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戰巡「胡德」決戰「俾斯麥」被一發入魂,爆沉原因存6大可能

2020-12-08 騰訊網

在1941年5月24日丹麥海峽中沉沒的"胡德"號是英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同時也是史上最強的戰巡,相比之前的英國戰巡在防禦上得到了明顯強化,又接受了日德蘭海戰的戰訓,改進了彈藥庫的防火防爆措施,可是依然未能避免瞬間爆沉的命運。從目擊者的證言看,"胡德"號明顯毀於後部彈藥庫的殉爆,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引爆了彈藥庫,其實直到今日仍然沒有定論。由於"胡德"號從中彈爆炸到沉沒前後只有短短三分鐘,而倖存者僅有三人,使得來自該艦本身的信息非常有限,英國海軍對其沉沒原因的調查主要來自其他在場目擊者的報告,特別是距離最近的"威爾斯親王"號艦員的證言,同時結合"胡德"號的工程技術資料探究其爆炸根源,提出了多種觀點。戰後的研究者們又藉助於德國海軍的相關記錄和資料為部分觀點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從而儘可能地接近事實真相,

圖1:這幅畫作描繪了"胡德"號在海上高速航行的雄姿,但最終也遭遇了瞬間爆沉的命運。

在"胡德"號沉沒之初,英國海軍認定該艦毀於後部主炮彈藥庫被直接命中,但是這個結論很快被包括"威爾斯親王"號艦長裡奇上校在內的大部分目擊者的證言所推翻,他們都聲稱"胡德"號最初的爆炸發生在主桅附近,而非X炮塔下方的彈藥庫。結合德方記錄,"胡德"號在5月24日6時"俾斯麥"號進行第五輪齊射時被擊中,而英方目擊者也證實了這一點。德艦的射擊方式是以四門主炮一組進行半齊射,裡奇艦長聲稱,這輪射擊的4枚炮彈有2枚落在"胡德"右舷,1枚在左舷,形成了夾叉,最後1枚則擊中了"胡德"號後部艦體,但具體命中位置無法確定。可以肯定的是,這枚命中彈是引發爆炸的重要誘因。

圖2:丹麥海峽中"俾斯麥"號使用後部主炮進行半齊射的情景。

圖3:由"威爾斯親王"號艦長裡奇上校手繪的"胡德"號爆炸情況的草圖,爆炸位置明顯在X炮塔之前的主桅附近。

副炮引爆說:目前,關於"俾斯麥"號這次命中的破壞效果得到普遍接受的觀點是,炮彈擊中了艦體後部的102毫米副炮彈藥庫,引發爆炸,進而波及相鄰的主炮彈藥庫,導致了毀滅性的大爆炸,同時副炮彈藥庫的爆炸衝擊波也同時摧毀了另一側的隔壁,衝進輪機艙,大量火焰和煙團沿著輪機艙通風道向外噴射,這同樣可以從目擊者的報告中得到佐證。不過,關於這枚炮彈是如何擊中了副炮彈藥庫的,目前尚無確切的證據加以證明,最大的可能是擊穿了178毫米的中部裝甲帶。不過,也有學者對這一結論持懷疑態度,認為並非"俾斯麥"號的炮彈引爆了副炮彈藥庫,而是由其他原因造成。這一說法的主要依據是德制穿甲彈的延遲引信延時僅有0.035秒,這段時間穿甲彈的行程僅有數米,在其接觸到彈藥庫的裝甲隔壁之前就會爆炸。

圖4:後人通過研究繪製的"胡德"號爆沉的過程,"俾斯麥"號的炮彈很可能擊穿了中部裝甲帶

圖5:"胡德"號後部艦體的裝甲布局和彈藥庫位置,可見305毫米主裝甲帶只有窄窄的一條,根本無法為後部彈藥庫提供全面有效的防禦。

關於副炮彈藥殉爆引發大爆炸的觀點還有一種說法,即部分副炮彈藥被堆放在後部主炮塔基座外圍,並且沒有任何裝甲保護,這部分炮彈被德艦的炮彈引爆並波及主彈藥庫。這種說法同樣與目擊者提供的"胡德"號最初爆炸的情況相悖,顯然是不成立的。

