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垃圾分類試點一年,緣何仍見「一包扔」「一車運」

2020-12-15 齊魯網

明年我市將進入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階段,將有效改變「理念上認同、行動上滯後」的局面

2019年底,我市出臺《濰坊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於今年啟動和試點生活垃圾分類。近一年時間過去了,試點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2月12日、13日,記者在城區走訪了解到,目前不少小區已安裝了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不過,目前還存在垃圾混裝投放、市民對生活垃圾如何分類認知不足等問題。明年我市將進入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階段,部分問題將會有效解決。

工作亮點

可回收生活垃圾交給專業企業收運處置

12日,記者在奎文區陽光美苑小區看到,這裡有一臺黃色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可用於生活垃圾分類服務和可再生資源回收處置。這臺機器是今年剛安裝的,小區不少居民已習慣把家裡積攢的可回收物投放到機器中。

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可回收塑料瓶、舊衣服、廢紙箱、廢紙等共計八大類可回收物,箱體上對此有大致介紹。同時,還可回收玻璃製品和有害垃圾,有助於培養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市民往裡投放可回收物可獲積分,達到一定數額可提現,以促進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習慣。可回收物由奎文區引入的指定專業企業進行收運處置。

除奎文區外,濰城區、高新區都採用了類似的可回收物回收處置模式,不少小區都已安裝了這款智能回收機。寒亭區目前也在部分小區安裝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

在經濟區友誼小區,不少居民家都有專業企業分發的可回收物收集袋,平時可以把家裡的可回收物直接放進收集袋內。裝滿以後,通過手機APP預約,就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上門回收。他們會對可回收物進行掃碼稱重,居民可得到環保金,用於兌換生活用品等。

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認可率、使用率較高

通過今年的推廣普及,目前城區安裝的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市民認可率和使用率都較高,不少智能回收機中時常裝得滿滿當當。

在奎文區江山帝景小區,市民張女士正往智能回收機中投放紙殼、舊衣服、書本之類的可回收物。她說,以前這些雜物都是賣給廢品回收商,但由於價格便宜,有時乾脆就直接扔到垃圾桶裡了。有了這臺機器後,她開始把這些可回收物積攢起來,集中投放到機器中,確實方便。

奎文區新華風景小區也安裝了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居民薛女士說,這臺機器可以回收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有助於培養居民的垃圾分類習慣。而且,智能回收機可以回收的垃圾種類比賣給廢品收購商的種類要豐富。

經濟區給居民分發的可循環垃圾收集袋可起到同樣的作用。袋內可以投放廢棄玻璃製品、廢金屬、廢塑料、廢紙張、廢織物之類的常見可回收物,都是混裝。袋外則開了一個插袋,專門收集廢藥品、廢電池、含汞廢棄物之類的有害垃圾。此舉讓市民對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有了大致認識,利於培養垃圾分類習慣。

存在問題

除試點小區外,垃圾桶分類標識率不算高

除了安裝智能回收機外,部分試點小區還設置了四色垃圾桶,一般分為藍色、紅色、綠色和灰色,分別代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以此引導市民的垃圾分類投放意識。

而多數小區使用的還是普通垃圾桶。經濟區五洲花園小區使用的均是綠色垃圾桶,而且上面沒有有效標識。高新區怡景公寓小區使用的都是藍色垃圾桶,上面也沒有有效標識。奎文區新華風景小區使用的垃圾桶有綠色和藍色兩種,但貼的都是「其他垃圾」。

濰城區魯發名城小區居民孫女士說,她聽說市裡已開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但現在他們小區的垃圾桶還是普通垃圾桶,幾乎沒有有效標識。

怡景公寓小區居民陳先生說,四色垃圾桶成本較高,想全部更換難度較大。但他覺得,在原有垃圾桶上貼上垃圾分類標識,還是簡單易行的。否則垃圾桶上連個標識都沒有,市民即便有心分類投放垃圾,都不知道該怎麼投。

生活垃圾具體咋分類,不少居民不太清楚

對於生活垃圾具體如何分類,每類大致包括哪些物品,還有很多市民不太清楚。

高新區福海花園小區居民劉萍說,她理解的可回收物就是還能重複利用的物品。廚餘垃圾自然是廚房裡產生的垃圾。但對於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如何區分,她就不甚了解。舉例來說,充電寶是算電子產品,還是算電池類產品?是屬於可回收物還是有害垃圾,她不是特別清楚。

