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四境:古、雅、靜、正

2021-01-09 騰訊網

——————江蘇書協——————

宋曹在《書法約言》中說:「學書必以古人為法,而後能悟生於古法之外也。悟生於古法之外,而後能自我作古、以立我法也。」

入古就是要紮根傳統、深入學習古人書法。不僅要懂得古人的筆法和墨法,更重要是要通過臨摹、體會並融會貫通,用心去體悟書寫之道和自然之道。這些都要經過大量的臨摹,技法訓練並用心體會才會有所得。從側面體現出書家對傳統書法藝術的學習態度和掌握的深度、廣度。

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概括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書法有雅俗之說。黃賓虹也曾說「藝有百病,常病皆可醫,唯俗病難醫」。書法如何達到雅的境界?我以為無外乎三條途徑:一曰做人,二曰讀書,三曰追摹古賢。

所謂做人,也就是古人所說的修身。所謂讀書,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此,可能有不善書法的讀書人,但決沒有不讀書的書法家。書法是一種以漢字為載體,以筆墨為手段,以性情為靈魂的藝術形式。因其具有極強的民族性,所以更注重傳承。未有不臨摹古人而成書法家的,不古必不雅。也體現了一個的修養與層次。

王筠句讀:「採色詳審得其宜謂之靜」。審美之「審」字的本義是——色彩思維,或視覺思維。因此,「靜」的原意不是安靜,而是:色彩安排很合理,很有章法。靜的本意是不爭,不爭則能知足常樂。不爭意味著不貪求名利,順守自然。

「靜」的引申義是指一種悠遠的境界,寧靜可以致遠,可以獲得智慧靈感;一個靜字,蘊含了古人圓融通達的智慧,更讓我們感念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哲人云:「有求皆苦,無欲則剛」,如果能不爭,心就能靜,靜是一種安詳平和之態,是一份怡然自得。所以古人讚賞:靜居則安。這大概也是養生學主張的觀點。體現了人處世的一種泰然心境。

唐柳公權有「心正則筆正,乃可為法」之說。歐陽修以為:「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正,也是現在所倡導的正能量,是中國書法的靈魂。學習書法,當以陶冶性靈為宗旨、以正本清源為要義,立正義、揚正氣、弘正法、見正藝、行正道。也是書家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的集中體現。

版權說明:本平臺以傳播書法知識為宗旨,文章源自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網絡素材無從查證作者,若所轉載文章中的文字內容、美術、攝影等作品涉及您的版權問題,請您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轉載內容!