圖6:一群"胡德"號的水兵在甲板上學習裝定副炮炮彈引信,該艦很可能因為副炮彈藥庫被擊中爆炸而致最後沉沒。

火災引爆說: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認為,是"胡德"號先前被"歐根親王"號擊中時引起的舟艇甲板的火災蔓延到彈藥庫,最終釀成災難。在"胡德"號發生爆炸前幾分鐘,曾被"歐根親王"號兩次命中,落彈位置均在後煙囪和主桅之間的舟艇甲板上,並引發了火災,特別是102毫米副炮附近的待發彈藥被引爆,助長了火勢。無論是近處"威爾斯親王"號的艦員們,還是遠處的德軍官兵都觀察到了"胡德"號的火災及其逐漸增大的勢頭,裡奇艦長後來回憶,火焰幾乎遍及後煙囪和主桅附近。

圖7:"胡德"號模型的艦體中部舟艇甲板局部,"歐根親王"號的炮彈兩度命中這裡,並引發火災。

然而,這場火災引發爆炸的說法存在幾點疑問。首先,火災發生地點在遠離彈藥庫的露天甲板上,難以在短時間內波及到艦體深處的彈藥庫,而在火災發生期間,"胡德"號並未減速,一直保持高速航行,這表明位於起火區域正下方的輪機艙沒有受到影響;其次,支持這一說法的人認為火焰是通過副炮彈藥輸送通道進入彈藥庫的,但是"胡德"號的一位倖存者確定當時副炮輸彈通道的防火門是關閉的,但也不能排除防火門因為中彈或其他原因意外敞開的可能性。此外,裡奇艦長等證人也提及火勢因為"胡德"號前主炮射擊產生的爆風而受到壓制,一度變小,並且之後有受到控制的跡象。總之,並不能確定甲板火災與彈藥庫的爆炸的必然聯繫,總體來說這種機率是比較低的。

圖8:這幅繪畫表現了"胡德"號中彈起火後堅持戰鬥的場面。

火炮事故說:這種觀點認為"胡德"號沉沒是由自身的火炮事故導致的。有人聲稱在爆炸發生前"胡德"號X炮塔的主炮炮口噴出異常的煙霧,疑似炮彈在炮膛內被引爆,進而由炮塔戰鬥室蔓延至彈藥庫。但是,聯想到日德蘭海戰的戰訓,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同樣很低,既難以證實,也與最初爆炸的情況相矛盾,同樣缺乏可信度。

魚雷自爆說:在彈藥庫爆炸說之外,還有一種觀點也曾受到重視,那就是"胡德"號是因為自身的魚雷被引爆而被摧毀的。"胡德"號配有4具魚雷發射管,兩具一組對稱布置在後煙囪附近上甲板上。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魚雷可能受到甲板火災的影響而發生爆炸,更可能被"俾斯麥"號的炮彈擊中而爆炸,進而破壞了船體結構,造成船殼破裂,而"胡德"號正以接近30節的高速航行,從裂口湧入的海水帶來的巨大壓力導致船體斷裂、瓦解,最終沉沒。

圖9:"胡德"號後部艦體各層甲板的裝甲布局,其中右舷側的半圓形為魚雷爆炸可能波及的範圍。

水下命中說:除了魚雷自爆說外,還有一種更為離奇的觀點,即"胡德"號是被一枚落在舷側近處的380毫米炮彈從水下擊穿了船殼,進而命中了彈藥庫。這種說法有一個非常有力的旁證,"威爾斯親王"號就遭遇了類似的損傷,一枚近失的380毫米在水下運動了大約25米後,擊中了該艦位於水線下8米處的船體,在擊穿了數道輕型隔壁後被防雷隔壁擋住,沒有爆炸。有學者通過計算也證實了水下命中說的可能性:"俾斯麥"號炮彈如果在距離"胡德"號舷側6.1米處入水,其水下彈道就可以避開舷側裝甲帶的下緣,從而鑽入艦體深處的彈藥庫,在引信動作可靠的情況下,的確能夠達到一擊致命的效果。但是,考慮到水下命中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而在同一場海戰中發生兩次更是罕見,所以這種說法也只能是理論上的可能性,無法得到確切證實。