經濟區五洲花園小區居民孫妍說,感覺現在的垃圾分類還是浮在表面上,沒有真正沉下去。真正的生活垃圾分類,應該是從居民家裡就開始的。但現在除了可回收物確實得到了很好的回收利用外,其他垃圾還沒有做到很好的分類。尤其是現在很多居民小區內擺放的還是普通垃圾桶,沒有對居民進行分類引導,所以居民都是將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混裝投放。

不少小區居民圖省事,各種垃圾混裝投放

目前,垃圾分類投放主要是靠市民自覺。而不少市民圖省事,隨意將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扔在普通垃圾桶內。

經濟區博悅世家小區是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小區垃圾桶上雖標註著「其他垃圾」字樣,但裡面各類垃圾都有。濰城區龍熙園小區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小區內安裝著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但記者在小區內轉了一圈發現,不少垃圾桶內混雜著紙殼、塑料、舊衣服之類的可回收物。

龍熙園小區居民張女士說,像電池之類的有害垃圾,很多居民為了省事,直接扔到普通垃圾桶裡。還有一些可回收物,原本可投放到智能回收機中,但一些居民也隨手丟進普通垃圾桶裡。

12月13日,記者在高新區樂得家花園小區看到,該小區使用的都是藍色垃圾桶,上面進行了有效標識,有的標著「其他垃圾」,有的標著「廚餘垃圾」。不過,雖然有標識,但起到的作用仍不明顯。有的標註著「其他垃圾」,裡面滿滿當當裝的卻是廚餘垃圾。其中還有不少垃圾袋,裡面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均混裝在一起。

部門舉措

鼓勵有條件的居民區實施廚餘垃圾單獨分類

在生活垃圾分類中,難度最大的是廚餘垃圾。目前,我市還沒有就廚餘垃圾回收建立完整的收運體系。各小區廚餘垃圾還是與其他垃圾混合投放。

12月13日,寒亭區歐洲小鎮小區居民杜女士告訴記者,她曾在家裡嘗試過對垃圾進行分類,但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就放棄了。因為除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外,小區裡並沒有對其他兩種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居民還是混著扔。

當天,在奎文區江山帝景小區收運垃圾的環衛工人介紹,目前我市居民小區的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還是混裝處理,然後經由環衛部門統一運輸到濱海區,進行焚燒發電處理。

根據《方案》要求,城市生活垃圾應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進行分類。而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大類,鼓勵有條件的居民區實施廚餘垃圾單獨分類。

目前,城區餐飲店、試點公共機構的廚餘垃圾已經實現了單獨處置。下一步將會根據實際情況推進到試點居民小區中。

將圍繞收集、運輸等環節,加快推進設施建設

記者從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辦公室獲悉,目前城區7區30個街道中,開展垃圾分類的街道有22個,其中奎文區、寒亭區、高新區列入省級試點區,實行全區域推進。城區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小區、單位分別達260個和72個,覆蓋城區居民17.1萬戶。各區已初步建立起垃圾分類回收處置模式。

目前多數市民對垃圾分類處於「理念上認同,行動上滯後」的階段。為此,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辦公室組織各區主管部門,強化宣傳的針對性、有效性,全方位普及垃圾分類的意義,不斷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

缺少專業化、系統化的處置手段,處置能力不足,也影響了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進一步推進。此外,垃圾分類缺乏約束手段。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明年將是我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階段,將逐步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標準規範體系、政策保障體系、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有害垃圾收運處理體系等,重點圍繞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末端處置等環節,加快推進垃圾分類相關設施建設。

