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日子一年又一年,這似乎成為近年來美國海軍的真實寫照。美國海軍毫無疑問擁有當今世界最強大的海上作戰力量,海軍航空作業能力獨步全球,號稱僅次於美國空軍的全球第二大航空戰力,但在增量競爭中,中方海軍已經連續七年艦隻下水噸位世界第一,即將過去的2020年中方海軍大概率又將蟬聯第一。美國白宮、國防部及海軍很焦慮。
美國高層焦慮,海軍基層就難做了,更何況又疊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這隻「黑天鵝」。為應對中方,美國海軍常駐西太平洋之第七艦隊加班加點,長期執行戰備任務缺乏訓練時間,導致事故頻發,前第七艦隊司令約瑟夫·奧庫安(Joseph Aucoin)就因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DDG-56)與油輪相撞於2017年被解職。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美國甚至在西太平洋首次出現「航母荒」。羅斯福號航空母艦(CVN-71)在太平洋執行戰備巡航任務時,艦上船員感染新冠肺炎,甚至需要艦長布雷特·克羅澤(Brett Crozier)公開呼籲才得以退出巡航前往關島隔離,可見美國高層之焦慮基層之難。克羅澤儘管得到輿論的支持,但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被以「不必要地提高水手軍眷們的憂慮,不僅讓外界關切羅斯福號的作戰能力與任務安全,恐進一步增長對手氣勢、藉此尋求佔便宜」為由解職。
美國海軍的問題,表象在於船不夠,核心卻是錢不夠。自冷戰結束以來,一方面在失去對手後,美國開始縮減艦隊規模,另一方面美國的去工業化與現代電子設備的發展,致使軍艦造價飛漲遠超軍費的漲幅,又進一步壓縮了艦隊的規模,美國國防部2020年版《中國軍力報告》就驚呼中方海軍艦隻多達350艘超過了美國的293艘。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各國通用的做法是「保大放小」,美國也一樣。自2015年最後一艘佩裡級護衛艦退役後,美國海軍現役再無護衛艦,主力艦隻清一色的裝備宙斯盾系統的阿利伯克驅逐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多達90艘的宙斯盾艦傲視全球,但不可避免的是宙斯盾艦需要去執行以前佩裡級護衛艦執行的任務,比如護航、自由航行等。
以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宙斯盾艦執行價值數億美元的護衛艦就能執行的任務,一方面費效比堪憂,一方面還使整個艦隊疲憊不堪,更折損了軍艦壽命,影響艦隊的戰力。宙斯盾艦等主力艦隻,天生就是為艦隊決戰而生,對於中美而言就是為大國對抗而生,護航等「打雜」任務天生就該由護衛艦去執行。
在中方海軍艦隻中,具備一定區域防空能力的054A型護衛艦曾是艦隊防空的主力之一,但在裝備「四面盾」的052D型驅逐艦、055型驅逐艦大量服役的今天,未來將退出一線專門執行護航等「打雜」任務,以外貿版每艘僅3億多美元的造價來看,054A型護衛艦也適宜大量建造,最新消息稱中方軍方又訂購了20艘。
在美國,千呼萬喚之下,星座級巡防艦終於在2020年出爐,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贏得競標,將以歐洲多用途巡防艦為基礎研製,由芬坎蒂尼集團位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馬裡內特造船廠建造。美國海軍計劃採購20艘,首批兩艘星座號、國會號分別於2020財年、2021財年採購,美國海軍報告顯示單艦平均採購成本約9億美元。相比中方的054A型護衛艦貴了三倍,但相比宙斯盾艦已經便宜了很多。(歐美所謂巡防艦實際就是護衛艦,使用的代號與護衛艦一樣都是「FFG」)
從公開資料來看,星座級巡防艦標準排水量6,700噸,遠大於中方054A型護衛艦的3,600噸,但武器裝備與054型類似,比如垂直發射系統都為32個,都裝備有類似的加特林近防炮、反艦飛彈、多用途直升機等,在賦予軍艦防空、反艦、反潛等全面而均衡戰力的同時又降低了造價。
不同的是,星座級垂直發射系統大概率是通用發射系統,兼顧防空、反潛乃至對地等多種武器,並裝備有MK-49近程防空飛彈,與垂直發射的中遠程防空飛彈、密集陣近防炮形成遠中近防空體系,還計劃搭載MQ-8C無人機。上述裝備中方都有與之類似的,054A護衛艦的改進型054B猶抱琵琶半遮面,但星座級無疑就是054B型的參照,未來054B型護衛艦與星座級「撞衫」也不會令人覺得奇怪。
星座級巡防艦的出爐,對於美國海軍而言只是邁出了解決問題的一小步,更大的問題還在於美國海軍艦隊的老化,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最年輕的都已經服役26年,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有30艘服役超過20年,最近10年服役的僅9艘,算上預計將於今年服役的布萊克號(DDG-119)也不過10艘。以軍艦35年的服役年限計,未來十年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將全部退役,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也將有13艘退役。也就說超過三分之一的主力宙斯盾艦面臨退役,如何彌補這一戰力缺口至關重要。
為此,自2016年川普(Donald Trump)擔任美國總統以來,就努力推銷所謂的「355艦」計劃,即未來將美國海軍艦隊規模至少擴大到355艘,但直到川普即將卸任的今天美國白宮、國防部、國會仍爭吵不休無法達成共識。不過,355艘的數字頗為有趣,正好比2020年版《中國軍力報告》中中方海軍的350艘多5艘。
既然「355艦」計劃無法達成共識,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在被川普解職前一個月的2020年10月推出了「戰鬥力量2045」,即美國海軍2045年發展計劃,計劃到2045年建立一支包括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艦艇在內由500艘艦艇組成的艦隊。其中,航母為8艘至11艘與當前的11艘一致,攻擊型核潛艇(SSN)由當前的50艘增加到70艘至80艘,彈道飛彈核潛艇(SSBN)由當前的14艘減少到12艘,驅逐艦(DDG)、巡洋艦(CG)等大型水面戰鬥艦數量不明,新增6艘輕型航母及140艘至240艘無人艦艇,現役4艘巡航飛彈核潛艇(SSGN)撤編。
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估算,這一計劃每年造艦成本約為285億美元,再加上其他費用將增加到306億美元,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評估的「355艦」計劃每年需要投入310億美元,兩者雖相差無幾但都遠高於目前美國海軍每年的造艦預算,最終癥結還在於錢。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Milley)陸軍上將最近在講話中談及大刀闊斧地砍陸軍軍費,言下之意是陸軍要為海軍、空軍、太空軍讓路,頗有些悲壯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