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決定去哈爾濱到出發大概半個月時間,以為十一月底的東北也不至於把人凍傻,結果低估了冷空氣的威力,十二月氣溫更甚。
可以說這是目前唯一一座因為氣溫太低我玩不動的城市,幾個腳趾頭差點沒掉在路上。
東北太適合組團去了,在每個熱門景點都能聽到熟悉的粵語,司機說往年這個時候應該扎堆東南亞的廣東人都來東北了。本來一個人旅行這件事就帶了點「孤獨感」,搭配冰雪,多少有了點慘兮兮的味道。
▲隨手拍結冰的松花江
返程來到太平機場在洗手間脫下打底褲,把短暫陪伴我兩天的雪地靴扔進垃圾桶那一刻,整個人仿佛得到了救贖,我可太需要南方的溫度了。廣東不需要它,留在哈爾濱回歸塵土也許是它最好的歸宿。
- 1 -
到達哈爾濱是晚上,以前很難想像東北的冷是什麼冷,自信地穿了一條運動褲就出了機場,晚上八點的中央大街只有零星的遊客,店鋪很多都打烊了。
到酒店放好行李後,我還是決定出門,夜晚對周末旅行來說每一刻都很珍貴。
從酒店走去「聖索菲亞大教堂」不過七八百米,但因為冷,這段路程無敵漫長,眼鏡更是因為冷空氣不斷起霧,嚴重影響視野。
▲看我起霧的眼鏡
大晚上還是有很多人在這裡拍照打卡。教堂除了白天音樂會,平常是進不去的。倒騰了幾分鐘沒有找到特別好的角度,也不好意思麻煩路人,匆忙拍了幾張風景照奔赴下一程。
今晚的主要任務就是——體驗「東北搓澡」!
來之前做了一番思想鬥爭,也做好了一絲不掛的準備,但真實去到整個人還是很慫。會所服務員的每一個熱情問候,似乎都在告訴你「我們這裡很貴」,讓人害怕。
換好鞋後上五樓找儲物櫃,然後開始脫光光……
時不時有些泡完澡的姐姐光著身子走出來,還好樓下時給了一條小毛巾和塑膠袋,毛巾可以稍微擋一下上面,一隻手拿著塑膠袋擋下面。會有服務員很熱情地給你推銷各種套餐,我跟在後面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實在是太羞恥啦!
醋搓和牛奶搓都要另外加錢,不知道行情的我選擇了直接幹搓,那酸爽簡直永生難忘。
對於澡堂的泡澡池子衛生問題大家的爭議還是蠻大的,但對於平常也去遊泳池的我來說都可以接受,如果真的害怕,只衝澡就可以。
★搓澡巾可以自己提前買,但有人跟我說如果是第一次搓,還是在澡堂子直接買的好,貴是貴了點,但是好用,這也只能等待下次去體驗了。
反正我買的搓澡巾用在身上,就像給一條活魚起鱗,或者在拿鋼絲球刷碗,寫起來都想哭惹。
▲從澡堂出來啦
綜合下來,還是覺得在清邁的磨砂體驗最好,搞完皮膚滑滑的,這次搓澡並沒有特別明顯的變化,肯定是我體驗的方式不對!
- 2 -
為了儘可能多體驗,第二天我預訂了雪鄉的一日團,要先自行從哈爾濱前往亞布力。這個團的價格不算便宜,一天下來只去「風車雪山」和「雪鄉」。
從風車雪山下來吃完午飯已經兩點,再去到「大禿頂子山」是下午三點,這邊四點就天黑,所以三點的天色接近黃昏,這時候上山不僅冷而且拍出來的效果也不會很好,很多遊樂項目也玩不到。「冰雪畫廊」可以在山腳下看到霧凇,還有一些小動物,更適合親子。
★我買的是早上7:20點高鐵,六點半左右就要到高鐵站,高鐵站裡沒有餐飲,前一天晚上記得準備好食物不然早上就要跟我一樣餓肚子。
★如果時間充足,不妨試試兩日遊,坐汽車從哈爾濱出發到雪鄉需要五個多小時,一日團就是把其中的兩小時省去,用了高鐵接駁。
高鐵車程是一小時八分鐘,到亞布力西後導遊會在廣場接人再驅車前往風車雪山。這邊的路太滑了,沒有雪地自駕經驗的要慎重,土著們開車時真的又穩又好,加上太冷,在車上的溫暖時光反而變得很珍貴,恨不得一直坐在車上……
▲路上的雪景
風車雪山是一片整合旅遊區,山下有冰雪遊樂區/十裡畫廊,山上有霧凇,發電風車,體驗雪地摩託。
從山腳到山上還要坐25分鐘到汽車接駁,上山後兩兩組隊坐雪地摩託到山頂,乘坐的時候一定要抱住駕駛員,有時候下坡我感覺都快要翻車了,但這摩託竟然很結實,不得不佩服人類製造工具的腦洞。
▲風車雪山,很科幻有木有!
