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範閒鬥詩會上為何選擇杜甫的《登高》,此詩好在哪裡?

2021-01-14 無風卻起念

倘若說起2019年末優秀的電視劇的話,人們就不得不想到《慶餘年》,這是一部風靡當下中國,令無數年輕人沉迷其中而不可自拔的優秀作品,也給人們人的空閒生活帶來了樂趣。

而認真看劇的人,往往會從中發現一些亮點, 比如有人就注意到範閒在鬥詩會上的表現,而其所選擇的作品,正是杜甫的《登高》。那麼問題來了,為何範閒要選擇這首詩,這首詩優秀之處在哪呢?

《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對於這首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天

高風急猿聲悽切悲涼,江水清澈,上面有群鷗在嬉戲盤旋。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飄落,而長江更是滾滾湧來奔騰不息。我面對這漫天的秋色心有所感,並因為常年漂泊在外而異常悲傷,暮年多病的我只能夠獨自登上高臺。我因為鬢髮日益斑白而感慨人生艱難,並且因為困頓潦倒,而在病後停酒傷懷。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秋天,被譽為「古今七言律詩之冠」。當時的杜甫位於夔州,患有疾病,至交也相繼去世,正處於人生的低谷之中。

這一年,「安史之亂」已經結束了四年了,但是地方軍閥卻在此時爭奪起底盤,而杜甫原本依附的勢力因為嚴武的去世而土崩瓦解。失去依靠後的杜甫只好離開傷心地,並最終來到了夔州。

在這幾年時光中,杜甫的生活非常貧困,並且身體也很不好,因此,有一天他登上白帝城附近的高臺,百感交集,看到這蕭瑟的秋色而產生了對身世飄零的感慨,並湧現出了對老病孤愁的悲哀。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才能夠寫出《登高》這樣的佳作。

宋朝著名文學家劉克莊在《後村詩話》稱讚此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二聯不用故事,自然高妙。」。

《登高》一詩,前半部分寫景,而後半部分抒情,並運用了許多不同的寫法。在首聯中,作者主要刻畫眼前的風景,而次聯則用於渲染秋天的悲傷氣氛,令人很容易被帶入情景之中。而在頸聯中,作者則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漂泊寫到多病殘生。在尾聯中,作者從白髮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如此一來,一個憂人憂己憂國的形象便湧現在了人們的眼前,栩栩如生。

當然就如同劇中的莊墨韓說的,範閒作為一個年輕少年,寫出這樣一首悲涼的詩,確實稍微有失違和,不過作為一個穿越者回到過去,倒也算是合理。然而,不管怎麼說,還是無法掩蓋《登高》這首詩的優秀光芒的。

