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直播帶貨正在經歷多事之秋:先是辛巴被職業打假人盯上,後是李佳琦等因直播帶貨存在問題被中消協點名——主播們的日子可謂過得並不平靜,究其根底,是誠信出了問題。
身處網際網路時代,從「面對面」到「鍵對鍵」,誠信是亙古不變的主題。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這句流傳了千年的信條道破了「誠信」對於個人、行業乃至國家的發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迅猛發展的網絡世界,誠信更不可缺。不誠信無網絡,網絡誠信與網絡安全,是網絡空間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根本保障。
構建誠信網絡,需要人人都爭當「誠信自律」的中國好網民。網絡時代,網際網路作為當今社會最為日常化、功能最強大的信息集散地,既可能成為正能量的「擴音器」,也可能成為負輿論的「發酵池」。有的人以為網絡是虛擬社會,可以信馬由韁,放鬆心情,隨心所欲,於是,網絡謠言肆虐、網絡犯罪高發、網絡道德失信等問題時有發生。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沒有人願意生活在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環境中。當營造一個文明、安全、綠色、誠信的網絡環境成為大多數人的呼聲的時候,「淨網」就勢在必行。網絡空間是億萬網民共同的精神家園,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義不容辭承擔起「淨網」的責任,讓誠信持久「在線」。
構建誠信網絡,還需要企業和企業家把「誠信」二字牢記心間。孔子說:「君子言必信,行必果。」儒商曆來將「誠」作為道德之本、行為之源;中國歷史上也素來推崇「誠賈」「良賈」,主張誠信經商,守信用,重然諾。信用是最好的品牌,真正守信用的企業,才會在這個競爭的時代贏得成功。
網絡經濟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是信用經濟。我們知道,電商交易大都有信用評價體系,以此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促使賣家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水平,形成公平合理的網商競爭秩序。這些評價體系充分說明了信用是網絡經濟的「通行證」。精明的賣家重視「信用」——信奉「信譽貴於金銀,最難得的不是金錢而是信譽」,以誠爭取機會,以信把握機會。從更高的層次上講,「誠信」甚至應該成為企業家和電商從業人員內在的道德追求,而不僅僅是獲利的工具。
當然,企業家和電商從業人員能否誠信經營,依靠的不僅是自身的道德約束,更有法律和相關制度制約;網絡誠信環境的構築也不僅需要網民「自律」,還需要外部「他律」條件的配合,只有每一位網絡參與者都能自覺守法守規守底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要講誠信、守秩序,自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築牢風清氣朗的網絡世界。」才能凝聚起誠信的最強動力,讓誠信的陽光普照,讓網絡空間更清朗健康、溫馨和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