對沒見過大雪的廣東人來說,這片山的景觀足夠新奇,藍天白雪搭配發電風車,好多人一上來就興奮地扎到雪堆裡尖叫轉圈圈,但溫度接近零下二十度,戴著手套同樣一分鐘就能被凍僵,五分鐘身體戰鬥力跟相機電量一樣直線告急。
還好遇到了一個從海南來的小哥,忍凍摘下手套幫我拍了這趟唯二的遊客照,感恩。
山上太冷,沒呆十五分鐘就下山了,倒是山下的遊樂場我全部玩了一兩遍,什麼車拉雪圈啦,滑雪圈/馬拉犁,遊戲雖然很憨但快樂是真的快樂,而且人不多不用排隊!
「十裡畫廊」是一條很美的棧道,可以看到結冰尚未完全的小溪,潺潺水流從冰塊的縫隙淌過,陽光從松樹的縫隙灑下來,帶來前所未有的靜謐。
▲十裡畫廊
棧道可以看到霧凇,還偶遇了幾隻雪兔和梅花鹿,小動物們真耐寒呀,看完覺得我家狗子過年完全沒必要穿衣服。
▲雪兔和梅花鹿
大禿頂子山只在山腳下拍了幾張照片,聽上去的小夥伴說上面比風車雪山空曠很多,景觀其實差不多,一些體驗項目需要點時間,乾脆留給下次吧。
▲大禿頂子山山腳
- 3 -
來到雪鄉四點多,天已經完全黑了,簡直過出了晚上八點的感覺。
景區門口到裡面景觀部分還需要坐五分鐘接駁車,一定要坐,不然可能走到半路已經被冷死了。十一月底雪鄉的積雪還不厚,目測屋頂積雪約20釐米,只是簡單蓋了一層棉被的樣子。
▲觀光棧道上俯瞰雪鄉的小木屋
我們首先走了觀景棧道,可以拍到色彩斑斕的雪屋,但沒有發現蘑菇雪。一路上很多拍藝術照的,也就遇見了十幾二十個昭君而已啦。
▲雪鄉隨便逛的街道
晚上雪鄉下起了小雪,雪韻大街上已經很多遊客了,大家的嗨點都好低,雪地裡跳個舞拉個雪板都能樂上半天,媽媽們肯定喜歡這種氛圍。
大街兩旁的商鋪可逛性不高,我買了一個凍梨一個凍柿子就花了19塊錢(後面發現有5塊一個的,不過如果不是特別想吃也不建議在這邊買)……
雪鄉給人的感覺就是失望大於驚喜。
一個小時走走拍拍完全夠了,什麼俄羅斯商店賣的手工藝品都很廉價的樣子,倒是在雪鄉博物館的購物區嘗到了駱駝奶,甘甘的很特別,價格小貴,165元/500g,白嫖喝兩口就好了哈。
▲五點不到,月亮和燈光映襯下的雪房子
後面的時間我們直接進了鋪子裡休息,啃完了一串冰糖葫蘆,味道和廣東買到的其實一樣,但真的很硬很耐咬。
▲東北串串外賣~~
晚上回來太晚又想吃東西,提前點了串串外賣,都說東北的串好吃,還可以,鴨腸30串沒吃完。
- 4 -
最後一天時間留給了哈爾濱市區,如果來這邊不滑雪的話,市區可逛的景點並不是很多。作為一個博物館愛好者,看網上對省博的評價不太小,大多說很小呀展品不多這類的,所以這次沒有去。
清晨在酒店收拾好東西,九點多慢悠悠出門逛中央大街,睡前思想鬥爭了一下要不要起早買評分很高的「尹胖子油炸糕」,可我太清楚自己了,冷到完全不想動,穿了兩條褲子都頂不住這溫度,沒趕早是對的。
晨光下的中央大街還是很浪漫舒適的,尤其廣播還放起了經典的俄羅斯小調,如果這時候捧一杯熱咖啡,牽著情人的手一路說說笑笑無敵美好,不愧是「東方小巴黎」。
