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既平凡又特殊的老師,他們的學生因為身體或是智力上的殘疾,被稱為「折翼的天使」,他們正是這群「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他們年復一年,用愛與堅持敲開了孩子們的心門,帶給孩子們愛與希望。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為民哥推出專欄《「天使」守護者》,一起走進北京市兒童福利院,感受不一樣的教師人生,向堅守在一線的特教老師們致敬!
絕密
★
啟用前
特教知識小測試
考試規則:點擊你認為正確的選項(多選)
孩子們可以在計劃板上安排哪些活動?
A. 和小夥伴一起看書
回答正確 √
解析:在活動區的框裡貼上看書圖標,就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看書啦!
B. 外出買零食
回答錯誤 ×
解析:一看你就是沒有經驗,還不仔細往下看↓↓↓
C. 「老師,我要上廁所!」
回答正確 √
解析:計劃板的上廁所圖標分為男孩和女孩,一定要仔細分辨哦~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是張怡源的人生座右銘。
「讓孩子自由,讓愛傳遞。」這是她特教工作一直不變的初心。
立志化身人生引路人
2007年9月10日,教師節,大學畢業的張怡源來到北京市兒童福利院(以下簡稱「兒福」),開始了老師生涯。
這13年來,她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幫助這群特殊的孩子健康成長?雖然還沒真正找到答案,但在實踐中,她已經摸索出一套特有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堅強、樂觀地邁向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計劃板上的自主選擇
張怡源始終認為,孩子特殊的外在不應該成為教育的桎梏,她希望孩子能安排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基於此,她設計出計劃板和溝通板兩大「法寶」。
計劃板上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現在想做什麼、待會想做什麼,取下對應的圖標卡片粘在對應格子裡,張怡源就能知道孩子的想法了。這一創新大大方便了語言能力有限的孩子們,比如想要上廁所,只要取下廁所的圖標粘在計劃板上,老師就明白了。
溝通板上
孩子們可以選擇和老師問好的方式,親一親或擊掌;也可表達上課的心情,開心或是不開心……張怡源鼓勵他們勇敢表達,也能清楚掌握每個孩子一天的狀態。
告別傳統的老師安排、孩子照做的學習模式,讓孩子有自主選擇、自己安排的權利,這也是兒福特殊教育理念的核心。
感恩的心,愛的傳遞
兒福的孩子比較特殊,自我保護意識強,但對於老師們,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愛意。
玩耍的時候
看到好看的小花、樹葉,孩子們會集成一把,第一時間送給張怡源。
下課的時候
害羞的孩子會把寫著「謝謝張老師」的小紙條偷偷塞進張怡源的口袋。
有一個小姑娘由於肢體殘疾,不能繫鞋帶,每次張怡源半跪在地上為她繫鞋帶的時候,小姑娘總是輕輕撫摸著張怡源的後背,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感謝和愛意通過小手傳到了張怡源的心裡。
張怡源還有一個寶箱,裝滿了孩子們送來的各種禮物,其中,一條盲童親手串成的項鍊讓她感動至今。
這個孩子由於視力殘疾不願與人交流,張怡源課下為他輔導功課,還經常拉著他聊天談心。漸漸地,小男孩敞開了心門。
有一天,他把張怡源拉到一邊,「張老師,我要送你一個小禮物!」說完從身後拿出了一條項鍊,不同顏色的串珠排列有序,還有小花穿插其中,「這是我自己做的,好看嗎?」做成這樣一條精緻的項鍊,常人都要花不少時間,更別提看不見的孩子。
這些禮物凝結著孩子的愛和鼓勵,成為了張怡源的寶貝。
13年裡
有教學經驗的增加
有愛與責任的陪伴
張怡源洗盡鉛華
回望自己
是更加純粹、透明的初心
不管人生的道路怎麼樣,我永遠會是你堅強的後盾。
編輯:尹利 呂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