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老艦打響二戰第一炮,活成德軍最長命戰列艦,後被蘇軍當靶船

2021-01-08 裝甲鏟史官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波及範圍最廣、生命財產損失最大的戰爭。如果把戰場比作舞臺,戰爭比作戲劇,那麼每一名軍人、每一支部隊、每一件武器都是舞臺上的角色和道具,而為二戰這場史上最宏大的戰場大劇打響開幕第一炮無疑是露臉揚名的大好機會。然而,贏得這一角色的並不是什麼王牌部隊或是新型武器,而是一艘服役超過30年的老式戰列艦。

■表現「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戰列艦在海上航行的畫作。

「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屬於德國海軍的最後一級前無畏艦德意志級,於1905年8月15日在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開工,1906年12月7日下水,1908年7月6日服役,其艦名源自德國西北部毗鄰丹麥的一個行省,是普魯士通過普丹戰爭和普奧戰爭奪取的戰利品,名字十分拗口,當年筆者在高中學習這段歷史時費了老大工夫才記住,所以印象十分深刻。該艦標準排水量13200噸,滿載排水量14200噸,航速18節,續航力4800海裡/10節,裝備283毫米艦炮4門、170毫米艦炮14門,艦體最大裝甲厚度230毫米。

■「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的雙聯裝283毫米主炮塔。

作為一艘前無畏艦,「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還在船臺上就因為英國「無畏」號戰列艦的問世而過時了,但既然造出來也不好馬上丟棄,好歹能壯壯聲勢,該艦被編入公海艦隊,後來還參加了著名的日德蘭海戰,當然是打醬油的角色。一戰戰敗後,《凡爾賽和約》只允許德國海軍保留8艘老式戰列艦,「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名列其中,在魏瑪海軍中繼續服役。至20世紀30年代後期,這些老艦大多退役,只剩「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和姊妹艦「西裡西亞」號作為訓練艦留在現役行列,得到了參加二戰的機會。

■在兩次大戰之間充當訓練艦的「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

1939年8月25日,「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以友好訪問的名義駛入戰後被劃為自由市的但澤,其真正的任務是在「白色方案」啟動的第一時間以炮擊支援德軍攻克維斯普拉特半島的波軍堡壘,為此艦上組建了一個225人的海軍步兵連,準備登陸作戰。德軍最初計劃在8月26日凌晨發起進攻,但由於英國和波蘭籤訂協議,希特勒將行動推遲,「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只好繼續釋放友誼煙幕,賴在但澤港不走,同時將泊位轉移到距離半島更近的位置,此舉引起了波軍的警覺。

■「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在1939年8月25日進入但澤港時受到熱烈歡迎。

■1939年9月1日至7日德軍進攻維斯普拉特半島的示意圖,其中右下角就是「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打響二戰第一炮的位置。

9月1日凌晨時分,「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的兩座主炮塔緩緩轉向夜幕籠罩下的維斯普拉特半島。4時45分,4門283毫米艦炮向預先鎖定的目標開火,打出了自一戰以來第一次真正的實戰齊射,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聲炮響,這場持續六年多的大戰由此揭幕。「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的炮聲也是發起地面進攻的號令,早已集結待命的但澤本土衛隊及海軍步兵連投入攻擊。

■這幅上色照片記錄了「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向維斯普拉特半島的波軍陣地炮擊的場面。

■「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舷側的150毫米副炮也同樣參與了炮擊行動。

■今日保存在博物館內的「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的283毫米炮彈。

當時半島上只有182名波軍官兵,德軍預計抵抗不會超過12小時。但是,讓德軍出乎意料的是,半島上的波軍早有準備,意志頑強,打退了德軍多次進攻,即便是「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發射了數百發重磅炮彈也未能摧毀波軍的抵抗,不得不召喚「斯圖卡」支援,向波軍陣地投擲了26噸炸彈。儘管如此,半島的戰鬥依然持續了一周時間,直到9月7日守軍才繳械投降,成為波蘭戰役中波軍頑強戰鬥的典範。