參考資料:《後村詩話》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正如林黛玉所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所以,崔顥的《黃鶴樓》能夠在沒有杜甫的《登高》嚴格規整的情況下,依舊得票眾多,被後人譽為「七律最佳」。《黃鶴樓》是一首思鄉懷古之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可謂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
  • 《慶餘年》:讓範閒走紅的「萬裡悲秋常作客」,原來大有來頭?
    在最近的熱播劇《慶餘年》中,男主人公範閒在詩會上被他人用言語所激,於是便隨即寫下一首詩。此詩一出,詩會上的人無不拍手稱絕。而範閒也在當時的文壇上迅速走紅。值得一提的是,在還沒有寫出此詩的時候,範閒就跟眾人誇下海口說:「你們要是能寫出更好的,我這輩子就不寫詩了」!那麼,範閒究竟寫的是哪一首詩呢?
  • 杜甫《登高》和崔顥《黃鶴樓》哪一首才是七律第一?看看這些數據
    雖然大家一直說著「文無第一」,但事實上用比較的方式來品讀詩歌,本身就是一種極好的品詩方式。所以筆者先強調,本期把杜甫的《登高》和崔顥《黃鶴樓》拿來一筆,並非是一定要分出哪首才是七律第一,而是希望我們在比較中,能對這兩首七律巔峰之作,有更深的認識。
  • 杜甫的《登高》,是想表達什麼樣的心情?什麼樣的情感?
    滾滾長江,蕭蕭落木,正是肅殺悲秋時節,天地間,獨見一雙鬢斑白的老者,步履維艱,愴然登高極目,濁淚潸然。一此人竟是杜甫。這是大曆二年(767年)秋,長江之濱的夔州。此時杜甫五十五歲,罹安史之亂,顛沛流離已逾十年。最是貧病交加、體弱力衰之時,緣何到這秋風凜冽的峽口高處獨自徘徊?
  • 杜甫老年唯一一首高興的詩,在座的各位都讀過!
    杜甫想必大家都知道,也都了解。但凡讀詩,總是繞不過他的。他本人被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這些都不是一般詩人用得上的稱號。聖這個字,在中國古代必須是才華橫溢和德行極佳才可以用的上。而杜甫的「聖"體現在他一直紮根在的大唐土地上,一直關注著現實社會。他的偉大之處恰恰在於他無論身處何種境地,自身遭遇怎樣困苦,始終心懷家國天下,心憂黎民百姓。"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他的詩的風格都是沉鬱頓挫的,悲憤的,後期尤盛!寫滿了自己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底層人民生活的同情。
  • 杜甫52歲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流傳千年,小學生必背
    悅讀經典,給自己一方安靜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詩詞能夠帶給我們很多不一樣的感受,也能讓我們體會詩人不同的心境。說起杜甫,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憂國憂民,杜甫的詩歌中總是充滿著憂愁和坎坷。當然,也有為數不多的比較輕快的詩句,比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但是今天安久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小詩,是杜甫心情非常好的時候寫下的。這首詩很短,但是非常經典,小學生都會背。詩歌原文:《絕句》唐·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慶餘年:劇中的另一個秘密,誰寫了醜陋的毛筆字?
    在《慶餘年》,郭保坤和範賢是一對死敵,在會見了剛開始之後,他們兩個就開始了,然後是靖王世子的詩歌表演,由於郭保坤是故宮編撰的,他從事民政工作,他沒有注意到範熙,然而他同意去赴約,這真的讓郭保坤感到驚訝!
  • 《慶餘年》大火,小說也同樣好看,書迷趕快看過來
    哈嘍大家好,你們的白叔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白叔重推《慶餘年》啊,隨著電視劇的熱播,它的小說也一樣好看哦,趕快來看一看吧。《慶餘年》作者:貓膩精彩節選:「刷刷刷刷!」世子看著他這模樣,險些笑了出來,範家小姐說的那些話,他是不會信的,一個十歲的少年或許真能寫出好詩,但像這種小心翼翼拿捏分寸的進謁詩,應該不會寫,他估計是範閒昨天夜裡寫好了,今天才故意讓範若若拿出來,好在詩會上一舉驚人。他並不反感這些,反而覺得有些有趣,像範閒這樣看上去十分灑脫的人物,居然也會寫出這種詩來。
  • 杜甫和崔顥的七律之爭,你更看好《登高》,還是《黃鶴樓》呢?
    只要你認為是好的作品,那麼就可以反覆去讀,完全沒有必要說要選一首出來,成為什麼冠軍。唐朝的詩人大部分都寫過七律,要論名氣的話,自然是杜甫的《登高》,還有崔顥的《黃鶴樓》,兩首詩儘管是不同的風格,但是最具有代表性。這兩首詩也是時常被網友拿出來比較,那麼我個人只能是談一談讀這兩首詩的感受,杜甫是一位有大愛的詩人,憂國憂民,始終是心繫天下,用愛溫暖世界。
  • 詩聖杜甫最冷門的一首詩,結尾一句令後世詩壇膜拜了上千年
    詩聖杜甫之所以能被冠以「聖」的稱號,一則在於他對於律詩體格的完善,其詩歌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二則是杜甫人格的高尚,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寫下了大量愛國愛明的詩作。因而,稱其為詩中聖人,絕非過譽。在杜甫的筆下,一景一物都是國家江山。
