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名 F-22猛禽戰鬥機(F-22 RAPTOR)
最大速度:2410km/h
最大起飛重量:38000kg
F-22猛禽戰鬥機是美國空軍研製的一種單座,雙發,全天候隱形戰術戰鬥機,這是第一架在單一武器平臺上將超巡航,超機動性,隱身性和傳感器融合相結合的作戰飛機,具有四個尾翼表面,可伸縮的三輪車起落架以及帶有反向後緣掃掠和前緣延伸的直角三角翼,延伸至進氣口的外側上角。該飛機在2005年12月開始正式投入使用,但由於其成本高昂和其他因素,最後一架F-22於2012年交付。
第九名 米格35(MIG-35)
最大速度:2560km/h
最大起飛重量:29700kg
MiG-35 / MiG-35D融合了MiG-29K / KUB和MiG-29M / M2戰鬥機的進步,提高了戰鬥效率,提高了通用性並改善了作戰性能。新設計的主要特徵是第五代信息監視系統,與俄羅斯和外國武器應用的兼容性以及各種綜合防禦系統,以提高戰鬥力。新的總體設計超越了基線模型的設計理念,使新飛機能夠像其西方對手一樣執行全面多用途任務。
新的航空電子設備旨在幫助MiG-35獲得空中優勢,並進行全天候的精確地面打擊,使用光電和雷達設備進行空中偵察並執行複雜的聯合任務。這包括Phazotron Zhuk-AE 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RD-33MK發動機和新設計的光學定位器系統OLS-35。武器站的數量增加到10個,飛行距離增加了50%,雷達的能見度也有所降低。
第八名 蘇霍伊 蘇57(SUKHOI SU-57)
最大速度:2600km/h
最大起飛重量:35000kg
該飛機具有機翼混合機身,並裝有全動式水平和垂直穩定器。垂直的穩定器向內傾斜,以起到飛機的剎車作用。該飛機具有推力矢量控制功能,並具有可調節的前緣渦流控制器(LEVCON),旨在控制由前緣根部延伸產生的渦流,並且可以提供縱傾並改善高攻角性能,包括使用推力矢量系統時的快速失速恢復失敗。先進的飛行控制系統和推力矢量噴嘴使飛機在起飛和偏航時都具有很高的抗偏離性和機動性,使飛機能夠執行非常大的攻角機動,例如Pugachev的「眼鏡蛇」和鐘形機動,並能在不損失高度的情況下進行平轉。 Su-57的爬升率從330 m / s(1,100 ft / s)到361 m / s(1,180 ft / s)。飛機廣泛使用複合材料,該材料佔結構重量的25%,佔外表面的近70%。
武器被安置在發動機機艙和機翼根部附近較小的,呈三角形的小截面艙之間的兩個串聯主武器艙中。內部武器託架消除了外部存儲的阻力,與外部託架相比具有更高的性能,並增強了隱身性。Su-57的空氣動力學和發動機特性使其能夠實現2馬赫數的超音速飛行,而無需加力燃燒室或超巡航飛行,這是與上一代飛機相比的重大運動學優勢。[N 2]結合高燃料負荷,該戰鬥機的超音速射程超過1,500公裡(930英裡),是Su-27的兩倍以上。可擴展加油探頭可進一步擴大其範圍。在Su-57的設計中,蘇霍伊解決了F-22的局限性,例如它無法使用推力矢量來引起側傾和偏航力矩,並且發動機之間的武器艙空間不足,並且如果推力矢量失敗,失速恢復的複雜性。
第七名 F-15 鷹式戰鬥機(F-15 EAGLE)
最大速度:2655km/h
最大起飛重量:30845kg
F-15的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帶有一個大懸臂,肩部安裝的機翼。F-15的機翼飛機外形具有改進的裁剪三角形狀,前掠角為45°。副翼和簡單的高升襟翼位於後緣。沒有使用前沿操縱襟翼。低機翼載荷和固定前緣外傾角的組合避免了這種複雜性,前傾角隨翼展方向的位置而變化。翼型厚度比從根部的6%到尖端的3%不等。
F-15的機動性源於機翼負荷低(重量與機翼面積之比),推力重量比高,使飛機能夠緊密轉動而不會損失空速。F-15可以在大約60秒內爬升到30,000英尺(9,100 m)。在某些速度下,雙引擎的動態推力輸出大於飛機的戰鬥重量和阻力,因此它具有垂直加速的能力。武器和飛行控制系統的設計使一個人可以安全有效地進行空戰。
