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兩天,很多人被一個巴西毒販的夢想感動到淚目了。
記者採訪時,毒販端著槍站在攝像師前面,黝黑的肌膚與健碩的肌肉,證明他已經是老手了,可他在記者面前,還是無奈地說著:「我不想傷害任何人」。
如果上天能夠給他重來的機會,他想要成為一名消防員。
這是他小時候的夢想,那時他覺得消防員很偉大,能夠到處幫助其他人,可現在,他已經沒有這種想法了,由於生活所迫,他正為貧民窟的毒販團夥工作,下場只有兩個,一是進監獄,二是在幫派火拼中死亡。
就在網友感慨毒販說的這幾句話時,有人注意到,採訪毒販的不正是劉驍騫嘛!
作為央視的駐外記者,劉驍騫幾次身臨險境,在去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巴西毒販大本營時,仍然像逛自家菜市場一樣平靜。
誰見了都得說一句,原來世界上真的有,無論遇上什麼,都雲淡風輕的人類啊!
其實,採訪巴西毒窟是幾年前的事情了。
本來毒販交易、內部情況是不會輕易讓外人知道的,但是幫派老大覺得,記者採訪也有好處,可以宣傳下自己,打打廣告啥的,於是劉驍騫被端著武裝的幫派成員「邀請」進了大本營。
接下來觀眾愣是看到了,宛如民生記者暗訪注水肉小作坊一般,極度不尋常的場景。
兩個彪形大漢帶著劉驍騫去了一個毒品加工工廠,期間經過了10個有重機槍把守的關卡,來到了一個20平米不到的房間,在這裡,毒販們正進行分包、封口、貼標工作。
普通人大概想不到,在這裡工作也有很多嚴格的規定,比如要由資深成員負責分包,工作時可以稍微吸毒,但是不能喝酒,人們宛如食品加工點的工人,按部就班地忙活。
劉驍騫來的這天也巧,正值巴西狂歡節,往常都是10個人的小房間裡,今天格外忙碌,販毒集團老大介紹,他們為了在天亮前,交出12000袋毒品,還特意增派了人手。
劉驍騫不僅見到了製毒場所,還來到了毒品交易現場。
交易場兩側就有不少機槍猛男把守,萬一有警察來了,他們就全員抄起傢伙火拼,為此,毒販們還炫耀起了武器,說他們有很多狙擊步槍,其中一個毒販手上拿著的是9毫米手槍,還在劉驍騫面前一邊晃悠一邊介紹,最後來了句:「要是警察來了就等著吃槍子吧!」
不過這些人也可憐,只是因為生在貧民窟,就陷入了以毒養家的生活。
就像那個訴說曾經有消防員夢想的毒販一樣,他們也會害怕,但是只能過一天算一天,每晚躺在床上,不會去想第二天會怎樣。
採訪巴西毒販的新聞,讓劉驍騫打響了名聲,接下來,他沒有貪圖安逸,2016年就去採訪「哥武」了。
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是有著7個集團軍、8000多人的武裝組織,已經成立了半個多世紀,動不動就跟哥倫比亞政府展開遊擊戰。
採訪這樣的組織十分危險,在前一年裡,就有3名記者被哥武扣押,哥武以此要求支付大筆贖金,好支撐整個組織的運營。
如果劉驍騫不小心被關押,說不定什麼時候被放出來,畢竟哥倫比亞總統候選人在一次和談失敗後,就被哥武整整關了七年。
劉驍騫知道,這次行程險象環生。
在出發之前,他把自己家該交的費用全交了,怕自己回不去給別人帶來麻煩,還膽顫心驚地發了條微博報情況。
去的這一路上,哥武成員的防備心理很強,沒有讓劉驍騫他們知道具體地點,先是把他帶進了一個不知名小鎮裡,三天後才帶著他們進入真正的控制地區,在那裡,劉驍騫見到了不一樣的生活。
由於連年戰亂,哥武控制地區的經濟發展不起來,很多窮人流離失所,不少未成年人直接加入了哥武組織,雖然這樣起碼能吃飽飯,但這種生活並不意味著幸福。
在營地裡,他們每天都要保持警惕,有人巡邏崗的人按時巡邏,也有人輪番把守關卡,為了防止空襲,每天晚7點就要關掉燈火,只要有戰機飛過來的轟鳴聲,每個人都會被驚醒,隨時準備撤離。
這種環境讓人筋疲力盡。
迪疊參加遊擊隊時才15歲,現在3年過去了,他還會想起,剛開始教官會教他們拆裝槍械,訓練3個月後他們就該實戰了。
如果不想出意外,只能自己勤加練習,在第一場遊擊戰中,他就在戰場上負責掩護,另一位老人負責進攻。
當然,迪疊也怕死,更怕被活捉,他不想自己這樣的人生再重複下去,當他的弟弟跟他說也想進入遊擊隊時,他拒絕了,因為他真的不想親人在自己面前死去。
劉驍騫就這樣穿行在這個世界的硝煙當中。
接下來,他去調查哥倫比亞「銀三角」製毒鏈條,走訪大毒梟巴勃羅的私人領地,前往毒品生產第一線,經過長途跋涉,劉驍騫終於找到了毒品貿易的源頭,在那裡,農民種了漫山遍野的古柯,從這種植物提取的東西,就是古柯鹼。
即使是現在,但凡有人提起他的經歷,很多網友還會眼前一亮地說一句「又是他!那個不怕死的記者啊!」
這話不假,前段時間在美國,發生了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非洲裔男子死亡事件,引起不少抗議者當街遊行,劉驍騫就混在抗議者中做直播報導。
結果警方開始驅趕抗議者,後面的催淚瓦斯砰砰炸開,整群人都開始跑,劉驍騫在跑的同時還沒忘繼續直播。
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一個說話溫聲細語,奶裡奶氣的年輕人,面對危險怎麼跟鬧著玩一樣,於是送給了劉驍騫一個稱號:「奶音猛男」。
他確實跟印象中的記者不一樣,以前大家都認為,駐外記者的日子肯定過得非常苦,每天提心弔膽的,但是劉驍騫的日常過得還挺悠閒。
甚至在採訪間隙還養了一條狗,工作忙時就把狗狗送到寵物醫院寄養,等沒問題了再接回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劉驍騫駐外十年,用生命做出了一段段報導,也許這就是他想過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