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靜流水,詩夢到梅花 ——專訪安徽古琴藝術家張維娜

2020-12-16 安徽網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2019年歲末,在紐約舉行的首屆中美傑出華人頒獎禮上,來自安徽省的古琴藝術家張維娜獲得了藝術成就獎。

師出名門,傳琴宜城

張維娜,安慶市靜心古琴舍創始人、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會員、中國琴會會員、安徽省古琴學會副會長、安慶市古琴學會會長,師承國樂藝術家方錦龍、古琴藝術家李祥霆、梅庵派傳人王永昌、嶺南派傳人謝導秀等名家,並曾得到趙家珍、楊青、張子盛、巫娜等老師的悉心指導。

安慶是一座千年古城,文化藝術薈萃,但由於種種原因,古琴方面一度式微,甚至失傳了50年之久。張維娜放棄了在外省的優越生活,選擇回到老家安慶,在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弘揚古琴藝術和傳統文化。短短數年,在宜城舉辦了逾百場義演、雅集、大型公益講座,與社會各界人士及大學生、中小學生們充分互動,勠力琴道,讓宜城重新響起古琴聲。

作為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張維娜參加了國內外多場大型民族音樂盛會,例如「敦煌之春」第二屆文博國際藝術節、深圳福田「美麗之夜」經典音樂會、海南「我們的芳華——方錦龍和他的朋友們國樂鑑賞會」等,為弘揚民族音樂做出了貢獻。「古琴博大精深,必須不斷學習提高。」張維娜嚴於律己,每個季度都會拜訪名家、切磋技藝。

「靜心」教學,自成一派

一走進張維娜的靜心古琴舍,便有一種古樸靜美之感。屋裡一張茶臺、數張琴桌,牆上掛滿了各式古琴。老師和學生席地坐在蒲團和藺草蓆上,似乎穿越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聚會。「琴舍取名靜心,是因為古琴是一個心靜才能彈好的樂器。」張維娜說,「也正因此,經過數年的教學和研究,我創造了靜心調息教學法。」張老師教導她的學生在彈古琴前首先要靜下心來,將呼吸調整成平穩有規律的狀態後,再開始彈琴。而在彈琴過程中,則要配合旋律進行呼吸和肢體語言的律動,將呼吸融入音樂中,這樣才能彈出感動自己和感染他人的音樂。在該教學法下,零基礎的學生通過呼吸和心態的調整來感受音樂,進入音樂的狀態後則會更有感覺也更有信心。

古琴的獨特音色內斂而充滿餘韻,有其空靈之美。尤其是通過「靜心調息法」彈奏出來的音色會讓彈奏者本人首先被感動,達到琴音治癒的效果。這種先外化後內化的過程符合現代人的學習習慣和理解方式,這種教學法也被其他古琴老師廣泛運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靜心、調息」愛上古琴。

張維娜不斷在古琴演奏和教學領域進行耕耘,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並學習古琴,豐富了大家的業餘生活,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相關焦點