相關焦點

  • 「天雨流芳」方放書法的「唯美四境」
    方放書法的突出神彩就是一種難得的「靜氣」。那種氣定神閒的感覺,能讓人瞬間停駐腳步,穩下心緒。而這種靜,並非簡單的沉靜、遲滯之靜、板結之靜,而是動中之靜,靜中有動。在那靜中,觀者可以感受到鳶飛魚躍的生命律動,是「肅肅有松下風」的「動靜」之美。
  • 書法的禪境是什麼境?
    書法的禪境是什麼境?書法的禪境即非世俗境,更非俗境。我以為至少包括這樣幾個元素:靜而不躁,文而不野,潤而不枯,簡而不繁,整體上呈現出樸實無華、自然本真的藝術風貌。中國書法藝術及書學理論,受到佛教禪宗思想的深刻影響。書法創作的靈感突發、創作中的空靜狀態,以及作品本身所展現出的意境等,都受到禪宗「頓悟」「空」「靜」等觀念的深刻影響。從大量傳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書法和佛義的關係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是把寫字當作一項善業,與布施造寺相同,是一種宗教行為。
  • 書法:楷書四境,達到的人真不多!
    四個系統楷書的取法,當代都有學習者,因人素養不同而水平不齊,有佳者,但大多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對楷書的層次認識不足。以筆者拙見,楷書有四境。
  • 書法四字名句 辦公室需要霸氣四字書法裝飾
    在生活中,四字書法作品處處可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四字書法作品都比較受到人們的喜愛。有人問:為何自古至今書法四字名句熱度一直不減,反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四字成語書法是中華文化瑰寶,是五千年古今文化智慧結晶,是古聖賢留下來的經典名句,一句四字成語,概括了一個典故、一段歷史、一份哲理。
  • 客廳掛室雅蘭香書法 享受高雅品質生活
    欣賞室雅蘭香書法,享受高雅有格調品質生活。室雅蘭香一詞字面意思簡單明了,給人一股撲鼻而來的幽香之感,在欣賞的過程中,能帶來一份美的體驗。「室雅蘭香」這個詞語出自鄭板橋的對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和《陋室銘》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異曲同工之妙。室雅讓人遠離塵囂,凝神靜氣,思接千古,也是適宜品性儒雅之人的住所。
  • 非常實用的書法用詞大全
    書法作品落款位置沒有固定格式,也無絕對的位置,它是與正文互為關聯的。落款的內容視情形可長可短,但字體不能大小懸殊,要有相應比例。題款所用字體按照傳統慣例,原則上遵守「今 不越古」、「動不越靜」的規矩。一般來說,如以大小篆為正文者,落款就用隸書、章草書寫;以隸書、魏碑為正文者,落款就用行楷、草書書寫;以楷書為正文者,落款就用行書、楷書書寫。
  • 書法落款幾乎最全知識,搞定日常落款,搞懂古貼落款
    書法落款包括正文題目、內容出處、贈送對象、創作緣由、創作時間、創作地點、作者姓名字號等。好的書法落款多重要呢?一是錦上添花,二就是雪中送炭,彌補原作的不足。那書法落款有固定的位置和形式嗎?那名、字、號的用途也是不一樣的,字一般供人稱呼自己,自稱則有點點不妥,故書法落款中,一般使用名或者號。在王羲之的作品中,常見的落款就是「羲之」。下次看古貼,你可以認真觀察下,用字奇妙無窮。那書法落款的形式是什麼樣子呢?署名只是落款中的小講究,形式確實百花齊放。在花開之前,我們先來總結分分類。
  • 弘一書法中的禪境
    書法的禪境是什麼境? 書法的禪境即非世俗境,更非俗境。我以為至少包括這樣幾個元素:靜而不躁,文而不野,潤而不枯,簡而不繁,整體上呈現出樸實無華、自然本真的藝術風貌。 讀弘一大師書法,我們能夠感覺到這樣一種境界。他創造或引領我們進入了一個靜默的世界。
  • 不可錯過的「館閣體」作品,正雅圓融,現在被批評沒藝術性
    在當今書法界總是有那麼一種聲音,再好的書法作品,只要被打上「館閣體」的標籤,總是會被噴得一無是處,認為館閣體毫無藝術性,根本算不上書法。那麼「館閣體」真的沒有藝術性嗎?對此,現代書法界的大師田英章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館閣體沒有毛病,追求個性也沒有毛病。如果你在把字寫得個性十足、龍飛鳳舞的同時,也能隨手寫出一手規範的館閣體,然後批評館閣體如何毫無個性,是書法的毒瘤,把館閣體批得體無完膚。
  • 釋延振:有一種修行叫書法,超脫世俗,感悟人生
    中國書法是一門很獨特的視覺藝術,書法家們為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發展與創新付出了畢生精力。少林第34代弟子釋延振廣涉古今、博採眾長,數十年臨池磨礪,不斷鑽研,把多種傳統的書法藝術精華進行融合,既富個性,亦緊隨時代風範。
  • 李淑燕書法入門正,筆法精,被贊「書壇奇女子」,當之無愧!
