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龍與刺蝟樂隊的合作不出所料引發了爭議。
雖然朱一龍的粉絲都對這樣的跨界合作表現出了積極的回應,可現實中某些搖滾樂迷總有一種優越感,似乎看不起流行音樂和偶像明星。
這不,這場東方衛視跨年演出剛過去,刺蝟樂隊《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這首歌在某易雲音樂的評論區就炸開鍋了。
誠然,朱一龍的粉絲也因為這次的表演才了解到刺蝟樂隊和那首《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這本來沒什麼錯,畢竟你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生來就喜歡搖滾樂,誰都有資格在任何時間喜歡任何一支樂隊。
在《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這首歌的評論區,朱一龍的粉絲因為愛豆來聽這首歌,這讓部分刺蝟的樂迷不滿,他們覺得朱一龍作為一個「流量小生」,他的粉絲竟然因為他才知道刺蝟樂隊,竟然之前都沒聽過刺蝟樂隊。
這種「小眾」的「優越感」實在令人費解。
世界上那麼多樂隊和歌手,誰規定一個人必須都認識都聽過?難道一個人因為朱一龍認識刺蝟樂隊不好嗎?
還有人質疑朱一龍「拿電吉他從頭到尾狂掃三(和)弦您就算是Rock了?」
可誰規定三和弦就不是搖滾?這顯然對搖滾樂的理解太過狹隘,著名的搖滾先驅地下絲絨樂隊的主唱Lou Reed很多歌就倆三和弦,你能說地下絲絨不算搖滾嗎?難道只有金屬強力和弦是搖滾樂?
朱一龍能站在舞臺上和刺蝟一起合作,就是很搖滾的一件事。
總有人喜歡用自己喜歡的音樂來裝點自己的優越感,殊不知,音樂就是音樂,說到底它是人類的一種娛樂方式,並不是皇帝的新裝。
我覺得部分狹隘的搖滾樂迷更應該感謝朱一龍,是他憑藉自己在當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更多年輕人接觸並喜歡上了刺蝟樂隊甚至搖滾樂,做音樂不就是為了讓更多人聽到和喜歡嗎?難道有人做音樂不想讓更多人聽到?
至於通過什麼方式認識,真的有那麼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