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萬年修得花城》時,一個沒有讀過原著的朋友留言道:不是很理解謝憐的痛。或許在那位朋友的心目中,謝憐所有的苦難都是自找的,居然想要拯救蒼生?朋友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謝憐的苦難都是狂妄和愚不可及招致的,甚至有人跟謝憐的表弟戚容一樣,認為前者太白蓮花,有聖父情節。事情真如此嗎?
謝憐是仙樂國嫡長子,又是國主國母唯一的孩子,國主夫妻恩愛,因此從他出生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太子身份。皇家對未來的國主教育自然是非常重視的。
假如你以為準國主接受的教育跟普通人一樣——學奧數,刷考題,參加各類培訓,考名校,以後找個好工作,那就如同某個老套的故事中樵夫以為皇帝是用金斧頭砍柴一樣可笑!
太子是未來的一國之主,再昏暈無能的國主,都會聘請博學多才的學士教導太子如何做個能君明君如何愛護他的子民以確保家天下千秋萬代傳襲下去。梅念卿是仙樂國國師,謝憐13歲進皇家道觀皇極觀修行。謝憐第一次從花城嘴裡聽到「烏庸國」時說道:他的授業恩師給他灌輸過烏庸國太子高大光輝的形象,他是舉世無雙的驚豔人物,他和他的國民互相深愛著。管中窺豹,由此可見皇家教育的核心是要把謝憐培養成一個仁君!
800年前,上元佳節祭天遊,飾演神武大帝的謝憐擅作主張的學天神下凡從高高的城樓下跳下來,跳到表演的華臺上。觀眾群潮翻湧,紛紛稱讚。唯有皇后擔心不已,責怪他亂來。梅念卿在國主夫婦前贊謝憐是:天之驕子,天賦異稟,天資過人,天潢貴胄。國師毫不吝嗇地用四個「天」字開頭的成語來贊自己生平最得意的子弟,可見謝憐有多優秀!
天生的優勢+自身的努力造就了謝憐的出類拔萃,本領了得。飛升之前謝憐的生活順風順水,品行純善的他自小在要做明君賢君的國教薰陶下產生了「我要拯救蒼生」的想法是自然而然的。
想想小門小戶出生的我們,小時候但凡有點小聰明,被人誇讚就飄飄然以為自己長大以後可以改變世界,那麼也就能理解謝憐「以拯救蒼生為己任」的想法啦!
謝憐的這種想法真的不是天生的狂妄,而是他的出身,自身的優秀,後天環境和教育多種因素造就的!
一國之君又稱君父,顧名思義是全國子民的父親。謝憐作為太子,已經是準君父,仙樂國子民都非常的愛戴他,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遠超過國主和國母。飛升後,百姓更是瘋狂崇拜他,一時之間舉國建太子廟八千,香火不斷,人人都是他的信徒。
熱愛他,崇拜他的老百姓正在承受大旱,饑民四處流竄,家破人亡,謝憐已經受了仙樂百姓團寵(人情),就得幫人排憂解難,除非心有餘而不足。他是高高在上的神官,是能者,也有辦法幫助永安城百姓緩解旱情,能不做?於情於理都說不通。這是謝憐無法躲過的命數,亦是他的劫數,假如他忽視了人間災難,或許躲過了劫數,卻無法躲開良心的譴責,餘生都不會心安。
世上有很多事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我這裡不講什麼國家大義,捨身成仁。就談個人理想和逐夢。
「拯救蒼生」是謝憐從小的心願和夢想。若你也在為自己的心願或者夢想努力,或者為他人追逐夢想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點讚,那麼你就不應該鄙視謝憐的夢想!只不過他夢想比一般人宏大,那是他的格局比我們大而已。每個逐夢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如果說謝憐下凡拯救仙樂百姓,是他的使命,還能理解;那麼仙樂國敗後,百姓對他的種種辜負和恩將仇報,他完全可以放棄「拯救蒼生」,卻依然百般糾結,那就顯得愚不可及,聖父白蓮花啦!比如:砸他的太子廟,把他的神像作為足踏,稱他為瘟神;白無相誘惑眾人為了獲取預防和治療人面疫的免疫力而對他百劍穿心,捅成一團肉泥。
兩個發小+師兄弟+近侍風信慕情地遠離;父母雙親為了不拖累謝憐,無奈的上吊自殺;永安王朝建立後百姓的喜悅和謝憐的求死無門(君吾賜他不死之身)終於激發了謝憐心中的仇恨,他想報復永安國。我們期待他手起頭落,快意恩仇,他還要磨磨唧唧的測試人性,賭一把有沒有願意伸手援助他。
