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毛大慶最喜歡的運動是什麼,他一定會說:馬拉松。從2013年至今7年時間,毛大慶已經跑完了114場全程馬拉松(截至12月7日),平均一年16場,一個月1.3場。
馬拉松的魅力在於它的包容、開放,需要參賽者有長遠的眼光,並極具樂觀與挑戰的精神。這正是毛大慶如此鍾愛跑馬的原因。用長跑來形容他的創業之路是如此貼切,當然,過去五年,毛大慶也是這麼踐行的。
創業是偶然,也是必然
11月18日,優客工場通過SPAC模式登陸納斯達克。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可以理解為「借殼上市」。
「一旦出發,必須到達 2015/4/18-2020/11/18」,上市那天,毛大慶在朋友圈寫下這句話,早在2017年,他就向外界透露過上市計劃。
馬拉松最大的魅力不只是最終的結果,更在於跑馬的過程裡不斷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的精神。對於信奉過程論的毛大慶來說,最終的結果未必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這段人生經歷。
2007年,萬科啟動「007」計劃,毛大慶是由王石親自出馬挖來的職業經理人。
「與大慶認識8年,花了2年挖大慶,大慶加入萬科6年。」現任萬科董事長鬱亮曾回憶這段過程。擔任萬科北京公司總經理的五年時間裡,毛大慶推動了北京萬科穩居京城房企第一陣營。
投身於優客工場並非毛大慶一拍腦門的決定,在此前的經歷中早就埋下了伏筆。
2013年,毛大慶還在萬科。身處權力中心的他已經持續了多年高強度的工作狀態。毛大慶遇到了來自身體的重大預警——抑鬱症。醫生建議他用藥物治療。這些藥都不是常規性的藥,都是精神類的,副作用也都很奇怪,一次要吃六種。「我這輩子活了四十多歲都很少吃藥,這個對我的打擊還挺大的,就是難以想像從43歲開始就要和藥物為伍,甚至是一生。」叱吒地產界的毛大慶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和抑鬱症聯繫在一起,他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幸運的是,在機緣巧合之下,毛大慶開始走上跑道,用跑步這種健康的方式對抗抑鬱症。跑完人生第一個5公裡後的那天晚上,他睡得特別香,沒有吃任何藥。
捷克當地時間2013年5月5日9點,在首都布拉格,毛大慶第一次跑完了全馬,用時5小時13分鐘。這是毛大慶馬拉松生涯的起點,這期間他跑過六大滿貫,跑過南極也跑過北極,他的腳步遍布世界各地。
「如果沒跑過馬拉松,我不會去創業。」跑步不僅治癒了毛大慶的抑鬱症,還為他日後的事業打開了一扇窗。
毛大慶因跑步而結識了很多人,他和很多跑團一起跑步,跑團成員以高知群體和企業高管以及創業者為主,這大大拓寬了他的人脈圈子,開闊了他的眼界,也給他日後的創業帶來諸多幫助。
2015年3月8日,46歲的毛大慶離開了萬科。當時有媒體用「萬科痛失毛大慶」來形容這次離職。此後不到一個月,他創立了優客工場。毛大慶把自己的這一決定總結為:聽從內心的召喚,重拾最初的夢想,順應時代潮流。
與「雙創」相伴而生
2013年起,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相關創業政策推動下,全國上下創新創業的氛圍空前。資本活躍,哪個創業項目又拿到風投是創業咖啡館裡最愛被談論的話題。2014年有大約367萬家新增個體企業,到2015年11月底已經有512萬個,這其中還不包括很多沒有拿營業執照的初創團隊。「2015年正是雙創搞得如火如荼之時,PE、VC市場風起雲湧,各種創業項目,只要有點概念的,都能被搶著投。」一位當時的創業者表示。各種小公司紛紛成立,帶來新的辦公租賃需求,共享辦公空間契合了大批小微企業的需求,使得它們能夠在低成本下辦公。
毛大慶將優客工場和「雙創」定義為是伴生關係。
「你都不能想像,這個項目的BP(商業計劃書)是在徐小平家的餐巾紙上完成的,大概寫了五六行。」毛大慶回憶說。徐小平是真格基金的創始人,也是最先知道毛大慶創業消息的第一批人之一。
