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易安詞在群花爭豔的宋代詞苑中,獨樹一幟,自名一家,人稱「易安體」。她被譽為「詞國皇后」,曾「詞壓江南,文蓋塞北」。
她詞的風格以婉約為主,屹然為一大宗,人稱「婉約詞宗」。沈謙《填詞雜說》將李清照與李後主並提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政治風雲變幻,世事翻覆莫測。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巨變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
李清照前期的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如《如夢令》二首,活潑秀麗,語新意雋。《鳳凰臺上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等詞,通過描繪孤獨的生活和抒發相思之情,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轉曲折,清俊疏朗。
李清照南渡後的詞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國破家亡後政治上的風險和個人生活的種種悲慘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詞作一變早年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悽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在流離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鄉,如《菩薩蠻》寫的「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蝶戀花》寫的「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都流露出她對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懷念。
對於李清照,想必你更加熟知她《聲聲慢》通過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的處境,運用疊詞,表達了自己難以克制、無法形容的"愁"之外,更向讀者展示著她那無比炫麗的想像力和特立獨行的藝術氣息。
而本文將要分享的詩詞就出自李清照後期的作品中,這首詩用17個「花」字,寫完花的一生,也寫盡了女人的一生。
《殘花》
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
花謝為花開,花飛為花悲。
花悲為花淚,花淚為花碎。
花舞花落淚,花哭花瓣飛。
花開為誰謝,花謝為誰悲。
《殘花》,全詩共計54字,可李清照卻在其中連用17個「花」字,通篇寫花,實則用擬人的手法隱喻了女人的一生,讓人讀起來一點也不拖沓,反而使人心生憐憫。
「花開花落花無悔」一開一落即是花的一生,也是女人的一生,表明了李清照對人生的無悔,雖吃盡了生活的苦,雖曾失望,雖與丈夫分開,但她卻從未後悔。
即使花悲了、花碎了、花哭了,一切是緣「緣來緣去緣如水」。
後兩句「花開為誰謝,花謝為誰悲。」連用兩反問句,把整首詩升華到了女人一生普遍的不幸之中。賢良淑德、三從四德、相夫教子,這便是女人的一生,一眼望到了頭,女人一輩子勤勤懇懇、勞心勞累,是為了誰而變得憔悴?
李清照沒有給出答案,卻讓人讀完之後瞬間進入了沉思,使人心領神會,瞭然於胸。一切盡在不言中,此時無聲勝有聲。
讀完此詩,不知道你是否被李清照這特立獨行的藝術氣息所感染?易安體真不是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