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找底的情況下,調平水釣兩目使用紅蟲之類的活餌,可行嗎?對於這個問題,個人的認為是可行的,但不找底卻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實際上,這個問題就是一個調漂找底的問題。正如標題描述所講一樣,雖然沒有找過底,但是調平水釣二目,使用紅蟲之類的活餌作釣確實是可以的。個人認為,雖然這種做法問題不大,但是卻忽視了找底的重要性。
調漂為何要重鉛找底
實際上,重鉛找底的意思是,使用鉛墜大於浮漂吃鉛量的線組拋入到水中,探水深和水底情況的過程。
找底可以測水深
我曾經不止一次的聽到,有些釣友講測水深是不重要的。對於這個觀點我是不認同的,因為在我看看來,測水深不但需要,而且還是很有必要的。
水深影響浮漂吃鉛量的選擇
網上不是流行這選擇浮漂吃鉛量的公式嗎?吃鉛量=(水深+線號)/2。這個公式乍一看沒什麼依據,但是從實際的作釣經歷上來看,還真的是這麼回事。
比如:今天作釣的水深是4米,如果選擇吃鉛量1克的浮漂(為了更好的闡述觀點,選擇的比較極端),很有可能出現主線彎曲的情況出現(由於浮漂的上牽力小,不能把主線拉直),如果再遇到流水的話,水線彎曲的會更加嚴重,這就直接影響了信號的傳遞(也就是影響抓口)。
餌料霧化的大小
一般來講,水越深,餌料霧化就要控制的越小。主要是因為在深水區作釣,餌料在下降的過程中,餌料到位慢,如果餌料霧化大的話,在下降的過程中損失量會過多。導致鉤餌到位後,鉤上殘留較少,直接會影響作釣效果的。
窩料的多少
打窩的重要性就不用過多的強調了。如果水深,會出現窩料會在下降的過程中散的很開或者窩料損失過多的情況產生。
比如:釣鯽魚的時候,我們一般打窩100-200克足夠了,如果在水深一米作釣,窩點的窩量就會多於水深三米的窩點。
提竿的時機
水越深,信號傳遞的越不及時,主要是水線過長的問題。
比如:同等力度的魚口能夠出現一目的頓口。在一米水深的水域作釣,可能是魚兒剛剛吸食進口的漂相;而在三米水深的水域作釣,出現這個漂相,就可能是魚兒已經在往外吐出鉤餌的時候。
找底可能判斷水底的情況
由於水底的情況我們肉眼是看不到的,往往就只能通過找底來判斷了。比如:水底平不平,有沒有水草雜物,是不是斜坡,釣點附近有沒有坑坑窪窪等等,這些都是影響我們作釣的重要因素。
小結:
綜上所述,作釣前找底不但可以知道釣點的水深,還可以判斷水底的情況。這些都是直接影響作釣的重要因素。所以,千萬不要認為找底這個動作是多餘的。
另外,還可以根據定水深的太空豆和釣目的比對,來判斷子線雙鉤在水底的狀態。如果你感興趣,請留言給我,我找連結給你哈!
用紅蟲之類的活餌,使用調平水釣二目是否可行?
用紅蟲之類的活餌
紅蟲之類的活餌屬於自重較輕的餌料,想要餌料到底,一般來講,適合的調釣方式有調幾釣幾,調低釣高,因為這兩種調釣方式,在空鉤的時候,下鉤是無限接近或者直接觸及水底的。
當然了,調高釣低也是可以的,不過選用的浮漂的吃鉛量不易過大,調目和釣目不要相差很多就行(相差1-2目較好)。
空鉤直接半水調漂,調平,釣二目
這種方式下調出來的線組,在空鉤無餌的狀態下,下鉤是觸底或者躺低的。也就是說,就算餌料再輕,下鉤也是到底的。當時也適合紅蟲之類的活料了。
雖然你可能沒有找過低,但是並不影響你調平水使用紅蟲之類的活餌作釣的,因為調平水也屬於調低釣高的一種。
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作釣前找底是很有必要的步驟。因為不管是水深,還是水底的情況都是影響我們作釣的重要的因素。
另外,找底還有一個作用是,可以更好的選擇合適的釣點。比如:通過在釣點附近多次探底,可以判斷有沒有在凹陷的地方(平坦中有凹陷的地方,往往是會藏魚的),有沒有陡坡(這也是有些釣友講的坎)等等,這些都是較好的作釣地點。
最後,附上我本人慣用的調漂方式,以供參考:
找底。首先把浮漂下拉至八字環處,在保證鉛墜重量大於浮漂浮力的情況下,線組拋入水中。這時由於鉛墜較重,浮漂是沉入水中的。提出線組把浮漂上推至平水或者一目的位置,用最上面的太空豆作為標記,這時,從鉛墜到浮漂露出水面的位置就是水深。找調目。接下來提出線組,浮漂下拉子線的長度再加5-10公分的距離。開始剪鉛,直至剪到我們想要調的那個目數。比如我想調5目,就剪鉛使浮漂露出5目。稱餌重。再次提出線組單鉤掛餌,稱餌重。如果一顆餌重壓下2目,雙餌重量就是4目.找釣目。再次把線組拋入水中,把浮漂上推至我們想釣的那個目數就行了。
備註:圖片源於網絡,侵權通知必刪。
碼字不易,如果您感覺我說的不錯,就請點個讚,添加個關注唄!我會繼續分享自己的釣魚心得。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