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我在這裡發起了一個話題--談談自己最敬佩的人,部分用戶做了很棒的分享。這些文字我都反覆讀過好幾遍,很受益,謝謝你們的參與。
今天的內容,來自三位朋友的分享。我總結了一下,這三位朋友所敬佩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性--他們是自我沉澱者:逆境中,不抱怨;汙穢中,不隨波逐流;浮躁中,篤定治學;瑣碎中,追求極致。
我想,我們敬佩的人,可能就是我們想要成為的那種人。至少,他們身上一定有某些我們想要擁有的品質。
所以,祝願大家都能成為我們自己敬佩的人——這也許是世界上最奢侈的事情之一了。
自我沉澱者,不日定會綻放光芒
文 / 寒舍有茶的朋友們
@大俠梅花盜:
我很敬佩的一個人是和我關係最好的哥們兒,他家是農村的,特別窮,但他學習很好,高考考上蘇州大學,畢業不到三年就拿到了註冊會計師的資質。我們都還在高中時,我沒覺得大家有什麼不同,最多是他的分數比我高几十分而已,但是現在,他跳槽去了證券公司,在每年接濟家裡的情況下,已經存了快20萬了,而他現在還不到29歲。他剛畢業時,曾在血汗會計事務所工作過,旺季時經常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然而我卻從未見他抱怨過。他那種不聲不響就把事情做好的優點,一直令我很羨慕。但我知道,我學不來,因為我沒有他的好脾氣和韌性······所以,原來性格真的決定命運。
點評:
我跟大俠梅花盜聊過,對他有所了解。他是個很有故事的人,身上的韌性,一點也不輸他佩服的這位哥們。而且他極真誠,我邀請他參加我們的讀書群,他覺得目前沒時間讀自己喜歡的書,也沒法用心總結讀書心得跟大家分享,而加群後不發言不參與討論,這是對群友和群主的不尊重,所以婉拒了我的好意。
他即將碩士畢業,打算回家鄉教書。我相信他一定會是一名好老師。加油吧小兄弟!
@天才小美女:
我很敬佩我的社會統計學老師,她是北大國情研究中心畢業的,非常年輕,非常溫和,也非常認真。她只是講師,但卻是我印象裡最負責、最走心的老師。
她教我們社會統計學,每一節課都精心設計,課件製作得特別詳細,並毫無保留地發給我們。她會把最前沿的理論和案例介紹給我們,會給我們推薦一些有意義的課程。
儘管她教授的是統計學,但在她的課上卻能聽到很多其他社科類的知識,她會帶著我們共同思考一些有深度的問題,用思辨的眼光看這個社會。
她的課程內容十分豐富、複雜,經常課上來不及講完,她就會在課下不斷補充。她很願意在學生身上投入時間,甚至還自己組織了讀書會,用自己的空閒時間帶領同學們讀經典,寫書評,還會用自己的人脈為同學們請來大師做講座,而她做這些都是不求回報的,完全是出於本心。
我大一的時候在出國與否的事情上迷茫,因此諮詢過這位老師,她不僅陪我暢聊,還帶我去了咖啡廳,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傾聽我的抱怨和迷茫,然後溫柔地開導我,為我指明方向。我當時忿忿不平地埋怨,學校如此官僚,學術氛圍混沌,學生的重心不是醉心科研,而是參與學生工作,拿綜測。她教導我不能讓不美好的事物纏住自己,不然自己也會變得不美好。還給我講了她在西藏的經歷,告訴我要保持內心的純淨與平和,打開防護盾,把汙穢關在心門之外。望著她溫柔如水的眸子,我覺得我的內心也平靜了。
有水平的老師很多,上課認真的老師也很多,但這麼負責、這麼專注於育人本身的老師,真的不多。現在高校講師的待遇並不好,老師還要在北京租房子,每個月的生活其實並不寬裕,但是她一直保持著樂觀平和的狀態,即使面對學校行政或者工作上的不愉快,也會積極面對。我真的很敬佩她,在我心中她是女神一樣的存在,是閃閃發光的人。
點評:這麼好的老師哪裡去找?她在中央民族大學等你。
@Sophia:
01
有一個男孩,乍一看,黑白原色;稜鏡一過,色彩斑斕。
代表色一:沉默寡言,低調內斂。即便耀眼的舞臺上只有兩個人,身為其中之一的他也能將自己的存在感降低到近於零。小組任務,幕後承擔大半,接著退居二線,將掌聲留給展示者。
代表色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舞臺冷場,眾人皆埋頭隱身,他被推亮相,竟引一室贊言。口譯訓練,合作夥伴薦他為賢,音起,先是鴉雀無聲,然後掌鳴如雷。
代表色三:神龍見首不見尾。除非上課時碰面或恰巧座位相近,平時很少遇見。其室友稱,他每日忙於上課或者自習,早出晚歸,已堅持一年有餘。天寒時,每日7點準時起床,霜雪不輟;天暖時,每日6點半準時起床,風雨無阻,晚上10點半左右回寢。
自我沉澱者一枚,不日定會光芒綻放。
點評:我很佩服寫作這文字的姑娘,有古風啊。
02
一人兒,在學校從事行政工作,工作內容很簡單,每日收發文件,整理報表。看似枯燥乏味,本人卻每天樂呵呵,日子充實的不得了。
她最擅長的事,莫過於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收發文件本來很簡單,她卻將所有的文檔梳理歸類整成資料庫,而後長篇大論或總結或建言或抒情闡述一番。
整理報表也很簡單,她卻每隔一段時間按周按月或按年捋一遍,列張表、弄條線、畫個圖,而後再長篇大論或總結或描述或分析一番。
這位可愛的人兒雖已退休,卻依舊每日樂呵呵,上午八點到圖書館看看書,中午陪老伴兒吃個飯,睡個午覺繼續回圖書館看書,然後再陪老伴兒吃個飯。看場電影,長篇大論洋洋灑灑數十頁影評;來次旅行,目標景城的前世今生定先查個水落石出,數據文獻又是整理一番,不亦樂乎。
她雖不是學者,卻也擁有別樣的高品質學術人生。
點評:這是中國石油大學的一位掃地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