■「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的主炮向岸上目標開火。

■一位德軍軍官站在「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的甲板上眺望被濃煙籠罩的海岸。

■戰鬥結束後,德軍進入維斯普拉特半島,到處都是德軍炮火留下的痕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的炮擊造成的。

「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之後參加了入侵丹麥的行動,此後繼續作為訓練艦,直到1944年8月改為防空艦,於12月在格騰哈芬遭轟炸坐沉,仍堅持作戰至到1945年3月才被艦員破壞遺棄。戰後,其殘骸被蘇軍打撈出水,作為靶艦使用,於40年代末鑿沉,算起來「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比其他德國海軍戰列艦都要更長命。

■戰後,波蘭在維斯普拉特半島上豎立的戰爭紀念碑,以緬懷在此頑強戰鬥的波軍官兵。

相關焦點

  • 德國「長命」戰艦:一炮吹響二戰「號角」,戰爭末期東躲西藏!
    二戰德國戰艦但除了「俾斯麥」號外,有一艘德國老艦同樣值得大家去認識,這就是:「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號。但石荷號無疑也是非常幸運的:因為航速原因它一直落在艦隊後頭,也根本沒有成為英軍戰列艦的復仇目標。當德國人意識到處境危險而斷然決定加速撤離,這艘老船反而因為位置靠後而變得容易跟上步伐。直到後來德國艦隊撤回安全水域,石荷號號還一度擔任斷後任務。
  • 二戰西盤半島戰役德國閃電入侵波蘭西打響的第一槍
    ,該部隊早在一戰時期就被人熟知帽子上帶著當時德軍現役中唯一象徵著死亡恐懼的骷髏標誌,他們在一戰時期也象徵著德國的最高精銳。1萬人,與國防軍的第一步兵師,第一裝甲師相比,黨衛軍部隊在二戰前期並不是那麼有名,其性質也類似於保安部隊,而第3武裝黨衛隊師的主力團則參加了二戰時期1939年的第一場戰役,打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槍,從初期的經歷來看該部隊當時應該具備當時天時地利,為後期的臭名遠揚奠定的基礎,成為了後來二戰時期死亡和屠殺的象徵,那麼既然是打響第一槍的部隊,該戰役怎麼不被人熟知呢,這第一槍到底打在哪裡呢?
  • 二戰重武器之最:32米巨炮史上最長,270米戰列艦比大和號還長!
    二戰重武器之最:32米巨炮史上最長,270米戰列艦比大和號還長!(110號艦)開工,建造進行50%時被改造成航空母艦,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號在服役後的第一次正式出航中,僅僅航行了17個小時便被美軍潛艇發射的4枚魚雷擊沉,創造了世界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記錄。
  • 以紐約為名,無戰績:美國海軍第一批裝備356毫米艦炮的戰列艦
    【話說軍世】戰列艦的發展,一直有著對方防禦厚一級,那麼主炮口徑加一寸或兩寸,對比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發展規律,一直到二戰日本大和號戰列艦巔峰時的460毫米(約18英寸)艦炮為止,不過在一戰時代,356毫米艦炮還是「罩得住」的,當時世界海軍強國都在建造具備同等火力的新戰列艦,其中就有美國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第16集團軍為何3次換防?戰況太激烈
    1941年7月初斯摩稜斯克戰役打響後,羅科索夫斯基就是在南有基輔戰場、北有斯摩稜斯克戰場的雙重需要下,臨危受命,率領第16集團軍北上增援中線戰場。可是,讓羅科索夫斯基沒想到的是,他這一去直到1942年7月組建布良斯克方面軍這一年時間裡,居然有3次要換防第16集團軍,這是為什麼呢?
