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海事系統全面落實國務院「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總體工作要求的重要舉措,2019年10月10日,由上海海事局代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建設開發的海事「一網通辦」平臺正式啟動上線試運行。一年以來,海事「一網通辦」以審批服務便民化為目標,以海事政務服務統一申請、統一受理、統一辦理、統一反饋為依託,打造「一網通辦」政務服務體系,推動政務服務從「政府供給導向」向「群眾需求導向」轉變,從「線下跑」向「網上辦」轉變,從「分頭辦」向「協同辦」轉變,全面推進服務對象網上辦事「一次登錄、全網通辦」,線下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為持續改善優化營商環境、便利企業和群眾辦事、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提供有力支撐。
截至2020年10月9日,海事「一網通辦」平臺已有46項業務提供在線辦理功能,已辦結並按照國辦統一標準報送辦件信息1457836件。平臺個人實名註冊用戶已近109萬人,法人和船舶用戶共計162638個。
沉甸甸的數據與流量代表著平臺夯實的發展基礎和堅定的成長軌跡,而服務對象的口碑和稱讚則是永恆不變的試金石與榮譽牆。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感受與評價:
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長江口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我們是最早體驗海事「一網通辦」平臺的用戶,曾在去年這個時候獲得了全國第一張在線核發的水上水下活動許可證電子證照,誠感有幸。作為長江水利委員會下屬的科研生產單位,長期從事水工作業,一年以來,在網上報批作業許可過程中,體驗很好,得益頗多。海事「一網通辦」平臺界面清晰、功能全面、使用便捷,實現了多項政務事項的網上辦理和全天候跟蹤,簡化了辦事環節,節省了跑動次數,提高了辦事效率,真正實現了一網通辦、便民利民。
長江航道局:
近期在辦理《水上水下活動許可》時使用了海事「一網通辦」平臺提交申請,相比以往在政務窗口當場提交材料,網上提交更加方便、快捷,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還可以隨時查詢辦理進度,避免了傳統政務大廳需要排隊等候。尤其是在疫情常態化防控時期,減少了人員跑動和人員聚集,同時水上水下活動許可證在線就能查看、下載,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解決生產之需,為「不見面審批」「不出門辦事」點讚。
上海振華船運有限公司:
海事「一網通辦」平臺推出的在線水工業務辦理極大地方便了企業,辦事人員足不出戶就在線辦理水上水下活動許可,免去了去窗口辦理的過程;另外,該平臺針對施工作業船舶的大資料庫管理,免去了重複上傳船舶資料的環節,這些不僅大大節約了時間和費用,也提高了辦證效率。此平臺操作性強,方便簡潔,便於企業網上辦理業務。
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
近日,根據國家整合能源運輸資源的戰略部署要求,上海、大連中遠海運油品運輸有限公司現有的51條船舶需併入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期間,需要辦理船舶註銷和新辦所有權登記、無線電證書、殘骸清除責任保險證書、油汙損害責任保險證書核發等業務。這些業務按常規流程辦理每艘船需要74個工作日辦結,如果船舶在這段時間內停航,則公司將面臨難以估量的損失。對此,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金文在業務辦結後表示:是海事「一網通辦」解決了這個難題,讓如此大規模的一批船舶在換證同時實現了「不停航」——在1到2個工作日內即可辦結,並且,在線辦理所提供的資料明顯簡化,極大程度地方便了公司辦事。通過在線辦理,公司確保了國家能源運輸暢通無間斷,節約了經濟成本逾5000萬美金。
中日國際輪渡有限公司
日前,中日國際輪渡有限公司以光船形式租賃了原由上海國際輪渡有限公司經營的中日國際航線客貨班輪——「蘇州號」,進一步優化整合資源,提升企業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中日國際輪渡有限公司總經理錢鋒在接受採訪時稱:因資產優化涉及中日雙方股東,船舶自進港至開航僅1個工作日的時間,而在這短短1天內,船舶需要辦理船舶登記、殘骸清除責任保險證書、油汙損害責任保險證書核發等業務。在上海海事局政務中心的幫助下,公司使用了海事「一網通辦」系統在線辦理了殘骸清除責任保險證書、油汙損害責任保險證書核發業務,並於進港當日順利取得證書,船舶得以按原計劃開航,避免了因違約造成的經濟損失約人民幣100萬元。
海事「一網通辦」平臺為什麼能夠獲得企業和群眾的高度肯定與好評呢?我們不妨從平臺已經上線或正在完善的智能化、人性化、細節化設計功能來尋找答案。
