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北京豐臺區東高地梅源裡小區,因為鳥屎掉在車上,從早上到下午,派出綠化隊拆了所有鳥窩……
這事兒你怎麼看?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裡的春天最美麗!』
小燕子,告訴你,今年這裡更美麗,我們蓋起了大工廠,裝上了新機器,歡迎你,長期住在這裡。」
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的兒歌,傳唱經久不衰。
傳唱它就如同打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閘門。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護士日記》的插曲,是一首廣為傳頌的兒童歌曲。
《護士日記》這部電影早已被人們淡忘了,但這首歌卻被單獨傳唱開來。
歌曲清新自然,曲調簡單優美,抒發了人們對新生活的熱愛和歌頌。
春分時節,天氣變暖,陌上花開,燕子歸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它們三三兩兩,上下翻飛,田間地頭,矯健飛掠;枝頭屋簷,片刻停留。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不吃你的米,不吃你的谷,只在你的梁上做個屋!」
民間常說,「燕子做窩,喜事多多」。燕子進家寓意「紫氣東來」。
鳥兒在家中築巢,那是喜事,「燕子不進愁家門」。這是大人告訴兒時的我們。
在北方,每年春天都有燕子從南方回來。
燕子是有著很強的導航能力和記憶能力的,第一年南遷,第二年還會回到當初的「家鄉」。
燕子喜歡尋一處通風、採光好,飛行方便的屋簷下,甚至飛進主人家的堂屋,覓一處房梁或柱垛,銜來泥土用唾液粘結成巢穴,用心在裡面鋪一些細軟的雜草、羽毛棉絮等,然後安心修養生息,繁衍子孫後代。
看著去年的燕子如同遠遊的親人從南方回來了,依舊來到舊時屋簷下修巣搭窩,再看著燕子每天飛進飛出,一口口把覓得的食物送進兒女的口中,看著小燕子等著媽媽從外面回來急切的模樣,看著小燕子一天天長大,振翅欲飛,那該是一種何等樂趣,以及對生命的渴望,對母性的尊崇。
當小燕子真正長大了,飛出家門的那一刻,也會生出一絲惆悵和莫名的擔憂。
明年的春天你會在哪裡,你會回來嗎?
當然,燕子是有著生命活力的小動物,自然就會有道糞便排出,有時會直接落在巢穴口下方的地上的,是需要主人家每天清掃的。
小燕子在被孵化被餵食的過程中,會有點嘰嘰喳喳的小吵鬧小噪音。
每每這時,大人經常教育小孩子不許打燕子,捅燕窩。
「燕知子不進惡人家」,「打燕子瞎眼睛」俗語之說也給了我們小小的警示。
因為燕子是益蟲,它會捕食周圍的害蟲,保護附近莊稼,這是好事。
燕子喜歡在適合自己居住的環境中築巢,生養後代,沿襲生命的希望。
小孩子不要去傷害燕子,毀壞燕子巢穴,也使燕子不懼在屋簷下築巢。
如果那天鳥窩被淘氣的小孩子端了,那定然會招來大人的責罵的。
這是國外發生的一件事。
修一條路,為了避開一棵樹,繞了一個彎。
有人評論道,這個修路的有點笨。
牧民給出的答案卻是:這個地球是世界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樹已經先我們在這裡生活了多年,是你要經過別人家的家園,繞行是最合理的理由。
這就是敬畏!
為了一棵樹,讓路改道,您覺得稀奇嗎?
這是中國廈門。
廈門修建環島路時,曾厝垵附近村民捨不得移走一棵百年榕樹,希望能原地保留。
為此,建設單位還專門調整了建設方案,讓道路拐了個彎,這棵榕樹就留下了。
因為「生態優先」
……綠化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堅持綠化與美化相協調,生態、景觀與文化相統一……
為了一棵樹,高速公路繞道。
這是中國南京。
要為「一棵樹」「一隻蝶」讓路、繞路。
繞遠路,保護「一棵樹」。
南京老山2號隧道出口處有兩株蒼勁的楸樹,該樹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
為了避免在施工中傷害到這兩棵名樹,施工單位在該樹掛上「百年古樹,注意保護」的牌子,對原設計方案重新修改,為這棵「鎮山之樹」砌石坡、築柵欄進行保護。
每當你駕車走出隧道時,就一定會看到百年楸樹這個寧淮高速公路上的獨特風景。
棄炸山,為了「一隻蝶」。
老山是南京唯一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公園裡中華虎鳳蝶屬我國獨有且罕見。如果「炸山開路」,勢必破壞老山森林自然景觀,導致虎鳳蝶滅絕。
最後決定以隧道方式穿越老山。
為虎鳳蝶留下一片繁衍後代的生存空間。
巧設計,少砍8000棵樹。
隧道施工單位首創「假擬洞門」新技術,通過對隧道洞口實行「零仰坡」開挖,避免大量植物被砍伐,保存老山喬木1600棵、原生灌木7000株。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自然為人類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條件,也制約著人類的行為。
人類的生存發展依賴於自然,同時也影響著自然的結構、功能與演化過程。
所以,人與自然的關係應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
中國人愛鳥護鳥是有傳統的。
孔子說,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
白居易有詩云: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道德經》有一句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說「人們依據於大地生產勞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據上天寒暑交替,養育萬物;上天依據於大道來運行變化,排列時序;大道則依據自然習性而順其自然。
這是古人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最好的詮釋了。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的詩句。
悠然採菊、閒適愜意,這是一種無我,也是一種對「天人合一」的最佳詮釋。
那一刻,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莫過於此!
古人倡導健康而樸素的生活方式,彰顯簡單自然的人生狀態。
當然,我們不能有著古人般超脫人世的自然環境,也不可能,也沒有這個必要。
如何保有明亮的心境與心頭的清澈,在自然之間自由呼吸小心行走,這是每個現代人應該面對的課題。
山青水秀、天藍地綠,人與自然美美與共,和諧相處。
這條路,我們要走很長,但一定要走穩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