  • 二戰時期,德軍「骷髏」師一戰成名,4萬人能戰勝23萬精銳蘇軍
    而在自古以來的戰爭史中,二戰時蘇德兩國的交戰令人印象深刻,現場一片慘烈。當時,德國專門訓練了一支意志力驚人的精銳部隊,被稱為黨衛軍第三「骷髏」師。一說到「骷髏」,就想到人死後的場景,在西方也被認為是死亡的象徵,這支隊伍不懼死亡威脅,在戰場上出盡風頭,在二戰時令蘇聯及其盟軍聞風喪膽,同時,該部隊的暴行和瘋狂舉動也令他們臭名昭著。
  • 二戰:德軍閃擊波蘭真的勢如破竹麼,看看歷史怎麼說?
    首先、德國海軍進攻波蘭要塞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時,戰鬥最初打響的是德國「霍爾斯坦」號戰列艦,地點是波蘭的維斯特普拉特要塞。 德國「霍爾斯坦」號戰列艦在戰爭爆發之前,以訪問為由,到達了波蘭海軍港口維斯特普拉特要塞附近。
  • 二戰時期的強大義大利海軍艦隊但其戰列艦結局讓人唏噓
    說到義大利二戰時期是海軍,可謂是當時世界前六水準也是德軍歐洲作戰中唯一個擁有強大海軍力量的盟友,1943年以前說到西線戰區的海軍對抗,義大利海軍是唯一個可以跟英國打大規模決定性海戰的國家,義大利皇家海軍擁有7艘戰列艦、19 艘巡洋艦、123 艘驅逐艦,而義大利的七艘戰列艦,每一艘都具備有強大的戰力和噸位
  • 二戰蘇德戰爭,如果蘇軍打贏哈爾科夫之戰,還有史達林格勒會戰嗎
    因為蘇軍在1942年5月份進攻哈爾科夫時,已經具備了打贏的條件,但此時,蘇軍並沒意識到德軍有進攻史達林格勒的戰略意圖,直到7月12日蘇軍從哈爾科夫戰場退守史達林格勒時,才發現雙方在這一地區集結了大量兵力,蘇軍統帥部這才發現戰場形勢完全跟預想的不一樣,倉促組建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從而打響了蘇德戰爭關鍵一戰——史達林格勒戰役。那麼,如果蘇軍打贏了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還會有史達林格勒大會戰嗎?
  • 好奇心:一戰中的法國海軍也很強,那麼多戰列艦去哪了
    【話說軍世】在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雖然作為戰勝國,但是也可以說傾盡了所有,不論是重要的兵力還是經濟都損失慘重,成為一代人難以磨滅的回憶,這也是二戰前,面對咄咄逼人的德軍,法國儘量避戰的一個因素之一,而一戰中,法國陸軍與德軍集團大戰,海戰卻是英國和德國之間大打出手,那麼法國海軍在做什麼呢?
  • 二戰布拉格戰役,蘇軍為何阻止舍爾納向美軍投降?要秋後算帳
    布拉格戰役,是二戰歐洲戰場收官之戰,雖然德軍擁有90萬的雄厚兵力,但在蘇軍三個方面軍200萬大軍壓境下,僅5天時間就投降戰敗。那麼,一向標榜所向無敵的德軍為什麼在這場戰役中敗得毫無亮點呢?如果翻開蘇德戰爭的歷史,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自始至終都是與蘇軍作戰最多的部隊,其中的第1裝甲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給蘇軍造成的損失巨大。因此,在布拉格守軍中,這些部隊對於蘇軍來說,堅決不能讓他們投向盟軍。
  • 二戰曼施坦因反攻日託米爾得手,蘇軍為何失而復得?輸光了本錢
    這場戰鬥是蘇軍發動基輔反攻戰役的延伸戰鬥,也是決定南線德軍命運的關鍵一戰,雙方指揮員瓦圖京和曼施坦因是針尖對麥芒,戰略要地日託米爾更是幾次易手。由於德軍裝甲主力損失嚴重,曼施坦因不僅要承擔指揮失利的責任,還把自己裝了進去成了失敗的背鍋俠。這個局面是如何造成的呢?
  • 二戰羅斯託夫戰役,第1裝甲集團軍被阻,蘇軍打贏首場圍殲戰鬥