圖10:通過計算推測得出的"俾斯麥"號炮彈從水下擊穿"胡德"號艦體的彈道。

垂直擊穿說:最後,還有一種觀點一度頗有市場,那就是"胡德"號是被"俾斯麥"號發射的大落角炮彈直接擊穿了多層甲板後摧毀了彈藥庫而最終殞命,正如1920年的實彈測試所顯示的情況。這一觀點之所以流行,因為正好契合了舊式戰艦設計中忽視水平防護的缺陷,從而得出一個看似合乎邏輯的結論。然而,結合雙方的作戰記錄和德軍380毫米艦炮的彈道性能,有學者計算得出,擊中"胡德"號的那輪齊射的射擊距離大約為16500米,炮彈入射角度不可能超過14度,而在這種小角度下炮彈不太可能連續擊穿數層裝甲甲板直入彈藥庫。

圖11:這幅畫作描繪"威爾斯親王"號從爆炸沉沒的"胡德"號一側駛過。

2001年,"胡德"號的殘骸最終被發現,從而為解開"胡德"號爆沉之謎創造了新的機會。考古人員對殘骸進行了勘察,證實了"胡德"號的後部彈藥庫的確從內部發生了大爆炸,從而推翻了魚雷自爆說。同時,殘骸右舷的破壞程度明顯比左舷嚴重,從一個側面證明"胡德"號致命傷在於艦體後部右舷。值得注意的是,"胡德"號A炮塔之前的艦首大部分不知所蹤,有可能在下沉過程中斷裂,或者遭到內部爆炸的破壞。即便如此,對"胡德"號殘骸的勘測也未能澄清全部事實,很多細節至今仍晦暗不明,只存在於理論推測。

圖12:根據對"胡德"號殘骸的勘測結果得出的該艦受損區域的範圍(紅色)部分,可見其致命傷在於艦體後部。

圖13:後人製作的丹麥海峽海戰的場景模型,一側是"俾斯麥"號,另一側是斷裂沉沒的"胡德"號,不過製作者搞錯了當時兩艦的相對位置,"俾斯麥"號的主炮在戰鬥中應指向左舷,而非右舷。