[責任編輯:楊凡、楊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6-8198101,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6-8198101,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分類垃圾桶有了,為啥「一包扔」仍常見
    ▲6月17日上午,長沙市開福區荷花池社區溼垃圾轉運車正在轉運溼垃圾。 然而三湘都市報記者實際走訪長沙多處小區、農貿市場及美食街,發現仍然存在垃圾「一包扔」現象。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周可 實習生 叢佳薪 現狀 垃圾隨手一包扔,垃圾桶內啥都有 6月17日,記者實地走訪了長沙市蘭亭峰景小區、麗臣小區、濱河嘉園等8個小區,8個小區內均設置了垃圾分類收集點,且均放置了標識著「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溼垃圾」「其他垃圾」四種顏色的垃圾桶
  • 實行一年,鄭州垃圾分類的成效不太理想,問題出在哪兒?
    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 崔文/文 鄧萬裡/圖鄭州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一年了,有督導員督導,有專車收運,分揀中心有些也運行了,但給人的感覺是攤子鋪開了,質量還沒提上去,垃圾沒按分類投放、混收混運的情況還比較普遍。縱觀垃圾分類先進城市,都需要時間的打磨。起步不久的鄭州,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 垃圾分類試點使用率不高「卡」在哪裡
    我市試點半年多,記者調查發現四色分類垃圾桶安裝、使用率都不高2019年底,我市出臺《濰坊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自今年起啟動和試點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至今已過去了半年多。7月14日,記者在城區走訪看到,各區已開始了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但四色分類垃圾桶安裝的數量並不多。
  • 試點智能化分類投放設施,居民扔垃圾分類情況登記造冊精細到戶
    近日,《深圳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以來的最大罰單在寶安開出。針對一園區飯堂違規處置餐廚垃圾的行為,寶安區沙井街道執法隊依規對飯堂經營方處以罰款10萬元。伴隨著深圳垃圾分類由「倡議分類」步入「強制分類」時代,寶安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廚餘垃圾回收量在10月份提前完成了1350噸/日的年度任務目標,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在11月份突破了39%,居全市前列,並形成一批分類質量高的「樣板小區」。
  • 壽光環衛集團:「隱形」垃圾桶落戶濰坊科技學院
    為解決壽光市垃圾收運、處理難題,近年來壽光環衛集團不斷加快垃圾處理項目建設,實現了對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大棚蔬菜秸蔓、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和餐廚廢棄物分類收運、處理的全覆蓋。在完善末端處理環節的同時,壽光環衛集團還注重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區域的不同情況推廣特點各異的垃圾收運模式。
  • 撤桶撤站後,胡同裡垃圾定時定點收運,分類變好還是變差了?
    晚上六點半,伴隨著三聲清脆的哨響,不少住在文華胡同的居民都提著垃圾袋走出了平房院門。胡同中,一輛流動垃圾收運車已經在等待居民的到來。今年《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以來,北京市的部分平房區及鄉村改變了原有的生活垃圾收運方式,將垃圾桶全部撤掉,轉而採用定時上門的方式收運垃圾。
  • 長沙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進入倒計時
    長沙生活垃圾處理流程圖 本版製圖/戴瑩芳通過多年的試點探索和系統完善,長沙垃圾分類組織推動、收運處理和能力建設體系已基本完成。 記者 陳飛 攝10月1日,《長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實施。
  • 見圾行事,與「垃圾分類」密不可分的一天
    廣州的垃圾分類已經展開很久了,取得的效果也十分顯著。作為廣東省的在校大學生,你有沒有跟上時代潮流、見「圾」行事呢?廣州市的垃圾分類起步較早,也是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據介紹,早在2012年,廣州就確立了「能賣拿去賣、有害單獨放、乾濕要分開」的垃圾分類原則,並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宣傳引導,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實踐。
  • 百聞不如一見,垃圾分類廣州好犀利!
    「廣州垃圾分類水平很高,經驗值得學習和推廣!」2020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9日起在廣州舉行,10日下午,來自全國的與會代表們,分三條線路現場觀摩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參觀過程中,與會代表都對廣州垃圾分類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還現場互相深入交流,提出不少好建議。
