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嫦娥五號已成功返回地球,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的收官之戰,實現了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在此前的12月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在東莞參加「2020年中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時,接受了中企聯採訪組——《中國企業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吳燕生透露,從明年開始,我國將建設中國的空間站,利用2年時間把空間站建成,繼而保持它長期穩定地在軌運行。
以下是採訪實錄:
《中國企業報》:這幾天,隨著嫦娥5號探測器順利進入環月軌道並開始按預定設計進入工作,公眾對中國的航天事業關心和熱情越來越高,請您結合目前動態,能不能跟我們談一下最新的事業進展?
吳燕生:中國航天在黨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支持下,應該說經過六十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現在大家都非常關心中國航天的發展。大家也知道,我們在11月24日,剛剛用長徵5號運載火箭發射了咱們國家的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按照計劃安排,12月3日從月球表面起飛後,將與繞月球飛行的軌道飛行器進行交匯對接,之後進行一系列的軌道轉移,完成這次月球採樣返回的科學任務。這次任務完成,也標誌著月球探測繞落回三步走任務圓滿收官。
在這之後,中國航天將在12月發射中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徵8號,明年進入「十四五」之後,我們還將進行中國的空間站建設,屆時中國航天又將迎來新的發展。同時跟大家介紹一下,明年火星探測器將落在火星,開始火星的巡視探測,這些都是中國航天在近期一系列大的任務。
《中國企業報》:中國航天不斷地給我們帶來驚喜,我們也將一直保持著期待。另外,我們知道中國航天作為尖端科技事業,肯定有很多「卡脖子」的問題,面對「卡脖子」的問題,我們有哪些創新?
吳燕生:中國航天,是從60年前開始發展起來的,當時我們國家工業基礎比較薄弱,技術也比較薄弱。作為一個國家高科技的標誌、綜合國力的標誌,航天事業也是凝聚全國人民智慧力量的重大領域,所以黨和國家的決策決定幹航天。在那個時候,我們一直面臨的是國外的封鎖。所以中國航天從創建那天起,就建立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原則和精神,從那時候開始,中國航天很多的關鍵核心技術就是從自主開始研製,開始攻關。到今天,中國航天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我們依然在建設航天強國進程中,存在一些卡脖子的問題需要解決,所以,我們要繼續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
在技術方面,我們做的一個是把卡脖子技術識別辨識出來。第二,我們按照中國航天「大力協同,努力攻關」方式,發揮我們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聯合攻關,這些攻關不僅僅是中國航天科技來做,也不是幾個單位來做,而是我們全國大協作,一起來做這個事情。
中國航天取得今天的成就,能解決很多卡脖子的技術問題,依靠的就是舉國體制。那麼在新的時期,我們將繼續發揮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把它發揮得更好,爭取早日把所有卡脖子問題都解決掉。
《中國企業報》:我們中國航天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成全了我們中國航天精神。習總書記對我們的航天精神也是非常讚賞的。我想問一下吳總,在新時代裡,對中國的「航天精神」有哪些新的解讀?
吳燕生:航天精神,貫穿於我們60年的發展之中,中國航天有這麼一句話,航天事業是一個偉大的事業。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事業發展。在60年發展過程當中,中國航天孕育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在新時代,總書記又提出新時代北鬥精神、奔月的探月精神,這是一代代航天人在發展中國航天事業、建設航天成就的同時,孕育出來的新精神。
這些精神在新時代,我個人體會有三點:第一點,愛國。熱愛祖國,無私奉獻這是中國航天精神的核心。在航天發展過程當中,從薄弱的技術起步,我們面臨那麼多卡脖子的技術問題,面臨國外那麼多技術的封鎖和打壓,航天能夠走過來,在當年那麼困難的情況下,一代代航天人矢志不渝,努力攻關,為國家、為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能克服這些,我覺得最核心是愛國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
第二點,創新。航天幾十年的發展,核心內容就是創新。大力協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就是我們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要把創新放在整個國家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我們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是體現在這些方面,體現在中國航天創新性上。我個人體會,唯有創新,中國航天才能不斷發展。
第三點,奮鬥。航天發展60多年,一個精神就是奮鬥。這就是我們航天精神裡面講的大力協同、勇於登攀,這是我們經過歷代航天人持續奮鬥才取得的一個又一個成績,使中國航天取得了今天這樣的輝煌成就,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個世界的名片,這就靠一代代人的持續奮鬥。那麼在航天,我們的認識就是唯有奮鬥才能實現發展。所以愛國、創新、奮鬥是航天精神的核心,也是新時代我們將深化、發展和繼續弘揚的內容。
《中國企業報》:「十四五」規劃馬上要開始了,你們在「十四五」規劃裡面有哪些具體的目標,要實現哪些具體的任務,承擔什麼樣的歷史使命?
吳燕生:「十四五」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時期,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就是要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現代化國家建設的目標,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應的中國航天事業,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建設航天強國。
這個強國目標,給我們提出來的新要求,我覺得第一是要把創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前面我講了,唯有創新才能不斷實現發展,才能持續發展。
那麼創新在「十四五」規劃期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中國的空間站建設。我們將從明年開始建設中國的空間站,利用2年時間把空間站建成,繼而保持它長期穩定地在軌運行。
第二個是重大的「十四五」規劃創新,就是要在月球探測之後,進行月球科學探測,就是月球基地的建設,對應的還有新一代載人飛船、新一代的載人火箭、重型運載火箭等等,這些都將是我們「十四五」規劃要努力踐行,努力實踐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