謝憐往自己腹部插了一把劍,然後從天而降落在當年深受他布雨之恩的郎兒灣大街上,在地面砸成一個人型坑。兩天內人人因嫌棄他是瘟神,無人向前對他伸出援手,施一杯茶水。最後一刻他從坑裡爬出來,預備放出怨靈發起人面疫,這時天黑大雨,一個晚歸的路人被他絆倒。路人怒罵他擋道,完了又對他心生憐憫,給他戴上一鬥笠遮雨,催促他早點回家。
於是謝憐就乾脆利落地放棄報復,寧肯再次承受活人萬劍穿心,或者承受成千上萬怨靈的吞噬也不報復已經辜負他太多的百姓。
好吧,我們再進一步容忍謝憐不以一已之仇報復大眾。畢竟仙樂國氣數已盡,百姓既無知無辜又可憐。謝憐報復百姓也沒有意義。冤有頭債有主,要報復就該報復永安國皇族。可是他接下來的表現依然既愚蠢又窩囊。
謝憐先從暴徒手下救下永安國太子郎千秋,然後做了後者的國師,悉心教導敵國的傳人。永安國鎏金宴慘案後,謝憐為了避免再起戰亂,一面勸阻仙樂舊皇族放棄繼續報復永安國,勸不住就殺了仙樂謝氏皇族最後一脈傳人;一面替人背鍋,默認自己是鎏金宴上的兇手,讓徒弟郎千秋把自己釘「死」在棺材裡。
死遁的謝憐後來流落到國界線上,被抓壯丁入了永安國的軍隊。半月國和永安國混戰,作為一名士兵他卻總悉心保護兩國無辜的百姓,招致兩國人的不理解和仇視,最後為了救一個孤兒而被雙方交戰的士兵踩「死」。
謝憐的聖父白蓮花之心真夠可以的,專幹讓親者痛仇者快的事,真夠喪心病狂的!
有一種精神叫做貴族精神,它沒啥實際用處,但是令人震撼!
法國巴黎人民起義後,把路易十六世夫婦推上了斷頭臺。上臺時瑪麗皇后踩到了劊子手的手,她說道:「對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1945年美國空軍要轟炸日本。在此之前,美軍請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倆標註奈良縣需要保護的文化古蹟。理由是日本邪惡,但文物無罪。林徽因一家人兩次差點被日本炸殺,三弟林恆也是死於日軍。夫婦倆經過一番掙扎,理智佔上風,標註了需要保護的文物古蹟。
以上兩個例子剛開始發生的時候估計世人都無法理解,都會覺得愚不可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被高貴品格的魅力打動和誠服!
謝憐太子出身,無論遭受多大的折磨和多不堪的蹂躪,身上始終有一種「身在無間,心在桃源」的貴族精神!而這種貴族精神既是對他人的寬恕,也是對他自己的救贖,否則很容易走上不歸路,成為第二個白無相——他最憎恨和恐懼的人!
生活中你我不是貴族,但也需要一點貴族精神!否則我們都會很諷刺得成為自己曾經咒罵和討厭的人。比如:多年媳婦熬成婆,很多罵著惡婆婆的媳婦最後也成了惡婆婆;憎恨和恐懼暴力的孩子,成年後很容易成為施暴者。
謝憐救助母國的失敗,終於讓他意識到個人能力的有限,不再中二的把」拯救蒼生「掛在嘴邊。可是800年後,他成功的拯救了蒼生,而且這次他拯救的範圍不是一國之民,而是人界和仙界。
謝憐領命去銅爐山攔截新一代鬼王出世。一路上所見所聞逐漸令謝憐產生大膽新奇的想法——追本溯源,查明銅爐山是何人所創,何股力量在支撐,也許可以一次擊破,一勞永逸,再不用擔心每隔幾百年又有新鬼王出世!在這種想法驅使下,謝憐查明了白衣禍世白無相就是烏墉國太子,最後抽絲剝繭的得知了上天庭最大的boss帝君君吾竟然是白無相
白無相放出烏墉國成千上萬的怨靈,想在人間再發起一次瘟疫,挑起混亂。謝憐組織眾人結人陣,消滅怨靈!
君吾在上天庭暴打和囚禁眾神官。又是謝憐先帶領眾神官逃離仙京,然後歷經千辛萬苦打敗君吾,否則整個神官團體如同上屆的神官一樣,在毫無察覺中被君吾團滅!
800年後謝憐的成功看似偶然,實是必然。經歷800年的歲月無情蹂躪的謝憐,歸來依舊不忘初心,所以他在身負兩道咒伽,法力和運氣都被鎖住的前提下,君吾稍作做暗示,就主動無條件請命奔赴自然環境極其惡劣,困難重重的銅爐山!
同去銅爐山的還有裴茗、地師、權一真、風信、慕情等神官,為何他們不能查明真相?因為謝憐的格局比他們高。其他人都是小愛,要麼為了自家小輩,要麼為了救自家農人,要麼啥也不知道就是為了追人 ,要麼為了洗清自己的不白之冤。
若你能理解謝憐第三次飛升後的所作所為,不覺得他中二,那麼也請理解他之前的種種行為。其實他一直都在身體力行的拯救蒼生,只不過開始失敗了,後來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