相關焦點

  • 英國最強戰巡「胡德」被一發入魂,其防禦力到底如何,有否缺陷?
    日德蘭海戰後的調查表明,三艘精銳戰巡的損失應歸咎於主炮塔中彈後火焰沿開放的輸彈通道直達彈藥庫導致殉爆沉沒,故而採取了更嚴密的防火措施,這個結論主要來自於對倖免於難的「獅」號的調查結果,同時英國戰巡的防禦設計也遭到了質疑,這些因素促使剛剛開工的「胡德」號暫停施工,並改進了防禦設計。儘管如此,「胡德」號還是沒能避免前輩的命運。那麼,「胡德」號的防禦到底是何等水準?存在什麼缺陷?
  • 首戰即決戰——「俾斯麥」號戰列艦
    在「俾斯麥」號與「提爾皮茨」號之後,德國方面本來還要建造一級更為強大的戰列艦,6艘艦中的頭兩艘業已敷設龍骨,但上述工程卻在1940年中旬遭到廢止,原因是此時的德國似乎馬上就要贏得戰爭,建造更強的戰艦已沒有太大必要。「艦已失控。吾等將戰至最後一彈。元首萬歲。」
  • 身中22發炮彈不沉,德意志不沉戰艦的傳奇,德軍塞德利茨號戰巡
    而俾斯麥呢?出來的時候還有一條重巡陪著,但是打完胡德之後兩個傢伙為了增加逃命的機會選擇分開走,所以俾斯麥最後是孤軍奮戰直至戰沉。也許是俾斯麥悲壯的戰績,讓無數人能記住它的原因,而最後存活下來的塞德利茨就像一名老兵那樣逐漸被遺忘。當然,俾斯麥之所以這麼出名也少不了遊戲的幫助,每次遊戲畫面中出現胡德號的時候,總少不了俾斯麥出場,所以一來二去也就混個臉熟了。
  • 擊沉「俾斯麥」,「胡德」號沉默後的第三天,邱吉爾就為其復仇了
    接到與德國艦隊接觸的消息,霍蘭立即率領「胡德」號和「威爾斯親王」號高速向目標靠近。儘管看上去非常強大,但是「胡德」號已經服役20多年,「威爾斯親王」號則剛剛完工兩個多月,這就好像老奶奶帶著小孫子去挑戰小夥子。
  • 戰艦世界俾斯麥號戰沉活動介紹 戰艦世界俾斯麥號戰沉
    導 讀 戰艦世界俾斯麥號戰沉攬周末作戰福利活動介紹,那麼在這個周末大家可以獲得什麼樣的福利呢?大家是不是很好奇。
  • 追擊,圍殲俾斯麥號
    俾斯麥號正面照,為減少吃水深度,該艦艦體被設計得更寬一發入魂的詛咒1940年8月24日俾斯麥號入役,服役三周後的9月15日俾斯麥號開始試航。21日俾斯麥號在格裡姆斯塔峽灣拋錨並把艦體上的迷彩條紋給刷走。22日4時許,3艘護航的驅逐艦返回,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則企圖突入大西洋。5月23日19時,俾斯麥號開始與前來攔截的英國艦隊接觸並開火。24日5時許,雙方再次遭遇爆發丹麥海峽海戰。關於這次海戰,本號《一發入魂,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一文中有詳細介紹,不再多絮。
  • 邱吉爾只說了幾個字的命令:「擊沉俾斯麥」,就再也沒有說話
    為了平息爭論,我今天就寫一下俾斯麥號是怎樣被弄沉的,順便帶上提爾皮茨號,至於他們的戰技性能、設計建造,以後再寫,今天就寫這戰是怎麼打的,也是一家之言,歡迎批評。俾斯麥級戰列艦,是20世紀30年代末期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造的,一共建造了兩艘,首艦命名為俾斯麥號。第二艘命名為提爾皮茨號。
  • 英德互懟:你戰列艦團滅驅逐艦,我戰巡暴擊砸沉航母
    英德互懟:德國戰巡暴擊砸沉英航母 不過,此時德軍仍有一定的反擊能力,在2個月後,英國光榮號航母因為燃料不足返航,走了一條一直很安全的航線,結果直接與兩艘德國戰列巡洋艦相遇,光榮號航母連一架艦載機都沒能起飛就被擊沉了。
  • 丹麥海峽中的戰鬥就此結束,胡德號不復存在,俾斯麥號何去何從?
    1941年5月24日5點35分,「威爾斯親王」號的瞭望哨發現17英裡外、丹麥海峽中的「歐根親王」號和「俾斯麥」號;5點37分,「胡德」號發現敵艦;5點37分,霍蘭德下令艦隊右轉40度;5點43分,「胡德」號發出敵情報告;5點49分,「胡德」號繼續右轉20 度;5點52分5秒,「胡德」號向「歐根親王」號開火;約5點53分至54分,「胡德」號轉而向「
  • 擊沉大型德艦俾斯麥號
    1941年5月18日,德國大型軍艦俾斯麥號受命從波蘭港口格丁尼亞起航前往作戰區域。出發後不久,「俾斯麥」號在通過卡特加特海峽時就被瑞典巡洋艦發現並通知給英國方面。5月21日,英國派出的偵察機在卑爾根海域發現了「俾斯麥」號。
  • 「一發入魂」,重甲加身的大鳳號航母為何如此脆弱!一枚魚雷將它送...
    如果說在太平洋戰爭中,信濃號是日本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話,那麼大鳳號航母則是最為脆弱的航母了。信濃號雖然出場時間是短了些(據說只有17小時),但起碼是被美軍的四枚魚雷擊沉的。可這艘大鳳號航母那絕對是「一發入魂」,在馬裡亞納海戰中尾隨航母的美潛艇一共向大鳳號發射了六枚魚雷,儘管只有一發命中,不過也正是這一發魚雷要了大鳳號的命。
