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來電諮詢:我在某品牌買了一套實木家具,送過來紋理不好看,便讓工廠給換了一個,換了之後的紋理確實非常漂亮、整齊,我又擔心是貼皮的,請問怎麼辨別是否貼皮?
我的答覆是:首先實木家具難免有色差或者黑斑、白邊、結疤之類的自然瑕疵,不同檔次出現的頻率不同,越高端越不用忍受(畢竟不能花萬足金的價格買千足金的首飾)。
如果你不能接受,必須調換,工廠確實有可能給你退回去的家具貼皮,但是也有可能單獨選料重新做一個儘量完美之品。
貼皮分兩類,第一類是內才與木皮材質不同,如果賣家不主動告知,這算是真正的造假;如果賣家主動告知,則屬於特殊工藝,例如大整面的櫃體或者臺面,內材用穩定性更高的多層板,表面貼與主材一樣的木皮,僅僅是為了家具品質,而不是為了省成本做假,實用性上講多層板貼木皮比實木板更好。
第二類是內材和貼皮材質一樣,主要是為了表面紋理好看,滿足個別強迫症比較厲害的客戶,其次也是為了節約成本,這個不能完全算造假,即使檢測也是純實木家具。只是消費者固執地認為貼皮就是偽劣產品,觀念還是十多年前板式家具貼實木皮的年代。
回歸正題,怎麼辨別是否貼皮,首先是諮詢賣家,賣家有義務如實告知是否有貼皮。其次是通過自己辨別,例如看紋理,如果是臺面貼皮可以看側邊,橫斷紋與刨切紋是否整齊一致,一致的話就沒有貼皮,不一致就是貼皮了;如果是側山之類沒有辦法看到橫斷面的,就看內外側的紋理是否對稱一致。另外有一個模糊判斷法,只要是大塊面積(大於或等於0.5平方),一眼看過去毫無瑕疵,而銷售價格同其他有瑕疵的差不多,基本能判斷是貼皮,因為像大面積用FAS級料與普1級料成本相差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