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後,中國戰區內的16個受降區地點在哪,主官都分別是誰

2021-01-08 騰訊網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告知日本民眾,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而作為侵華日軍總司令的岡村寧次雖然心中不服,但也無可奈何,只得乖乖奉命向中國軍隊投降。同年9月9日,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在南京陸軍總部大禮堂主持受降典禮,岡村寧次作為侵華日軍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而這一天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意義的一個日子﹐因為這是十四年抗戰艱苦奮鬥的結果。南京受降儀式結束後,國民政府劃定了16個受降區並任命了16位高級將領出任受降主官,明確規定轄區內的日軍必須無條件投降。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下當年這16個受降區的地點在哪,其主官又都分別是誰。

第一受降區:越南北部,受降主官是盧漢,上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曾率領滇軍出滇參加抗戰,並先後在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中立下赫赫戰功。日本投降後,盧漢奉命率部去越南受降,於9月28日在河內正式接受日軍第三十八軍團軍團長土橋勇逸投降。1974年5月13日,盧漢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第二受降區:廣州地區,受降主官是張發奎,上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曾先後率部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粵北會戰等戰役。日本投降後,張發奎以第四戰區司令長官的身份來到廣州接受日軍華南派遣軍司令田中久一的投降。1980年3月10日,張發奎在香港病逝,享年84歲。

第三受降區:潮汕地區,受降主官是餘漢謀,上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曾先後率部參加過武漢會戰、粵北會戰等戰役。日本投降後,餘漢謀派遣徐景唐代表第七戰區前往汕頭接受該地日軍的投降並接收其武裝。1981年12月27日,餘漢謀在臺北病逝,享年85歲。

第四受降區:湖南地區,受降主官是王耀武,中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曾先後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幾乎所有的大型戰役。日本投降後,王耀武奉命前往長沙接受該地區日軍的投降。1968年,王耀武在北京病逝,享年64歲。

第五受降區:江西地區,受降主官是薛嶽,上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曾先後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其他重大戰役。日本投降後,薛嶽作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奉命前往南昌一帶接受該地區日軍的投降。1998年5月3日,薛嶽在臺灣逝世,享年102歲。

第六受降區:浙江地區,受降主官是顧祝同,上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曾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後來上海淪陷,第三戰區處於日偽軍的包圍之中,顧祝同便擔當起了牽制的作用。日本投降後,顧祝同作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奉命前往杭州一帶接受該地區日軍的投降。1987年1月17日,顧祝同在臺北逝世,享年94歲。

第七受降區:上海地區,受降主官是湯恩伯,上將軍銜(追晉),抗日戰爭期間曾先後率部參加了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隨棗會戰、棗宜會戰和豫湘桂戰役等其他正面戰場上的戰鬥。日本投降後,湯恩伯前往上海,主持京滬地區的日軍受降儀式。1954年6月29日,湯恩伯在日本逝世,享年54歲。

第八受降區:湖北地區,受降主官是孫蔚如,上將軍銜,抗日戰爭期間曾奉命率部鎮守中條山,多次在戰場上重創日軍。日本投降後,孫蔚如奉命前往武漢接受日軍第六方面軍投降並全權處理第六戰區受降事宜。1979年7月27日,孫蔚如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第九受降區:安徽地區,受降主官是李品仙,上將軍銜,抗日戰爭期間曾先後率部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等其他重大戰役。日本投降後,李品仙作為第十戰區司令長官奉命前往蚌埠接受該地區日軍的投降。1987年3月23日,李品仙在臺北逝世,享年97歲。

第十受降區:平津地區,受降主官是孫連仲,上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曾先後率部參加了娘子關戰役、徐州會戰、棗宜會戰等其他重大戰役。日本投降後,孫連仲奉命前往北平接受日軍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官根本博的投降。1990年8月14日,孫連仲在臺灣病逝,享年97歲。

第十一受降區:山東地區,受降主官是李延年,中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曾先後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等其他戰役。日本投降後,李延年奉命前往山東負責受理該地區日軍的投降事宜。1974年11月17日,李延年在臺灣病逝,享年70歲。

第十二受降區:洛陽地區,受降主官是胡宗南,上將軍銜,抗日戰爭期間曾先後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蘭封會戰和武漢會戰。日本投降後,胡宗南作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奉命前往鄭州接受日本第12軍團司令官鷹森孝的投降。1962年2月14日,胡宗南在臺灣病逝,享年66歲。

第十三受降區:河南地區,受降主官是劉峙,上將軍銜,抗日戰爭期間曾率部參加了平漢路戰役,後被日軍打得一潰千裡,從此獲得「長腿將軍」的稱號。日本投降後,劉峙奉命前往河南商丘等地接受該區域內日軍的投降。1971年1月5日,劉峙在臺灣病逝,享年79歲。

第十四受降區:山西地區,受降主官是閻錫山,上將軍銜,抗日戰爭期間曾先後率部參加了娘子關戰役、忻口會戰和太原會戰。日本投降後,閻錫山重新回到老家太原接受該地區內日軍的投降。1960年5月23日,閻錫山在臺北病逝,享年77歲。