  • 英國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胡德家族的最後一位將軍便是霍勒斯·胡德少將,此人在指揮第3戰列巡洋艦分隊參加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時,因座艦「無敵」號被擊爆沉而不幸遇難,其遺孀則在2年後主持了「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下水儀式。霧氣漸稀,「胡德」號在艦群的簇擁下緩緩駛來……那是我畢生難忘的壯觀一幕:港內艦船汽笛齊鳴,觀眾激動不已,歡呼雀躍,就連孩子們也興奮得手舞足蹈」(「胡德」號訪問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目擊記錄)漫長的改裝不管怎麼說,「胡德」號畢竟是1艘戰艦,為提升戰鬥力,該艦於1929
  • 將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擊沉需要花多大的代價?
    因為他知道胡德號的水平裝甲板很薄弱,而假如炮戰中雙方距離超過10,000碼的話,敵方的炮彈就很可能會落到己方軍艦的甲板上,反之則會落到裝甲帶上。5時49分,霍蘭命令向德軍領頭艦——歐根親王號開火,因此英國人又誤將歐根親王號當成了俾斯麥號。胡德號在5時52分主炮搶先開火,威爾斯親王號隨後也向歐根親王號開火。
  • 重甲加身的大鳳號航母為何如此不堪一擊?被美潛艇「一發入魂」!
    如果說在太平洋戰爭中,信濃號是日本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話,那麼大鳳號航母則是最為脆弱的航母了。信濃號雖然出場時間是短了些(據說只有17小時),但起碼是被美軍的四枚魚雷擊沉的。可這艘大鳳號航母那絕對是「一發入魂」,在馬裡亞納海戰中尾隨航母的美潛艇一共向大鳳號發射了六枚魚雷,儘管只有一發命中,不過也正是這一發魚雷要了大鳳號的命。
  • 胡德號戰巡:被德戰列艦炮火擊中沉沒,甲板裝甲難擋500磅航彈攻擊
    即便如此強悍的一艘大型戰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卻葬送在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之手,據網絡可搜尋到的資料,1941年5月24日,在大西洋丹麥海峽海戰中,從「俾斯麥」號戰列艦主炮發射的一發
  • 俾斯麥號與大和號裝甲分布對比,大和號的精妙設計讓人佩服
    俾斯麥號和大和號分別是德日兩國海軍的象徵,兩艦都是與1940年後服役的二戰最新銳戰列艦,可以說是德日兩國工業與科技的結晶,長期以來關於兩艦的實力對比也是海軍愛好者喜歡研究的話題今天小編就從防護設計思路和實際參數來分析兩艦的孰優孰劣。
  • 納粹德國海軍的巔峰之作——「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的主炮採用的是八門聯裝380毫米(15英寸)炮,相鄰的兩座炮塔儘可能拉開間距,以避免相互之間受到波及和幹擾。 首戰即決戰——「萊茵演習行動」 1941年5月18日,「俾斯麥」號奉命和「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一起執行「萊茵演習行動」,從格丁尼亞港出發前往北大西洋,襲擊盟軍的海上運輸船隊。此次行動由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岡瑟·呂特晏斯全權指揮。行動經過周密計劃,供應船和偵察潛艇業已經各就各位。
  • 德系信仰艦:副炮流巔峰——俾斯麥戰列艦
    在這個遊戲中,戰艦分為四大類戰列艦,驅逐艦,航空母艦以及巡洋艦,其中主要為美系,德系,蘇系,英系,法系,日系戰艦,中國的話主要是驅逐艦,還有波蘭的一個驅逐艦閃電。今天,先帶大家了解一下德系戰艦中最著名的「俾斯麥」號。
  • 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不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在丹麥海峽遭遇戰中,俾斯麥號戰列艦在海戰中發揮非常出色,一發380mm主炮炮彈擊穿了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甲板裝甲,由此殉爆了彈藥庫,一舉擊沉了英國海軍引以為豪的滿載排水量4.8萬餘噸的巨艦,包括霍蘭中將在內的1418名官兵陣亡,同時重創了英國海軍最新服役滿載排水量4.4萬餘噸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
  • 《艦炮與魚雷》俾斯麥號戰列艦戰鬥截圖曝光
    祖龍娛樂首款3D真實公平海戰手遊《艦炮與魚雷》採用全3D畫面展現美、日、德、法近百艘二戰時期傳奇名艦的風採,全效物理駕駛和真實的彈道模擬,為玩家帶來身臨其境的海戰體驗。隨著備受期待的德系戰艦加盟,強大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成為熱議話題,官方今日公布了多張該艦的戰鬥截圖,強大的火力呼之欲出,讓我們先睹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