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傳媒頭條
編輯整理自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廣電視界等
6月3日上午9:00,根據中共北京市委工作部署,北京電影學院召開全院幹部大會,宣布市委關於胡智鋒同志任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的決定。
此次調任前,胡智鋒的職務是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據「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消息,在履新北京電影學院後,胡智鋒將全面主持學校日常行政工作。
根據媒體報導,自2017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幹部任免,張會軍不再擔任北京電影學院院長職務,三年來,院長一職一直空缺。胡智鋒的調任或許將為這一情況帶來改變。
胡智鋒履歷
公開資料顯示,胡智鋒,男,1965年生。先後就讀於山東大學(漢語言文學學士1981—1985年,現代戲劇碩士1985—1988年)、北京師範大學(影視學博士1999—2002年);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14.12—2015.12)。
1988年到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文藝系任教,歷任講師、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黨總支副書記,電視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兼系副主任,中國傳媒大學文科科研處處長兼《現代傳播》主編、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赴任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
胡智鋒是中國傳媒學術領域第一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國務院戲劇與影視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併入選中組部首批哲學社科領軍人才、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新中國60年影響中國廣播電視進程的60位人物」、首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長期從事影視美學、影視文化、傳媒藝術、電視傳播藝術、公共文化服務等領域的研究。現主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十餘項,已出版學術專著《電視傳播藝術學》《影視文化論稿》《電視美學大綱》等二十餘部,發表學術論文三百餘篇;參與了百餘個電視頻道、欄目、大型節目的策劃和主創工作;擔任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大獎、中國新聞獎、國家音像製品獎、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等多個國家級獎項的評委。
胡智鋒:傳媒學子
要提升社會責任感、有社會擔當
在今年疫情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時任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的胡智鋒對未來從事傳媒的學子曾有以下幾點囑咐:
第一個就是要提升社會責任感。通過這次疫情防控的報導,我們的傳媒學子要有更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也就是要意識到媒體在重大疫情這種特殊的時刻,應當有更自覺的社會擔當。
第二點,要努力地提升我們的報導質量和報導水平。媒體之所以是媒體,它就應該跟社會一般性的信息交流不同,它應該有更高的質量和水平要求。
第三就是提高我們的專業水平,特別是科學方面的專業水平。這次我們看到很多為什麼媒體會出現這種報導不及時,或者說沒有影響力的問題,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我們在專業水平方面還不夠,特別是科學專業水平。
北京電影學院曾通報
辦學治校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據悉,去年11月15日,經中共北京市委批准,十二屆市委第八輪巡視對中國戲曲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服裝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多個市管高校黨委開展巡視。今年5月22日,北京紀檢監察網通報了市委巡視組對北京電影學院等12所市屬高校黨委巡視反饋情況。
通報指出:北京電影學院黨委辦學治校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巡視組發現和幹部群眾反映的北京電影學院主要問題有:對蓬勃發展的電影市場,在辦學定位、繼承創新和發展方向等問題上還缺乏科學全面的分析判斷;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不夠嚴謹,辦學治校存在較大風險隱患;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到位。
巡視指出:如今,影視行業蓬勃發展,電影產業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嚮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中國電影行業尤其是電影教育與人才輸出階段,依然會存在專業院校畢業生路子窄,非專業選手綜合能力強,更有優勢的現象。此外,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的北京電影學院在此次巡視中暴露出的問題,反應出電影人的教育和人才的培養,任重道遠。
-完-
《傳媒圈》專為廣電、視頻、影視、廣告主、廣告代理公司及融媒體業者服務,粉絲量和閱讀量均領先同業。歡迎關注!歡迎合作!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