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隱秘的角落》的熱播帶火了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不少之前沒看過原著的觀眾慕名而讀,卻發現小說的人設和結尾都過於暗黑,反倒是網劇更加令人能接受。這固然有翻拍時為了過審的考慮,也有導演和編劇巧妙的改編使劇版更能為大眾所接受。縱觀近十幾年來的內地電視劇網劇,《暗算》《潛伏》《甄嬛傳》《琅琊榜》和這次的《隱秘的角落》等五部,堪稱是超過了原著小說的經典劇,其成功經驗值得後來者學習借鑑。
今年6月,辛爽執導,秦昊、王景春、張頌文、榮梓杉等主演的懸疑涉案劇《隱秘的角落》出人意料的大火特火。這部劇既沒有當紅流量小生和大牌明星主演,也算不上是大IP加持,憑藉懸念迭生的新穎劇情、強烈的戲劇衝突和演員精彩的表演,迅速徵服了觀眾,成為熱議話題。
《隱秘的角落》根據國內青年懸疑推理小說家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改編。《壞小孩》是紫金陳「社會派」推理作品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無證之罪》2017年改編成網劇播出時也比較成功,但有些虎頭蛇尾,不如這次的《隱秘的角落》。
劇版的火爆帶火了原著《壞小孩》,但不少看了網劇後慕名去看小說的網友,卻發現小說人設和基調過於灰暗,有東野圭吾《惡意》的影子,不太適合搬上螢屏。
劇版導演辛爽和編劇胡坤在汲取原著精華的基礎上,大膽進行改編,使得小說中狠心弒父的小孩朱朝陽沒那麼壞,把朱朝陽父親朱永平也改編得更有血有肉,開放式的結尾在考慮到過審的前提下,也引發了觀眾的遐想和劇評人的各種解讀,從而成為熱議話題。連紫金陳自己在看完劇版後都稱讚「改編很成功,既商業又文藝」。
2005年播出的經典諜戰劇《暗算》根據作家麥家的同名小說改編,同樣是一部改編非常成功的作品。麥家的小說《暗算》以詭異迷離和懸念四起的新穎人物和情節,以及為我黨秘密情報工作者樹碑立傳的人文和歷史視角獲得了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要想將它改編成電視劇很不容易。
柳雲龍執導,柳雲龍、陳數、王寶強等主演的電視劇《暗算》在尊重原著和汲取其精髓的同時,對第三部《捕風者》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創造式改編,小說第三部講了兩則故事:一是共產黨利用越南士兵韋夫的屍體向美軍傳遞了假情報;二是潛伏在國民黨保密局中的共產黨人員「鴿子的故事。
電視劇第三部《捕風》將其改為前兩部主角安在天的父親錢之江當年臥底國民黨上海警備司令部,最終用生命傳遞出情報的故事,其細節邏輯之天衣無縫,鬥智鬥勇之驚心動魄,堪稱達到了國產諜戰劇的巔峰,也超越了小說第三部《捕風者》。
孔笙、李雪執導,胡歌、劉濤、王凱等主演的古裝劇《琅琊榜》,是一部難得的將架空歷史類網絡小說改編得有一定厚重文化氣息和質感的優秀作品。胡歌憑藉該劇成功轉型為演技派,梅長蘇成為他塑造的最成功的螢屏人物。
電視劇《琅琊榜》根據內地青年女作家海晏的同名小說改編。小說雖然借鑑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梁朝的背景,但依然是一部架空歷史類的網絡小說,情節很吸引人,對人物的刻畫也比較成功,但有著和眾多此類網絡小說一樣的通病:歷史文化底蘊不足,缺乏厚重的質感。
劇版《琅琊榜》在正午陽光的操盤下,在各方面精益求精,難得的將一部架空歷史類網絡小說拍成有一定厚重文化氣息和電影質感的經典作品,贏得了廣大觀眾喜愛。
如果說前幾部作品的改編,原著至少提供了詳細的故事情節和豐滿的人物形象的話,姜偉和付瑋執導,姜偉編劇,孫紅雷,姚晨,沈傲君,祖峰,馮恩鶴,吳剛等主演的經典諜戰劇《潛伏》則幾乎完全是在同名小說基礎上的一次藝術再創作。
電視劇《潛伏》根據作家龍一的短篇小說《潛伏》改編。小說總共只有1.45萬字,僅提供了主角餘則成和翠平的基本人物設定和故事框架,看完電視劇再看小說,很多網友大感失望,同時佩服劇版導演、編劇以及演員的加料再創作。
劇中,不僅餘則成和翠平形象更加豐滿,而且李涯、謝若林等很多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配角都是小說中沒有的。電視劇曲折生動、邏輯縝密的豐富故事情節,也勝過小說很多。
2011年,年輕女作家流瀲紫青澀的網絡宮鬥小說《後宮·甄嬛傳》,被人生閱歷豐富的金牌導演鄭曉龍搬上螢屏,成就了在中國內地至今反覆重播的經典宮鬥劇《甄嬛傳》。電視劇的巨大成功,反過來影響了流瀲紫對這部小說的後續創作,最終《後宮·甄嬛傳》總共寫了7部。
小說《後宮·甄嬛傳》故事發生在架空的大周朝,改編成電視劇時導演和編劇選擇將故事「落地」到清朝雍正年間,不僅增強了故事和人物的文化厚重感,也讓故事人物的禮儀等細節更加嚴謹。電視劇保留了原著絕大多數精彩的故事情節,也創造性地增添了一些劇情。由於小說作者流瀲紫本人擔任電視劇編劇,對劇情的取捨更加得當,人物的塑造也很成功。
男女主角陳建斌和孫儷的出色表演給劇版加分,蔣欣扮演的華妃、蔡少芬扮演的皇后、李東學扮演的果郡王等諸多配角同樣出彩。
以上這些因素都讓劇版《甄嬛傳》成為長播不衰的經典,影響力遠超流瀲紫的原著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