中央大街的盡頭就是「防洪紀念塔」和「松花江」,紀念塔是紀念哈爾濱人民在1957年戰勝了大洪水,讓人感覺這座城市的人不僅扛凍,更多了一份傳奇英雄色彩。「史達林公園」也在這邊,沿著整條松花江呈帶狀。
▲防洪紀念塔
這個季節的松花江已經結冰了,膽大的遊客直接到了江面上玩,但我一個人太慫,萬一冰破了就完蛋。
▲結冰的松花江
在坐出租跟司機嘮嗑的時候,他告訴我每年的冰雪大世界之所以要十二月中下旬才能開放,是因為那些冰雕需要從松花江採冰運到現場進行雕刻,這要求松花江冰面厚度達到2米,現在還不是最冷的時候。
乘坐觀光纜車可以到達松花江的北岸,就是「太陽島風景區」,纜車上可以俯瞰結冰的松花江。有時間也可以選一晚住在松花江邊,在飄窗喝喝茶看看雪景,美哉。
▲松花江觀光纜車上
很多人在冰面上寫了自己的願望,有人還畫了好大一隻烏龜,好奇他們怎麼做到畫圖案的同時又不留下自己的腳印的。
▲被寫滿願望的冰面
太陽島上面人很少,公園有很多空曠的雪地。
▲太陽島公園
趁著沒人我直接跑到雪地裡體驗了打滾的感覺(誇張了,實際是瘋狂踩雪),但是這邊的雪還是會化,進了鞋子後很快變成雪水,會導致冷颼颼的,不宜玩太久!
「老道外」可能我逛的地方沒走對,覺得沒什麼好看的。
大冷天最後決定回去中央大街吃午飯,隨便選了一家俄(快)餐,味道普普通通,加上對東北菜沒有特別的執念,在一日團中吃的鐵鍋燉大鵝也是中規中矩,此次行程沒什麼值得「哇哦」的美食。
▲一天內吃了兩次馬迭爾冰棍
如果要特產的話,可以超市選一點紅腸。我買了大概五十多塊錢的紅腸,秋林裡道斯和哈肉聯兩個品牌都有,兒童腸全是瘦肉,普通的是肥瘦混合。後面返程的時候在機場看到同款價格直接翻了一倍。
在中央大街上也看到很多人拎著超大的麵包,進了一家店才知道這叫「大列巴」(俄語翻譯是「大麵包」),據說味道微酸,是俄國人的傳統主食,可以搭配紅腸一起吃。以前為了儲備糧食,一個好幾斤重的都有,做法工藝就流傳下來了,說用來送禮是「禮重情更重」……
▲東北大列巴
但我對這種什麼餡料都沒有的歐包沒有興趣,也不知道吃到何年何月就沒買。
如果想買俄羅斯手信,也不要在中央大街買,可以去「道裡菜市場」什麼的。上次在大興機場的時候路過一家俄羅斯商店,我買了兩袋餅乾,感覺不是很對口味,這次直接放棄。
▲白天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最後送給想去東北的小夥伴一個小建議:一定要穿夠!不然你會冷到什麼都不想逛!手套要買多指觸屏的,脫來脫去真的很影響體驗。
匆忙的東北之行結束太快,也許「不完美」才是每段旅程的記憶點,美往往夾雜著遺憾。送你一個雪地上畫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