺浴血戰,在抗戰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戰鬥足跡。戰鬥模範連創造了步兵打飛機的經典戰例。戰後,連隊被授予「戰鬥模範連」榮譽稱號。3.左權獨立營為了紀念左權將軍,經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批准,於1942年9月18日將遼縣易名為左權縣。此後,遼縣獨立營也改名為「左權獨立營」。
  • 英雄交響曲:抗戰時的軍人雕塑
    大型群雕塑,部隊文化雕塑,抗戰英雄雕塑 紅色文化主題雕塑的立意都是弘揚老一輩無產階級 革命者的精神,傳承革命精神,革命題材雕塑如果以組雕形式出現,-般都是以戰鬥情景為主題
  • 尋訪臺灣義勇隊的抗戰記憶
    中新社福州8月26日電 題:尋訪臺灣義勇隊的抗戰記憶  作者 林春茵 葉軍民  「復疆」。廈門南普陀後山崖上,由臺灣義勇隊隊長李友邦在日本投降當天所書的這二字摩崖石刻,至今昭示著70年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光復之時,臺胞「保衛祖國,收復臺灣」的壯志終於實現。  「否定臺胞抗日,是完全罔顧歷史事實。」
  • 系上這條紅布帶 傳承廣州起義的紅色精神
    廣州起義無疑是這座英雄城市最值得紀念的紅色歷史之一,首次公開打出了「工農紅軍」的旗號,開創城鄉配合、工農兵聯合舉行武裝起義的先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城市蘇維埃政權——廣州蘇維埃政府,被譽為「東方的巴黎公社」。那麼怎樣讓今天的孩子們了解這段往事,理解先烈們的奉獻,繼承先輩們勇毅奮進的精神?
  • 中國農民——2020逄小威攝影作品展首站在煙臺成功舉辦
    逄小威,1956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煙臺,獲國家文化部獎勵資助的當代人物肖像攝影大家。1978年,考入中華全總文工團話劇團演員。1989年,赴日本學習、工作。1997年,回國從事攝影創作。其代表作品有《電影的歷史·國家的表彰——中國百年電影人物肖像》《光榮與夢想——186位中國歷屆奧運冠軍》《中國石刻》《中國京劇》等。
  • 緬懷先烈 畹町開展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活動
    原標題:緬懷先烈 畹町開展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活動 銘記歷史,是為了啟迪未來202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而歷史上的8月15是日本宣布投降的日子,先烈們浴血奮戰的日子雖已遠去,但那些血淚寫就的過去不能忘。
  • 永州一中參觀「偉大貢獻——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圖片展覽
    紅網時刻永州12月1日訊(通訊員 唐海峰)11月29日,永州一中全體黨員在副校長金利奇、黨委委員蔣授榮的帶領下,前往永州市博物館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學習抗戰精神」為主題的愛國主義主題黨日活動。全體黨員參觀了「偉大貢獻——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圖片展覽,近距離地接觸了抗戰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抗戰精神,厚植愛國情懷,經受革命洗禮。本次圖片展覽共分六部分:前五部分介紹了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的偉大貢獻,最後一個部分介紹了永州人民為建立和鞏固壯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奪取抗戰勝利、建立新中國做出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