F-15可以攜帶多種空對空武器。自動武器系統使飛行員能夠使用平視顯示器以及位於發動機油門或操縱杆上的航空電子設備和武器控制裝置,安全有效地釋放武器。當飛行員從一種武器系統更改為另一種武器系統時,所選武器的視覺指導會自動顯示在平視顯示器上。
第六名 殲20(CHENGDU J-20)
最大速度:2700km/h
最大起飛重量:39000kg
殲20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五代戰鬥機,它的研製實現了既定的四大目標——打造跨代新機、引領技術發展、創新研發體系、建設卓越團隊。打造跨代新機,是按照性能、技術和進度要求,研製開發我國自己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引領技術發展,指通過自主創新實現強軍興軍的目標。殲20在態勢感知、信息對抗、協同作戰等多方面取得了突破,這是中國航空工業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必由之路。創新研發體系,是指建設最先進的飛機研製條件和研製流程。通過一大批大國重器的研製,我們建立了具有我國特色的數位化研發體系。建設卓越團隊,是指通過型號研製,錘鍊一支愛黨愛國的研製隊伍,這些擁有報國情懷、創新精神的優秀青年是航空事業未來發展的生力軍。未來,我們將在戰鬥機的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徵程上不斷前行。(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第五名 米格1.42 (MIG 1.42/1.44)
最大速度:2760km/h
最大起飛重量:41500kg
這架飛機於1999年推出,顯然命名為MiG 1.44,據認為僅是演示者。計劃生產的MFI被稱為1.42。進氣口設計會稍有不同,內部武器艙(在1.44上有偏斜),可能還有曲柄三角翼。1.44 / 1.42是第一架採用尾部優先配置的俄羅斯戰鬥機。武器大多攜帶在機身中央的一個內部託架中(在1.44上公平)。
可以相信,MFI配備了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一直被稱為NO-14。該相控陣單元專為視覺範圍之外的戰鬥而設計,能夠一次攻擊六個目標。
第四名 蘇37(Sukhoi Su-37)
最大速度:2870km/h
最大起飛重量:34000kg
這架飛機有兩個帶有推力矢量的渦扇發動機。值得注意的是,蘇霍伊設計局於1983年開始進行推力矢量技術研究。最初,第一架Su-37飛機裝有兩臺帶有推力矢量的實驗Lyulka-Saturn AL-31FP發動機。該發動機是 Su-27的AL-31F渦輪風扇的衍生產品 。這些引擎是完全可互換的。這是一個臨時措施,直到有更新的AL-37FU發動機可用。在2001年,第一架飛機安裝了AL-37FU發動機,更新的航空電子設備和電傳操縱系統。據稱,這架飛機實際上沒有攻角限制。Su-37是敏捷的戰鬥機。由於其可操作性,它還可以躲避敵人的飛彈攻擊。推力矢量噴嘴可以根據執行的操作同步和不同地偏轉。飛機可以以接近零的速度進行特技飛行。Su-37在各種航展上進行了多次演示飛行,以其無與倫比的可操作性使觀眾驚嘆。
Su-37具有次要的空對地能力,但是其主要作用是空中優勢。它有12個機翼和機身硬性點,可以攜帶最大8 000公斤的飛彈。這架戰鬥機可以攜帶用於空中作戰的R-73E和R-77短程飛彈以及用於地面攻擊的各種紅外和雷達尋的飛彈。這架戰鬥機還裝有150發GSH-301 30毫米加農炮。
與現代Su-35相比,Su-37的火控系統得到了改進。它的相控陣雷達可以跟蹤多達20個空中目標,並同時引導8枚空對空飛彈。
第三名 殲15(SHENYANG J-15)