  • 日本垃圾分類已成民眾自覺行為
    事實上,垃圾分類對普通中國老百姓來說,並不算一個陌生的詞彙。2000年6月,8個城市開啟垃圾分類收集試點。然而,目前垃圾分類的效果仍不盡如人意。日本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回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如今日本垃圾分類回收的嚴格細緻程度已經達到了極致。
  • 一包紙尿褲引出的「攻略」,西城大媽成垃圾分類網紅達人
    垃圾分類總搞不清,在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垃圾中間徘徊?不要著急,有一位西城大媽用十年的垃圾分類經驗總結了一套超詳細且實用的垃圾分類攻略。這位大媽叫柳素霞,自從2011年成為社區垃圾分類志願者和指導員,她用十年時間守護西交民巷27號院四組垃圾桶,每天四個小時義務分類,託運垃圾。有一次,正當柳素霞清理垃圾桶時,一位年輕人拎著一包垃圾就往可回收垃圾桶內放。「這是什麼?小夥子麻煩你打開阿姨看一下再扔。」
  • 廈門湖裡區江頭街道試點「定時定點」投放垃圾 積累有益經驗
    【1、推行】試點先行強化宣傳 讓居民充分知曉2017年,我市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工作。由於國內沒有成熟的模式、範本可照搬照抄,我市垃圾分類工作一邊探索,一邊前行。鼓勵、引導、支持基層創新,是我市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做法。
  • 在日本扔垃圾:分類錯了會被「退貨」
    來日本後,我住在一棟十多層的公寓裡。房東是日本一個大公司,房租比較高,管理也不錯。但在我來的最初幾天,就因為垃圾問題受到了「驚嚇」。有天在樓下大堂,看到角落裡有一些裝在塑膠袋裡的報紙、書籍,袋子上貼著醒目的紙條,用嚴厲的口吻寫著「請不要把報紙書籍當可燃垃圾扔,請嚴格遵循垃圾分類。」原來,報紙和書籍是資源物品,不能圖省事往可燃垃圾裡一扔了之,必須用繩子捆好,在規定的日子裡送到資源回收點。我估計,可能是管理員或某個住客發現有人分類不妥後,從垃圾箱裡把垃圾提了出來,並寫留言「警告」所有人。
  • 淄博高新區:為先行試點居民提供二分類垃圾桶 分類運輸體系初步建成
    淄博12月14日訊 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淄博高新區選取5個小區、6個村居進行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建設。在建設垃圾收集點、垃圾分類宣傳亭、智能回收箱,配備垃圾分類引導員的同時,為先行試點每戶居民提供二分類垃圾桶。
  • 上海垃圾分類這一年:形成新風尚,轉入持久戰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最新統計顯示:居住區市民自覺正確參與垃圾分類投放率達到95%以上,截至2020年6月中旬,全市居住區和單位平均得分都達90分以上。 一年來,從「扔進一個筐」到「細分四個桶」,垃圾分類已成上海市民的自覺行動,四隻不同顏色的垃圾桶見證了上海市民養成「最時尚」的生活習慣。社區自治共治和「一網統管」智治善治,成為用「繡花功夫」治理超大城市的生動縮影。
  • 城鄉統籌因地制宜 全面推進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是關係千家萬戶的民生大事,更是關乎綠色發展的環保好事。」日前,博望區副區長王家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博望區垃圾分類工作在三年的試點中,以因地制宜為出發點,以城鄉統籌為著力點,堅持高位推動、全面發動、協作聯動、示範帶動,加強推進力度,已經由點到面逐步推開,成效初顯。
  • 北京新版垃圾分類實施首日 這些垃圾成「易錯題」|垃圾分類|垃圾桶...
    「平時就這麼分,我覺得挺好,一開始不適應,也不知道怎麼分,時間長了養成習慣就好了。」臨走時,林阿姨在吉女士手上擠了幾滴消毒洗手液,並將一個印有垃圾分類宣傳標語的購物布袋作為小禮品送給了吉女士。在上午8點半到10點間,有10多位居民前來投放垃圾,其中大多數將垃圾分類後投放,偶爾有分類錯誤的,現場指導員會幫助他們分揀後再投放。也有居民未能準確將垃圾分類。
  • 神器計、笑臉計、棋牌計……垃圾分類36計(上)
    從早上8時開始,德昌路22弄點位就開始清運溼垃圾,清運車一路收運,13時30分來到廣元路33號和41號。地圖上還有溫馨提示和易讀易記的分類順口溜。第六計:油布蓋頭 美觀隔臭一塊藍油布,美觀又隔臭;一瓶消毒水,噴噴更衛生。在虹口區江灣鎮街道,每個小區都有這兩件街道提供的「秘密武器」。
  • 上海舉行一年來市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  《條例》施行一年來,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成為「引領低碳生活的新時尚」。  上海垃圾分類工作步入法治化、常態化、規範化軌道,取得五方面成效:  一是市民積極履行分類義務。垃圾分類微信查詢平臺提供服務2946萬餘次。
  • 2025年桂林將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生活垃圾可回收利用率達35%...
    12月3日,記者在桂林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桂林市本級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已達100%,全市累計有200個居民小區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覆蓋居民5萬多戶15萬多人。據悉,桂林將於2025年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生活垃圾可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