  • 湖南科技學院:歐陽平彪師生古琴音樂會成功舉辦
    紅網時刻永州12月8日訊(通訊員 楊姝)2020年12月6日,大雪到來的前一天,音樂廳裡傳來了像雪落下的琴音。九疑古琴社熱情地邀請了湖南科技學院的領導、老師,以及所有對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九疑派古琴藝術感興趣的同學們、朋友們前來欣賞這場古琴盛宴。古琴音樂會由寧遠電視臺主持人蔣麗主持,在開場的時候,蔣麗就講到了古琴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於現代而言已經難能可見。
  • 清韻流音,適合寶寶胎教的古琴十曲
    作者:寶寶知道 hkhxllwwzz4古琴曲專指用古琴演奏的曲子。中國古琴有著悠久的歷史,它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流傳至今。琴、棋、書、畫它被譽為四藝之首,古琴佔據著中國古典樂藝術的最高點。中國十大古琴曲是《高山流水》、《瀟湘水雲》、《梅花三弄》、《陽關三疊》、《醉漁唱晚》、《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陽春白雪》。單單聽了這些名字就已經神為之奪,再細細聆聽,中國韻味之美,由此可見一斑。用於寶寶胎教,嬰幼兒睡前儀式等最合適不過。一、流水《高山流水》原為一曲,自唐代以後,《高山》與《流水》分為兩首獨立的琴曲。
  • 中國古琴講九德,你知道是哪九德嗎?
    我國古代音樂中,以古琴作為代表。琴棋書畫,文人四友,從排列上也可以看出古琴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舜以五弦琴治天下在4000多年前的中原山野中,勞作之餘,人們總會聽到一個人的琴聲和歌聲。他一邊彈著五弦琴,一邊唱道:「南風之燻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這首歌的名字叫作《南風》。
  • 古琴藝術之美——一個文化的奇蹟
    《詩經》中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詩經》是兩千五百年前編輯成書的,古琴從產生到流行於人民之中並被寫到詩裡收入《詩經》,要經歷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所以,說古琴有三千年左右的歷史是比較符合歷史發展的實際的。
  • 當詩詞遇上古琴,如此意境,愛了愛了!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琴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大量詩詞文賦都中有琴的身影。
  • 梅花三弄裡的中國式雅致(外一篇)
    中國實力散文家2020-43 李婍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理事,廊坊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作品《莫問奴歸處》獲第十二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對鏡貼花黃》被評為首屆河北十佳圖書。散文《七夕,中國式愛情》獲第二屆豐子愷優秀散文獎。
  • 古琴與禪: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泠泠琴音和著寺院晚鐘,清越宏遠、洗心滌識,令詩仙大為暢快,揮毫便是一首《聽蜀僧濬彈琴》,這是描寫古琴最著名的詩篇。琴文化發展至唐宋時期,有賴於文人士大夫禪悅之風,參禪、談禪一時成為風氣,而古琴也被賦予談禪論道之效。
  • 以琴會友遇知音 昨晚杭州亮相了一場鋼琴古琴即興合奏
    在《琴賦》中,嵇康曾這樣評價過古琴的功能。琴、棋、書、畫歷來是文人雅士最愛。而位列四藝榜首的琴,在孔孟時期就已開始盛行。這門優雅厚重的民族藝術,如何與鋼琴碰撞對話、相互交融?12月4日晚,縵學堂四周年音樂巡演——高平X巫娜「未有期」鋼琴與古琴的瞬間演奏會在杭州西戲live舉行。
  • 網商社科丨古琴文化在商丘:撫琴是一種生活方式
    習琴就是修煉心性,復歸自然,天人合一,手中無琴,心中有琴,琴我合一,撫琴不是撫琴,是達到自己認為的最好狀態,琴音無謂好與不好,無非就是純粹,無雜念,是境界問題。《網商社科》誠邀商丘市古琴協會會長李雙序探討古琴文化相關話題。
  • 古琴藝術省級非遺傳承人王笑天收徒儀式圓滿舉行
    111年前,古琴名家王心葵在風景秀麗的大明湖畔成立德音琴社,111年後,第六代傳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王笑天在古樸典雅的明湖居舉行收徒儀式
  • 演出視頻欣賞|《琴夢紅樓》古琴琴歌藝術音樂會
    2020年12月18日晚,由著名古琴藝術家楊青先生領銜的「琴夢紅樓——古琴琴歌藝術音樂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如論講堂如約上演。音樂會以古琴、錦瑟、洞簫、琵琶等傳統樂器的古樸之韻,配合動情的演唱、深刻的文學講述,並在LED大屏幕全景式畫面中,完整演繹了《好了歌》、《晴雯歌》、《聰明累》、《枉凝眉》、《葬花吟》等12首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融音樂、文學、美學於一體,充分展示了《紅樓夢》的詩情畫意和無限美感。
  • 著名古琴藝術家楊青訪衡 千年石鼓書院前即興彈奏古琴名曲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李洋傑 實習生袁安報導 11月20日上午,著名古琴藝術家、音樂教育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項目傳承人楊青來到衡陽著名文化旅遊勝地、湖湘文化發源地石鼓書院進行參觀。楊青,現任中華孔子學會儒家樂教研究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中國琴會)副會長、北京古琴學術委員會會長、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會長、龍人古琴研究院導師、武漢大學古琴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多年來致カ於古琴文化傳播與學術研究,主編的古琴教材與古琴藝術書籍有:《學古琴一一古琴自學教程》《少兒學古琴》《古琴藝術知識200問》。
  • 秀秀老師的茶藝課:3首茶詩,4套茶藝,6首古琴曲
    孔子云:「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可見教化之功,無過於這三樣的。秀秀老師的茶藝課,亦以此為根基。書院十二年來,嚴以律己,身體力行,由簡入深,所得概括至茶藝課上,也只是3首茶詩,4套茶藝,6首古琴曲。興於詩,那麼「詩」自然是第一位的。
  • 古琴|《芸芸眾生》音韻悠然,純樸清淨
    忽而聽到清越古樸的撫琴聲,琴聲輕輕流淌過身心,這時候,蟬鳴、鳥叫、潺潺流水、風吹過樹葉,已經聽不見,滿心只有琴音。鬧,山間動物植物在交流;靜,寂靜到只有大自然在說話。心靜才能心安,軀殼才能安頓好不安分的靈魂。靜,是流年裡的最溫暖陪伴。
  •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古琴絕品,大唐雷威親斫之天風海濤琴!
    流傳至今的唐琴也不足二十張,由大師雷威親手所制的唐代古琴能留存到現在的也不過館藏於故宮博物院的九霄環佩琴,館藏於浙江博物館的彩鳳鳴岐琴,館藏於臺北故宮的春雷琴等寥寥數件,而每一件雷威古琴都堪稱鎮館之寶級別。本期我們聊一聊館藏於山東博物館的一件唐代絕品古琴,來自大唐制琴大師雷威親手打造的天風海濤琴。
  •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詞之美感,在神不在貌,有時候喜歡一首就是從一句詩開始的,也許就是因為」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表示了對美好夢想的一種愛意吧!記得小時候背詩的時候那一首《早梅》嗎!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 不可不知「古琴」文化:續弦、離弦、斷弦在夫妻之間是什麼意思?
    人們習慣於稱之為古琴。琴成為「眾樂器之首」,琴已經不僅僅限於一種樂器,而是文人雅士的象徵,是思想品德的載體。琴音是禍福興衰的象徵。鳳求凰,琴,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手段之一。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有關於琴的記載。《詩經·周南·關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君子養德於琴 在各種樂器中 古琴是表現君子德行的樂器
    最初古琴只有五根弦,後來周文王、周武王增加了文、武二弦,象徵君臣之恩,所以古琴又稱七弦琴。古琴出自聖人之手,文獻記載有伏羲造琴、神龍作琴、黃帝制琴、虞舜造琴等說法。上古時,伏羲來到西山桐林,見到被祥雲所託鳳與凰,翩翩降落於一棵梧桐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