最大速度:2940km/h
最大起飛重量:33000kg
殲-15融合了殲-11B的技術,裝配鴨翼摺疊式機翼,機尾裝有著艦尾鉤等艦載機特徵,起落架強度高,前輪能夠迎合像美國海軍艦載戰鬥機拖曳彈射方式。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彈射器起飛的問題,將部署到遼寧號航空母艦和未來國產航空母艦上。
殲-15的武器系統應該和現役殲-11B、殲-11BS相似。但由於是海軍型號,因此會更強調對海攻擊能力,尤其是具備強大的使用反艦飛彈能力。殲-15可以攜帶使用現所有國產精確打擊武器,如近距空對空飛彈、主動雷達制導遠距空對空飛彈、超音速遠程反艦/反輻射飛彈、空對艦飛彈、遠程空地飛彈的對海上目標版本、反輻射飛彈以及系列制導炸彈等,而且可以使用和俄制蘇-30戰鬥轟炸機配套引進的各種俄制精確打擊武器如Kh-59ME遠程防區外空地飛彈。除此之外,殲-15安裝有機炮。(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第二名 米格25(MIG-25)
最大速度:3000km/h
最大起飛重量:37500kg
該攔截器旨在與高空飛行和高速飛機(例如 洛克希德SR-71偵察機)交戰 。MiG-25具有出色的性能,可實現高速,高度和爬升率。但是,它缺乏機動性,很難以低速飛行。
MiG-25PD於1978年推出,是Foxbat的終極變體,具有RP-25向下/下射雷達,鼻下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R-15BD-300發動機以及提供巨大的腹部燃料的功能。罐。
在其他地方,MiG-25攔截器是利比亞和敘利亞的重要飛機。阿爾及利亞有十架MiG-25攔截器,負責首都阿爾及爾的防空和空軍基地附近的戰略核基地。土庫曼斯坦有兩個團配備了較早的MiG-25P模型。所有MiG-25P / PD / PDS操作員還配備了少量帶有階梯式座艙的MiG-25PU(Foxbat-C)兩座轉換教練員。
MiG-25RB(Foxbat-B)是雙角色偵察/轟炸機。這架飛機可以攜帶八枚500公斤的炸彈,並能夠以超音速從超過20000 m的高度釋放它們。MiG-25RB的亞變體開發了多種用於電子情報和專門偵察角色的系統。偵察的MiG-25擁有自己專用的兩座教練機MiG-25RU。
出口的MiG-25RB / RU在阿爾及利亞和敘利亞的服務有限,而印度的第102廣場(Sqn)則使用專用的照片記錄MiG-25R / RU(以及具有轟炸能力的MiG-25RBK電子情報飛機)。蘇聯解體後,一些MiG-25RB被傳遞到亞塞拜然和哈薩克斯坦。
MiG-25BM(Foxbat-F)是單座防禦抑制型。它攜帶了Kh-31和Kh-58反輻射飛彈。
第一名 米格31(MIG-31)
最大速度:3035km/h
最大起飛重量:46200kg
MiG-31具有很高的速度,高度和爬升率,但是為了實現這些功能而犧牲了機動性。MiG-31是生產速度最快的飛機之一。它使用飛彈遠程擊落敵機。
MiG-31的Zaslon雷達是世界上第一臺相控陣單元。該雷達的射程為200公裡。它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同時控制4個目標的參與。直到2001年,MiG-31才是世界上唯一配備相控陣雷達的串行戰鬥機。
MiG-31M是MiG-31的高級版本。它旨在開發遠程 R-37 飛彈(聲稱可達到200公裡的射程)以及R-77中程空對空飛彈。它配備了Zaslon-M雷達,一系列新的航空電子系統,經過重新設計的後座艙以及新顯示器以及升級的D-30F-6M發動機。1985年,七架飛行的MiG-31M原型機中的第一架進行了首次飛行。MiG-31M不幸在錯誤的時間出生,當時國防預算被削減。該程序最終被停止,並且MiG-31M從未達到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