第十五受降區:綏遠地區,受降主官是傅作義,上將軍銜,抗日戰爭期間曾先後率部參加了綏遠抗戰、忻口會戰、太原會戰等戰役。日本投降後,傅作義奉命前往歸綏接受該區域內日軍的投降。1974年4月19日,傅作義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第十六受降區:臺灣地區,受降主官是陳儀,上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曾出任第二十五集團軍總司令,負責福建防務。日本投降後,陳儀奉命前往臺灣接受該區域內日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的投降。1950年6月18日,陳儀在臺北馬場町被殺害,享年67歲。

相關焦點

  • 日本戰敗中國受降內幕:蔣介石求助美國,國民黨內部上演精彩鬧劇
    最早到達的,是盟軍總部麥克阿瑟下達的命令:凡在中華民國,滿洲除外,臺灣、越南北緯16度以北之日本軍隊,均應向中國軍隊投降。並且很快,一封電報便擺在了美國總統杜魯門的辦公桌上……赫爾利在電報中表示,如果美國政府和聯合國,允許一個擁有武裝的敵對政黨接受日本投降、並繳收日本人的武器,那麼中國的內戰便會不可避免的發生。所以,他建議盟軍應在發給日軍的命令中明文規定:不準日本人把武器交給中國共產黨的武裝部隊。美國要讓日軍知道,自己該向誰投降。
  • 受降75周年《抗日戰爭勝利第六戰區受降史跡展》今起開展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了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徵服中國的開端,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籤字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中國在長達14年的日本侵華戰爭中取得了勝利,也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結束。
  • 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舉行
    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舉行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舉行。這標誌著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14年抗日戰爭取得了最終勝利。 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代表中國受降。出席受降儀式的除中日雙方代表外,還有盟軍代表、中國官員、中外記者等。 上午8點52分,日軍投降代表、日本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等7人進入會場。上午9時整,受降儀式正式開始。
  • 日本投降後,受降儀式上我國並不稱其為戰俘,而用一特別名字代替
    但日本天皇發表《終戰詔書》不代表戰爭真的停止在這一刻,就在我們歡呼於日本投降之時,就在我們廣播播放著"我們的正義必然戰勝過強權的真理,終於得到它最後的證明……"之時,抗戰末期日本派遣中國總司令官崗村次寧屢次拒絕投降
  • 珍貴視頻:1945年廣州中山紀念堂受降儀式
    9月3日,在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內,記者採訪到了一位湖南芷江籍畫家錢德湘,他用12年繪製了19幅油畫,還原當年日軍向中國軍隊投降的實況。這19幅油畫包括芷江受降、棗莊受降、「密蘇裡號」受降和中國戰區16個對日受降區的受降場面,其中就包括廣州地區的對日受降。
  • 日本投降儀式的真實細節:鬼子剃光頭,應欽腰媚骨,崗村沒獻刀
    投降席上有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駐華日軍總參謀長小林茂三郎、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等7人。盟軍將領有美軍麥克魯中將、柏德勒少將,英軍海斯中將等。在此之前的8月21日,在湖南芷江,作為日本侵略戰爭主要戰場的中國,舉行了中國對日本的受降儀式。 至此,標誌二戰以法西斯軸心國的徹底失敗和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徹底勝利而告結束。
  • 日本投降|一紙降書出芷江
    8月15日上午,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此後,盟國各戰區分別舉行日本投降籤字儀式。芷江緣何成為受降地點在日本投降當日,我國將芷江確定為接受日本投降的地點,如今,芷江城郊七裡橋舞水河畔,矗立著一座大理石雕砌的牌坊,這是華夏大地上唯一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建築物——受降紀念坊,被人稱作中國的「凱旋門」,在它不遠處,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
  • 日本受降儀式圖集;中國人民勝利了
    今天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一組日本投降圖集聊表敬意。圖中是出席日本投降儀式的中華民國代表徐永昌將軍,日本受降儀式在美國海軍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徐將軍代表中國人民在日軍投降書上簽字。圖中是在臺北公會堂舉行的日軍受降典禮,日本第10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在陳儀將軍(右)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受領證上簽名蓋章後,轉由諫山春樹將軍(左)向陳儀遞交。臺灣自甲午海戰被日本侵佔後,半個多世紀的屈辱史終於在當天結束了。
  • 走進芷江受降紀念館|老物件背後的崢嶸歲月
    該大隊於1943年6月9日進駐芷江機場,一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5年9月19日才離開。1945年8月21日下午3時40分,中方與日方代表今井武夫在芷江七裡橋陸軍總部舉行受降會談。今井武夫等四人被帶入受降堂行鞠躬禮,並交出了「中國戰區侵華日軍部署圖」。
  • 日本投降的背後,美日蘇三國存在骯髒交易,並嚴重損害了中國利益