    01進軍高加索,南方集團軍群信心不足在蘇德戰爭史上,德軍南線進攻集團雖然沒有中路大軍兵多將廣,但在戰爭打響後卻一路過關斬將,屢屢奪得頭彩,到了戰爭中後期,德軍的重點關注方向基本上也全部轉移到了南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烏克蘭和高加索的資源吸引。
  • 二戰德軍步兵師有哪些精銳?德軍一個師為何戰鬥力超蘇軍三個師?
    這樣的尖刀級步兵師有第1師,資格最老的國防軍部隊,從1939年9月一直打到1945年戰敗投降,這個師打仗非常有韌性,一直都被當中救火隊員使用。第5步兵師,同樣是最老資歷國防軍部隊,獲得勳章僅次於第1師。第6步兵師,也是一支精銳部隊,還孵化出一批新的步兵師。
  • 戰列艦的最後對決:7艘一戰老式戰列艦,406毫米艦炮齊射
    【話說軍世】說到戰列艦之間的對決,不論是日德蘭海戰還是黑夜中的鐵底灣上,華盛頓號一打三,相比較於航母艦載機的漫天轟炸,戰列艦巨大的艦炮齊射對決,重視更動人心魄,不過戰列艦的最後對決,並不是那些二戰中最強大戰列艦之間的決戰,反而是一些老式戰列艦完成的。
  • 二戰時期,蘇軍的坦克軍和德軍的裝甲軍,哪個的實力更強?
    提起二戰,就不能不說蘇德戰場。可以說,這個戰場堪稱二戰中陸軍機械化戰役與戰術對抗的巔峰舞臺,更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為嚴重的陸戰戰場。而對於在此交鋒的蘇德兩軍來說,他們引以為傲的「拳頭」力量,毫無疑問當屬雙方的坦克機械化部隊。這其中,尤以蘇軍的坦克軍和德軍的裝甲軍最具代表性。
  • 強國中的最弱海軍:二戰蘇聯海軍
    【話說軍世】在蘇德戰場上,前期被德國壓制在首堵門口奮力搏戰的蘇軍,中後期實現反轉,將德軍一路打回了老家,但是在戰爭過中的蘇聯海軍卻表現的「渺小」了不少,同樣作為二戰的軍事強國,相比其他參戰國的海軍堪稱「最弱」。
  • 比俾斯麥戰列艦更大更強的超級戰列艦,可惜停留在圖紙上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擁有巴伐利亞級超無畏艦、國王級無畏艦、凱撒級無畏艦等;但是由於一戰的失敗,德國海軍幾乎全部被裁,在海洋領域,當時的德國比中國還空白。但是隨著獨裁者的上臺,出於軍事上的需要,德國又重新開始製造戰列艦,其中赫赫有名的就是俾斯麥級戰列艦,這是一艘超級戰列艦級別的龐然大物,能排進世界十大戰列艦前五的存在;也是德國在二戰時期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艦,超越了英國皇家海軍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成為當時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戰艦。
  • 二戰戰績最牛逼的戰列艦,百戰不死鳥——英國厭戰號
    如此的幸運堪比地球另一邊的聯合艦隊祥瑞艦雪風號,而同為伊莉莎白女王級的勇士號和伊莉莎白女王號在港內被義大利蛙人炸癱、巴勒姆號被德軍潛艇擊沉!而遇到潛艇的厭戰號卻格外的幸運。在一戰的日德蘭海戰期間,厭戰號被隊友撞壞了方向舵只能在原地打轉,但是被公海艦隊打中15發炮彈後愣是安然無恙,皮糙肉厚的厭戰號從此名揚天下!
  • 先後與二戰的同盟國和軸心國交戰,法國最強戰列艦黎塞留號傳奇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列艦,人們能夠耳熟能詳的德國的傳奇戰列艦「俾斯麥」號、日本的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至今人們談起這些戰列艦仍是如數家珍,而歐洲的另外一艘二戰時期的法國戰列艦的傳奇命運遠比「俾斯麥」號和「大和號」更為精彩,它像二戰時期它的祖國法國一樣充滿著悲情和曲折,它曾在三個國家的海軍服役,曾先後與二戰中兩大陣營中同盟國和軸心國交戰,航跡遍及大西洋、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