  • 鄰居常來偷棗,杜甫寫一首詩,因為這首詩太失水準反而流傳千年
    像《登高》這首七言律詩,被很多人稱之為千古第一七律,當然也有些人有不同的意見,但無論如何《登高》最少都是中華詩詞文化史上,排名前三的七律作品。除了《登高》杜甫"三吏"、"三別"等作品,在中華詩詞文化史上也是具有非常高的地位。
  • 杜甫寫「青春作伴好還鄉」時已經51歲,為何還說「青春作伴」?
    身在蜀地的杜甫欣喜地寫下了這首七言律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詩聖出手,自然是精品,這首詩無論是工整度還是意境,都令宋元明清的名家們讚嘆不已。全詩只有一個「喜」字,卻句句歡喜,筆意飛馳,一氣如注,原來杜甫高興起來是這般可愛!但是對於的頸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句,不少人卻並不能理解。杜甫寫此詩時已經51歲時,為何會說「青春作伴」?何來青春可言?
  • 《慶餘年》郭寶坤絕對壞人中的一股清流,智商捉急到讓人恨不起來
    要說《慶餘年》中最搞笑的人是誰?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範思轍(郭麒麟飾),他長相呆萌,愛財如命,總會做出一些無釐頭的事情,承包了很多人的笑點。而《慶餘年》中還有一個比範思轍還搞笑,他雖然是壞蛋,但智商太低,讓人恨不起來。
  • 窮困潦倒之時,杜甫寫下了這首詩,短短56字,堪稱古今七律之首
    導言:窮困潦倒之時,杜甫寫下了這首詩,短短56字,堪稱古今七律之首。杜甫作為與李白同時期的詩人,被後人稱作詩聖,他以其獨特的才華在唐代文壇留下了自己的印記。杜甫這一生是悲慘的,有啥說啥,杜甫這一輩子不如李白過得瀟灑寫意。晚年的杜甫窮困潦倒,連自己的孩子都被餓死了,可能這樣的經歷讓杜甫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對於人生的感悟也就越深刻,因此寫出來的詩也就更真摯。杜甫出身名門,其祖父杜審言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也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杜甫自小便接受正統的教育,為他之後的詩歌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慶餘年》範閒背詩一鳴驚人,論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性
    範閒的第一次才子之名是杜甫給的範閒第一次背誦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一首詩讓範閒在詩會上大放異彩,其實範閒參加詩會也只是為了找一見鍾情的「雞腿姑娘」林婉兒。莊墨韓是大家莊墨韓第一次出現,就引得全京城的讀書人追隨左右,請求莊墨韓收自己為弟子。大家都在吐槽小說作者貓膩起名隨意,其實從莊墨韓的名字裡面就可以看出,其實並不是這樣,莊墨韓在電視劇中是大家,這個名字集合了「莊子、墨子、韓非子」,歷史上三大家的名字合為一體,已經夠用心了。
  • 杜甫平時低調,關鍵時候寫首得罪皇帝的詩,40字就有兩個千古名句
    筆者第一次讀這首詩時,還真不敢相信這是杜甫寫的,是真沒想到感覺挺文弱的杜甫會寫出「擒賊先擒王」這樣的句子。全詩40個字,就有兩個千古名句,讀懂整首詩後,讓人不由地對杜甫肅然起敬。詩的前4句,寫的都是沙場上該如何制敵。
  • 杜甫的詩為何會落選?
    原標題:杜甫的詩為什麼會落選——唐人選唐詩與杜詩早期傳播、影響論唐人選唐詩中有的選錄杜詩,有的並不選錄杜詩,這種情況是杜甫研究的重要命題,對此學術界已有較深入研究,張忠綱先生、陳尚君先生都有專文討論杜詩早期流傳情況
  • 杜甫最潦倒的一首詩,爆紅國際,BBC曾稱他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杜甫最潦倒的一首詩,爆紅國際,BBC稱他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提起杜甫,大家似乎首先想到的是他唐代詩歌史上的「李杜」的稱謂——總逃不開李白。杜甫的一生正處於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關鍵時期。這樣的歷史時代,使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嘗盡種種的痛苦。
  • 杜甫一首唐詩,雖然字字悲苦,卻被譽為「古今七言律詩第一」
    雖然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文學史上卻同時把崔顥的《黃鶴樓》和杜甫的《登高》,推向了盛唐七律第一的爭執之中。崔顥雖然在文學史上的名氣和杜甫相比相差太多,而且其經典之作《黃鶴樓》也並不見得完全符合律詩的格律要求,但因為經歷了李白擱筆、在七律還沒有定型之前就寫出如此高水平的詩歌的緣故,向來被文學史所看重。
  • 詩聖給詩仙的詩:杜甫深愛著李白,就像月亮仰慕太陽
    也回贈《戲贈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等詩。李、杜互相寫的贈寄詩充滿了真誠的情誼。這是杜甫現存的第一首七言絕句,是杜甫在745年的秋天寫的,也就是剛剛和李白從山東分開的秋天寫的。這首詩被認為是杜甫寫給李白的所有詩作中「此詩最簡,而足以盡之」的一首。始終不惜筆墨,因為真摯的敬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