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凱利·庫珀 翻譯 觀察者網/武守哲】
一隻卡通貓,極為討厭和它比鄰而居的頑皮鼠,苦心積慮策劃了一場捉鼠圈套,還用美味的奶酪精心設計了一個陷阱。
而這隻聰明的老鼠將計就計,毫髮無損地拿到了送上嘴邊的食物,吃的滾瓜溜圓滿載而歸。
你大概可以猜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故事的結局幾乎都是一樣的:貓咪憤怒地大喊大叫,隨之計上心頭,開始了新一輪的密謀……
點擊播放 GIF 0.9M
貓和老鼠的鬥法經常以湯姆的失敗而告終……
對廣大觀眾來說,劇情可能已經很熟悉了,但對劇集背後的製作過程可能還很陌生。從獲得奧斯卡動畫製作獎到冷戰時期的鐵幕,有一系列鮮為人知的創作波折,從中我們可以得知剛剛年滿80歲的《湯姆和傑瑞》是如何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貓鼠「二人轉」的。
這個「貓鼠二人組」夢想一開始的地方充斥著不少的絕望和無奈。創作者比爾·漢娜(Bill Hanna)和喬·巴貝拉(Joe Barbera)供職於米高梅的動畫部門,曾絞盡腦汁費盡心機思考如何才能效仿其他工作室的成功——如豬小弟(Porky Pig)和米老鼠(Mickey Mouse)。
出於無聊的心態,這兩個不到30歲的動畫師萌生了新的想法。巴貝拉說,他喜歡貓和老鼠這對以簡化繁的動畫組合來設計戲劇性的衝突,儘管這個套路之前已經構想過無數次,稍微有些落於俗套了。
甜蜜的家(Puss gets the Boot)是他們在1940年發行的第一部作品。一炮而紅,為整個工作室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提名,但總的來說製作動畫師們並沒有得到相應的認可。
一開始,製片人和出資方告訴他們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直到一位住在德克薩斯州的在業內有影響力的大佬來信,問什麼時候能看到另一部「精彩的貓和老鼠動畫片」時,他們才改變了主意。
「貓和老鼠」之父:哈納和巴貝拉黃金搭檔(@維基百科)
貓和老鼠一開始的名字是賈斯帕和金克斯(Jasper和Jinx),後來就變成了湯姆和傑瑞。
根據巴貝拉的說法,主創人員並沒有真正的討論過貓和老鼠兩個角色在影片中是否應該有臺詞的問題,因為他們從小生長在查理·卓別林的盛年時代,是看著他的無聲電影長大的,精通很多默片的表達技巧,即使沒有對白,無聲動畫也可以做得饒有趣味。
《貓和老鼠》的配樂一開始由斯科特·布拉德利(Scott Bradley)製作,他很注重樂曲的聲調和角色動作的配合感,而湯姆標誌性的類人尖叫聲則由漢娜親自配音。
在接下來的20年裡,哈納和巴貝拉監製了100多部動畫短片。每部短片的製作都需要幾周的時間,製作成本高達5萬美元,所以每年他們花在《貓和老鼠》的時間很有限,只能每月按部就班地製作一小部分。
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湯姆和傑瑞》幾乎被公認為動畫史上的巔峰和豐碑,豐富的手繪動畫和細緻入微的背景音樂讓他們拿到了七項奧斯卡動畫獎,並屢屢被好萊塢各大影片致敬。
「我敢打賭,當你小時候看這部動畫時,或者說甚至你現在才剛剛接觸這部動畫,你很難想像它們是在什麼環境中被製作出來的」,傑瑞·貝克,一位行內的卡通歷史學家如是說。
「動畫片有一種特質,它是常青樹,永不會褪色」,貝克說,「一幅靜止的畫就是一幅畫,當你去看畫的時候,你可以做一些功課,了解它們是19世紀甚至是1700年代被繪製的——但這並不重要,橫跨了幾百年,今天這幅畫仍然能和你對話。」
「這個理論同適用於動畫片,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它絕對是是一門偉大的藝術,而不是隨時可丟棄的一次性娛樂。」
製片人弗萊德•昆比(Fred Quimby)在1950年代中期退休,漢娜和巴貝拉則整個接管了米高梅的卡通部門,因為預算被大幅度削減,他們迫於收視率的壓力,意識到不得不通過重新發行舊的短片,炒一些「冷飯」來賺取足夠的利潤,補貼新的動畫研發。工作室的出資方們也看到了電視的巨大魔力,知道這個傳播媒介越來越廣受歡迎,也願意製作新的動畫短劇。
但是1957年他們的部門倒閉了,漢娜和巴貝拉合作成立了自己的製作公司。
4月15日,《貓和老鼠》導演吉恩戴奇去世,享年95歲(@社交媒體)
僅僅幾年後,米高梅公司決定在沒有原創作者的情況下重振《湯姆和傑瑞》的雄風。1961年,為了節省成本,他們將動畫製作其外包給了一家布拉格的工作室。出生於芝加哥的動畫師吉恩·戴奇(Gene Deitch)臨危受命負責重製,但受限於預算緊張,工作人員對原著也了解甚少,工作室面臨著很多窘境。
布拉格的這家工作室還秘密製作了其他動畫片的插曲,包括《大力水手》。捷克人的名字在片頭被美國化了,以防觀眾把這些節目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聯繫在一起。