    加之由於從小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緣故,她對書法更是情有獨鍾。因為爺爺也很痴迷書法,在爺爺的啟蒙下她開始臨摹各種古帖,學習古人的書寫技法。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用在李淑燕身上,也是恰如其分的。沒錯,李淑燕不僅美麗雅氣,性格溫和,也特別有才華。
  • 古代文人四大雅,您還保持著幾雅?
    調查一下:您有幾雅呢?焚香重在「香」之美;品茗重在「味」之美;插花重在「色」之美;掛畫重在「境」之美。但這四雅之美,如今卻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第一雅:焚香。清香微燻,沁人心脾,貴在一個清字,清則靜,清則逸,清則雅,清則脫俗。反之則亂,則燥,則濁,則俗。第二雅:品茗。喝茶人如今還算不少,但是稱得上品茗的不多,能追求禪茶一味境界的絕少,以茶代酒求健康者居多,牛飲者居多。
  • 書法作品如何落款,有什麼講究
    書法作品如何落款,有什麼講究文/@成長新視點落款,是指書法作品中除正文內容以外的書寫內容。書法作品落款,主要有落款格式、字體要求、落款內容、印章使用和敬詞稱謂等五個需要注意的內容。一、落款格式。書法作品的正文內容書寫,一般都是篆、隸、行、楷、草等五種書體。落款字體,一般是隸不用篆、楷不用隸、行草不用楷書,綜合有幾個講究。1.文古款今。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書、章草、楷、行書。2.文正款變。正文若是隸書、楷書、魏碑,落款可用楷書或行書。
  • 入古出新,天然成趣,什麼是書法傳統?
    我個人很贊成「書法新古典主義」的提法。所謂「出新」,它不應該有程式化的模式,書法有法,但無定法。當代書壇,越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越有活力。但任何創新都不能割裂文化的傳承性。創新既指向現在,又指向過去和未來。換句話說,創新即是優秀傳統精神的繼承和發揚,又引領了當代的風尚,同時促動著新書法精神的發生。
  • 宋慧瑩書法雄渾蒼勁、盎然古意,筆力不輸男子
    宋慧瑩是值得一寫的著名書法家,她的書法大氣雄厚,豐筋多力,有人說,宋慧瑩的書法筆力不輸男子,這種書法才是正路子,有一股颯爽之風骨,作品有其深厚的傳統文化的底蘊,欣賞她的書法作品令人賞心悅目。宋慧瑩女士自幼受其家庭的影響開始學習書法,她從楷書練起,早年她師從沈延毅先生,後又得書畫鑑賞大家楊仁愷先生的指導,在諸多書法老師的指導和影響下,使她在書法上走的是一條正宗傳統之路,沒有走彎路,加之她學習書法勤奮刻苦,對書法的悟性又很高,在書法創作中形成了她自己的獨特風格她書寫的楷書寬博雄強,法度嚴謹;她的小楷也頗得鍾、王之妙法,清俊雋永、淡靜而高古。
  • 適合掛餐廳的書法內容有哪些?自然和諧的字畫更合適
    那麼適合掛餐廳的書法內容有哪些,這些自然和諧的字畫少不了。國賓禮書法家觀山書法作品《靜》「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說:高尚君子的行為,以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幹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 清朝書法由行草向篆隸的返古避俗風尚
    因此,兩大序列的文字在書法藝術的表現上往往有所區別,其如劉熙載所言:「書凡兩種:篆、分、正為一種,皆詳而靜者也;行、草為一種,皆簡而動者也。」在 17—18 世紀,篆隸書法重新受到文人的重視並興盛,標誌著中國書法自六朝以來以行草為主的帖學向碑學轉變的風尚漸趨形成。這與當時的學術風氣,特別是金石學的熱潮有密切的關聯。
  • 搬新家送什麼禮物好 有內涵又吉祥的四字書法作品
    可以挑選一幅吉祥四字書法,掛客廳、掛書房、掛臥室、掛餐廳都合適,書法作品讓室內充滿書香之氣,同時提供了生活品味。  分享當代名家吉祥四字書法作品,供你參考:  觀山四尺橫幅書法《惠風和暢》作品來源:易從網  惠風和暢,柔和的風使人感到溫暖、舒適。
  • 冷柏青|書法傳習班招生簡章
    瀞園傳習學堂,依託四川省詩書畫院、四川省博物院等藝術重地,邀當代書畫名家開堂授業,授藝術之要義,傳文化之正脈,習傳統之經典,虛靈明覺,知行合一。學堂結合身教與境教,打造沉浸式、互動式的學習體驗。名家面對面言傳身教,針對性學員藝術天賦和審美趣味,因材施教,提升學員書畫專業水平,並開闊視野、增強藝術實踐創作能力與藝術綜合素質。
  • 鍾明善的書法世界:靜淨敬
    聖教序 首節  在當代中國書法界,對鍾明善書法藝術的認識與評價,經歷了一個由去蔽、到心、到神會、再到經典化的過程。但正因如此,方顯出其「久經考驗」的價值所在,並使經典化的存在,有了一個十分堅實的基礎。和足以跨越時代之局限,而深入時間、深入歷史深處的價值認同,而非「時勢造英雄」式的曇花一現。  由書法理論家到書法教育家再到書法家,擁有多重身份迭加的鐘明善,其書法創作的成就,曾長時期被遮蔽或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