一是政務事項全面整合覆蓋。「一網通辦」解決了原來部分海事政務服務事項缺乏外網申報端支持,服務對象必須到現場窗口提交申請的問題。同時,「一網通辦」整合了部海事局、直屬海事局、分支海事局、海事處四級架構的65項海事政務服務事項,26項便民查詢服務,全面梳理和展示全國海事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及辦事指南,建成全國海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的總入口、總門戶,實現海事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全面實行線上線下並行辦理,極大地為服務對象提供了便利。
二是實名認證簡化註冊流程。在保障用戶身份可信的基礎上,用戶一次註冊即可實現全國通辦、全網通辦。法人單位在線註冊時可自動完成信息核驗,無需提交營業執照等證明文件;個人用戶如船員也可在線自助完成帳號註冊,無需再到海事政務大廳現場採集個人信息,極大方便了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廣大船員的個人業務辦理。
三是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通過數據共享大量減免申報材料,由海事機構籤發的證書、文書類材料,以及可通過外部數據共享方式獲取的身份證明類材料,「一網通辦」均免於提交,既為申請提交過程減負,又為審核審批環節增效,實現「雙贏」。涉及通航管理、危防管理、船舶管理等12項業務實現從提交申請到領取證照再到案卷歸檔的「全程網辦」,服務對象由「最多跑一次」升級為「一次不用跑」。服務對象可全時段在線提交申請,並通過「我的辦件」隨時掌握辦理進度,實現海事服務24小時不打烊。
四是電子證照率先規範統一。逐步實現海事政務服務事項涉及所有證照的電子化,服務對象將可通過用戶中心「我的證照」查看自己在海事辦理的所有證照信息。探索推行規範統一的海事電子證照版式,明確海事電子證照通用尺寸、樣式、功能等基礎屬性,在滿足國家統一電子證照技術規範要求的同時,改變現有實體證書尺寸不一、橫豎有別、材質多樣等問題,更好地樹立海事行政執法統一形象。通過微信小程序實現二維碼亮證及掃碼核驗等可攜式功能,現已在內河船員電子證照中試點應用,為後續海事電子證照的深入推行和廣泛應用奠定基礎。
微信小程序
電子證照
五是權責清單動態配置調整。通過權責清單配置功能,實現部海事局、直屬海事局、分支海事局三級權責清單和海事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信息的即時動態調整,同時兼顧統一性與個性化,既可以實現每項政務服務事項整體標準、基本流程及總體要求的規範統一,又可以滿足各級海事機構對外提供個性化服務舉措以及對內保留差異化內控機制的實際需求。未來,更可以為自由貿易試驗區、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等國家重點戰略部署提供可調可控、便利自主的「區域內海事政務服務事項」。
六是服務監管全程閉環銜接。政務服務事項在審批決定前需經現場確認的,將直接推送相關任務信息到「網際網路+監管」平臺,根據現場執法人員反饋的信息作出審批決定;審批決定作出後,相關辦件信息也將自動推送至「網際網路+監管」平臺,為現場執法人員提供事中事後監管的依據信息和任務來源;現場監管任務結束後,相關檢查結果還將再次返回「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臺,為行政許可註銷、撤銷、撤回以及信用管理提供證據與信息支撐,以實現政務服務與現場監管間的信息化交互和閉環式管理。
七是政務大廳牽手人工智慧。作為海事系統首家政務服務智慧機器人,「航大屏」和「航小問」已於今年9月底正式上崗,成為海事政務大廳列編的新成員。結合人機互動、導航定位、自主學習等先進技術,「小航」和「大航」目前已經具備了迎賓引導、政務諮詢、表單填寫、信息公開等功能,特別是能夠為船員提供考試、培訓、職務晉升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查詢服務,還能夠通過與公眾的問答溝通自主學習,不斷豐富完善內置知識庫,對海事政務大廳繁忙時段的引導分流,乃至偏遠區域全天候、全時段自助政務大廳的設立,都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航大屏
航小問
八是服務質量虛心接受評價。依託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立以企業和群眾辦事體驗為導向的海事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機制。逐步實現評價事項、評價對象、服務渠道的全面覆蓋,實行各類政務服務評價數據實時上報、集中管理、快速處理,推動實現服務績效由企業和群眾來評判。加強對「好差評」數據的統計分析,匯總梳理企業和群眾反映的焦點問題、熱點話題,及時歸納查擺海事服務與監管的難點領域、堵點區域,形成評價、整改、反饋、監督全流程銜接的良性互動局面。
下一步,海事「一網通辦」將繼續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從服務角度研究需求、用群眾語言設定目標、以用戶體驗確立標準,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全面拓寬數據共享,努力將「一網通辦」應用推向深入,持續增強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在高水平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航運營商環境奠定堅實基礎。
原標題:《一網通辦暢通海事 優化服務更上層樓——海事「一網通辦」平臺「1周歲」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