    美軍「榮譽」之爭1945年8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得知天皇裕仁已發表終戰詔書的消息後,立即對外宣布太平洋戰爭結束。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麥克阿瑟被任命為盟軍遠東最高司令,負責組織盟國對日本的受降儀式。
  • 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為何蔣介石不參加,而是徐永昌和何應欽
    同時,中國也舉行了受降儀式,史稱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 第二天上午9時9分,在南京原軍校大禮堂舉行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籤字典禮。受降儀式開始時,坐在受降席上方的是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及陸、海、空軍上將顧祝同、陳紹寬、張廷孟等5人。下方投降位置上是日本駐華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大將,參謀長小林線太郎中將,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少將和艦隊司令官福田中將等人。
  • 日本南京投降前夕,國民黨內部上演可笑鬧劇,桂系師長被判入獄
    1945年8月20日,蕭毅肅從重慶飛往芷江,他將作為中國軍方代表與日軍洽談受降事宜。蕭毅肅時任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參謀長,與之進行洽談的是今井武夫,時任中國派遣軍副總參謀長。經過3天的洽談,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定在了南京,並於9月9日上午9時舉行(所謂的「三九良辰」)。
  • 日本投降儀式上,麥克阿瑟用了6支鋼筆籤字,分別都是送給了誰?
    中國有句古話叫「一將功成萬骨枯」,所以說在大家的眼裡,那些帶兵打仗的將軍頭腦簡單、是四肢發達的戰爭機器;但凡事都有例外,麥克阿瑟將軍也是個粗中有細、感情豐富的將軍。盟軍經過浴血奮戰,終於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為親歷戰爭的軍人們,無不欣喜若狂、不能自已。但麥克阿瑟這個兵頭卻表現出難得的冷靜。
  • 為何日本受降儀式在軍艦上舉行,因為有人不滿,最後妥協的結果
    (「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第三艘以杜魯門總統家鄉的名字密蘇裡州命名的軍艦,1941年1月始建於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三年後才建成下水,5個月後服役於太平洋艦隊
  • 芷江:一座見證抗戰受降的勝利之城
    75年前,中日雙方曾圍繞這裡展開了一場大規模會戰,會戰以中國軍隊的勝利和日軍的慘敗而結束,從此,中國戰場局勢徹底扭轉。也是在此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同中國商定投降事宜並在投降時注意事項備忘錄上簽字。這,就是芷江!這次受降就是著名的「芷江受降」! 最後一戰 芷江縣城東郊,有一座始建於1936年目前仍在使用的機場——芷江機場。
  • 日本受降為何選在湖南,六場戰役「四勝一負一平」,試問還能有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的選址便是在湖南芷江,史稱「芷江受降」,標誌著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徹底失敗。那麼,為什麼日本受降會選擇湖南芷江呢?淞滬會戰後,日軍蠢蠢欲動,企圖將爪牙伸向華中、華南,其中他們便盯上湖南。家鄉有難,三相男兒積極響應,各地徵兵站不少湖南人應徵入伍,背起槍枝,準備於湘江邊上與敵人決一死戰!在全面抗戰的八年內,湖南就足足堅守了六年!一九三八年十月,日軍分別從南北方向包圍湖南,企圖打通湖南樞紐。
  • 1945年蔣介石只準日本向國民黨部隊投降?
    重慶之稱陪都,在於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進攻民國首都南京,國民政府看南京難保,不得不暫移都重慶。門前樹枝上突然飛來大群的喜鵲,嘁嘁喳喳叫個不停。蔣介石自言自語道:「喜鵲叫喜事到,難道今天要有什麼好消息?莫非是日軍要正式宣布投降了,還是重慶又破獲了中共地下黨?」
  • 抗戰末期,最高統帥部下屬三大行轅,一個主任職位都比戰區司令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的350餘架艦載飛機從航母上依次起飛,對美國的珍珠港海軍基地實施了兩波攻擊,投下了大量的炸彈,並向美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發射魚雷,由於是偷襲,美軍猝不及防,大量的戰艦及戰機都還沒來得及參戰即被日軍擊毀。
  • 日本向中國籤字投降時,有兩個誤傳,有必要更正一下
    在很多媒體的報導中,都說日本代表的最高長官是岡村寧次,頭銜是侵華日軍總司令。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岡村寧次從來沒有當過侵華日軍總司令,而且日軍也沒有「侵華日軍總司令」這個職務,都是以訛傳訛。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盟軍即發布了日本向盟國投降的命令,日本大本營不敢怠慢,立即向侵略中國的部隊下達了命令,由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統一指揮,向中國投降。所以,媒體上說的岡村寧次是侵華日軍總司令,純屬抬高了他,他只是侵華日軍部隊中「中國派遣軍」的司令,受命統一指揮投降罷了。
  • 受降儀式上,我軍低頭彎腰,日軍卻昂首挺胸,其目的耐人尋味
    不可一世,失去人性的日軍終於滾出了中國,回到了自己的土地。其中1945年日本人在受降儀式上的一幕,曾經引起了軒然大波。讓我們再把鏡頭回到當時那個受降的時間和地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日本利用廣播向日本全體民眾宣布日本將在這次戰爭中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國內也是一片恍然。他們認為日本軍隊不可一世的侵略,必將戰勝中國的美夢就這樣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