毛大慶帶著強烈的使命感,「我希望,每個創業者更專注做自己的核心技術,尖刀一樣發展,其他人力資源、財務、聯合媒體統統都交給我們辦。」毛大慶希望像雷達一樣用各種各樣的東西服務入駐的創業者。
不過,隨著資本寒冬以及風口的驟停,這股浪潮在2016年逐漸退去。「IT橘子」曾統計,2012年開始的五年間,創業熱潮在經歷了持續走高並達到巔峰後逐漸遇冷,2016年新成立公司數不到去年的四分之一。創業公司的減少趨勢真實顯示了當前創業風潮遇冷的局面。
伴隨著優客工場的創立,關於其「二房東」模式的質疑聲音始終存在。創業大潮不再,公司註冊數量驟減也給優客工場的發展蒙上一層冰霜。去年8月,行業鼻祖WeWork上市折戟,自此跌落神壇,市場對共享辦公更加不看好。
這是一片嶄新的領土,但毛大慶不知道該如何開拓。他經常質疑自己,「聯合辦公到底是個網際網路生意,還是個商業地產買賣,服務該怎麼搞?一會兒覺得自己像孵化器,一會兒又覺得自己像商業地產。」
經歷了抑鬱症的毛大慶再一次遇到了挑戰。但今時不同往日,受益於常年跑馬拉松,毛大慶體現出了一個跑馬者的樂觀和遠見。他知道創業猶如跑馬拉松,急不來,慢就是快。商業模式不清晰,公司連年虧損,這些都可以摸索。 「人很多時候都沉浸在一些非常窄的事情裡,關於公司、獎金、拿地、房地產、政府調控等等,從企業的變革、公司的變化、內心的變化來講,跑步給我的人生帶來一個巨大的轉折。」
疫情期間小微公司倒閉的倒閉,優客工場空置率提高,又一難題擺在眼前。
如果把這段歷程看做跑馬拉松,當時的優客工場應該處在這段路程的三分之一,是最難受的階段。
圖片來源:毛大慶微博
「有時候我在想,任何大環境都不是問題,把熬過寒冬當成很有趣的生活,可能是這個冬天裡最好的選擇。」毛大慶在寒冬裡表現出了跑馬者的樂觀和忍耐。
經過多次商業模式的摸索後,他終於找到了答案。
做一家以服務為主的公司,同時疊加網際網路的內容。2020年4月18日,優客工場五周年戰略發布會宣布繼續向輕資產模式轉型。截止2020年6月30日,輕資產場地數佔比從2018年年底的16%增長為35%。
早在2018年初,優客工場就成立了一家專業輕資產運營管理公司——大然凌一。它以SaaS、IOT、辦公用戶大數據及頂級設計能力為基礎,推出了三類產品:管理輸出、定製化辦公、資產託管。2019年優客工場正式啟動輕資產模式,僅2019年上半年就完成了全國30餘個項目的合作落地,覆蓋北京、石家莊、深圳、廣州等城市,服務客戶從中型企業到國際公司,行業包括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到設計、文化等。
「從0到1」的精神與情懷
毛大慶兼具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和學者的人文關懷精神。「中國有1700多萬視障者,他們希望加入網際網路時代和新的科技時代。」他將大量視障者聘為優客工場的員工,如果在優客工場多走幾圈,你會看到殘疾人、視障者,還有導盲犬。除此之外,他還關注人口老齡化,關心年輕一代的創新創業問題。
無論外界如何唱衰優客工場,但它確實解決了大量就業問題,給小公司提供了創業的便捷。截至今年上半年,優客工場在中國及新加坡的49個城市中,管理著逾300個聯合辦公空間,會員達到85萬餘名,其中有2.8萬餘家企業以及超82萬的個人。
彼得F德魯克將創新列為企業家精神的獨特標誌。這與毛大慶稱優客工場做的事情是「無中生有」的業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比起從1到100的複製,毛大慶更想做從0到1的創造,他想帶動更多人創新。「國家的發展,行業的轉型,經濟模式的再造是要靠創新帶來的,創新非常不容易,往往只是一小部分人才能搞出來東西,所以,要有一個大的創業量,才能有小眾的成功創新,任何國家都是這樣。」
毛大慶始終認為,如果不是無數企業家們嘔心瀝血與孜孜以求,社會的進步是無從談起的。自從做了優客工場,他更加敬重那些成功或者失敗的企業家們,以及更理解企業家精神的不易與擔當。
馬拉松有終點,但創業沒有終點。對於毛大慶來說,上市只是一個起點。正如他的好友肖夢萍所言,「他離開萬科、創辦優客工場、發起公益跑團毛線團、榮獲馬拉松年度人物和體壇風雲人物,幫助和影響更多的人實現了創業和馬拉松的夢想,這是毛大慶用使命和自律將百馬數據編制為人生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