「因為鐵幕和冷戰的緣故,布拉格工作室的動畫師們甚至在之前從未見過湯姆和傑瑞的動畫片。」戴奇後來告訴Radio.cz電臺。
他知道,在經典基礎上搞續集很容易被自己的受眾們噴為「狗尾續貂」,而且他的13部動畫片也經常被貼上最差的標籤。迪奇在接受採訪時坦言,自己在業界的名聲並不突出,並透露自己甚至因為某些失敗的作品受到過死亡威脅。
之後查克·瓊斯(Chuck Jones)接手了他的工作,他因在華納兄弟公司的《魯尼金曲》(Looney Tunes)而暴得大名。在他的手繪之下,湯姆的眉毛變粗了,臉也變扭曲了,形象更像他之前畫過的《蘇斯博士》的角色 「格林奇」(Grinch)。
湯姆的眉毛在各個年代的製作中並不相同,有時粗有時細(視頻截圖)
72歲的馬克·考斯勒(Mark Kausler)是當時團隊中的一員,他回憶起《湯姆和傑瑞》的成長經歷時溫情滿滿。他小時候拉著父親去聖路易斯當地的電影院看了海量的動畫片。所以當他開始親手製作動畫的時候,受到了很多之前看到過的動畫角色的啟發,開啟了自己的動畫事業。
「很多內容都基於之前看到過的動畫形象的樣子,包括時間線和配樂的敘述方式,」他說,「那是一個很好的套路,你可以把所有的東西都融進去,關聯性很高。」
他入行有點太晚了,沒能參與《湯姆和傑瑞》一開始的形象設計,但他還記得漢娜和巴貝拉出現在他們動畫學院的那一刻,那種「難以磨滅」的興奮永生難忘。
在米高梅時代,電視曾長時間被「汙名化」,被家長們認為有損孩子心智,但漢娜和巴貝拉的業績以扭轉了電視在家長們心中的形象。由於集數較長,預算較少,他們調整了動畫風格,並使用了很多表達技巧來省時省錢省力。
點擊播放 GIF 2.8M
米高梅曾經是美國動畫界的半壁江山
米高梅動畫片獨佔兒童電視鰲頭幾十年。首先在20世紀60年代初試啼聲,在《哈克貝利獵犬》(Huckleberry Hound)和《優格熊》(Yogi Bear)等動畫角色的創作中打出了名聲,之後更多的作品如《打火石》(Flintstones)、《頂峰貓》(Top Cat)和《史酷比》(Scooby Doo)等隨之而來。
70年代,漢娜和巴貝拉這對黃金組合又重新回到了《湯姆和傑瑞》的懷抱。許多50年代製作的早期的劇集被認為「過於暴力」,而且業內相應地有了新的審查機制和動畫分級制度。所以新的創作理念變成了貓和老鼠的和諧共存,少了很多衝突和暴力,但是觀眾不買帳了,這個階段的創作從未接近過原版的成功。
和同時代的其他漫畫一樣,這部劇也因為在種族形象的表達問題上受到長時間的批評,風評變得很複雜。特別是只能看到腰部以下的那個大媽角色,穿著兩隻拖鞋,說話帶著濃重的南方口音,製作方被抨擊為「帶有嚴重的種族歧視色彩」。該劇的部分內容還包含了一些黑人族群特有的段子和笑話,以及對亞洲人和印第安人的貶損性描繪。
操著南方口音的黑人女傭形象,《湯姆和傑瑞》曾因此被抨擊有種族歧視傾向
當原版劇集在60年代美國電視臺播出時,某些原作橋段被剪輯了,其中的「黑人大媽」被瓊斯的團隊拿掉了,以新的角色取而代之。如今,我們通常在重播集和流媒體平臺上我們看到的都是導演剪輯版。2014年,亞馬遜的Prime Instant Video在該劇片頭打上了「種族偏見」的免責警告,一度引發了媒體的騷動。
《湯姆和傑瑞》以其滑稽搞笑的貓鼠衝突和某些帶有暗黑色彩的段子聞名,至今仍在全球範圍內廣受歡迎。從日本到巴基斯坦,到處都能看到它再被一遍遍地重播,而在中國,研發了一款有關貓和老鼠的手遊,用戶數已經超過了1億。
出乎意料的是,該劇還時不時以一種異樣的方式出現在媒體頭條上。2016年,一名埃及高官試圖將中東地區暴力事件的升級歸咎於該漫畫,伊朗最高領導人至少兩次將他們與美國的關係比作「湯姆和傑瑞」。
作為BBC節目表上的常客,幾十年來,它在英國變得格外受人喜歡,2015年的一項民意調查將《湯姆和傑瑞》評為英國成年人中最受歡迎的動畫片。
80年來,貓和老鼠從兒童版拓展到了各種音樂電影中,包括說唱音樂和各種周邊文化。
點擊播放 GIF 1.4M
一度成為「舔狗」的湯姆
2001年漢納去世,巴貝拉於2006年去世。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他還在最新一集《湯姆和傑瑞》的短片中友情客串了一把——這也是他第一次在沒有前搭檔的情況下出演。
談到他們之間的工作關係時,巴貝拉說:「我們完美地理解了對方,我們兩個人都對對方的保有很深的敬意」。
2014年以來,一部新版的《湯姆和傑瑞》上映了,用flash動畫代替手繪。擁有《湯姆和傑瑞》版權的華納兄弟公司將在今年聖誕節前推出一部真人電影。這部戲目前已知的消息還不多,只知道包括克洛伊·瑞茲和韓裔演員鄭肯已經籤約出演。
對於貝克來說,《湯姆和傑瑞》能長久地煥發魅力,成為動畫常青樹,部分原因也是因為角色的親和力。
「我想大多數人都能對老鼠傑瑞表示同情和理解,因為我們的生活中總會存在一個壓迫者,無論他是我們的老闆、房東,政客或者是其他什麼人。當我們只想盡心盡力討生活的時候,他們總會適時地出現打擾我們,也許這就是貓和老鼠主題永恆的魅力所在。」
(本文原載2月9日BBC「歷史與文化」頻道)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