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是戰場上使用最頻繁的武器,一般通過各式槍械發射出去,是擊殺敵人最簡單的工具之一。別看子彈小巧玲瓏,其中用到的原理可不簡單,為了讓子彈發揮出巨大的威力,空氣動力學、材料學、物理學等都在其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就拿物理學來說,子彈出膛之後會在空氣中穿梭,風力和空氣阻力等都是不可控的因素,為了增強子彈的命中率,機械師發明了膛線,在子彈和與其匹配的槍枝上刻上相應的螺紋,讓子彈在發射過程中角動量守恆,保持旋轉方向不變,而且還能減少外力幹擾提高射程。
很多東西細細琢磨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一顆小小的子彈蘊藏很多學問。子彈口徑各不相同,偏偏採用難記的小數,小數拗口又難記,為什麼不把子彈的口逕取做整數?原來背後有很多說道,看完保準讓你漲知識!
稍微對子彈有所了解的人,比如經常玩射擊類遊戲或者喜歡射擊運動的人,一定都知道子彈的口徑有很多種,常見的有5.56毫米、7.62毫米,所謂子彈的口徑其實是指槍管對應的兩條膛線之間的距離,理論上要比子彈直徑大,但是因為子彈在製作過程會產生微小的誤差,一般在0.03毫米左右,所以人們普遍將子彈直徑作為口徑計算。
子彈的口徑大小一般採用小數是受槍枝的發展歷史影響,眾所周時,槍的起源很早,但直至19世紀後半段各國才真正開始重視起來。現代槍枝一般都是從西方國家引進,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率先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因為地位使然,當時的英國擁有很多制定國際標準的權力,包括子彈的口徑。比如,5.56毫米可以換算為0.22英寸,7.62毫米對應0.3英寸,甚至一些其他武器裝備所使用的彈藥都或多或少受到英國影響,例如,德國戰列艦主炮口徑381毫米,換算後約等於15英寸。
可見,在每個特定的時期,一個強大的國家會影響整個世界。對於子彈,它自身就是一個矛盾體,文明的發展誕生了它,但它也成為了摧毀文明的利器,在任何情況下,人類都應該善用這些文明的產物,不要因為一時衝動釀成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