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哭了,為娘的第一反應是不是趕緊抱起來顛顛晃晃?
這樣的哄娃方式不光在電視劇裡常見
有娃的朋友和我們父母一輩身上更是屢見不鮮
看得多了也就會給自己形成一種本能反應
但小編今天就要站出來大吼一句
放開那個娃娃
別把人家顛「傻」了!
1
什麼是「嬰兒搖晃症候群」?
「嬰兒搖晃症候群」是指以不當的方式劇烈搖晃寶寶,或長時間多次快速搖晃寶寶,造成其腦部傷害的病症。這種疾病多發生在0-4歲的寶寶身上,尤其是0-8個月大的寶寶身上。
2
「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危害是?
「嬰兒搖晃症候群」這種病症最大的危害在於,它給寶寶帶來的腦損傷通常難以恢復,病症嚴重的寶寶即使躲過了生命危險,長大後也可能因為腦部發育遲緩,而影響身體其他部位的發育,甚至有可能造成智力低下。
年幼的寶寶正處於身體和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是經不起寶媽無意中的搖晃的。為了寶寶的安全著想,任何力度的搖晃,寶媽都一定要避免。
3
「嬰兒搖晃症候群」的症狀有哪些?
精神狀態不佳
患有「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寶寶,初期表現為精神狀態不佳,主要反應為:嗜睡、食欲不振或煩躁不安。
抽搐
初期症狀之後,接著出現抽搐現象,抽搐也許是偶發或局部抽搐,但也有可能頻繁發生,嚴重者甚至造成昏迷。
意識不清
嬰兒腦內組織脆弱、不結實,可能會因為外力的劇烈搖晃,壓迫腦內神經,導致嬰兒的反應遲鈍、神情恍惚、意識不清醒,驚厥、昏迷現象,更嚴重的則會因顱內血腫而夭亡。
腦出血
不論大人還是孩子,腦內組織都如豆腐般脆弱,必須避免受到外力的撞擊,才能保護大腦組織的安全,特別是不滿1歲的寶寶,更需要注意腦部的安全。
因為剛出生寶寶的大腦重量已接近成人的二分之一,但體重大約只有成人的二十分之一,並且寶寶的頸部肌肉群肌力比較弱,不足以支撐寶寶的頭部,如搖晃力度過猛,就會造成寶寶的腦組織與頭顱發生碰撞,引起腦出血,神經系統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另外,嬰兒顱底及內面較平滑,腦組織固定不是很結實,受到強大的外力時容易晃動,大腦表面與頭骨下的靜脈相接的血管也會晃動。晃動的大腦組織很容易被突然改變的外力撕裂,引發硬腦膜下或蜘蛛膜下腔出血等急症,眼球玻璃體也會因劇烈搖晃而引起視網膜出血甚至導致失明。
4
患上「嬰兒搖晃症候群」該怎麼辦?
當寶寶出現「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初期症狀時,即嗜睡、現精神不振、眼神呆滯、食欲不振或煩躁不安,間或伴有抽搐現象時,應該立即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治療,一定不能抱有僥倖心理,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5
哄娃正確姿勢
首先,需要找到娃們的睡眠信號,也就是孩子睡眠規律的第一個表現。每個娃在犯困的時候,表現出的狀態都不一樣。有的打哈欠、眼睛無神,有的是揉眼睛、哭鬧等。
其次,使娃平靜下來。當他們釋放出這些信號後,媽媽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安撫孩子情緒。當娃困意來臨的時候,他也許正在吃飯,正在玩積木或者別的活動。這時媽媽可以用輕柔的話語,慢慢引導娃的注意力到臥室。停止讓他們神經興奮的遊戲,做好睡前的準備工作。
最後,引導到床上後,可以給娃放一些安眠曲,或者是睡前故事。目的也是讓孩子的神經放鬆下來,避免發生越困越睡不著的情況。在這步的同時,媽媽可以靜靜的躺在孩子身邊,給娃一種安全感。這樣做,媽媽也能閉眼休息會,也能踏實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