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東阿3月21日訊 「強力攻堅、大抓項目」、「要像抓項目建設一樣抓重點工作推進,像抓項目落地一樣抓重點工作落實」,在3月21日召開的東阿縣2020年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重點工作攻堅年大會上,「項目」和「攻堅」成為最熱詞彙,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雷霞在講話中87次提到「項目」、48次說到「攻堅」,東阿縣將2020年確立為「項目攻堅年」,如何攻關?如何為2020年開好局起好步?雷霞強調要重點做到「八個聚力」。
聚力產業提升,厚植高質量發展根基
要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一如既往支持東阿阿膠發展;加快推進國家級黃河森林公園文化旅遊綜合體等項目建設,推動沿黃帶高質量發展;重點推進中醫藥健康產業園、魯商醫療健康產業園、達安基因智慧醫養等項目建設,打造國際醫養健康產業新高地。要培育壯大骨幹企業。重點推進東阿鋼球與洛陽軸承研究所軍民融合項目、鑫華特鋼與石橫特鋼金屬材料循環利用項目;積極推進澳潤藥業與廣藥集團、生力源阿膠與紅桃k藥業等項目合作;著力謀劃東昌焦化「騰籠換鳥」,加快應急裝備產業園項目落地。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深入推進生物製藥、高端裝備等產業發展,完善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加快電子商務發展。 ?
聚力項目建設,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
要千辛萬苦攻項目。明確「420」工作目標:即20個工業重點項目開工建設,20家骨幹企業高質量發展,20個重點跟進意向項目籤約落地,20個農業、服務業及基礎設施項目全面開工。要千軍萬馬引項目。堅持黨政正職拿出抓經濟工作80%的精力抓「雙招雙引」不動搖,確保年底前實現到位資金40億元,實現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要千方百計聚項目。開發區是我縣經濟發展的主戰場、項目建設的主陣地,每個鎮街、每個經濟主管部門,都要向開發區貢獻一個項目。要進一步優化「1+3」產業園區功能布局,制定「畝均效益」評價體系,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和項目承載水平,加快形成「產業+配套、技術+賦能」的良好產業生態。
聚力鄉村振興,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要狠抓「12345」工作思路落地。以「兩園一區」建設為載體,以「四個一」為突破,重點抓好「沿黃河、沿濟聊一級」兩條示範帶打造,以及牛角店、劉集、沉沙池溼地「三片區」建設;穩步實施「三區聯建」示範行動,推進 「三生共融」、「三美同創」。要狠抓鄉村組織振興。以打造鄉村振興黨建聯合體為抓手,推行「1+N」一核多元服務模式;實施陽光「三務」工程、「雙雁」工程,培育新時代鄉村振興帶頭人隊伍。要以組織振興帶動產業振興,形成鎮村主導產業、特色產品,帶動村集體「固本增收」。要狠抓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要把推進鄉村文明行動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機銜接,抓好文明村鎮創建、垃圾分類處理、「雙潔」行動、城鄉環衛一體化等重點工作,提升鄉村文明程度。
聚力短板弱項,守牢高質量發展底線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方面。要穩妥化解重點企業金融風險,嚴格金融風險源頭管控和金融活動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要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持續開展安全生產集中整治和隱患排查治理,突出抓好建築施工、食品藥品等行業領域安全監管,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進一步抓好安保維穩、信訪積案化解等工作,全面推廣「3+N」法律服務化解矛盾糾紛新模式,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汙染防治方面。對照「四減四增」任務目標,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開展大氣汙染治理12個專項行動。打好碧水保衛戰,嚴格落實河長制,加快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完成30%以上行政村生活汙水治理任務。脫貧攻堅方面。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和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探索建立防止返貧和新致貧長效機制、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路徑,實現貧困戶和村級經濟「雙增收」。
聚力改革創新,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
要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認真落實縣委《關於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實施意見》,完善縣級領導領銜推進位度創新工作機制,形成「鎮(街)有品牌、部門有重點」的制度創新格局。加快推進農業農村、財稅金融、事業單位、公共衛生等重點領域改革。要著力推進流程再造。要以更大力度簡政放權、流程再造,辦事環節、提交材料、辦理時限要分別再減少一半。要完善「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實行企業與部門之間「一對一」責任管理和閉環幫扶。要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加強校企合作,支持企業建立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技術平臺,鼓勵企業把研發機構建在高校院所,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研發機構全覆蓋,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省級技術研發機構全覆蓋。
聚力城市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載體
要在優化城市布局上下功夫。高質量完成《東阿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建立科學、超前、實用的規劃體系。編制《中心城區西部片區城市設計和修建性詳細規劃》,更好地保障產業發展空間。要在提升城市品位上下功夫。聚焦打造花園城市,抓好城區綠化補植提升。借鑑徐州經驗做法,在城區打造文化主題街道,加快斑滑河、二乾渠生態治理工程落地實施,推進城市功能配套項目。要在創新城市運營上下功夫。重點推進西關、南湖、郭鐵、二乾渠等片區拆遷改造和綜合提升。堅持「兩個配套」,一是配套產業,東部以開發區為核心打造中醫藥健康產業區,中部以縣城中心片區為核心打造旅遊休閒觀光區,西部以縣醫院為核心打造醫療康養片區,推進形成產城互融發展格局;二是配套學校、交通、管網等公共基礎設施,實現開發一片高質量提升一片。
聚力民生改善,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要嚴格落實低風險區精準防控,讓老百姓更有安全感。要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計劃,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要強化「三醫聯動」,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提升縣域醫共體服務水平;啟動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攀登計劃」,爭創省級縣域醫療中心,讓老百姓更有幸福感。要實施更加積極就業政策,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機制,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
聚力管黨治黨,強化高質量發展保障
要把思想建黨作為首要任務,堅持黨管意識形態,建立健全學習、宣傳、研究、陣地建設一體化理論武裝工作體系,強化輿論引導,倒逼工作落實。要全面落實好幹部標準,嚴把選人用人政治關、品行關、能力關、作風關、廉潔關,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線考察識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懲貪治懶;要狠抓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一社區一品牌」創建行動,深化「雙報到」和「紅旗驛站」建設,全面推行「樓長制」,推廣縣公安局「黨建+」暨「1+6+X」黨建工作機制。要持之以恆正風肅紀,開展「作風建設提升年」行動,緊盯「三資」、扶貧等重點領域,深入整治民生領域的「微腐敗」、放縱包庇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妨礙惠民政策落實的「絆腳石」,以反腐敗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